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全力推进海塘安澜工程“一县一方案”落地
【本站2月23日讯】目前,绍兴市本级、越城、柯桥、上虞区等4个海塘安澜工程“一县一方案”均已完成批复,为该市海塘安澜工程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一是全程为“重”,高度重视显成效。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海塘安澜工程前期进展情况,绍兴市水利局根据指示精神,按照适度超前、一步到位原则,认真研究,落实措施,加快推进海塘安澜工程建设。
二是“专”字为上,专班管理聚合力。深入学习领会“安全+”“生态海塘”的要求,成立市县两级工作专班,通过专班化管理,确保全市海塘统一规划、重点难点一并解决、项目实施同步推进。
三是一“加”到底,加出新招解难题。积极与其他相关部门对接,结合安全、生态、交通、市政、文旅等需求,开发“海塘+”功能,实现融塘于城,为下一步海塘安澜工程落地落实提供有力支撑。
下阶段,绍兴市水利局将继续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指示精神和绍兴市关于海塘安澜工程专题会议要求,聚焦隐患点、紧盯薄弱处,协同推进海塘安全提标、生态提质、融合提升,将海塘建设成为具有绍兴特色的沿海生命线、风景线、幸福线。
乾隆和海宁陈氏及安澜园到底关系如何?这场讲座为你揭秘 | 预告 安澜
时间:截至到8月31日
乾隆六下江南,四次到达海宁,并在海宁陈氏安澜园中住了八个晚上。安澜园的名称也是他所赐。他回北京后,又将圆明园四宜书屋景区改成安澜园,还写了不少诗。民间传说乾隆是海宁陈阁老的儿子。
乾隆与海宁陈氏和安澜园的关系到底如何?安澜园号称江南名园,到底是怎样的一座园林?本次讲座给你一一揭秘。
讲座主题
『乾隆与陈氏安澜园』
讲座地点
海宁市博物馆三楼报告厅
讲座时间
2018-08-17 09:30
主讲人
主讲人:张镇西
张镇西,嘉兴市社科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海宁市文联副主席,原海宁市历史文化街区管委会主任。自1983年以来,从事文博、文旅、文创、文史工作,注重地域文化研究,专著有《失落的安澜园》,主编有《海宁历史文化遗存》《海宁典藏》《王乃誉日记》等,曾连续三年作为钱塘潮文化研究学者,担任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国际频道直播室特邀嘉宾。
《失落的安澜园》
//
张镇西/著
不要错过啦!
海宁盐官安澜园是一座私家园林 为什么这么出名?北京也有一模一样的安澜园? 安澜
大图模式
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坐落于杭州湾北部,东濒钱塘江,西距省城杭州50余公里,向东去上海也仅100公里左右,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美丽江南水乡古镇,更是闻名天下的钱塘江大潮最佳观赏胜地,享有“天下潮都”之美称。
历史上在这片古老富饶的土地上,曾经有过一座清秀隽丽名列江南四大著名园林之一的私家园林—海宁盐官陈家安澜园,而另外的三座名园分别是南京的瞻园、苏州的狮子林和杭州的小有天园。
(一)安澜园的由来
盐官人文荟萃,古跡甚多。
早在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的先祖王沆一家因积极组织军民奋力抵抗金人南侵有功,蒙南宋朝庭赐爵安化郡王并赐第盐官定居,于是在府邸所在盐官城西北隅置办一地,开始营造使之成为王家的私家花园。
园内广植有松树桂树等各种树木,栽培梅花兰花等四季花卉,又浚池引水垒石成山,形成了“湖山缥缈,鱼鸟浮沉”的雅致美景,这就是安澜园最初开始园林的起端。
南宋亡后至元,王氏故园终因连年战乱而逐渐废毁。
到了明朝嘉靖年间,海宁陈氏的陈与郊(1544—1610)辞官归乡后购下了王氏故园,因陈与郊字广野号隅阳,而园址恰又地处盐官城西北一隅,二者巧合,于是将园子命名为“隅园”。
陈与郊是著名的戏剧家,在戏曲传奇(杂剧)方面造旨很深,著有传奇《灵宝刀》(写林冲亊)、《麒麟罽》(写韩世忠梁红玉事)、《昭君出塞》、《文姬入塞》等大量传世的古典戏剧。
彼时园内尚有南宋时期遗存的池塘、土坡及许多参天古木,陈与郊购下后因势筑园,前后扩地三十亩,其中光池塘水面便佔了有二十亩之广,其用意以营造水境幽雅氛围为主。园内沿池塘四周分佈有竹堂、月阁、流香亭、紫芝楼、金波桥等诸多胜景,又有却炎轩、白醉庵、邻虚阁等楼堂馆舍环绕其间,规模较以前的王氏故园扩大了许多,景致名胜更加旖旎动人。
至清雍正朝时,“隅园”又被陈与郊的族孙,时任文渊阁大学士的陈元龙(1652—1736)收为别业。
大图模式
陈元龙博学多才,工书法,文章辞赋出众,曾在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科举殿试中表现优异被康熙皇帝亲点为进士第二名。其为官清正,一生编著有《爱日堂文集》二十七卷、《历代赋汇》一百余卷和《格致镜源》一百卷等书籍。
其中《格致镜原》是一部专门探讨世间事物起源的书籍,全书采编广博且颇具条理,以致连近代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也著文称赞它是“一部有用的专门涉及科学技术史的小型百科全书”。陈元龙的这些著述对于中国文学和科技史均有一定的贡献。
因清朝时的大学士相当于宰相地位,民间俗称大学士为相国或又称阁老。陈元龙字广陵,就被称为“广陵相国”或陈阁老。至今在海宁盐官城内堰瓦坝,尚遗存有一座他的故宅“陈阁老宅”,宅内有大量文物和古建筑遗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幽雅古朴美园林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年近八十二岁的陈元龙在多次上疏请求退休返归故里后,终于获得了雍正皇帝的批准,得与携独子翰林院编修陈邦直回到家乡海宁盐官。因终于能遂了自己叶落归根返乡终老晚年之初愿,索兴便将“隅园”更名为“遂初园”。
清乾隆元年(1736年),在退休三年后,陈元龙以八十五岁高龄病逝家乡。
由于陈元龙深谙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美之精髓所在,他在对遂初园进行大规模的整修扩建工程中,精心保留并更加突出了该园林前期所具的明代艺术风格。园林整体扩展至六十余亩之广,其中一半为波光粼粼的清池碧水。特别是在扩建中着意去除了人工痕迹,整园无雕琢,无粉饰,但一草一木,一池一水,一堂一墅,一亭一轩,无不呈显出幽雅古朴的天然野趣。
全园形成了“城隅花墅”、“小石梁”、“古藤水榭”、“环碧堂”、“清映轩”、“澄澜馆”、“溪槎”、“逍遥楼”、“烟波风月亭”、“晴明书屋”、“赐安堂”、“翠微峰”、“碕石矶”、“天香坞”、“群芳阁”、“瀁月轩”、“南涧亭”、“十二楼”等有名的十八处风景,泉石深邃,卉木古茂,池荷万株,香气盈溢。最为人称道的是每当满园子里那大朵大朵的梅花盛开时,遮天蔽日,迤丽委曲,更是婆娑迷人。人们一旦置身园中,神清气爽,顿觉忘我,大有一种悠然尘外之感。
作者:朱新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