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初心盐边路丨中国共产党盐边历史㉗
镇压反革命运动(一)
1950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下达《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中共西康区委1950年11月11日作出《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计划》。县委立即安排部署:在配合解放军剿匪部队剿灭了大股叛匪基础上,以公安部门为主,全面贯彻“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大力发动群众,在清匪、反霸、减租、退押运动中,开展轰轰烈烈的镇压反革命活动。
镇压反革命活动的主要对象是土匪、恶霸、特务、反动会道门头子和反动党团骨干。1950年10月26日,县城召开千人公判大会,公开审判反革命、土匪骨干,严厉打击反革命分子,对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进行镇压。12月12日,在同德乡破获“反共救国军”103师独立团案。15日,在同德乡、三阳乡等地抓获团长王在裔及排长3名,缴获枪支15支。23日,召开公判大会,执行枪决9人。
1951年,盐边汉族地区成立治安保卫委员会。3月1日,县公安局长薛明参加西康省公安厅第一次公安会议,会议讨论了在城乡开展镇压反革命等问题。会后,全县城乡立即行动,挖出逃亡反革命分子20余人。结合清匪、反霸、减租、退押运动,管训原民国政府乡长、保长等人员380名,其它反革命人员594名;镇压恶霸、匪首307名,镇压不法分子55名;斗争霸、匪136名。缴获藏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长、短枪152支、火药枪1110支、子弹4万余发。5月14日,在武胜乡破获反动会道门“同善社”并逮捕其道首。5月25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各区乡基层点负责人会议,随即集中统一行动,逮捕陈剪花等“一贯道”坛主12人;取缔永兴雷堡坪反动会道门圣经坛,对掌坛师陈国仁等7人逮捕判刑。10月9日,县政府召开全县工作会,要求把镇反运动与征粮、“土改”结合起来,公安机关要全力以赴,集中力量打击敌人的破坏活动。11月初,县政府召开县级各机关、各区、乡和工作队负责人会议,传达全国第四次公安会议精神,布置安排第二阶段的镇反运动。
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2229436942@qq.com
信息来源:县史志办
编辑 :杨娅茹丨审核 :马 翠 胡 茜
监制 :韦春景
盐边融媒
盐边县融媒体中心 主办
扫码关注
走进邓宝珊将军纪念馆:“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 中国共产党
图为邓宝珊将军纪念馆。 梅镱泷 摄
中新网陕西榆林6月26日电 (记者 梅镱泷)“八年抗战,先生支撑北线,保护边区,为德之大,更不敢忘。”毛泽东在1944年12月22日给邓宝珊的信中写道。
由陕西省委统战部组织的“传承红色基因·口述统战故事”统战宣传基层行媒体采访团,近日走进了位于榆林市榆阳区的“桃林山庄”和邓宝珊将军纪念馆,一起聆听统战故事。
图为邓宝珊将军纪念馆。 梅镱泷 摄
据了解,邓宝珊1894年出生于甘肃省天水市,15岁戎马从军。在北伐时期就与李大钊、刘伯坚等中国共产党人友好交往。1937年10月,邓宝珊率部进驻榆林。后因日本侵略者飞机多次轰炸榆林城,为防空袭,邓宝珊于1939年将司令部从城内迁到城外金刚寺旁,挖土窑三孔,取名“桃林山庄”,从此成为他驻守榆林期间指挥作战的主要场所。
记者在现场看到,进入“桃林山庄”,院子里有三棵白蜡树,它们是邓宝珊当年亲手栽种,旁边耸立着邓宝珊立马戎装的雕塑,充分展现出一身正气、团结抗日、抵制内战、心向和平的爱国主义精神。
“邓宝珊主张团结抗日,在河曲会议上做出了‘和衷共济、抗战到底’的著名演讲。”邓宝珊将军纪念馆讲解员徐樱介绍说,在抗日战争期间,邓宝珊率部驻守榆林,始终与陕甘宁边区保持着政治互信、军事互助、经济互通、文化互融的良好友邻关系。
图为毛泽东写给邓宝珊的信。 梅镱泷 摄
据徐樱介绍,在抗日战争时期,邓宝珊率部队与八路军合作,对敌指挥作战近百次。驻榆期间,邓宝珊曾三次访问延安,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二访延安。访问期间,毛泽东和邓宝珊单独会谈数次,对邓宝珊的人生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
“邓宝珊是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抗战期间,他赞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陕甘宁边区和平相处、协防抗日,并曾多次到访延安,堪称统一战线史上的光辉典范。”中共榆林市榆阳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高京表示。
1948年12月,北平战事一触即发之际,邓宝珊应傅作义之邀到达北平,经过积极斡旋,使傅作义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和平建议,最终达成和平解放北平的协议。邓宝珊因此被誉为“北平和平解放的一把金钥匙”。之后,邓宝珊又促成了绥远以及榆林和平解放,被人们称赞为“和平将军”。
“通过参观学习,使我们能够走进历史,认识到邓宝珊这位杰出爱国民主人士的高风亮节,特别是他为团结抗战和民族解放所做的贡献,值得敬仰和学习。我们这代人更要铭记历史,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正在邓宝珊将军纪念馆参加爱国主义现场教学的杨道旭说。
据悉,2014年,榆林市榆阳区对“桃林山庄”启动全面修缮,并于2018年5月24日建成开放了邓宝珊将军纪念馆。如今,这里已成为人们学习历史、铭记历史、传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重要场所,成为国内知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统一战线教育基地。(完)
中国共产党在榆林县的早期组织 中国共产党
温馨提示
星期五 4月9日 榆阳区晴 4—14℃
本文1392 字阅读时长约3 分钟
中共榆中支部的建立
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总结了国共合作一年来的经验教训,通过了《对于组织问题之决议案》,强调要重视大力发展党的组织。榆林县早期党组织是在全国革命形势大发展,受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以下简称绥师)党组织的影响,并在其帮助指导下建立起来的。1924年寒假,在榆中上学的绥德籍学生张肇勤、李登霄(李子洲胞弟)回到绥德,开办了寒假补习学校,此活动引起李子洲和王懋廷的注意,王懋廷找二人进行了几次深入的谈话,遂由李子洲、王懋廷介绍发展为共产党员。
1925年3月,王懋廷来榆主持成立了中共榆中支部,指定张肇勤任支部书记,归中共绥德支部领导,联系代号“张建基”,党称“大学”,团称“中学”,办公地址设在榆中附设的平民学校。榆中党支部成立后,发展刘志丹、刘景象、周梦雄、周发源、李含芳、焦维炽、杨国栋等人为党员。
1925年春,北方区委派耿炳光来榆,经神木人王瀛在太原推荐,耿在榆林直接接收榆中学生武开章、王季明、张心斋入党,并将三人的组织关系介绍回榆中党支部。其后,支部又发展了郭洪涛、庄培、苗存权等人入党或由团转党。 同年年初,共产党员张肇勤、李登霄从绥德返回榆中后,发展同学汤登科加入共青团,随即成立共产主义青年团榆中小组
至暑假前,榆中党团员已有四五十人。在此期间,榆中发展入团的学生有刘志丹、曹必达、王子宜、王俊让、周梦雄、刘实庵、焦维炽等人。
1925年秋,绥师党组织派王复生(王懋廷兄,早期共产党员)带体育运动队来榆林以参加运动会为名,检查榆中党团组织工作情况。他在榆林城西门外沙滩上,召集刘志丹等20多名党团员开会,决定将一部分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并遵照中共北方区委的指示,决定派遣刘志丹、张肇勤、柳长青三人赴苏联留学,杨国栋入黄埔军校学习(后苏联未能去成,只有刘志丹、杨国栋二人入黄埔军校四期学习),这样,刘志丹、张肇勤、柳长青、杨国栋四人均提前一年或半年离校。于是榆中党支部进行了改选,周梦雄接任支部书记,周发源、霍学光分别任宣传、组织委员。11月,榆中党支部由刘景象负责。
共青团榆中支部的建立
1925年初,共产党员张肇勤、李登霄从绥德返回榆中后,发展同学汤登科加入共青团,随即成立共产主义青年团榆中小组 (即CY榆中小组),组长张肇勤,受绥德四师团组织领导,办公地址设在榆中附设的平民学校。在此期间,榆中发展入团的学生有刘志丹、曹必达、王子宜、王俊让、周梦雄、刘实庵、焦维炽等人 加入团组织。
1925年2月,CY(共青团)陕北特别支部在绥师成立,支部书记王懋廷。于是,王懋廷指派张肇勤和其他几名学生在榆中加紧活动,筹建团支部。榆中团小组在1925年春又先后发展了刘文蔚、杨国栋、柳长青、周发源、王迺屏、尤施普、白作宾、霍学光、霍作霖、王怀德、高之钰、周家琪、刘景象、李含芳等20多人加入团组织。1925年3月,王懋廷在主持成立中共榆中支部的同时,在榆中CY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共青团榆林中学支部,书记李登霄,受CY陕北特别支部领导,办公地址仍设在平民学校 。同年11月,榆中二次学潮后,庄培接任团支部书记。
榆中党团组织成立后,立即把平民学校作为向工人、市民进行政治宣传、发展组织的立足点。
中共榆林市榆阳区委组织部
中共榆林市榆阳区委宣传部
榆阳区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编辑:谢安发
责编:高忠平
审核:曹 缘
编审:榆阳区融媒体中心
“榆榆”和“阳阳”欢迎您踊跃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