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石如篆书扬州大明寺《心经》碑,庄严肃穆

知止而能定,

定而後能靜,

靜而後能慮,

慮而後能得,

書房和家作為工作一天之後聚神,

內觀和內修之所,應宜清雅,戒奢豪,

讓自己身心能徹底放鬆,

止,而後方能觀。

欢迎关注最美文房,美得让你窒息!

邓石如(1743-1805)清代篆刻家、,邓派创始人,安徽怀宁人。初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因居皖公山下,又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少好篆刻,客居金陵梅镠家八年,尽摹所藏秦汉以来金石善本。遂工四体书,尤长于篆书,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稍参隶意,称为神品。性廉介,遍游名山水,以书刻自给。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

邓石如原名琰,因避仁宗讳,遂以字行,少读书,好刻石,仿汉人印篆甚工。性廉介无所合。时擅篆分,以石如不至其门,为之。刘墉、见其书,皆大惊。登门求识面。包世臣推其篆书为神品。钱坫与世臣游焦山,见壁间篆书心经曰:"此非少温()不能作,世间岂有此人耶?"少尝客江宁梅镠家,得纵观秦、汉以来金石善本,每种临摹各百本。曹文填称其四体书皆为清朝第一。工刻印,出入秦、汉,而自成一家,世称邓派。出生于寒门,祖、父均酷爱,皆以布衣终老穷庐。邓石如九岁时读过一年书,停学后采樵、卖饼饵糊口。17 岁时就开始了靠写字、刻印谋生的艺术生涯,一生社会地位低下。他自己说:"我少时未尝读书,艰危困苦,无所不尝,年十三四,心窃窃喜书,年二十,祖父携至寿州,便已能训蒙今垂老矣,江湖游食,人不以识字人相待。"邓石如30岁左右时,在寿县结识了的主讲,又经梁巘介绍至江宁,成为举人梅镠的座上客。邓石如在江宁大收藏家梅镠处8年,"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盘,至夜分尽墨,寒暑不辍"。不久得到、金辅之等人的推奖,书名大振。乾隆五十五年(1790),乾隆皇帝80寿辰之际,曹文植六月入京都,邀其同往。秋,途经山东,遂登泰山观览。进京后,邓石如以书法响誉书坛。乾隆五十六年(1791),在两湖总督处做了3年幕僚。、包世臣都曾向他学习书法。

扬州大明寺位于江苏扬州市区西北郊蜀岗。始建于南朝宋大明年间(457-464年),故名。几经兴废,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重建。有、、等。清康熙十二年(1673),刑部主事江都汪懋麟与太守金长真又扩建山堂,并建行春台。康熙帝南巡维扬时,至平山堂题“平山堂”、“贤守清风”、“怡情”、“澄旷”四额,并制《平山堂》诗一首。乾隆元年(1736)又整修山堂,规模益大。为记此事,在平山堂南,东壁面西处有乾隆元年七月两淮都转运盐使尹会一撰并书《重修平山堂》碑石一方。咸丰年间,平山堂毁于兵燹。 今日之平山堂是同治九年(1870)盐运使方浚颐重建。其建筑为宏宇敞口,面南五楹,七架粱,前有卷栅廊。在明间北廊柱轴线上设落地罩,从罩到檐柱以北设走廊与“谷林堂”相连,今平山堂为方浚颐所题。清光绪初年刘坤一题“风流宛在”,乃追怀欧公韵事而书,书法流畅, 看来其“流”少一点而“在”多一点,用字活而非错,回味其意欧公风流仍在。 山堂建成后,欧公寄书前任太守曰:“独平山堂占胜蜀冈,江南诸山一目千里”。可见欧公于平山堂前眼界宽广而心旷神怡,故清代有“放开眼界”之匾。 1979年又事大修,山堂面目一新,令人流连往返。

《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大唐三藏 玄奘法师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陲,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心经》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姚秦天竺三藏 鸠摩罗什译

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阴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弗,色空故,无恼坏相;受空故,无受相;想空故,无知相;行空故,无作相;识空故,无觉相。何以故?

舍利弗,非色异空,非空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弗,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空法,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萨依般若波罗蜜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离一切颠倒梦想苦恼,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是大明咒、无上明咒、无等等明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咒,即说咒曰:竭帝竭帝 波罗竭帝 波罗僧竭帝 菩提僧莎呵

书法人物 | 真气弥满,绝去时俗——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石如 邓石如

华文众合说书法

书法历史人物之邓石如

料峭春风吹酒醒,又是一年春,凤水草亭,飞檐挂铃,铛铛作响。皖公山下,清泉饮马,鹭鸟栖息,绿丝垂绦,无客商往来,却常有骚客谈笑。

虽不至野驿荒山,但青山树下亦无炊烟之景,唯一草亭尔。持扇携仆而来的公子贵胄风尘仆仆,虽有莺雀鸣鸣、落英缤纷相伴,不见山人,只得望春生叹悻悻而返。待远客相行而去,山人方娓娓而出,青笠竹仗,衣袂飘飘,有卓立仙人之仪姿。

山人者,石如先生也。

雍乾治世,百业兴隆,文科盛行。儒家经学,在出仕,在致仕。是时,读书弄墨之人,无不有一朝登得天子门之念想。科举应试也好,结交党朋也罢,污浊纷扰之祸气,蝇营狗苟之乱事不乏其间。石如先生虽有高堂好友,却每逢酒宴相邀屡推之,唯有煮茶对饮才见其悠然自得之态。世人讥石如先生有沽名钓誉之嫌,石如先生亦拂手笑面而过。

久在江南野居,看日行月落,看云卷云舒,有谓:竹书千万字,灌花酿酒,益知安自宜乐,闲自宜清。山里时光似不与外齐,外世苦闷似也不与山间野居相通,豢鹤培茗,偶与二三访友拜帖赏文、听雨折花,难得襟怀同雪净,也知富贵等浮云,谈笑曰: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邓石如(1743年—1805年),初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因居皖公山下,又号完白山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安徽怀宁县白麟畈(今安庆宜秀区五横乡白麟村)邓家大屋人,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派篆刻创始人。

自魏晋以降,篆书一体逐渐走向了沉寂,擅长篆书的书家,已如晨星。直至清代,伴随着金石学、考据学的兴起,才迎来了篆书复兴昌盛的春天。乾嘉年间邓石如出,彻底打破了篆书低迷的僵局,开辟了新的生面。邓石如改变了过去几百年的作篆方法,充分运用毛笔的特长来表现篆书的笔意,使书写上的提按、起笔收笔的笔触意态更加富于变化,在结构上也打破了过去那种陈陈相因的固定模式,影响所及,蔚为风气。

石如先生之书法,有古晋超然洒脱遗风,也有当时流行脉络,其创新篆隶体之气魄与能力,与其超然与世的清高之气暗暗相符,大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冠绝。

邓石如书法

清代篆隶书的革新和碑学的兴起,开拓了出传统书法的新生面,这个功勋是由石如先生悄悄地在山野之中建立起来的。石如先生之篆书,字体灵动,用笔自然,打破了自李阳冰以来僵化的传统格局,石如先生在书法理论上也颇多创见。“计白当黑”之论把“笔不到而意到”的道理具体化了;“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则把虚实对比的艺术理论阐释得明白如话。

书法 | 邓石如:出身寒门,一生布衣,真、草、隶、篆皆为“国朝第一”,靠的是铁砚精神 邓石如

邓石如(1743—1805),原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因居皖公山下,又号笈游道人、完白山人、完白、故浣子、凤水渔长、龙山樵长。清代集书法家、篆刻家、画家、文字学家于一生的艺术大师和学者,邓派篆刻创始人,安徽怀宁(今安徽安庆)人。

△邓石如像

邓石如少时家贫,9岁时读过1年书,停学后采樵、卖饼饵糊口。后又靠写字、刻印谋生,十分勤奋向学。后研习碑拓,苦练隶书等书体,终于成为有清一代杰出的书法家和篆刻家。

邓石如少时好篆刻,客居金陵梅镠家八年,尽摹所藏秦汉以来金石善本。遂工四体书,尤长于篆书,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稍参隶意,称为神品。性廉介,遍游名山水,以书刻自给。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

仗砚游江湖

安徽博物院收藏的众多清代文房用具中,有一方铁砚显得尤为特别。此砚为圆形,口径15.5厘米,底径16.1厘米,高4.5厘米。铁质,面平,由两范合铸而成,范线在砚侧中部。砚面下凹,侧壁较高。砚背相应鼓出,边凸起一周,中间铸有“笈游道人”四字。此砚则是当年邓石如辞别湖广总督毕沅时接受馈赠的礼物。

△此铁砚1961年由当时的安徽省博物馆文物征集小组在南京市征集后入藏至今。时至今日,铁砚虽略有斑驳和残缺,但端详此砚,仿佛可以遥见当年邓石如挑灯研磨,夜以继日地执着于篆刻、书法的情景,不难理解邓石如缘何以一介布衣而能起篆书几代之衰,四体真、草、隶、篆皆为“国朝第一”,靠的就是这种铁砚般坚定的信念和刻苦精神。

邓石如幼年家境贫寒,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幼小的邓石如早早地担负起养家的重担,九岁时上了一年私塾,这是他童年仅有的求学经历。家虽贫寒,但其祖父和父亲皆“学行纯笃”,在家庭向学之风的影响下,邓石如没有因贫废学,在后来写给侄儿的信中,他曾说“我少时未尝读书,艰危困苦,无所不尝,年十三四,心窃窃喜书”,就这样,他利用一切可以用来学习的机会,不断钻研,“暇即从诸长老问经书句读”,为他日后的艺术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邓石如的父亲虽一生未有功名,但“博学多通,工四体书,善摹印”,这深深影响了年少的邓石如,“少读书,好刻石,仿汉人印篆甚工”。17岁时,他的篆书就已名誉乡里,在当地小有成就,邓石如也因此开始了以书刻养家的日子。

32岁时,邓石如结识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梁巘(巘,读yǎn,编者注),开始了他人生的大转折。梁巘大赞邓石如的篆刻和书法,将他推荐到江宁的大收藏家梅鏐的府上。梅家是当地享有盛名的收藏世家,家藏大量秦汉以来历代的金石善本。梅鏐被邓石如的才气折服,倾其所藏供邓石如临摹学习。邓石如在梅家整整待了8年,“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盘,至夜分尽墨,寒暑不辍”,临摹古代石刻拓本,系统学习篆体、隶书等书体,完成了他艺术上的一次蜕变,书法、篆刻风格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此后又经过几年历练和学习,邓石如终于形成篆隶真行草各体皆备、自成一家的艺术风格,从此逐渐名震天下,达官公卿争相与之交。大学士刘墉在见到邓石如的篆刻和书法后,拍案叫绝,大赞“千数百年无此作矣”;户部尚书曹文埴称其“四体书皆为国朝第一”,遂力荐邓石如至湖广总督毕沅幕中。

由于邓石如与尔虞我诈的官场始终格格不入,在毕沅幕中待了三年后,执意请辞。毕沅竭力挽留未果,便出钱为邓石如在家乡买田置地,使他日后衣食无忧。临别之际,毕沅特请江南名匠为邓石如打造铁砚一方,赠予邓石如,“先生常说携一砚可以云游四方,然而普通石砚不过一两年就被先生磨穿,今天我赠先生铁砚一方,必能存世”。邓石如感激毕沅的知遇之恩,回到家乡怀宁后,将此砚藏于书房,并将书房取名曰“铁砚山房”。

连环对中的千古绝唱

△邓石如龙门对长联

上联: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下联: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司马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此联内容之丰富,气势之恢宏,写作方法之独绝,令人赞叹。评者谓此联为“连环对中的千古绝唱”。襄阳隆中诸葛亮故居有一副纪念诸葛先生的对联与此联内容略有不同。明代清言小品《小窗幽记》中辑有此联。当是出自明代文学家李东阳(1447-1516)的对联,只是把“青莲诗”改为“少陵诗”,把“广陵潮”改为“广陵涛”。诸葛亮故居联和李东阳联内容颇为相似,但哪个在前已难为其考。邓石如此联与《小窗幽记》联相同,其用魏碑楷书书写,采取龙门对的形式,规矩中有变化,章法布局对称和谐。此联邓石如还用隶书为碧山书屋书写一副,另有一番情趣。隶书书写的碧山书屋联仅是用“武夷峰”取代了“广陵涛”,故邓石如联是出自《小窗幽记》。

碑学巨擎

邓石如为清代碑学书家巨擘,擅长四体书,其书法艺术是我国书法史上一座杰出的丰碑。

△邓石如篆书

自魏晋以来,篆书一体逐渐走向了沉寂,擅长篆书的书家,已如晨星。直至清代,伴随着金石学、考据学的兴起,才迎来了篆书复兴昌盛的春天。乾嘉年间邓石如出,彻底打破了篆书低迷的僵局,开辟了新的生面。

△邓石如隶书

△邓石如隶书八言联

△邓石如行草书七言联

邓石如出生寒士之门,祖辈的“潜德不耀”的人品和“学行笃实”的学业以及骜岸不驯的性格对他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之功。20岁左右即开始了一生的游历生涯,浪迹江湖,到处寻师访友。他的一生,伴随着刻苦自励,倾注艺术的全部生活内容几乎就是“交游”二字。不求闻达,不慕荣华,不为外物所动,不入仕途,始终保持布衣本色,这完全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我行我素、自由自在的“逍遥”人生。人推为清代第一。生性廉洁,成名后以书法篆刻自给,喜好游历名山胜水,常一筇一笠肩背行李游走百里。

△邓石如篆书《荀子宥坐篇轴》,北京故宫博物院

△邓石如隶书《新洲诗轴》,北京故宫博物院

△邓石如《易经谦卦》纸本,上海博物馆

△邓石如篆书《四箴四条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邓石如刻“聊浮游以逍遥”印章

△邓石如“淫读古文甘闻异言”石章,上海博物馆

△邓石如“意与古会”印章

△邓石如“疁城一日长”印章

△邓石如“一日之迹”印章

△邓石如“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印章

△邓石如“笔歌墨舞”印章

邓石如篆书字帖《八闼册》高清大图,无锡博物馆藏本

译文:万绿阴中,小亭避暑,八闼洞开,入簟皆绿,雨过蝉声,风来花气,令人自醉,大抵黑白善恶,只宜在心,不宜在口,内存精明,外示浑厚,此大豪杰之局,量若灵台无主,一味鹘突,岂包荒之谓哉,回光自照,予心中善恶太分明,遇有不平,触机辄发,以此涉世难矣。请取此语为终身之韦弦,一言而能伤天地之和,一事而能折终身之福者,切须检点。

凡人及语,所不平,则气必动,色必变,辞必厉,惟韩魏公不嘫,更说到小人忘恩背义,欲倾己处而辞气和平,乃如道寻常事。

好丑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太明则人不亲。士君子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受益才称德量,有作用者,器宇定是不凡,有受用者,才情必不云露,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见,事去而心随空。邓石如篆书。

邓石如行书书法册页《自书诗稿36首》赏析

这件书法册页是邓石如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冬至抄录给同僚孙香泉的,当时邓石如50岁,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旺盛期。欣赏研究这件书法作品,我们可以看到邓石如的行书本源还是“二王”,尤具颜真卿《祭侄文稿》的味道。自书诗稿,更加轻松自然,运笔流畅,生动活泼。也让我们领略到了邓石如诗作的风韵。诗中丰富的意象、恰当的用典、开阔的胸襟和真挚情意更是令人感叹。对于研习邓氏书法大有裨益,意义非凡。

邓石如楷书《答谢中书书》欣赏

作为清代最具实力的书法大家之一,邓石如尤长于篆刻、篆书,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稍参隶意,称为神品,把数百年作篆之法推向巅峰。但是,这位篆书大家的楷书如何呢?是不是篆书闻名了楷书无所谓呢?给大家分享邓石如楷书《答谢中书书》,给你不一样的感觉。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

▲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来源:综合书法第一网、书法欣赏及网络,仅供参考

声明:非常感谢原作者的分享!如原作者见到后认为不妥,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

邓石如自由行旅游攻略

  • 邓石如篆书扬州大明寺《心经》碑,庄严肃穆

    知止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書房和家作為工作一天之後聚神,內觀和內修之所,應宜清雅,戒奢豪,讓自己身心能徹底放鬆,止,而後方能觀。欢迎关注最美文房,美得让你窒息!邓石如(1743-1805)清代篆刻家、,邓派创始人,安徽怀宁人。初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因居皖公山下,又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少好篆刻

    2022-01-16
    1428 78
  • 书法人物 | 真气弥满,绝去时俗——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石如

    华文众合说书法书法历史人物之邓石如料峭春风吹酒醒,又是一年春,凤水草亭,飞檐挂铃,铛铛作响。皖公山下,清泉饮马,鹭鸟栖息,绿丝垂绦,无客商往来,却常有骚客谈笑。虽不至野驿荒山,但青山树下亦无炊烟之景,唯一草亭尔。持扇携仆而来的公子贵胄风尘仆仆,虽有莺雀鸣鸣、落英缤纷相伴,不见山人,只得望春生叹悻悻而返。待远客相行而去,山人方娓娓而出,青笠竹仗,衣袂飘飘,有卓立仙人之仪姿。山

    2022-01-16
    1144 3
  • 书法 | 邓石如:出身寒门,一生布衣,真、草、隶、篆皆为“国朝第一”,靠的是铁砚精神

    邓石如(1743—1805),原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因居皖公山下,又号笈游道人、完白山人、完白、故浣子、凤水渔长、龙山樵长。清代集书法家、篆刻家、画家、文字学家于一生的艺术大师和学者,邓派篆刻创始人,安徽怀宁(今安徽安庆)人。△邓石如像邓石如少时家贫,9岁时读过1年书,停学后采樵、卖饼饵糊口。后又靠写字、刻印谋生,十分勤奋向学。后研习碑拓,苦练隶书等书体,终

    2022-01-16
    1318 66
  • 清代书坛上开创崭新风格、统领一代风气的隶书大家邓石如!

    邓石如(1743一1805),初名琰,字石如,号顽伯,嘉庆元年(1796)以后因避仁宗题琰名讳而以字行,更字顽伯,号完白山人、龙山樵长、凤水渔长、古院子等,安徽怀宁人。一生布衣,以鬻书刻印自给。邓石如最初受其父影响学习刻印并学写篆书,虽然勤学苦练,下笔自如,但因来通小学,不请六书,多以已意为之,篆法时有乖误。当其小有名气后,辗转游历,曾在寿州为循理书院学生刻印并以小篆为人书扇,被在这里担任主讲的著

    2022-01-16
    338 68
  • 邓石如:一介草民,一代宗师。

    点上方蓝色字体一键关注书画|篆刻|鉴藏|国学|人文|历史|生活《艺术品》期刊|人物半窗明月一榻清风——邓石如的书法篆刻艺术|【艺术品·人物】文/张晓南清邓石如隶书《紫阁苍山七言联》170.5cm×30.5cm×2纸本安徽博物院藏一介布衣邓石如,作为清代碑学大师,在中国书法史中架起一座承前启后的桥梁。邓石如活动

    2022-01-16
    1372 85
  • 邓石如隶书欣赏

    邓石如(1743—1805),安徽怀宁人。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派篆刻创始人。初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因居皖公山下,又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少好篆刻,客居金陵梅镠家八年,尽摹所藏秦汉以来金石善本。遂工四体书,尤长于篆书,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稍参隶意,称为神品。性廉介,遍游名山水,以书刻自给。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

    2022-01-16
    1814 25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