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宁古村落——古韵氤氲西埔村

福建寿宁浙江泰顺交界的犀溪镇,静栖着一个有着1100多年悠久历史的缪氏血缘村落——西浦。村子不大,但是古老的民风民俗、经典的小桥流水却把村庄映衬得韵味无穷。每每吸引一拨拨远道而来的看客在这里驻足流连。近年来,随着中共寿宁县委、县人民政府在这里进行旅游开发建设,以及荣膺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多个奖项的我国首部非遗故事影片《爱在廊桥》在这里开机并拍摄,西浦村由此声名鹊起,以“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中国传统村落”的身姿不断走向省内外,走进人们]的视野。

西浦之美,美在它的两条溪流。左边的大溪自西而来,九曲回肠,穿村而过;右边的桥头溪蜿蜒南下,潺潺淌来,绕村而去。两溪如彩练般飘过村子,在村前1颗古樟树(状元树)旁交汇合一,形成一个翡翠般的积水潭,这个水潭名叫“宫蟾潭"”。有水,桥便孕育而生。于是,小桥、流水、人家构成了西浦村一幅意韵不凡的江南水乡图。

进入村子,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老石板桥——永安桥。它建成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长73米,宽2米,共有17孔,16组桥墩。在桥上游离桥墩2米处,各竖有一根护墩石,当地人俗称“将军石”,每当上游山洪暴发和遇水上巨大漂流物时,它首当其冲,减轻了它们]对桥身的冲击力,很好地保护这座古石桥经年不坏。这不能不让人惊叹当初设计者匠心独运。

从村子的东面行来,徜徉于永安桥上,举目四顾,四面青山环抱,群峰竞秀,西面三峰并列,直插云天山茂林修竹,拥绿滴翠;近野小丘起伏,平缓柔美。让人仿佛置身于“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意境中。

走过永安桥,就来到聚仙亭。那古朴的重檐,飞扬的檐角让人领略到桥亭的别致与风韵,它与桥共同构筑了西浦村一道古朴独特的风景线。乡民劳作之余,常常坐在亭里的条石凳上休憩,除了交流些农事,也谈些家长里短。每到夏夜,清凉的溪风是最好的犒赏,老人的故事常常让孩子们流连忘返。由此看来,当初,工匠们不但设计建造了桥梁,也设计规划了乡民们的生活。

出聚仙亭向东拐不远就到桥头坪。步下石阶,只见碇步头那3株古樟树干粗大,虬枝叠长,旁逸斜出。这排千年古矿共有87齿,并且每隔6齿,旁倚块矮石,行人相向而遇,晚辈侧立让道,要让长辈先行,这不仅看出设计者别出心裁,更体现出当地村民的文明礼仪之风。有诗记之:

青阳两岸碧纱笼,水奏和声动客衷。

北往南来争礼让,相逢一笑各西东。

“西浦风光瞧一瞧,五碇步十五座桥。”这是当地流传的一首民谣,也是对西浦最形象的描述。村中碇步数量之多和规模之大在寿宁乃至闽东地区堪称首屈一指。碇步又称“琴桥”,或叫“马蹄桥”,而西浦村这排碇步和岸边的古樟及宫庙等和谐配搭,共同构成村里一道古朴壮观的独特风景线。“石为琴键,水奏和声,足踩旋律,心声乐章。”这处著名景点每每吸引一拨拨游客游赏拍照。

西浦村自然风光旖旎,人文底蕴深厚,自南宋至明清走出状元缪蟾和十八位进士,享有“进土之乡,状元故里”之美誉。由此,许多景点都被冠以“状元”两字,西浦村的状元廊就是其中之一。这座廊桥屋顶中部为重檐歇山顶式结构,十分古朴别致。檐下桥扁书就“状元廊”三个黑色大字,显得遒劲有力。细品桥名,一语双关,匠心独运,巧妙绝伦!漫步桥上,举目四顾,樟风柳色,陶醉游人;倚栏静听,潺潺流水,如歌似乐,极富诗意!

对岸是两座紧邻的古老崇祀建筑——大帝宫和太阴宫。大帝宫建于民国37年(1948年),宫内供奉文昌帝君等神像。太阴宫始建于元大德年间(1297—1307年)。门框上书:“两水纵横朝阁外,四民烟火护宫前。”这副格律严谨的对联表明了太阴宫的地理方位和当地先民崇祀神佛的风气之盛。宫内供奉的全是清一色的女性菩萨。藻井及两侧神龛壁画题材丰富,技艺精湛,虽历经700余载的风雨洗礼,神韵依然不减当年,颇具文物价值。因此太阴宫被誉为“闽东小敦煌”。

游览千年名村西浦,自然要去逛一逛村子南面的鲤鱼溪。鲤鱼溪下游有一座大五榴(开间)老宅,这座二层土木结构三合院式清代民居建筑,建有内外两座门楼,门楼面迎来水,这在古代蕴含聚财之意,西浦村的民居门楼多是这样。穿过廊道迂回进到厅堂,这是中国古代一种“藏”的文化。纵观宅院,梁枋斗拱,雕饰精美,题材丰富,寓意美好。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民居的建筑特色和传统的设计理念。如今,这座古宅辟为民博馆,馆内展出唐代至民国时期生产生活多领域文物上千件。

西浦鲤鱼溪中段“惜字炉”下方不远的这座古宅也十分考究。踏进内门楼,一条用条石和方石铺就的甬道直达堂屋。内门楼里侧墙边各设一个腰鼓石托起的条石花台。当年,宅主人在那里摆上几盆花卉点缀前院。这座古宅门窗格扇雕刻精美。太师壁两侧饰有镂空图案的木门使前后院似隔非隔,在空间上增加了层次感。后院照墙边那棵百年老铁树,花香几代人。它见证了这座古宅的几多沧桑世事和荣辱兴衰。

鲤鱼溪畔还有不少人文景观,上游的“跃鱼轩”书馆和曾经作为古代乡村临时法庭的“官厅”等在寿宁都是绝无仅有的。

西浦人一定对先祖为自己营造的这方乐土满怀感恩。他们不会忘记自己的

肇基先祖缪录,也不会忘记宗族遗风。于是,祠堂便成了这种怀古励后情结的载体。坐落于金钟山麓、修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的西浦缪氏南阳祠(状元祠),规模宏大,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古色古香。这座礼制建筑门楼的梁枋斗拱精雕细刻,浓墨重彩,庄严肃穆。祠堂内的古戏台是这座礼制建筑的精华部分,其造型典雅古朴,雕饰精美,极显奢华,尤其戏台前明柱上端的对木雕彩狮更是吸引人们的眼球。祠堂前大殿(享堂)太师壁中部上方高悬一块黑底鎏金宋绍定二年(1229年)己丑科文举状元缪蟾的匾额,它彰显着缪氏族人的无上茉耀。后大殿是寝堂,正面除了悬挂“崇本”扁外,还设有神龛,神龛内供奉缪氏先祖等牌位,另有不少其他陈设布置。

2009年,寿宁县委、县政府在祠内布置了五座以缪蟾励志求学、高中状元、荣封驸马、迎娶公主为内容来展示古代科举文化的硅胶人像展馆,此外,还附设有寿宁廊桥和梦龙文化等多个展馆。游人涉足其间,无不感受到我国灿烂的乡土建筑文化和封建时期的科举文化。2010年3月,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个奖项的电影《爱在廊桥》曾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开机仪式,并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拍摄。

坐落于村庄西北岸、和状元祠隔河相望的缪氏凤阳祠,建于清光绪三十

年(1907年),门楼内也建有一个古戏台。如今,这座礼制建筑修缮一新,前殿〔享堂)也悬挂一块状元缪蟾匾额,并安置状元缪蟾坐像一尊。前几年辟为“缪颜廖纪念馆”,后殿为寝堂,供奉缪氏先祖灵牌等。纵观祠内,其陈设布置无不造成一种浓浓的追思缅怀气氛。

一个村庄两座祠堂都建有规模不小的戏台,这在偏僻的寿邑却是不常见的。明末著名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在《寿宁待志·风俗》一章中曾这样记载:“西溪(即西浦)人多习戏,然力不能具行头,多往淅江合班,大家有庆喜,好事者则于福安迎之……“可见西浦人好戏习俗由来已久。

令人可喜的是,西浦人千百年来的戏剧之梦终于圆在建国之初。1952年2月,西浦人自发成立瓯剧团。过去的年头,每当开戏,结束一天辛苦劳作的村民,早早吃完晚饭扶老携幼,趋之若鹜,径奔祠堂以饱眼福。如今,昔日那些演员或终老婚嫁,或韶华不再,虽然西浦剧团不能复出江湖,但那些尘封于这座祠堂里的戏剧道具却真实地记录下西浦人痴迷戏剧、执着演出的一段辉煌历史。

偌大的村庄,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众多的古迹,特有的风物,淳朴的民风,交织成一幅色彩斑瓓的西浦乡土画卷。然而,现代文明的脚步却无可避免地闯进这片净土,如何既能保存下这片珍贵的乡土景观和浓浓的乡土凤情,又能让土生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缪氏族人感受到21世纪的崭新文明,这给那些有历史责任感的人们留下了一个两难的选择!

1.宋状元缪蟾传略

南宋淳九年(1182年)的《三山志》记载:绍定二年(1229年)已丑黄朴榜“文举特奏缪蟾”,并列在闻籍的文举特奏名68人中的第一位。清朝前后修的《寿宁县志》《寿宁待志》《福宁府志》《福安县志》等志书,也表明缪蟾的特奏名第一或状元身份。

缪蟾(1214-1303年),一都(今寿宁西浦)人。他90年的风雨人生承载了太多辉煌:绍定五年(1232年),南宋理宗皇帝(赵昀)下诏为皇姑临安公主择婿,选定缪蟾尚临安公主赵安常。他在诏文中这样高度评价缪蟾:“……桂林瑞器,昆山宝玉。年少登科,羡龙头之首占;才貌冠世,抒输忠之勤渠,实临风之玉树,照乘之明珠也……,·并在“琼林宴”上,赐贈缪蟾七律《临轩策士》诗一首。

临轩策士

宋·赵昀

赐第临轩策士初,力行古首竞何如。

欲知明德修身法,不越中庸大学

答问八条如润泽,输忠一念见勤渠。

兹晨燕闬疏恩意,请事微言共佐予。

缪蟾高中状元(特奏名第一)后,长溪县(今霞浦)衙外建了状元坊,明正德五年,寿宁知县尹衮为其在县城直街(今解放街)南建状元坊并作《状元坊记》,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寿宁知县熊治又在县衙前原惠爱桥(今子来桥)建状元桥,并撰《状元桥诗引》和《状元桥》五言律诗二首。20世纪90年代中期,闽浙各地缪氏族人自发捐资,在原寿泰公路西浦村境内的金钟山东麓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雄伟古朴的缪蟾状元坊,以此缅怀先贤,激励后学。

缪蟾累官至太子太傅、礼部尚书等职。其有《琼林赐宴》等三首诗作传世其中七律《应举早行》刊于清康熙版《寿宁县志》卷七“艺文志”一章。

应举早行

宋·缪蟾

半恋家山半态床,起来颠倒着衣裳。

钟声远和鸡声杂,灯影斜侵剑影光。

路崎岖兮凭竹杖,月朦胧处认梅香

功名苦我双关足,踏破前桥几板霜。

细品缪蟾诗作,但见字字珠玑,文采飞扬。足见他自幼天资聪颖,励志读书,博学多才,尤其精通诗文。

2.寿宁最长石板桥

永安桥,修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桥长73米,宽2米,正常水位时离水面高约两米。这座古桥,为寿宁石桥之最,在闽东地区也绝无仅有。它不仅是沟通西浦两岸的重要桥梁,过去又是寿宁通往浙江泰顺县的要津。

永安桥的选址恰好与通往泰顺的古道对接,避免绕道,方便行人。此外桥址的选择也有风水上的考虑。乡民将它建在溪水下游,亦即聚落研究中常说的“水尾”,以求“藏风聚气”,希望“避凶趋吉”,祈求全村太平富足,正合传统堪舆风水之说。西浦溪水面宽阔,两岸地势不高,若建拱桥,势必抬高桥面,不利行人通行,况且造桥难度和资金都很大。于是,设计者因地制宜建成了今天所见到的石板平桥。永安桥共有17孔,16组桥墩。每组桥墩立石3根,其上横架条石1根。每孔上铺条石5根,桥面共计铺条石80根。

永安桥在设计建造上极富特色。这种营造的特点也正是它经久不毁的原因:其一,造桥的材料是清一色的条石。其二,桥的设计与建造合乎桥粱学和流体力学的原理。在桥上游一侧离桥墩2米处,各竖有1根护墩石。当地人称呼为“石将军”,对保护桥梁起着重要作用。过去,西浦先民从上游山中伐木取材,多用水路运回,巨大的原木随波逐流漂至村中,如過木与桥相撞,护墩石就首当其冲,起着保护桥梁的有力作用。这条大溪源远流长,每当山洪暴发,立了护墩石,也大大减轻水上漂流物对桥身的冲击力。其三,永安桥下同时筑有一座石坝,坝上建有一排碇步。这样,也减緩了溪水的流速,保护了桥基。此外,石桥全由条石构筑而成,在条石与条石之间,石梁石柱之间的构造设施也是卓越而成功的。尤其每组石墩牢牢地嵌在石坝底下凿有圆形榫眼的石梁之上,两侧并用条石夹牢,一旦石坝被水冲毁,桥墩不会发生位移。在各部分结构关联的共同作用下,很好地保护着古桥经年不毁。这不能不让人惊叹当初设计者的匠心独运!

石桥的西北岸桥头,矗立着一座重檐歇山顶、石木结构的凉亭,名叫“聚仙亭”。它与永安桥同期建造。亭子正面的上、下檐间墨书“永安桥””三个道劲有力的大字。翘角飞扬的翼角让人领略到亭屋的别致和风韵,它与石桥起,共同构筑了西浦村水尾最为壮观的风景线。

进得亭内,首先跃入眼帘的是藻井边下“聚仙亭”三个大字。东西两侧分别是用巨大条石和方石砌成的留芳墙,每面墙上各有五块石碑,右侧的第块上刻“…敝舍下酉溪,其地为闽浙交界要津,水尾两河交汇间,古有无盖厝桥,以便行人。旋遭狂流荡折。郡志载,前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水流西浦桥,迄今遗址现在,信不诬也。此桥一废,三百余年中,往来只凭碇步。深厉浅揭(揭,音qi,“深厉浅揭”此指涉水过河),一遇大雨淋漓,溪流连日横涨,边客困于旅店者,晨钟暮鼓,心急足违,因而涉水颠氼者往往有之,予等目击时事。幸地方石料附近,移址改建石桥。于道光廿六年(1846年)夏五月鸠工刱(刱,音 chuang,“创”的异体字)始,至道光廿八年(1848年)夏四月报竣。旋请县主黄邑候祭河开桥,告厥成功,号为永安桥…,”这篇碑文阐述了修建这座石桥的重大意义和建桥的艰辛不易。左侧的第一块分别镌着缪肇诗等五位建桥首事和石匠叶兆楫、鲁应怀等许多人文资料。其余八块石板以村为序,分别刻着建桥捐助者姓名与银两数量。

从留芳碑上捐助者之众不难看出当时人们慷慨解囊,热心公益的善举。石墙上每块碑石以青色条石相间。有趣的是,年逾花甲的建桥首事缪肇诗的孙辈之排行字为“成”,在永安桥建成之际,恰逢他三子绍珓的幼儿出生,为庆祝和纪念这一工程告竣时刻,于是,他信手拈来,将其孙子取名为“成桥”。亭侧石墙边各有一条用修长条石架起的石凳,每条石凳可坐十余人。乡民们劳作之余,常常坐在石凳上休憩、聊天,除了交流些农事,也谈些家长里短的琐事。每到夏夜,这里更是热闹。大人、小孩,男的、女的,到亭里坐上些时间似乎成了必然的事,清凉的溪风是最好的犒赏,老人的故事常常让孩子们流连忘返。由此看来,匠人们不但设计建造了桥梁,也设计规划了乡民们的生活。

过去,聚仙亭是寿宁县通往浙江省泰顺县的要道。据村里老人回忆,当年过往客商及行人不断,村里一些乡民便瞄准这一商机,春制糯米糍在亭里叫卖。最红火时,卖糍者竞有四五家。附近一些老年妇女,也在亭里为行人免费提供茶水,了行善事。

3.清代书馆跃鱼轩

西浦鲤鱼溪上游有一座依山傍水、临河而建、颇具规模的古建筑,这是西浦族人缪盛治在清朝乾隆年间所建的书塾,名叫“跃鱼轩”。他以此命名,寄寓其“望子成龙”,希望将来子孙后代能够蟾宫折桂、金榜題名的美好愿望。

缪盛治,字卓平,少壮经商,后为富豪。她是清代西浦繆氏的一支旺族,于是,他在此筑楼,开辟书馆,“延师启迪童蒙”,让“诗书启后人,勤俭振家声”。他有四个儿子,分别以“文、行、忠、信”排辈,因此,“跃鱼轩”书馆又名“四教斋”。

这座书馆正面有一座由三根条石架起的石桥,与它紧连的是造型古朴美观的重檐歇山顶门楼。其下有一道条石镶边的轩廊,门楼上高悬“跃鱼轩”牌匾。进入门楼,是一个小巧玲珑的场院,其左右是带有小室的两庑。最后面筑在高高台基之上的是供奉缪盛治等灵牌的寝堂。

2016年以来,县里出资对跃鱼轩书馆进行建设开发,在通往书馆的石桥和门楼轩廊架设仿古木栏杆,并在馆内小场院上新建龙门”仿古木牌楼以及龙神鱼”花岗岩雕塑等设施。

“跃鱼轩”后山竹木葱茏,绿意盎然。置身其间,举目四顾,左拥笔架山,右镇石龟岩,远迎鸿鹄顶,近对马鞍峰,云山苍苍,溪水泱泱,选址寓意深长。

4.“闽东敦煌”太阴宫

太阴官始建于元大德年间(1297-1307年),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堪称西浦村古建筑之“祖”。它依山而筑,面对双溪。门框墨书“两水纵横朝阁外,四民烟火护宫前”一副格律严谨的对联。

太阴官自元代建成以来,在不同历史时期多次进行重修。这座建筑正面围以弧形夯土墙,其面阔22米,3开间,进深14米,总面积约308平方米。由花岗岩条石砌就的门框和歇山顶构成小巧玲珑的门楼,檐下上书“太阴宫”三字门楣条石上刻“大清同治九年庚午姑洗月吉日”。第一进建筑为悬山顶形制前殿,第二进为重檐歇山顶大殿。院落正中立一大约1米来高的扇面形纸钱炉。

大殿的后部设有三个神龛,供奉的全是女性菩萨。正中间立有陈靖姑、林

九娘、李三奶三位夫人,另有两尊小像,分别为陈氏儿子刘冲和陈氏武身扮相。左边神龛供奉南妈祖,两侧分别为马氏真仙和叶大元帅。右边神龛供奉南海观音,左右两侧侍一对金童玉女。足立碧波之上的观音,右手执杨柳枝,左手托甘露瓶,似在施着法术。她慈眉善目,形态逼真。大殿两側各有三个神龛供奉陈靖姑的徒弟—一三十六神婆。

太阴宫最大看点是宫中的壁画。大殿上方中央为椭圆形八角藻井,上绘戏曲和神话故事,中心绘着一对凤凰牡丹。左側藻井绘着一对垞挲起羽翼跃跃欲斗的锦鸡,右侧藻井绘着一只栖于桂树之上正在开屏的美丽孔雀。大殿两侧神龛亦绘有壁画,分别为“寿星献桃”“麻姑献寿”“日神”“月神”“青龙”和“白虎”,均为两两对应。此外,除人物外,尚有植物题材。这些壁画题材丰富,技艺精湛,虽历经700多个春秋的风雨洗礼,神韵依然不减当年。

文:缪福森,图:大梦寿宁

Hash:297e50cb88dfc7384016e525956ec37b4b2b2188

声明:此文由 犀溪舆情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