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山是藏传佛教的四大神山之一,很多信徒会去转山常年不断

冈仁波齐作为藏传佛教的四大神山之一,是世界中心,万水之源。而在藏传佛教信仰者的心目中,代表着无量的幸福,很多信徒都会在此处转山,常年不息。

笃信佛教的藏族人坚信:朝圣能尽涤前世今生的罪孽,增添无穷的功德,并最终脱出轮回,荣登极乐。因此,总是有数不尽的藏族人,以独有的磕长头方式俯仰于天地之间,向圣地跋涉。没有血肉之躯,便无朝圣之举,没有风尘仆仆,便无朝圣之途,不历经千辛万苦并跨越真正的时空,就不会有心灵的虔诚。

谁没做错过事呢?至少我错过很多。

但是为什么要转山呢?并没有特别大的目的,只是既然来了,那就去吧。

每个人都早有自己的答案:

若问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若问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无信仰,但是尊重每一个虔诚的信徒。

初次在如此高海拔地方徒步,虽然负重很少,但第一天还是那么累。爬几个小缓坡,都要停歇下来大口喘气,一路上小北乐呵地问我们,为什么要转山呢?你们为什么要转山?答:可能我们有病!”

就如在《看见》这本书中写道:人们声称的最美好的岁月其实都是最痛苦的,只是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才那么幸福。”

所以现在回想起来,是可以笑着说出来的。

照过这张照片后,没走多久,小胖就感觉呼吸不顺,整个人状态不是很好,害怕再往前走就无法救援,选择下山,打电话联系车辆后一人返回客栈,所幸没大问题,高原地区,量力而行。

抱着孩子的男人,走在转山路上,小姑娘怯生生的拿着泡沫给的米果。

冈仁波齐

走在路上看到此情此景,不免想到之前热映的电影《 冈仁波齐 》,争议褒贬不一,话语浪潮中不断出现说这是摆拍,不真实,如此幸苦,风雨无阻,图什么,有多少人会磕长头转山,他们怎么能坚持下来,这种行为太夸大等言论。

亚里士多德曾说:

“人是被习惯塑造的。优异的成绩来源于良好的习惯,而非一时的行动。”

当日复一日的坚持变成了一种习惯,所有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都不再是困难。藏民们对于磕长头近乎傻气的坚持,是最动人心魄之处。

未曾见到前可以怀疑,但见到后只有敬佩和尊重。

冈仁波齐 电影主题曲No Fear In My Heart 中唱着:

你在躲避什么

你在挽留什么

你想取悦谁呢

你曾经下跪

这冷漠的世界

何曾将你善待

对磕长头的信徒来说,他们不怕风吹雨打,不在乎雪地泥洼,翻山越岭都是磕头一直走,无所畏惧无所后退,所有的一切只因有信念,相比之下的我们呢?想想自己的初心,因为不舍强求的拽着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因为害怕抓不住眼前的幸福,因为不够坚持努力不到最后,希望能有一种恒心,只看到未来,努力下去,然后静静等待奇迹发生。

就像张扬导演在电影花絮中说的: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确的,但若干年后,人们仍可以从这部影片里,看到有一个民族还这样生活过。神山圣湖不是终点,接受平凡的自我,但不放弃平凡的理想和信仰,热爱生活,我们都在路上。”

转山第二天

虔诚转着经筒和磕长头的人们,不管男女老少,眼神都那么摄人心魄,孩童的天真懵懂、青春期姑娘眼神的熠熠生辉、老人的淡然、当用步履和身体丈量着这片神圣的土地的时候,一个小小的动作,在他们心里却有万般不同的释义。

你能看到他们的衣服脏兮兮,头发乱蓬蓬,但他们那一双双闪亮而执着的眼睛,还有那种平静安详的神情,让人顿生敬意。电影《 可可西里 》的导演 陆川 就说过:别看磕长头的身上脏,他们的心是最干净的。

我看见了他们用手捏着糌粑的样子,原来,他们的手那么轻巧灵活,像在抹盒子里的雪花膏。热情的邀请我们一起吃。

走在 盘山 路上,一只藏狗跟着我们走了接近3小时。这绝对是一条有心事的狗,不然怎么会有这样的坐姿。后来才知道,领地意识极强的藏狗,是很针对外来狗的,距离目的地10多公里,被一群狗围攻,大黑缩在我们旁边,感情我们又要帮忙赶狗了啊!

两日转山之行结束,都平安归来。在最后借用张导曾说的:孤独和自由,是一个人旅行最大的收获,它让我成长了许多,可以说改变了我的一生,很多年来, 西藏就像潮汐一样在我心里,来了去,去了又来,我觉得自己好像属于那片土地。”

Hash:52071d58950244d127925ef409959b887f727d21

声明:此文由 四万万里路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