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这个城市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郑州棉纺厂的女工,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记忆中的郑州西郊国棉纺织厂,工厂门口正中间挂着一个圆表,每到中午准时下班的时候,厂里的铃声就会匆匆响起,穿着浅蓝色工作服,戴着白帽子的女工,陆陆续续从郑州一厂大门走出来,拿着搪瓷饭盒,或者去对面市场买饭,或者急着下班回家。
每到三八节和劳动节,厂里面还会评选优秀职工,给工人发搪瓷盆、毛巾和劳保用品,鼓励他们继续搞劳动生产。我奶奶是郑州棉纺厂的职工,我很小的时候就去过棉纺厂的车间,巨大的机器声音轰轰隆隆,听不见人说话,工作人员都很忙碌,为的是能够超额完成车间里的生产工作计划。
职工休息的时候,晚上跟着大人去国棉四厂职工浴池洗澡,一张票也就几毛钱,进去以后里面很大,很多木条长椅和铁皮柜子,赤身裸体的人再换衣服。浴室是工厂厂房改的,里面雾气朦胧,几乎窒息,大池里面水很烫很脏,淋雨也要等待,每次都感觉很不舒服,但是又没有办法,出来央求父亲吃碗四场烩面回家。
五十年代,郑州国棉纺织厂曾经是郑州最大的纱厂,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不断的腾飞,成为全国六大纺织厂,国家领导人多次来视察工作,为郑州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后来,国家进入改革开放,郑州的棉纺厂开始衰落倒闭,很多职工面临下岗,郑州棉纺厂变成了一座历史遗留的城市建筑。
后来,郑州棉纺路的棉纺厂地皮都给卖了,锦艺城王府井、方圆经纬、锦绣城等商业房地产公司的入驻,一座座现代化的住宅楼房,让曾经的棉纺厂变成老郑州人追溯的回忆。曾经热闹的厂区变成了郑州西郊市民购物的地方,房价也随着时代开始疯长,突显了更高的商业价值,这是时代带来的快速发展和变革。
郑州棉纺厂虽然有一部分拆除了,可是国棉家属院里的旧房里,仍有老职工老职工还住在那里养老。站在奶奶家的筒子楼里,我再也看不见棉纺厂门口的忙碌情景,看不见男女工人出出进进,唯独还有电厂的几根烟囱还冒着烟,国棉三厂的门脸和两旁冬青修建的花卉狮子,柱子两旁写着: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晨练的好地方,郑州商都遗址公园,拾起城市被遗忘的旧时光
郑州商城遗址公园,坐落在郑州城东路到南关街二里岗一带,延绵七公里的夯土墙,曾经是一座宏伟浩大的宫殿群,是我国商朝中期的文化历史遗迹,也代表着郑州这座千年古城的底蕴和文化,从古至今,伟大的民族在这座老城繁衍生息,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
历史悠久的商城遗址,据说还是郑州一个小学教员无意中发现的,相关历史学者开始对郑州商城遗址全面进行考古,从此揭开了郑州商城的古老面纱,郑州商城遗址是仅次于安阳殷墟的内城,里面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骨器、货币和铜鼎。五十年代,这座商城被发现,轰动一时。
如今,郑州商城文化历史悠久,市民每天都会穿梭在这个古老的城市。商城遗址变成了一座美丽休闲的公园,高耸的夯土墙呈梯形,翻修以后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上面斜着生长的歪脖槐树,市民把这座公园当成了早上晨练最好的地方。
清晨,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公园的广场上有人在跳广场舞,还有人在悠闲的抖空竹,一些年轻朋友顺着栈道楼梯爬上城墙,围着夯土墙开始慢跑,望着日新月异的城市高楼林立,老郑州早上开始忙碌的市井街头,感受着商城遗址公园厚重的文化气息。
六七十年的郑州,已经是一座环境优美的绿城,郑州商城遗址的夯土墙,还是一 座荒芜遍野的土坡,这里就是市民平时休闲的地方,人们骑着自行车就上来玩了,还有学生抱着足球在上面踢,那个时候人们的活动方式比较简单,怀旧的老照片,让人很有催泪的年代感。
郑州商城遗址公园,历史遗迹显得有些突兀,这里并不是城市里最好玩的公园,但是每一个人提起它,都不会忘记这座厚重的夯土墙,因为它和二七塔一样,是城市的一张历史名片,记录了老郑州的生活记忆和片段,管城区生活的人民买完菜,每天都会悄无声息的路过,很多人进进出出这个公园,留下老郑州的生活背影和足迹。
郑州第一座高级宾馆面临拆除,据说毛主席曾经也在这儿住过
郑州金水路每天车流拥挤,往来不息,一座立交桥见证了郑州这座城市的发展面貌。宽大的立交桥下,院里有一座河南宾馆,在风雨中仍然注视着日新月异的郑州,与缓缓流淌的金水河,没有人仔细注意过这个宾馆大楼的样子。
河南宾馆如今已经是破旧不堪,门前的水池已经落满了树叶,但是仍然和周围的现代建筑有明显的区别,它是一座建于50年代具有民族风格的三层小楼,灰瓦白墙,斗拱飞檐,正中六根漆红大柱,还有汉白玉雕刻的露台,楼前两边茂密的松柏和路灯,很具有传统建筑风格。
解放以后,郑州还没有一个像样的宾馆,中央要来郑州开会,后来经过各方的努力,在五十年代,终于仿照长春汽车制造厂招待所的图纸,建成了河南宾馆。这是当时郑州第一座高级宾馆,也被称为郑州的“国宾馆”,曾经两次接待毛主席,可以说是名噪一时。
随着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中原这座小城开始快速崛起,繁华的高楼大厦拔地起,环绕的立交高架层出不穷,名噪一时的河南宾馆,历经风雨沧桑,变得斑驳破旧,淹没在历史发展的洪流之中,后来作为一个普通宾馆进行接待工作,逐渐被人遗忘。
走到这座宾馆的后面,到处是堆弃的垃圾场,2号和3号迎宾楼的墙上,随处可见写着红色的拆字,人去楼空,再也没有平日的风光,黯淡的小院鸦雀无声,停满了小汽车。黄昏的斜阳,再次照在这个河南宾馆的屋脊上,深处停留的记忆,仿佛就在昨天。
郑州胡同是生活发展变迁的缩影
胡同是城市的印记,生活的缩影,见证了岁月的变迁。老式的院落大门,就像一枚针孔摄像机,里面放着很多杂乱的旧家具和自行车,妈妈在院里洗衣做饭,孩子蹲在地上玩耍,墙上的粉笔画,很多故事都是顺着狭长的红色砖墙,从熙熙攘攘的街头巷尾流出,变成了家长里短的段子,这些故事经得起时间的推敲,变成了快乐的回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换来了社会主义的新面貌,拆了很多密密麻麻的旧房子,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 起,郑州已经鲜有过去的痕迹,西郊的棉纺厂大门,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四厂烩面味,梁老三麻辣鸡头,马仁鸿凉皮,是老郑州西郊的特色。管城区的商城遗址公园,城墙长满蒿草,只有文庙广场的牌坊前,有些老人还在抖空竹,业余票友唱唱京剧,阡陌交通的胡同也是很难寻觅。
代书胡同是郑州最有名的胡同,在北下街闻着清真的生鲜羊肉味,沿着裴昌庙街经过热闹的市场, 穿过黄坑殿东沿儿,就到了代书胡同,整条街的文化气息非常浓厚,两边的房屋青砖白瓦,呈一个“厂 ”字型,据说明清年间,这里曾经住着一位私塾先生,替人写状子总能打赢官司,名气越来越大,后来 就被人命名为代书胡同,现在俨然是一片成熟的城市社区,散发着耐人寻味的市井书香味道。
东三马路商贾云集,走夫贩卒,常 给马路挤个水泄不通。这条路上最显眼的是一个民国建筑的日本领事馆,二层小楼的布局比较神秘,很有谍战片的紧张气息,好像密谋着一场无声的暗杀活动,在火车站服装生意还没有红火的时候,也算是郑州热闹的一条胡同。
砖牌坊街是德化街附近的胡同,里面仍然还保存着老郑州居民的生活面貌。记得刚毕业的时候,整天无所事事,同学的姐姐在胡同里面的小区有个宿舍,从窗外看这条街的深邃的胡同和别致的小院,气息古朴宁静,生活面貌万千。下雨的时候,临街无花果和樟树的香味,在空气中悬浮飘荡,还有骑三轮车收废品的吆喝声的老头,重重叠叠交错的背影。
安静的胡同外已经是新一轮的旧城改造,修路建桥拆围墙,曾经破旧不堪的县城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繁华的省会城市 ,生活在水泥森林里面的人,让这个城市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灯火辉煌的色彩斑斓,也让老郑州的痕迹越来越浅,人情味越来越淡,几乎除了手机和微信,再也没有胡同里的家常理短。
以前,住在一个胡同的街坊邻居会经常串串门,谁家有事都有个帮衬。中午家里煮碗饺子,炸了丸子,赶紧让自己孩子给关系不错的街坊送过去,热情的聊个大天,生活气息暖意融融。现在,来家里做客的朋友越来越少,不是送外卖的,就是装宽带的,穿着睡衣的年轻人,慵懒的从小区的电梯里出来,东张西望漠视的问眼前陌生人,这是我的快递吗?
Hash:ef6f64e695e20d99f36461ff55ca2a5656682030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