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说主要创始人庄子的坟墓在滑县留古镇
在滑县留古镇,离大广高速1公里处有一个村子叫中庄营村,小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叫庄营这个名,大了才知道是跟庄子有关系呢。庄子,战国时期宋国人,是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道家学说主要创始人之一,别名:南华真人。
果然,在村子南500米田地里,有这样一个大土丘,这就是庄子的墓地所在处。流传的著名典故有:庄周梦蝶,主张天人合一和清净无为。倡导:安时处通、穷通自乐。好多学者凭借研究庄子的著作而大红大紫,可是谁知道庄子长眠在这里呢?
土堆前面有一处石碑,上面刻有三个大字“庄子墓”。惠子墓位原名惠子冢,现在名字叫八里营乡塚上村。滑县留固镇有庄子墓,而且距东十五华里有惠子墓,惠子是庄子书中有记载的辩友。俩人是一生唯一的好朋友,这么近,似乎可为佐证。
庄子墓位于滑县城东21公里,留固镇庄营村南,墓高三米,东西长50米,南北宽40米均为黑灰土堆积成的丘状高台地。滑县人民政府于1980年公布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在庄子墓的南边,还修建了水陆大殿,据村民说全国各地还有台湾的记者来过这里。大殿门前树立着庄子的石碑。螳臂挡车、朝三暮四、螳螂捕蝉、中规中矩、捉襟见肘、大相径庭、呆若木鸡、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白驹过隙、相濡以沫、亦步亦趋、每况愈下,这都是庄子给我们带来太多典故和成语啊。
对联上写有庄子圣名垂万古,清代贡生张良珂在怀古诗《庄周墓》中写道:“读罢南华锦绣文,焚香肃拜庄周坟,贤愚自古皆归土,谁似先生百世闻!”
因为庄子埋在此处,故名庄莹,营同莹同音。这就是中庄营村的名字来历。
记得去年路遇山东东明,遇到一处景观,说是庄子故里,其实滑县留古镇庄营村距离山东东明庄子故里也就不到100公里,看来庄子生于山东东明,葬于河南滑县留固庄营村。
《史记》载:庄子曾当过漆园(今东明县东部有遗址)吏。《庄子》一书载:他垂钓于濮水 (东明县域古有濮水二支,又称普河),曾借粟于监河侯。他拒绝楚威王的聘相,而隐居于南华(今东明县东北部),著书授徒,生儿育女,直至终老。唐代据此,于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诏改离狐为南华县,诏号庄子为“南华真人”、所著《庄子》一书为《南华真经》。1995年、2007年,两次召开的全国庄子研讨会,都认定此处为庄周故里一说。
东明县庄子纪念园位于菜园集乡,规划占地1000亩,建有庄子观、庄子塑像、藏经阁、钓鱼台、碑林等景点。东明县是庄子退隐、授徒、终老、及子孙繁衍之地所在。
(素材来源网络,我们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提前联系留言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河南民权庄周陵园,庄子化蝶的地方 庄子
对于先秦时期的历史人物,诸如老子、孔子以及这个庄子,不论所谓的正史还是民间的野史,在记述这些人的生死时总带着太多的神话色彩,让我们这些后人无法做客观的描述,很多人也只好人云亦云了。然而正是因为有着让世人充满好奇的神秘色彩,才使得现代人有着探寻这些先秦哲人们生前种种神话般生活的冲动。
我也是这样,所以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带着几分好奇与敬畏,我一个人来到了庄子化蝶归去的地方。
河南省民权县老颜集乡唐庄村
如果在网上百度庄周墓,你会发现中国不止一个地方有:菏泽东明县有一处,安徽蒙城县有一处,河南的洛阳、滑县和民权各有一处……庄子只有一个,而现在出现了这么多的庄子墓,肯定不乏李鬼,但究竟哪个是真,哪个是假,这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问题,我们暂且不要妄下结论,自己认为哪里比较可靠,就去哪里参观好了。
于是,我来到了河南省见参观商丘市民权县的庄周陵园。
河南省民权县老颜集乡人民政府
庄周陵园和庄子故里、庄子文化馆是河南省商丘市打造的庄子文化旅游景区的三个组成部分,我在去年的五月拜谒过庄子故里,对展示庄子生平介绍的庄子文化馆并没什么兴趣,但是对古书上描绘的庄子化蝶处却比较感兴趣。庄周陵园位于河南省民权县老颜集乡唐庄村的东头,现在的庄周陵园明显是最近几年开发的,高高的一圈围墙圈起来的一片陵园足有几十亩地,从外观上看起来也颇为壮观,对得起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称号。
而庄子的出生地,也就是庄子故里则位于庄子陵园的正北方5公里处的青莲寺村,现在属于民权县庄子镇,同样属于国家3A级景区。和庄周陵园比起来,那里更像他的出生地。
庄周陵园全景图
民权县庄子文化旅游景区简介
庄周墓简介
关于庄周梦蝶的故事,唐朝李商隐在他的《锦瑟》一诗中有非常生动的描写: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估计很多朋友也是从李商隐的描述中知道了庄周梦蝶的故事,而这个故事最早却出自于庄子自己的《庄子·齐物论》,我在百度上查到的原文是这样写的: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古人的语言太晦涩,也怪今天的我们不学习,对于古文渐渐不知其意了,翻译成我们现在的语言,大概意思是,庄周曾经梦见自己变成蝴蝶,那是一只非常生动逼真的蝴蝶,于是感到非常的愉快和惬意,居然忘了自己其实原本就是庄周。突然间醒过来,在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自己是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大概就是物和人的交合与变化吧。
庄周陵园景区入口
我到了老颜集乡唐庄村的时候已近中午时分,几个孩童正在庄周陵园的大门口玩耍,大门紧闭。我从门口往里望去,什么也看不到,但不甘心就这么无功而返,转到景区后面,发现围墙处有一处豁口,于是终于成功进入景区里面。
景区前面是庄子的雕塑,中间是一片广场和一座汉白玉石桥,穿过广场就是庄周的陵墓了,陵墓前有一八角亭,亭子里面有一方石碑,上书庄周之墓四个大字,是清朝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所立,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这也是庄周陵园景区内最有历史价值的一件文物了。
庄周墓前的庄子雕像
被玻璃罩住的清乾隆年间的庄周之墓石碑
庄周墓
这片茂密的林木中间隐藏的就是2300年前的哲人庄周长眠之处。
陵园后面是碑林区,掩映在一片半人多高的杂草之中,看样子有一段时间没人清理了。在这里立着全国各地纪念庄周的书法石碑一百多座,排列的形状居然是按照五行八卦的样式排列的,说是书法家们书写的,我也不太懂书法,看不出这些书法的好坏之分。
庄周陵园后面的碑林
在庄子的故事中有一个故事叫鼓盆而歌,说的是庄子的妻子去世,惠子前来吊唁,却看到庄子鼓盆而歌,惠子大惑不解,便问庄子为什么妻子死后还如此快乐?庄子说,死生命也,生不足喜、死不足悲。这等智慧,即使是放在现在,估计也要遭到很多世人的非议吧,即使不说你神经病,也是脑子有点不正常,但是两千多年前的庄子已经看透了生命的本质,他认为人的生命是由于气之聚,人的死亡是由于气之散,所以在公元前286年的那年八月,庄子的生命即将走向终结的时候,他的学生想厚葬他,庄子却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以星辰为珠玑,以万物为赍送。这样的葬礼还不够吗?何必再要那些俗物陪伴呢?
即将离开庄周陵园的时候,我再次回望陵园中的庄子雕塑,脑海之中不自觉的回想起了这个两千多年前的逍遥之祖说过的一句话:相濡与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这样的真性情,除了庄周,真的很难有人再做的到了。
来源:今日头条、xiaoyao游天下
古代文哲大师庄子墓溯源 庄子
卢彦林
庄周墓位于民权县老颜集乡唐庄村东,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墓为圆形土冢,原高2米,周长10米(经过修复,现高9米,周长88米)。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重修庄周墓,并立石碑一通,碑高1.8米,宽0.67米,正面阴刻着“庄周之墓”四个大字。清代贡生张良珂在怀古诗《庄周墓》中写道:“读罢南华锦绣文,焚香肃拜庄周坟。贤愚自古皆归土,谁似先生百世闻。”
庄子于公元前369年生于蒙泽村(今民权县庄子镇青莲寺村),公元前286年卒于李家楼村(今民权县老颜集乡唐庄村),庄周墓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间有何变化?带着这个疑问,我穿越了两千余年的历史隧道,在历史的典籍中,在官方的志书中,在民间传说中,在上下求索中,收获着沐浴圣光的洗礼和快乐。
庄周墓为什么在唐庄
庄子年逾花甲之后经常在蒙泽村南10多华里的李家楼开办学堂传道。公元前286年秋天,庄子已在人生的旅途走过84个春秋。一天,庄子在去李家楼传道时,走到离李家楼北一里地附近的土丘旁,偶感风寒,到学堂后竟然卧床不起,一连几天汤水不进,逐渐地进入昏迷状态。弟子们请来木匠为他做棺材,院子里砍木刨板的声音惊醒了庄子。他看到儿子、儿媳妇和弟子们围在自己身边,便问:“我正在梦游南华仙境,是什么声音把我惊醒了?”弟子们告诉庄子,要给老师做一付好寿材,以备不测。庄子说:“我把天地当作棺椁,把日月当作双壁,把星辰当作珠玑,把万物当作殉葬,我陪葬的物品难道不齐备吗?”弟子们说:“我们担心乌鸦与老鹰会把老师的身体吃掉。”庄子说:“在地上会被乌鸦与老鹰吃掉,在地下会被蝼蚁吃掉;从那边抢过来送给这边吃掉,真是偏心啊!”农历八月二十四这天,庄子长眠而逝。儿孙与弟子们按照他的遗愿,入棺薄葬在宋国蒙泽湖畔李家楼北1华里的土丘旁,就是现在的唐庄村。墓地是黄土堆起来的,高仅6尺,周长仅3丈,没有立碑,周围无建筑物,无松柏陪衬,是一座不显眼的土坟。
庄周墓碑始于唐代
《庄子》作为道教经典备受推崇始于汉代,魏晋南北朝时庄子进一步被神化。庄子思想成了人们的精神支柱。至唐初,《庄子》作为道教经典已备受朝廷重视。天宝元年,即公元742年,唐玄宗正式加封庄子为“南华真人”,诏号《庄子》为《南华真经》,尊为道家经典。天宝中即公元749年,庄子故里周边黎民在地方官吏的组织下,在庄子故里蒙泽村为庄子建起了寺院,以示纪念。此寺取优婆口吐莲花之说,故名“青莲寺”,青莲寺内雕有庄子像,把庄子当成活佛进行供奉。每年在庄子的生日(农历二月初九日)和祭日(农历八月二十四日),都形成颇具规模的青莲寺庙会,蒙泽村遂以寺易名改为青莲寺村。与此同时,地方官吏和一些贤达人士还对李家楼村北的庄周墓进行了修复,并立起墓碑一通。适逢庙会,庄子故里青莲寺方圆数十里乃至百里的善男信女都来祭拜庄子,他们把庄子当成治百病、赐百福的保护神,更有远道而来的文人雅士慕名到庄周墓虔诚凭吊。从青莲寺到唐庄,两村相距10余华里,路上行人可谓车水马龙,人流如织。当地有民谣形容朝拜庄子的盛况说:“青莲寺和唐庄,圣人生死俩地方;赶庙会,拜庄公,人来人往祈祷忙;治百病、赐百福,保佑百姓得安康。”
清朝重修庄周墓碑
唐庄村南一里有个村庄叫李楼,清乾隆年间,李楼村出了个贡生叫李罡掺。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年少时就特别喜欢庄子的《南华真经》。他总喜欢到唐庄村去玩,看看庄周墓,感念这位长眠于此的大圣人。
庄子墓一侧有个茅草庵,是村里一个姓唐的老汉专门用来为庄子守墓搭建的。唐老汉有个儿子叫唐元瑞,自幼也是聪明好学,正好与李罡掺同庚同岁。就这样,你来我往,自然成了好朋友。他俩经常在一起研读《南华真经》,二十岁时又同榜考取了贡生。乾隆五十四年秋天,是一个多雨的季节,连绵的秋雨下了月余仍未有停息,唐庄和李楼两个村的民房已倒塌几十间。秋雨过后,李罡掺和唐元瑞来到庄周墓,他俩看到被雨水冲倒的墓碑历经上千年的自然风化,字迹已残缺不全。于是,他俩便动了重修庄周墓的念头。但修庄周墓碑毕竟不是个小事,庄周是个大圣人,这事必须办得体体面面。为了扩大社会力量,李罡掺和唐元瑞又找到当地贡生仲振渊、张士先、赵诉等贤达人士商议,得到众人的大力支持。凑巧,考城知县来此了解灾情,对李罡掺、唐元瑞这种举动大为赞赏。在考城知县的组织下很快联络当地官绅和平民数百人,筹资购置石料,重修石碑一通。此碑为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冬日重立,古山阳、吕律书丹。碑高1.8米,宽0.67米,正面阴刻楷书“庄周之墓”四个大字,背面刻着上至州县官员,下至黎民百姓326名立碑人的姓名。
唐氏族人为庄周守墓
据传,明朝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朝廷下令,山西地少人多的地方,准许每户分出人丁,前往河南、山东等地垦荒种田。是年秋天,明王朝开始在洪洞县广济寺大槐树下设局驻员,集中移民,编排队伍,统一发放“凭照川资”。唐氏先人祖居山西北部,因家族人丁兴旺,其先族一脉被编入迁民队伍,这人便是唐庄人尊为第一世祖的唐秀才。
在迁民途中,唐秀才结识了一庄姓秀才,二人志同道合,便焚香盟誓,义结金兰。不料,庄秀才途中病故,心中的夙愿未能成为现实。受庄秀才之托,唐秀才把义兄的遗愿深深藏在心底,随迁民的队伍来到山东、河南交界的大闫集村定居。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唐秀才迁居考城县青莲寺村南10余华里庄子墓一侧结庐居住,并与千里寻兄的庄秀才的妹妹喜结良缘。从此,唐秀才、庄夫人自认庄子为祖先,并列为家训,每一代要有一个男子作为守墓人,从此薪火相传,世代延续。唐秀才百年之后,由于子孙兴旺,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一个村落,遂起名叫唐庄。
数百年来,唐庄村的唐氏族人不仅是庄周墓的义务守墓人,也是庄周墓碑的忠实保护者。据该村上了年纪的人讲: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村人唐世祥张罗着为庄周墓碑盖了碑楼(碑楼曾于1957年被拆除),即美观又护碑,使墓碑延长了寿命,才得以保存至今。村民唐兴协已步入花甲之年,改革开放以来,他四处奔走,成立了唐庄庄子文化研究会。县、乡政府出资扩建庄周陵园后,他以陵园为家,不要报酬,自愿来守护庄周墓碑,把庄周陵园当成自己的命根子,虔诚地守护着中原一方的宝贵精神家园。
改革开放以来,民权县、乡两级政府对庄周陵园进行多次全面整修。对遗迹、文物全部树碑立志,兴建了古香古色的碑亭,立起了用天青石雕塑的庄子巨像,并建有碑林、牌坊、逍遥宫、钓鱼台等仿古设施。如今的庄周陵园坐北朝南,东西宽98米,南北长420米,占地60余亩。
修复后的庄周陵园越来越吸引海内外的庄闫宗亲前来寻根问祖,拜谒先人。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的庄闫宗亲前来庄周陵园寻根拜祖和观光旅游,国内前来庄周陵园参观者更是络绎不绝。民权县委、县政府为弘扬庄子文化连续举办的五届国际庄子文化节,足以让世界庄闫宗亲和海内外研究庄子文化的学者留下难忘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