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大理丨大理玉洱园,藏在古城深处的曼陀山庄,还不要门票

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中,描绘了一个景色宜人的曼陀山庄。李青萝(阿萝)嫁入姑苏王家,对远在大理的镇南王段正淳,念念不忘。于是,种了很多大理的茶花;通过种花,寄托相思之情,名之曼陀山庄。

▲ 大理的茶花 摄影/老黑

段正淳之子段誉,阴差阳错的和阿朱、阿碧,进了曼陀山庄,险些丧命。舟行湖上,段誉看见水边灿若云荼,一丛花树映水而红,有些惊奇,“这是咱们大理的山茶花啊,怎么在太湖之中,居然也种得有这种滇茶?”

▲ 大理的茶花 摄影/老黑

要知道,山茶花以云南所产者最为有名,世间称为“滇茶”。而云南山茶,又以大理为最,素有“天下茶花甲云南,云南茶花甲大理”之说。

花园一角 摄影/老黑

阿朱听闻段誉所言,甚为骄傲,“是么?只怕大理的山茶,不及咱们姑苏的山茶。此处叫做曼陀山庄,曼陀罗花甲于天下,想来你们大理万万比不上。”

段誉不以为然,暗道“江南风物,原是醉人如酒,山川人物,确有如大理所不及者,但说连咱们大理的国宝山茶花也比下去,我可万万不信。”

我也万万不信!曼陀山庄茶花虽多,却无佳品;长势不好,连名字都叫不对。把红装素裹、抓破美人脸等统称为满月,管落第秀才胡乱叫五色茶花。按段誉的说法,“庸脂俗粉,自然是粗生粗长。”

▲ 含苞待放 摄影/老黑

如果茶花的数量和种类够多,就可以叫曼陀山庄的话,大理还真不缺“曼陀山庄”。一个公园植物园,甚至苗圃,都可以是曼陀山庄,比如玉洱园

江山信美 摄影/老黑

玉洱园地处大理古城内,玉洱路中段北侧,原为清末明初农林试验场,抗战时期,曾辟为志丹公园,解放后是林业部门的果木苗圃基地。大理是文献名邦,有爱花、养花和兴建园林、花园的文化传统。1995年,恢复修建志丹公园,易名玉洱园。

▲ 玉洱园 摄影/老黑

可以说,玉洱园是白族建筑精华的缩影。南面的大门,紧邻玉洱路,飞檐翘角的白族“两滴水”门楼,很是壮观。北边的银苍路上,还有一座类似的门楼。大门上方,挂的是季羡林先生题写的“玉洱园”;一副门联黯然销魂: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具有情。

▲ 雪后玉洱园照壁 摄影/老黑

进得门来,西、北两侧,各有一座照壁。这是白族民居中常见的建筑模式,它对称均衡,装饰考究。石雕、灰塑、镶嵌等各种技术,全面展现;檐下、墙壁多有国画、书法、彩绘装饰,形态、面积、大小对比明显。在不同的季节和天气环境下,照壁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感兴趣的可以更深入的研究一下。

▲ 照壁 摄影/老黑

园内是植物的天地,从苍天古树到塌地小草,乔木、灌木,应有尽有。当然,数量最多的要数山茶花了。依地势,划分成各种区域,筑成小山丘,种满茶花。鹅卵石铺就的小道,在林间蜿蜒。

▲ 玉洱园随拍 摄影/老黑

顺路而行,流水潺潺、群鸟唧唧,小桥、池塘、回廊,石阶、石桌、石凳,有人在此打牌下棋、吹拉弹唱,习武练拳、跳广场舞,有人拍照、打坐、遛鸟溜小孩。这些都是扫眼就见的表象。

▲ 下棋 摄影/老黑

玉洱园还是个生物科普教育基地,光是认识部分植物,就需要你沉下心来,花费很多时间。比如茶花,抛开《天龙八部》中的十八学士、落第秀才、八仙过海七仙女、风尘三侠、二乔,就是恨天高、童子面、紫袍、松子鳞、玛瑙、菊瓣、狮子头牡丹魁等等,都够你眼花缭乱了。我是转悠半天,傻傻分不清楚。

大树底下好乘凉 摄影/老黑

▲ 绽放 摄影/老黑

月季杜鹃梅花竹子银杏枫叶木瓜海棠菊花、玛格丽特,我还能大概分个一二,再细分,也只有蒙圈。

▲ 云南木瓜开花了 摄影/老黑

行游其间,除了茂盛的植物、众多的花草之外,我发现里面的安保人员也不少。不管我走到哪里,视野之内总会看见他们。后来近距离碰了几次,才发现,来来回回,就是同一个人。只是我视力太差,没看清楚。

可能是为了防范我吧。流连园内,举首拍照片,低头看花名,忽隐忽现,在同一地点反复露面。想我此等尊容,加之动作奇怪,就显得鬼鬼祟祟起来。也就成了形迹可疑的重点监控对象。

▲玩个鱼眼 摄影/老黑

▲ 玉洱园,银杏黄了 摄影/老黑

大理类似的“曼陀山庄”很多,如果你想去这样的花花世界,千万注意自己的形象和姿态。免得被误会,或者抓住丢出去。我是亲自慢悠悠走出来的。

▲ 雪后美景 摄影/老黑

书中说,山茶花又叫玉茗、曼陀罗花。身在大理,经常有人问及这个问题。据我所知,曼陀罗和山茶花并非同一种。曼陀罗是一种全身有毒的植物,又名洋金花、大喇叭花、野麻子、醉心花、闹羊花。

▲ 所谓的曼陀罗花 摄影/老黑

小时候无知,总采它的花、摘它的果拿来玩,放在嘴里吹,摆在掌上拍,能活到死的那一天,真是万幸。

有资料说,在唐朝时期,有的地方把茶花称为曼陀罗花。后来为了区分,曼陀罗专指毒花,山茶花就不再用这个名字。

▲ 红叶枫了 摄影/老黑

又说曼陀罗意为“悦意”,乃佛家祥瑞之花。金庸先生创作的“天龙八部”,出自佛经,包括八种神道怪物。把茶花称作曼陀罗花,可能此中有真意,只是我领会不来。毕竟“无人不冤,有情皆孽”。

图文原创,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关于作者老黑】

云南大理人氏,老黑影像志创始人;摄影师、撰稿人,旅行玩家、自媒体人。新浪认证旅游博主、头条文章作者,搜狐旅游认证专家,一点资讯认证摄影师,乐途旅游专栏作家,百度认证原创作者,大鱼号能量创作者;今日头条、网易、腾讯、凤凰、QQ看点、腾讯认证公众空间、微信公众号、马蜂窝等平台,图文内容提供商。微博:老黑影像志 微信:laoheikezhan 公众号:老黑影像志(laohei-kezhan)

【 老黑影像志 】

一个人的传媒机构 | 关于美好生活

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 老黑影像志 / 出品

Hash:0fab75fa5e137b0025442a35763e174e5b458e4c

声明:此文由 老黑影像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