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4大藏传佛教寺庙,最出名的藏传佛教寺院

藏传佛教是指传入中国西藏的佛教分支,佛教有很多寺庙,而藏传佛教的流传主要是在西藏和四川以及云南等多个地区,随着时间的发展目前已经传到世界各地。那你知道最出名的藏传佛教寺院有哪些呢?下面巴拉排行榜网小编就给各位介绍下中国4大藏传佛教寺庙,一起来瞧瞧吧!

中国4大藏传佛教寺庙

1、桑耶寺

素有“西藏第一座寺庙”美称的桑耶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藏传佛教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庙。桑耶寺于公元762年开始兴建。清晨或傍晚时分,可登上桑耶寺旁的海布日神山山顶,俯瞰桑耶寺全景和雅鲁藏布江,那是一处绝佳的摄影场地。

2、大昭寺

大昭寺藏语为“觉康”,是藏传佛教信徒朝圣的终点,大昭寺之神圣,并不逊于布达拉宫。最大的看头是当年文成公主入蕃时带来的释迦摩尼十二岁等身像;拉萨之所以被称为“圣地”,就与这座佛像有关。别忘了登上三楼平台,这里是遥望布达拉宫、俯瞰大昭寺广场好地方。

3、托林寺

托林寺始建于北宋时期,是古格王国(公元10~17世纪)在阿里地区建造的第一座佛寺。几百年以来,托林寺虽然历经各种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至今仍是殿宇林立佛塔高耸。托林寺融合了印度尼泊尔以及西藏本地的建筑风格,是研究当地建筑、雕塑、绘画艺术等方面的珍贵实物资料。

4、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雄伟的宫殿,是拉萨乃至西藏最重要的象征。是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建。“布达拉”是梵语,又译作“普陀”,原指观音菩萨之居所,布达拉宫也是所有朝圣者心中的圣地。来这里的主要景观有白宫和红宫以及宫殿里面的壁画、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德央厦等。

陕西名寺古刹:府谷石窟寺--陕西第二个藏传佛教寺院 藏传佛教

府谷县城西北百里许,清水西岸,有村曰石窑沟。入沟三里许,有石峡,宽百丈,长数里。仰望之,悬崖峭壁,高万仞,森森然。中有小河,弯弯曲曲。隆冬结冰,俯视之,一如玉带穿峡而过;春至也,冰雪融化,水为橙红色,状若赤练;夏秋之际,河水碧绿,清澈见底,汩汩远去,汇入清水川。

石窑沟名不见经传,吾却以为奇。这里有人类祖先活动的踪迹,新石器时代人类舂米的石臼米面场,有红山文化时期的绳纹陶器;这里悬崖上有清人凿出的洞套洞、窑套窑,可容纳数百人避难的石窨子;石窟寺高悬半空,内供藏传佛教格鲁派宗喀巴大师及其弟子的石刻法相。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建于清康熙年间的西安广仁寺陕西境内唯一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如是,则府谷境内这一处便是建筑年代更早的陕西境内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的又一发现。

石峡两壁,南有石窟寺,北为属相山。登临石窟寺眺望,峡宽约600米,迎面石崖似刀劈一样垂直而下。细端详,偌大一座石山状若一只卧虎,虎头顶上摆置12块巨石,形态各异,如鼠、如兔、如牛、如猴、如虎……故当地人称之为属相山

属相山正面悬崖,壁垂百仞,即使灵巧如猱猿者也绝无攀上去的可能。因方圆目之所见皆石山,无耕作,周围鲜有人烟,近几十年除偶有牧者外几乎没人上去过,要登山,无路可寻。迂回后面小沟左侧,乱石林,杂草丛,登至半山腰,多有险处。好在风化的石洞、石林、石峁,奇形怪状,足以提神。小沟对面早见石畔上蹲一只丈余大巨石龟,龟头探视沟底,欲下山状;龟脯攀一只蟾蜍,活灵活现。大家对着奇石“咔嚓咔嚓”拍了起来。山凹里有的巨岩经风化,石檐头下犹如能工巧匠雕刻者,形成一座座庄园,若过洞,若楼阁,若车道,房屋盈寸,纵横交错,一如绝佳的古村落风貌,让人赞叹不已。半山腰一平坦处横卧着一匹石马,此“马”为红砂岩石风化而成,呈卧状,5米长,1米高,头微昂,眼微合,口鼻清晰,四蹄窝盘,通体光滑,仿佛一匹巨型汗血宝马饱食后正在草湾歇息,马身后30米开外有几座古人用石头垒成如敖包似的石塔,但究竟是敖包还是石塔抑或是石垒的墓葬?无人说清。

登山时大家都在草丛中捡到不少陶片,多为绳纹,大抵能看出是古人餐具形状。临近山顶,有多处天然石窟、石洞。突然想到《周易》里“上古穴居而野处”的话,疑此山似曾有上古先民居焉。攀上一石台,平如盘石,中有一30公分大小的石臼,深尺许,半积土,中规中矩,包浆老到,石臼中竟然长着一株小树,余疑此臼为人工打磨出,也有人说许是风化而成,旋即周围又发现几处石臼,大家说,莫非真是古人人工凿磨?

终于到达山巅,视野豁然开阔,心境顿时清爽。一眼望去,方圆皆石山,黑黝黝的,临空往下看,万丈悬崖,小河是从两个石沟里流出交汇而成,河对岸山坡方田里那是海红果树,石窟寺悬在半山腰,下有戏台、牌楼,黄绿黑白相间,构成一幅自然山水画。天高气爽,春风习习。由于我们的到来,惊飞一群野石鸡,啄木鸟则若无其事地给树木医病,草丛里忽地蹿起一只野兔,苍鹰在天空中傲巡。

对面山上看到的十二生肖就在眼前。这一座座石雕,竟然与石山连体,是大自然亿万年的杰作;隔河望,单件作品也就五六尺大,近观,每件皆两三丈长,一两丈高,一溜摆开,正好12件,全都凸出基石,凌空而立。瞧那子鼠尖嘴突出,双眼凸暴,换个角度,又像一只俏皮的金猴;那蛇头被锈蚀得五彩斑斓,活灵活现,又像娃娃鱼;那兔儿双耳高耸,正在警惕着什么;最逼真、最神似的莫过于那尊下山猛虎:四只虎腿透雕,虎头圆雕,虎牙外露,玲珑剔透,虎尾耷拉微卷,仿佛正在丛林中搜寻猎物……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

下山向着前峁格崩则走。此处也是乱石杂草灌木,疑似这里原本有路,只是多年没有人行走,被积沙、乱石、杂草掩埋,路才变得迷茫了。下到沟底,跨过赤练一样的小河,在大路上恰遇一当地老者,现年79岁的老农王三师。他得知我们刚从属相山下来,一脸惊讶地问:石圪梁上过去有米面场,捣得吃米的石钵钵还有吗?他说那历史很深,最少2600年以上了,并手指着坝梁说,过去那是河滩,中间有道石圪梁,上面还有两个石凹槽,每个约6尺长,2尺宽,尺许来深,上有石磙子,他们叫“碾槽”,大概是古时人碾米磙谷的遗迹。他说碾槽在上世纪学大寨打坝时被炸掉了,现在在坝梁底下那堆大石林里还能找到。

石窟寺藏传佛教寺院

石窟寺与属相山遥遥相望。峡谷之南,石壁峻立,巉岩旁拥。仰望石窟,背山面河,临空高悬。窟之右上侧天生一巨型石窝,宽3丈余,深2丈,略呈椭圆形,内置雕塑弥勒古佛之金身,卧姿,手握念珠,笑态可掬,河中望之,若在云端,其下便是一排石窟,洞背石崖,石窟若隐若现,呈不规则形,时人曾赋小诗曰:“相传宗师好仪态,路人曾遇驾云彩。不知寺门向何处,常见碧空半户开。”此石窟之谓欤?旧时无路可达石窟,架云梯方可上去,石窟下戏台左侧躺着的那约有数丈长的古老木梯便是当年出入悬空寺的云梯。十多年前,庙会承头,大款捐资,修了一条通往石窟且呈“Z”形的石回廊(栈道),长200余米,宽6尺,树边栏,悬岩外,凭栏而望,天际渺然,胆小或恐高,则头晕目眩,不敢俯然视焉。

吾观石窟,乃天然洞穴与人工开凿结合。从左至右,先入目者为人工向石山纵深开凿一走廊,深15米,宽1.5米,高1.8米,走廊两旁左右凿石屋各三间,每间6到8平方米大小,据说为清代牛姓大户所开凿。寺院石窟共三进。窟与窟有小方门或小圆洞贯通。入第一窟,外看不太大,窟内竟呈喇嘛帽状,不规则,高3丈余,主房约49平方米,窟内通体漆黑,疑为烟火久熏所致。奇怪的是,窟之左、右、后又有小窟若干,或天然或人凿,其右上侧有人可攀登的小手挖,上面一个天然石窝,可容八九人,石窝之右侧又有人工开凿的一石窟房,居高临下,16平方米,可住人。大厅中间凿一石方台,上供观音菩萨金身,台前有香炉,香烟袅袅。观音台背后石壁,又凿3间石屋,每间可容4人夜宿。洞口临河石门石窗,雕以花纹。临窗左侧原有天然小洞猫腰可达第二石窟,近年人工凿出一人高、一米宽的通道直通过去,虽方便不少,却少了些奇险。第二石窟依然为天然形成,长2丈,宽1丈,高9尺许,有佛台,据说原来仅供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佛,后增塑文殊、普贤两尊菩萨像。壁内外石墙上满刻着梵文,字大盈尺,有人认为是梵文“六字真言”,这是陕西境内鲜见的一处用梵文雕刻摩崖石刻。再过一洞,便是最后一处石窟,内皆石刻,右角为高1.5米的石刻聚莲白塔,正面一宗浮雕法相,跏趺盘坐于莲花上,着黄帽,身后石刻舟型大背光,此尊藏传佛教法相应为宗喀巴;左拐角两尊浮雕,也为藏传佛教法相。此三尊石刻浮雕法相,头上皆着黄帽,盘膝端坐于莲花宝座上,雕工娴熟,工艺精湛,造型生动逼真,历几百年毫发无损,实在难得。

然此三尊藏传佛教法相究竟供奉的是何佛呢?佛前只有香炉而没设牌位,询之于当地信众也说不上来。我以为,这三尊法相即宗喀巴和他的两个弟子嘉曹杰与克珠杰。依据是,藏族人认为宗喀巴是文殊菩萨化身,对他的尊敬与信奉,仅次于释迦牟尼佛。宗喀巴去世的日子,也成为藏族的一个纪念节日,即通常所说的“燃灯节”,每年藏历十月二十五晚上,藏民们都将燃着的酥油灯放在窗台上,以纪念宗喀巴大师的圆寂。宗喀巴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融汇了佛教的显密教义,形成了自己的佛学体系。他的修学造诣深厚,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珍贵的佛学和文学著作,创立了格鲁派即黄教,影响深远,在藏传佛教史上被誉为一代佛学大师,是仅次于释迦牟尼佛的“世界第二佛陀”。他授徒传教,弟子中最杰出者有嘉曹杰和克珠杰,藏族合称为“师徒三尊”。因此,我以为石窟中供奉的三尊法相应为“师徒三尊”。然仅为一家之言。

此石窟寺修建于何时?连乾隆版旧县志中亦无只字记载。最近看到当地的一个小资料,认为此石窟为元代蒙古人的遗留文物,我不苟同此说。我以为此寺应始建于明代,为蒙古族所建。理由是:其一,宗喀巴大师圆寂于1419年,即明永乐十七年,元亡时大师才11岁,不可能在大师未显时即给他修建寺院。为什么要确定此石窟建于明代呢?因为石窑沟地处长城外府谷哈拉寨镇南15里处,明时属于蒙古人管辖,蒙古族元代以后普遍信奉喇嘛教,他们利用此地有天然石窟建一寺庙完全可能;再者,此地在清初至清中期属于禁留地(即黑界地)范围内,清廷规定长城外50里之内蒙汉皆不准耕牧、逾越,也就是说不可能在没有信众、没有布施、没有香火、荒无人烟的地方建寺院。那么清中期以后呢?更不可能。康熙三十六年(1697)下令准许汉人进入黑界地开荒种地,开始“雁行式”,好长时间后才允许汉民定居,及至汉民定居逐步形成村落后,汉民们一般不会修建一座蒙藏佛教寺院,更不懂梵文。由此推定,此石窟寺应为明代蒙古佛教信徒所建。这处石窟寺的发现,对于研究藏传佛教的发展史以及研究梵文和明代石刻艺术等,都有较高的价值。

她是康巴藏传佛教之源,她是徒步爱好者的天堂! 藏传佛教

来自图虫@赣州七爷

熟悉318的朋友都知道,在稻城的前面有个叫理塘的地方,县城海拔高达4014米,有“世界高城”的之称。但大多数人对她的印象恐怕仅限于匆匆一瞥的东城门。

殊不知,在理塘分路的时候,我们错过了另一番在高原上的景色。相对于九寨沟的喧嚣与稻城亚丁的火热,这一区域极少被人们关注。那就是四川第三高山-格聂,是人间的一方净土:这里有禾木的树林、稻城的雪山、青朴的峡谷喀纳斯溪流青海湖的草场、冈底斯的荒原。这里的山民纯朴而羞涩,这里的动物和人共享这神山下的土地,和谐的相处。

冷谷寺

瞻望格聂神山最好的位置在冷古寺。在冷谷寺还能看到日照金山的壮景:黎明来临前的雪山清冷玄幻,当东边的天际被朝霞涂抹时,雪山也从睡梦中醒来,1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冰雪覆盖的山巅呈现出由浅青到淡紫到明黄到金黄到橘红到太阳升起后的洁白的色彩变化,神山的表情由冰冷到羞涩到热烈到燃烧最后又复归明静,之间的每一分转变都微妙动人,是神山最具魅力的时刻,非目睹不能领会。

●格聂三宝

冷谷寺新寺庙已经下撤,传说中的格聂三宝:(母鹿角、反转海螺和“格聂之心”)也保存在新寺庙,路过的时候可以看看。

依次为:(“格聂之心”、母鹿角和反转海螺)

1877年,西方探险家William Gill第一次看到了格聂峰,他在日记中写道:“没有任何词语可以形容这座高大的山峰,在这里旅行者可以体会到藏族人民的心情,不由自主地称之为圣山……”,1879年,匈牙利伯爵Bela Szechenyi和Gustav Kreitner也见到了这座山,称为Kangboune,并测量其高度为8100米。格聂峰的实际海拔实际是6204米。

这座接近于神的山峰,大家都乐意认为这是一座处女峰。但实际还是有不少的登顶记录。

1988年,日本登山队创造了格聂峰的首登。

2006年5月16日,Simon Kehrer等四位意大利人从北坡登顶格聂峰。

2012年10月,三位国人:马一桦、邓明冬、尼玛尔甲从南壁登顶。这是中国人的首登记录。

比起登峰造极

还有不少狂热的摄影爱好者痴迷于此。

这里由于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和气候垂直分布的异常性形成了独特的雪峰、冰川湖泊瀑布温泉、广阔的草原原始森林等丰富的原始生态。行进在山林里,随时都能听到白马鸡、藏雪鸡、绿尾虹雉的啼鸣,经常可看到成群的猴子、盘羊、獐子、鹿子等。被森林分割成的一片片林间草地,象一块块绿茵茵的地毯,那撒落在草地上的各种山花,五彩斑斓,像是巧手的姑娘在地毯上精心编织的图案。在森林与草地间蜿蜒流淌着的静静溪流,显得清流、安谧。

ps:喀麦隆神山

ps:格聂峰下的原始森林

ps:冷古寺外的天然海子

另外这里平均海拔较高,同时光污染较少,所以这里也成为了追星族的拍摄之地。再带上一点美食美酒,那么篝火、星空、美食、红酒,该有的,这里都可以有!沿途的风光也是不容小觑,有中国人文景观大道G318上的风景,还有毗邻格聂的措普沟(格聂到达措普沟预计3小时),都是摄影师的天堂!

@来自眉山全搜索

ps:沿途相遇的藏族朋友

ps:远观措普湖

ps:措普沟漫山山花

ps:措普湖的碧海蓝天

●藏传佛教分支-相传白教发源地

白教(噶举派)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在元明时期盛级一时。1613年藏巴汗彭措南嘉崇信噶玛噶举派,1618年噶玛巴派打败格鲁派势力所组成的联军,攻占拉萨,噶玛王国统治全西藏

ps:噶举派女性本尊之首

噶举派是以教法传授方法的特点而命名的,注重密法的修习,而修习密法又必须通过师徒口耳相传的途径。另外,由于噶举派僧人的僧裙中加有白色条纹,后人学者又俗称“白教”,但这一称呼不十分妥切。在《土观宗派源流》中指出:晚近主巴(不丹)的一些书中写“白传”的,这是因为仅考虑到玛尔巴、米拉日巴、林热巴等噶举派高僧曾穿著白衣的原故。实际它的名字应当是普遍流传的“语传”二字较为合理。因为此派是以领受语旨教授而传承的教派。由于藏语“噶举”一词也是教授传承的意思,而且它还蕴含着继承师长传给的重要教授之深层意义,所以,有关这一宗派的名称,还是用“噶举”一词更能表达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ps:米拉日巴尊者

●格聂旅行推荐

格聂地区的徒步资源很丰富,可以有多种组合,3—16天不等,目前来此徒步的驴友很少,很多线路还有待开发。主要有如下徒步线路:

1. 喇嘛垭-章纳乡线

喇嘛垭乡-拉在垭口-下则通村-乃干多村-虎皮坝-冷谷寺-虎皮坝-乃干多村-章纳乡(喇嘛垭乡)。徒步时间约3天。

2.喇嘛垭—波密线

喇嘛垭乡-拉在垭口-下则通村-乃干多村-虎皮坝-冷谷寺-虎皮坝-日贡-热梯-拉托卡垭口(4500米)-波密乡(乘车)-巴塘。全程约70公里,徒步5天左右。

3.喇嘛垭—巴塘线

喇嘛垭-拉在垭口-下则通村-乃干多村-虎皮坝-冷谷寺-虎皮坝-日贡-热梯-劳者龙巴垭口(4810)-扎萨通村-扎瓦拉垭口(5022米)-巴塘。线路约120公里,约为7-8天路程

4.喇嘛垭—毛娅草原线

喇嘛垭乡-拉在垭口-下则通村-乃干多村-虎皮坝-冷谷寺-虎皮坝-日贡-热梯-劳者龙巴垭口(4810)-扎萨通村-格木村-达休阔-哈嘎拉垭口(4800米)-哈日沟-毛娅草原-318公路(乘车)-理塘。全程徒步约140公里,7-8天时间。

5.北南纵穿线路

理塘-毛娅草原-哈日沟-5230垭口-喀麦隆沟-5250垭口-冷龙沟-冷谷寺-虎皮坝。徒步5天,高难高危线路,新驴慎入!

6.格聂转山,围着格聂画个圈

喇嘛垭乡-拉在垭口-下则通村-乃干多村-虎皮坝-冷谷寺-虎皮坝-日贡-笑基隆山谷-岛岛山谷-耶勒沟-拉普垭口(5040米)-格木村-达休阔-哈嘎拉措-5010垭口-5060垭口-5100垭口-上下海子-哈日翁青措-若根措-毛娅草原-阿沙沟-阿萨古垭口(5066米)-波德弄巴-俄堆村-喇嘛垭。全程约200公里,徒步15-16天,行走极为艰难,不推荐。

约伴拼车黑板报

1.两位先生8月初广州出发甘南旅游约12天,约伴。

2.一位女生7月22号成都昆明出发稻城亚丁旅游,约同游小伙伴。

3.两位gay友7-8月南京出发,稻城亚丁自驾游10-15天,捡2名会开车的男性小伙伴(女性勿扰!)。

4.一位女生7月15号成都出发,稻城亚丁旅游7天,约有经验的女性小伙伴。

5.两位女生7月9号成都出发,稻城亚丁旅游10天,约女性小伙伴(异性勿扰!)

6.一位女生7月6号广州出发,稻城亚丁旅游,约同游小伙伴。

(亲们的结伴消息公布以后,一定要记得时常给小编发消息询问进度哦!因为公众平台超过三天没有对话,小编是不能主动给亲们发消息的。如果帮亲们找到了合适的结伴对象却联系不上,耽误了亲们的行程,小编罪过就大了/(ㄒoㄒ)/~~)

严禁任何旅游从业者在此揽客,欢迎举报。编造虚假结伴信息者,一经核实将被永久拉黑!

租车服务热线:4006600446

藏传佛教自由行旅游攻略

  • 中国4大藏传佛教寺庙,最出名的藏传佛教寺院

    中国4大藏传佛教寺庙,最出名的藏传佛教寺院 中国4大藏传佛教寺庙1、桑耶寺2、大昭寺3、托林寺4、布达拉宫

    2022-10-04
    741 67
  • 陕西名寺古刹:府谷石窟寺--陕西第二个藏传佛教寺院

    府谷县城西北百里许,清水川西岸,有村曰石窑沟。入沟三里许,有石峡,宽百丈,长数里。仰望之,悬崖峭壁,高万仞,森森然。中有小河,弯弯曲曲。隆冬结冰,俯视之,一如玉带穿峡而过;春至也,冰雪融化,水为橙红色,状若赤练;夏秋之际,河水碧绿,清澈见底,汩汩远去,汇入清水川。石窑沟名不见经传,吾却以为奇。这里有人类祖先活动的踪迹,新石器时代人类舂米的石臼、米面场,有红山文化时期的绳纹陶器;这里悬崖上有

    2022-03-26
    1153 71
  • 她是康巴藏传佛教之源,她是徒步爱好者的天堂!

    来自图虫@赣州七爷▼熟悉318的朋友都知道,在稻城的前面有个叫理塘的地方,县城海拔高达4014米,有“世界高城”的之称。但大多数人对她的印象恐怕仅限于匆匆一瞥的东城门。殊不知,在理塘分路的时候,我们错过了另一番在高原上的景色。相对于九寨沟的喧嚣与稻城亚丁的火热,这一区域极少被人们关注。那就是四川第三高山-格聂,是人间的一方净土:这里有禾木的树林、稻城的雪山、青朴的峡谷、喀纳

    2022-03-26
    191 23
  • 藏传佛教宁玛派九大护法神

    藏传佛教的护法比较多,有格萨尔王、大圆满三大护法神,等诸多护法……每一个护法神都有许多故事。念诵护法还是非常重要,总的来说,护法神在护持正法方面,确实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对个人来讲,护法神则可以护佑个人修行不出违缘、善始善终。当然,没有信仰的人不一定能感受得到,但对于有信仰、有传承并且有信心的人来说,应该会知晓护法神的力量十分强大。【吉祥天母】吉祥天母又称吉祥天女,藏语称“班达

    2022-03-22
    379 43
  • 长春周边的清朝王府、藏传佛教寺庙、还有碧波千倾……周末游一定要打卡!

    大众点评@万万没想到阿秋风送爽,可算是少了大太阳的炎热buff,现在出去玩,天气可是刚刚好!而且,眼看着周末又要到了,是不是还在计划着该如何度过呢?长春周边只要细细发现,可全都是一日游、周末游的好地方!距离长春两个多小时路程的老牌旅游地,速来更新你的周边游清单吧!松原市距离长春171.3公里大众点评@时光婷婷/大众点评@野蛮玫瑰

    2022-02-23
    1236 76
  • 隐匿在秘境甘南的藏传佛教圣地,探访“藏学博物馆”

    佛教为世界四大宗教之一,自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在印度创教以来,在君王的护持、高僧的弘扬与商旅的传播下,佛教经过陆路与海道传播至印度以外的地区,对中亚、南亚、东亚与东南亚的宗教信仰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于青藏高原的影响甚是深远,不但丰富了亚洲宗教的内涵,更创造出各具特色的佛教艺术。藏传佛教作为一种人类文化现象,它不仅对藏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着巨大影响;而且对周边民族地

    2022-02-21
    913 20
  • 著名藏传佛教寺院——沈阳护国法轮寺

    北塔护国法轮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崇山东路中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癸未仲春,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乙酉仲夏竣工,是清太宗皇太极敕建的沈阳城外环古盛京东、西、南、北四塔寺之一,北塔法轮寺的名为“护国法轮寺”,因其地处盛京城北,故俗称“北塔法轮寺”。1905年部分建筑毁于日俄战争。沈阳护国法轮寺沈阳护国法轮寺据北塔法轮寺碑文记载:"盛京四面建庄严宝寺,每寺中大佛一尊

    2022-02-12
    22 99
  • 四川博物院,观国画大师张大千敦煌壁画,品藏传佛教之精彩!

    因为连日暴雨,所以这次的成都之行放弃了乐山大佛的计划,选择了成都市区内的景点。公众号上预订的是成都博物馆,却阴差阳错的来了四川博物院。初入四川博物院时,个人还是颇为失望。外形建筑老旧,各个展厅内的设计也并不简洁,展品也并不惊艳。在失望之余,因为滂沱大雨还是选择留下来细观。▲图为成都博物馆在参观完四川博物院后,打车去了成都博物馆。我才发现,几乎所有的精华藏品都放在了成都博物馆内

    2022-02-08
    660 63
  • 骑行进藏记十七:色达,一个缺氧,但不缺信仰的藏传佛教神圣地

    “我圆梦了!”2019年5月4日,青年节当天,王子女朋友在朋友圈里豪迈地宣布道。话说王子二人到了成都,在奔西藏前,他们不得不驻足一下,因为心中一直牵挂着的神秘的色达在另一个方向上。说起色达,这可以女朋友想了好多年,计划了很多闪的向往的地方,去色达已经成为了她唯一有执念并最最最想去的地方。虽然从深圳到成都这一路上也遇到过很多的著名风景区,他们都没有改变一下方向,绕个道去观光那些风景区,但在

    2022-02-07
    778 94
  • 雪域秘径:藏传佛教探源 | 東西

    【序】雪域秘径讲述嘉宾|达多公众平台:dongxi99篇壹:藏传佛教前弘期1、西藏本土宗教藏族原始社会的宗教为原始苯教,信仰形式为多神崇拜,天地山川、日月星辰乃至动物中的羊、牦牛,宗教活动常以巫师进行占卜、祈祷、咒术、祭祀及各种特殊仪轨加以表现,有着萨满教的特征。同时,与宗教的发展线索相交织,在佛教取代苯教成为主流宗教之前和之后,藏地广大区域也曾经流传着多种关于藏族

    2022-02-07
    1494 57
  • 图集丨承德·1933-1934③避暑山庄内的藏传佛教寺庙

    避暑山庄一侧,1934年2月避暑山庄的“天宇咸畅阁”,是居高览胜之处,额勒赫泰芬汗康熙亲题匾于阁中,并留下:“通阁断霞应卜居,人烟不到丽情虚,云叶淡巧万峰明,雁过初,宾鸿侣,鸥雨秋花遍洲屿。”的诗句。1934年2月。避暑山庄内的如意洲风光,1934年2月。避暑山庄内仿泰山碧霞祠所建的广元宫,位于松云峡北山之巅,作为一座道教宫观,供奉民间称为泰山奶奶的碧霞元君。1934

    2022-02-07
    1834 29
  • 这座山是藏传佛教的四大神山之一,很多信徒会去转山常年不断

    冈仁波齐作为藏传佛教的四大神山之一,是世界中心,万水之源。而在藏传佛教信仰者的心目中,代表着无量的幸福,很多信徒都会在此处转山,常年不息。笃信佛教的藏族人坚信:朝圣能尽涤前世今生的罪孽,增添无穷的功德,并最终脱出轮回,荣登极乐。因此,总是有数不尽的藏族人,以独有的磕长头方式俯仰于天地之间,向圣地跋涉。没有血肉之躯,便无朝圣之举,没有风尘仆仆,便无朝圣之途,不历经千辛万苦并跨越真正的时空,就不会

    2022-01-24
    203 56
  • 彩虹之乡的藏传佛教圣地——佑宁寺

    佑宁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藏语全称"郭隆弥勒洲",简称"郭隆寺"。位于县城威远镇以东35公里的五十乡寺滩村,距省会西宁65公里。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距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属于宗教朝觐旅游景区。佑宁寺寺主为第七世嘉色活佛,已转世13世。原有20多位活佛,主要为章嘉、土观、松布、却藏、王佛等五大昂活佛和九小昂活佛,五大昂活佛在清代均受封为呼图克图,地位甚尊,在历史上很有影

    2022-01-24
    1206 35
  • 1个国家景区+2个公园+藏传佛教后弘文化发祥地青海省最具吸引力景区坎布拉

    坎布拉是藏语地名,它的汉语意思为“康巴人的家园”。坎布拉景区是中国西北地区唯一一处集“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黄河水利风景名胜区、藏传佛教后弘文化发祥地”四项殊荣的4A级旅游胜地。也是西北唯一一处集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地质公园、黄河水上水利风景名胜区、藏传佛教后弘文化发祥地为一体的景区。坎布拉景区被青海省摄影家协会授予摄影创作基地,是众多摄影爱好者的天堂,也是电影《阿修罗》的主要取景

    2022-01-23
    1459 84
  • 藏在杭州巷子里的造像,是国保单位,也是全国唯一的藏传佛教造像

    距离杭州西湖边不远的吴山,是主城区著名的一座山,山不高,却非常的热闹,在断桥或者苏堤上,能看到山顶的城隍阁,在城隍阁俯瞰西湖、钱塘江,景色非常的美。吴山不大,但却非常的重要,由于靠近西湖,在五代十国的吴越国开始,人们就开始在山上修建城隍庙,因此吴山也受到历朝统治者的重视,现如今,这里处处都有历史文化遗迹,有100多处石质文物。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保单位2处,市级文保单位7处

    2022-01-17
    1234 57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