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河津旅游发展支个招:远交近联 文旅融合

张娟玲

“建设大运城河津怎么办?”这是目前全市讨论的一个大课题。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与周边县市相比发展明显落伍了。这次运城市委、市政府将河津定位为“副中心”城市,为河津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必须迎头赶上,力争超越。河津如何大发展?除了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外,文化旅游应该是一大新亮点。

河津作为中华根祖文化的发祥地,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人文发达,加上“两河一山”的自然地理环境,发展文化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这些机遇河津人并没有抓住。目前,大禹治水、鲤跃龙门西河设教、相敬如宾、愤笔史书、寒窑苦守等等,依然停留在文件中、报纸上,停留在人们的口头传说中。这种尴尬的场面,如何留得住客人?

河津文化旅游要大发展,必须做到三点:一是大手笔,全规划。河津旅游景点不少,精品故事不少,但缺乏统一的规划,该大的不大,该精的不精,该细的不细。龙门大禹庙占居山河之利,被明朝进士誉为全国自然景点之首,其照片曾经登上民国山西的钱币。1938年被日军炸毁后,一直没有恢复。卜子夏作为世界级的文化名人,其祠墓历代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如今荒草萋萋,车马冷稀。司马迁归属,河津与韩城争了七八百年,如今在河津连他的憩息之地都找不到。薛仁贵寒窑名至实归,几次开发,仍然寒气逼人。至于河津八景,那已是河津人心中的回忆了。究其原因,是河津缺乏统一规划,缺乏大手笔的思路,更缺乏发展旅游文化的行动。零敲碎打的规划设计,不可能出彩,也成不了气候。如果将这些景点串联起来,那将是精品连环,一幅古中国的画卷也将在河津全景呈现。

二是大开发,广建设。河津撑不了一日游,要想留住客人,那只是梦想而已。只有大开发,广建设,我们才有可能吸引八方来客。以禹门口为例,黄河三门,河津独占龙门、石门二门。短短十里之地,历史人文景点密布。禹门口、抗日摩崖石刻纪念碑鸽子奄、梯子崖、禹王洞、万岁堡、错开河、米汤庵、船窝古镇,长长的纤夫路,每一脚泥土都能踩出动人的故事。以东西辛封为例,一条国道连着文旦与史圣:卜子夏与司马迁,若以此为基础开发建设,其景致、其人文、其历史,有谁可比?以高媒庙为基,开发人类生殖图腾园,以寒窑为基发展大唐文化产业园,以东西窑头琉璃灰陶园区为基,开发建设灰陶琉璃公园等等,莫不如此。当然,旅游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也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可以做好大规划,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开发。近段时间,山西文旅集团频频出手,接收平遥古城吉县壶口、介休绵山等等成熟景点,河津可不可以进行对接?黄河梯子崖是千年古城倚梯城的入口,魏孝文帝曾到此巡游。目前,下化乡青年杜枝俊正在投资开发,首期计划投资三千万元。

三是远交友,近联姻。发展旅游文化,人脉是第一位。没有人气,再好的景点也不可能成功。在这方面,韩城市给我们做出了表率。去年以来,韩城借助“一带一路”举办了多场国际性活动。国际灯光节、国际短电影节、全国汽车越野赛、国际风筝节等等,大力宣传韩城旅游。由陕西省牵头成立了黄河九省旅游联盟,办公室就设在了韩城。最近,他们又与武汉旅游公司联合,开通了赴韩旅游专列,组织南方游客观看红叶。这些举措取得了很大的效果。仅国庆黄金周,来韩城旅游的达156万人,且自驾游占到98%。河津人在其中也占了一定的比例。河津与韩城一河之隔,历史渊源深厚。河津旅游与韩城联姻发展,可以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沿河景点以河津为主,只要两家联手共同打造黄河旅游,河津的旅游文化一定会很快兴盛起来。

(作者系运城市党代表、河津市新闻中心记者)

Hash:3abf365422a6b6189942e6e5fc2361f9a023c127

声明:此文由 河津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