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人民公园历经沧桑焕发新活力

晴朗夏日里的人民公园(6月19日摄)(记者 张利民摄)

人民公园岚园的纪晓岚雕像(6月15日摄)(记者 张利民摄)

新疆网讯 (记者 梁淑芳)走在大街上,有人会问什么地方景美,路又近,随时可带家人出发游玩?答案无疑就是城市中的各大公园。

乌鲁木齐众多公园中,没有哪一个公园能像人民公园那样承载着新疆如此厚重的历史文化。它是市中心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公园。

历史变迁中的公园记忆

很久以前,人民公园所在地是一片杂乱无章的天然林地,俗称“树窝子”,其内有一小湖泊,长满芦苇,人们称其为“海子”。

1884年新疆建省,首任新疆巡抚刘锦棠将“关湖”四面取直,使“关湖”清澈若镜,遂将“关湖” 改称“鉴湖”,意为澄清可鉴。

4年后,鉴湖南岸建造了一座两层小阁楼(现在的湖心亭)和一座龙王庙(后被洪水冲毁),至此,公园初具雏形,取名为“鉴湖公园”。

民间口口相传的顺口溜:“红山嘴子海子沿,塞外风光胜江南”,是最好的见证。

辛亥革命后,新疆都督杨增新上台后便开始扩建“鉴湖公园”。

官吏士绅,巨贾富商,筹划资金10余万元从北京天津西安等地聘来能工巧匠,于1918年动工兴建公园,历时4年,先后建起了“丹凤朝阳阁”“火车长亭”“茅亭”“晓春亭”“醉霞亭”等建筑。扩建完工后,杨增新取“文王与民同乐”之意,将“鉴湖公园”改名为“同乐公园”。

公园改名后,正式成为了公共游览场所,百姓仍称它为“鉴湖公园”或“西湖公园”,简称西公园。

盛世才上台后,“同乐公园”被改名为“迪化公园”。公园内的“丹凤朝阳阁”曾一度变成了驻扎军队的兵营。

后来,“迪化公园”又被更名为“中山公园”。

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园林建设,公园配备了专业管理人员,每年都投入资金,对公园进行全面整修和改建。

中山公园”经过整修后,定名为“人民公园”。园内先后新建新疆各族人民烈士纪念碑、儿童游乐场、公共体育场、花坛等。

家住公园北街的市民李明武80岁了。他说,人民公园这个名字,体现了咱们老百姓当家作主。除了休闲娱乐,更多的是对心灵的洗礼。

悉心修筑的公园新景致

说起人民公园,就不得不提到里面的纪晓岚新疆纪念园——岚园。

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于1768年被谪戍新疆,在此地生活了两年多时间,后来著有《乌鲁木齐杂诗》160首,记述了辽阔壮丽的边疆自然风光及当地的社会风情。

2008年,在“阅微草堂”基础上开始修建“纪晓岚新疆纪念园——岚园”,2009年9月建成。

人民公园副主任王秀莲说,“岚园”占地4000平方米,整体建筑风格仿造北京纪晓岚故居修建,并邀请书法名家将纪晓岚撰写的《乌鲁木齐杂诗》160首抄录刻碑,陈列于园内“岚亭”之中。

园内结构由建筑、碑林、石塔、雕像、回廊、水榭、曲桥、凉亭等组成。

当年纪晓岚诗中的乌鲁木齐是什么样子?记者在“岚亭”中找到了答案。

“云满西山雨便来,田家占候不须猜。向来只怪东峰顶,晓日明霞一片开。”

数据显示,人民公园平时客流量4万人次,今年6月1日,达到了22万人次。

Hash:b4d9265e7467ea41db17126d323ff7e8b71621a3

声明:此文由 新疆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