​高应杰/毓秀之乡小沼高

︱第110期︱

毓秀之乡小沼高

作者高应杰

退休后的多年间,余在山东东营市儿子处常住,距家兄高应昌所居之鲁班公寓仅三公里之遥。多年离别的亲情积攒了多少无尽的话语,八十岁上下的兄弟俩因而时常相聚,酒足饭饱,香烟缭绕,海阔天空,古今中外,政治经济天文地理名人轶事无所不谈,而很大一部分则是家乡的人和事、童年和过去……

余老家在陕西礼泉之赵镇,赵镇因“石鼓”出名。相传汉光武帝刘秀十二岁走南阳,中兴汉室; 其力大无穷,曾挟着两个石鼓到此,将其中一个留在赵镇,放置在原赵镇初级中学院内,石鼓在露天放置,风吹日晒,虽经千年风化而依然挺立,偶尔会有考古人员前去复制拓片探究其中的奥秘。

出赵镇东门东南方向二点五公里处,是余出生的村庄,叫小沼高村。村子的取名是以村南有条小河叫泔河,而村民百分之八十姓氏为“高”的缘由。这条静静的小河缓缓地注入泾河,过去是清流长不断,水不大但清澈见底,小孩子垫着石头就可跑到对岸,妇女们在河边浣洗衣裳,两岸枣林成片,菜蔬成畦,小桥流水,水车叮咚,每逢枣子成熟之时,大人小孩忙碌着,好不欢欣,枣林给村里人带来了经济收入,这泔河千百年来滋润着两岸的乡亲。

可沧海桑田,随着岁月的更迭,这些都湮灭在时光的长河里了!只能在梦中萦绕。

历史上的小沼高村南,有一个雄伟的旧城堡,相传回回叛乱时,村民为躲避战乱修筑而建,城堡三面是悬崖,一面是坚固的城墙,内部设有地道、陷井、易守难攻。村东有一座宏大的月牙寺( 后改为私塾、学堂) ,寺内有佛爷庙、老爷(关公)庙、菩萨庙、骨皇庙。村里的信男善女,常在寺内烧香拜佛,长年香火不断。村庄周围还有几处庙宇,西南角有一个三神庙,东南角有一个地母庙。东西村中央的涝池南北,各有一座马王庙,村东头还有土地庙。

小沼高村就是这样一个依山傍水、沿河而建的村庄,东西长约一公里,南北较窄,居民二千多口。小沼高村的老户为高、王、郭、杜四姓,其中高姓又分南北院两宗,乡约、油户等五大家族。上世纪五十年代合作化时,从东向西依次成立了五个生产队。余家就住在村子最东边紧挨河岸叫“南场里”的小巷子里,当时属第一生产队。

南场里不大,解放初仅七、八户,五、六十口人。余家的老屋座北朝南,门前有一棵大槐树。祖父辈时,家道中兴,人财两旺,家大业大,除农业外还兼营商业,是整个小沼高村屈指数的大户人家。

到余父(一九零零年生人)一辈时,正值中国历史上最腐朽、最黑暗、最没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阶段。父亲自幼熟读圣贤书,满腹经纶不愿为官,立志启迪民智,终生从教,桃李满天下,曾任赵镇完小首任校长。

余生于解放前的一九四一年,从小上学至高中毕业。一九六八年参加教育工作,先后在家乡的赵镇、烟霞初中任教至二000 年退休,因从小受父亲言传身教,挚爱本职工作,自觉教坛一生,无怨无悔。

退休后携老伴随儿子高敦远迁山东东营渡夕阳,可闲时脑子里尽是故乡那年的人和事……

现如今,由于在泔河下游修筑了二级大坝,阻隔了水流,故乡小沼高村大多枣林被淹,水面加宽。河上架起了大桥连通南北,以桥为界,南属礼泉县西张堡镇管辖,北是“关中印象”所在地烟霞镇的地盘。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家在九嵕山脚下的烟霞镇建立了“昭陵博物馆”。

北距小沼高村直线距离十公里处,是海拔一千二百米,东西走向的九嵕山。举世闻名的唐代明君李世民就埋在其山主峰,曰“昭陵”。小沼高村和唐昭陵端南正北,在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园之内,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进入二十一世纪,礼泉的旅游业大发展,故乡村南的水库里撒有鱼苗,水面上几叶扁舟游来游去,这里成了西安咸阳人休闲的后花园

余家所在的“南场里”就在水库北岸,前几年从山东回来,翻建了老家的小院。老年的时光里,好在这碧波荡漾的人工湖边,回首无憾的人生,安享晚年………

庚子年初夏

作者简历:

高应杰,1941年生人,祖籍礼泉赵镇小沼高。1968年始从教育工作,先后在烟霞、赵镇初中教授历史、语文课程,2000年退休。

本期编审 马建国

秦川文化艺术微刊欢迎广大文化艺术爱好者赐稿。您的文学书法、绘画、摄影、朗诵、音乐等各类艺术精品,都在投稿之列。

【平台文章发布声明:作品由作者提供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拒绝作品抄袭,一稿多投。转发请告知并注明出处。】

Hash:3814e21815718cfd417a1b5a8551b2b05888cf65

声明:此文由 联合文学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