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二:炎黄故里传说
《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自古以雍州积高,神明之隩,故立畤郊上帝,诸神祠皆聚云。盖黄帝时尝用事,虽晚周亦郊焉。"
《周官》:"自古以雍州积高,神明之隩,故立畤郊上帝,诸祠皆聚云。"
《汉书》中说道:"成纪属汉阳郡,汉阳郡即天水郡也。古帝伏羲氏所生之地"。
《水经注》记载:"黄帝生于天水,在上邽城东七十里轩辕谷。"上邽城在今天水市,其东七十里就是清水县山门镇的白河村。
先不说黄帝之说是否真实,起码秦汉古籍多说黄帝故里在甘肃天水清水县上邽,而渭南下邽属西周晚期的郑地。清水县上邽的传说要早于华州郑地,更要早于后来的新郑。从陕西郑地在西周时称南郑看,北面还有一个郑地名。甘肃天水的清水县上邽为黄帝故里的传说,相对陕西郑、河南新郑应该更古老!
2008年,清华大学收藏的楚简(清华简)《系年》记载: “飞廉东逃于商盖氏。成王伐商盖,杀飞廉,西迁商盖之民于邾(朱)圄,以御奴虘之戎,是秦先人。”飞廉即蜚廉(是秦人的先祖,商纣的臣子),商盖即商奄(在山东曲阜一带)。李学勤先生将楚简中的“邾圄”隶定为天水郡冀县的“朱圄”,在今甘肃省甘谷县;认为秦人本是来自山东的商奄之民,周初成王时被迫迁徙至甘肃省甘谷县朱圉山一带,谪戍西方御戎。 “朱圉山”为古代名山,在今甘肃甘谷县渭河南岸,因其红色砂岩而得名,《禹贡》将其与鸟鼠山、太华山并列。能够与楚简《系年》所述秦先人初居地点相呼应的线索,其实早已经存在了,那就是位于甘谷县磐安镇的甘谷毛家坪秦遗址。
秦安大地湾遗址也在秦国境内,还有宝鸡炎帝故里。从考古角度看,这里正是中华文明发祥地。山海经中提到的麦积山,这里也有......。怪不得老秦家迁到这里就蓬勃发展并一统中国,底蕴太深厚了!这个黄帝故里,是否比其它几个说法更靠谱?
有说炎黄是一家,那就再看看有关炎帝的说法吧!《路史·国名》载:“炎帝后,姜姓国,今宝鸡有姜氏城,南有姜水。”现在可以肯定,陆浑戎是姜氏之戎,是西夷,是四岳之后。之所以称为西夷,是因为他们是从东方迁往宗周西边,为周王抵挡西戎。可见,炎帝后裔的陆浑戎原来并不是居住在宝鸡的炎帝故里。如果炎帝故里在宝鸡,厉国是炎帝之后,则随州的炎帝故里传说应是与随人同迁的。
结合笔者在《楚人与陆浑戎》、《探讨楚人早期迁徙路线与周昭王丧师于汉水》两文的相关段落,可知昆吾氏彭祖氏是楚人先伯祖,楚人很早就与陆浑氏相邻同迁。据《山海经》,炎帝族、黄帝族都有祝融氏,有说祝融八姓(己董彭秃妘曹斟芈),屈原《离骚》自认“帝高阳之后裔”,《晋书》记载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左传》昭公十七年:"郑,祝融之墟也。" 楚灵王说“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旧许在春秋时期的郑国境内,郑国国都在新郑。看来,楚人出自颛顼族,传说的“黄帝居有熊”不似空穴来风,只是从这些说法还是判断不出黄帝居所。“祝融之墟“与”黄帝都于有熊”这类说法其实很混乱,更有可能是地名随人口迁徙的结果。从楚人与陆浑戎的迁徙经历看,祝融之墟邻近新郑倒是可能的。
有关炎帝、黄帝、祝融氏、伏羲氏居住地或出生地的说法,从文字记录上看,只能梳理到这个程度,其中伏羲氏在天水的歧义最少。西汉纬书《荣氏遁甲开山图》说:“仇池山四绝孤 立, 太昊之治,伏羲生处。”宋代罗泌《路史》也说:“伏羲氏生于仇池、长于成纪。”可见,传说中华文明始祖三皇之首的伏羲及其部落就繁衍在这一地区。仇池山在西汉水西和县境内,东边即成县。
《山海经》曰:“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帝俊生后稷,稷降以谷。稷之曰台玺,生(或曰孙)叔均。”如果说存在炎黄二帝,那周人为黄帝后裔是唯一无疑议的。从周朝文献看,北狄分布在关中之北。两千多年前的晋国人基因分析,也能证实姬周一族的北方起源,《山海经》所说的北狄更有可能与周人说的一致,从考古学与文献学上看,目前唯有陕北石峁类的遗址最有可能与之对应。然而,在没有发掘出文字物证之前,这也不能当作定论。
与秦汉时传说的黄帝故里相比,《穆天子传》与《山海经》似乎更加可信。《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在昆仑山观黄帝之宫,位置应在今天的河套地区至新疆之间。由此看来,无论是甘肃天水的黄帝故里,还是陕西宝鸡的炎帝故里,跟今人所说的陕西黄帝陵、河北涿鹿黄帝陵一样,都是后人的纪念地。
钟振振教授杂谈文史(三十六):漫谈宋代城市的桥记(6) 杂谈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漫谈宋代城市的桥记(6)
(七)宋代城市桥记中有意味的文化艺术现象
宋代城市桥记中最有意味的文化艺术现象,莫过于宋人对桥梁的设计不仅考虑实用,更能兼顾审美,力图使桥梁与周边的山水景观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以构成所在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叶清臣《萧山县昭庆寺梦笔桥记》载:“晴虹倚空而半环,浮鼍跨波而欲渡。雕楹矗而端耸,钩楯缭而横绝。”
钱公辅《垂虹桥记》载:
即桥之心侈而广之,构亭其上,登以四望,万景在目。……湖光万顷,与天接白。洞庭荐碧,云烟占青。月秋风夏,嚣灭埃断。牛讴渔吟,喑呜间发;榜声棹歌,呕哑互引。后盼前睨,千里一素。是亦足乐焉。
又,王庭珪《凤林桥记》载:
桥心为亭,其方如桥之广,而益其三分之一。檐牙翚飞,突出江半,名曰“跨江亭”。江之南为屋于堤上,以观浮梁之倒影。丹雘飞动,若欲凌骛大空者,曰“彩虹亭”。韩侯始为是役以济人,又因得以休其余闲,而寓游观于此。烟消日明,百物媚妩。……至于云破月出,万籁寂然。雌霓连蜷,飞出波面。水光天色,动摇而上下。与夫琳宫佛屋,出乎青苍林木之杪,层峦叠巘,迭高争秀。于是溪山自然之观,伟丽殊胜,因人而发,遂为此邦之绝境,非朝夕徙倚者莫能穷其状也。
又,洪适《知政桥记》载:
为亭凡四。桥之心曰“卧虹”,其东岸曰“利涉”,其西岸则“临章”左而“双清”右。……泛泛文鹢,随波高低。戢翼俛啄,虾鱼惊疑。月影在川,长虹对吸。练帨霓裳,水仙夜集。
又,陈骙《天台临川桥记》载:“复亭其上,乃写乃饬,乃敞乃奕,可以息行迈,可以乐暇闲,可以远眺望。卓哉美乎!疑混物初剖,有此壮观,非人力能为也。”
刘光祖《万里桥记》载:“增为石鱼,酾水为五道,梁板悉易以木而屋之。桥成眈眈,屋成绳绳,严严翼翼,都人大和,会观所未有。……风烟渺然,岸木秀而川景丽。”
刘叔向《白下桥记》载:“甫五阅月而桥成。长鲸卧波,飞梁驾虚,材良工坚,天造地设。……旁有宾饯之亭,因桥而名,亦就摧剥,并葺治之。更增其前楹三,雄壮窈深,气象夐别。”
叶适《利涉桥记》载:“井屋之富,廛肆烟火,与桥相望不绝,甚可壮也。”
陈耆卿《处州平政桥记》载:“偃若龙卧,蜷若虹饮。郭内外人憧憧往来,又若纵步席上,散影涧中。峦麓迎前,而鱼鰕出没其左右,一一皆奇观也。”
高斯得《跃龙桥记》载: “桥旧横亘三十丈,水败之余,视旧加长,命工伐石增甃,驾梁其上,为屋凡三十楹,规置雄丽,气象显设。”
黄震《抚州崇仁县黄洲桥记》载:“为层级以升,崇四十尺。为屋其上四十楹,南北为之门,而中为之祠。气势突兀,凌轹空碧,金朱璀璨,浮动溪山。”
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字,真令人神观飞越,不胜向往。
当然,艺术夸张是文学家的特权,宋代的桥梁未必真像桥记作者们所描绘的那样美轮美奂。但宋代的文化艺术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高峰,却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宋人桥记中对于各城市桥梁建筑艺术及其地理环境的那些优美的形容,更多的是写生而非向壁虚构。
宋代担任“亲民差遣”的地方官员,绝大多数是进士出身的文官。
宋代的进士考试,诗赋乃重要的科目之一。诗赋虽是文学,但文学与艺术是相通的,都对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有着特别高的要求。因此,诗赋科考试的优胜者,文学才华既然出类拔萃,艺术修养、文化品位也一定不会低。在这样一批有文学才华、艺术修养、文化品位的官员领导下,各城市所建造的公共设施,必不至于忽略了审美。明乎此,我们对于宋代的城市桥梁何以能够达到实用与美观的高度统一,也就不会感到惊奇了。
(全文完)
作者/钟振振 编辑/冯 晓
玄空风水杂谈 | 南沙天后宫建筑群欣赏 杂谈
天后原名林默,(公元 960年-987年)民间称之妈祖,是沿海百姓崇祀的海神。她是宋代福建湄洲屿的一个奇女子,暂短的生命留下了许多行善济世,救助海难的动人传说。历来备受治国者的褒封。人们逐渐把她奉之为神,顶礼膜拜。据资料显示,现今世界上约有一亿多人信奉天后,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天后宫,足见其影响的深远。
明代,南沙鹿颈村曾建有天妃庙一座,为南沙天后宫的前身。清乾隆年间,经重修定名为“元君古庙”,后被日夷炸毁。一九九四年,霍英东先生倡议并捐资重建南沙天后宫,于一九九六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诞辰)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庆典。 下面从玄空风水学原理谈谈南沙天后宫选址的亮点:
1、南沙的整体风水格局与南沙天后宫的宏观风水
重建后的天后宫坐落于广州市南沙东南端的大角山东南麓,面对烟波浩淼的伶仃洋。 占地近两公顷广场明堂宽阔,矗立着美丽善良的巨型天后圣像。景区内更有大角山炮台多座,与东莞的沙角炮台相守望。从玄空九宫飞星的气数规律来看,目前走下元八运(2004-2023年),下一个元运是下元九运(2024-2044年),卦象为离卦,离为南方,南沙的天运旺气将从2024年开始,相信到时将是南沙发展较好的阶段,南沙房地产的增长将带来人口爆发期。而重建的南沙天后宫的时间是在1996年落成,走的是下元七运。
南沙整体来讲它是西北向东南的格局走向,而且南沙四面环水,是珠江口的一个大岛,东南面临着珠江的入海口。南沙的山都靠近入海口处,黄山鲁森林公园、鹿山这些山,也就是说在南沙的东南角有山。西北没有山,西北是平地,其他方位也都是平地。
南沙天后宫是参照福建田湄洲妈祖庙建成的(该庙是妈祖庙的祖庙),占地 100 公顷 。其整体建筑是清代宫殿式的建筑风格,庄严肃穆,极具宫廷的气派。天后圣像高达 14.5 米 ,屹立在占地 1.5 公顷 的天后宫广场上。整座天后宫四周绿树婆娑,殿中香烟袅袅,置身其间令人顿生超凡脱俗的感觉。
玄空风水学认为“山环水抱必有大发者”,南沙的整体宏观风水格局,把广州之越秀山与珠江出海口纳入视野,珠江两岸为左青龙(香港)、右白虎(澳门),前案山万山群岛为朝楫。
2、大观风水:
以番禺莲花山为玄武、虎门为青龙、横沥为白虎、龙穴岛为朝楫,其风水亦佳。
3、中观风水:
观察范围缩小至南沙本岛,以大角山为基本点,其北偏西有三座高于其的山峰,西北-东南走向,东南为珠江主航道,虎门与万倾沙为东西护卫,亦佳。
4、小观风水:
以大角山东面的簸箕形延绵至海岸线的范围看,是典型的交椅形宝地,大角山之于天后宫,形似交椅宝座,高大肥满秀丽,玄武垂头下顾。
正应《金锁玉关》书中:
宅后青山势若峰,犹如交椅一般同;立宅安营多富贵,圣子贤孙得朝封;
藏风聚气真玄妙,紫气腾腾四方漂。玄武如峰高数丈,中间一块作地基;
多生聪明伶俐子,庄田牛马库金资;此地两边生瑞气,二十年中跃龙池。
大角山,腾天入地,蜿蜒曲折,蜂腰鹤膝,虾须蟹眼,金鱼牛角,五色祥云冠于圣
人头顶;具此象主富贵,极品永长也。主发科甲,丁财两旺。
最佳纳气点在红圈位置,你懂的!
5、微观风水:
矗立在天后宫广场巨大的天后石雕圣像,用 365 块花岗岩石砌成,象征着天后娘娘在一年 365 天中都保佑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南沙天后宫的宫殿建筑群按照清式倚山营造,对称的布局中高低错落地排列着牌坊、山门、钏鼓楼、碑亭、献殿、灵惠楼、嘉应阁、正殿,寝殿等建筑。后山上还高耸着一座宝塔南岭塔。踏上宽阔的入口石阶,牌坊上由赵朴初先生亲笔书写的“南沙天后宫”大字和对联,醒目耀眼。
在广场中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条中轴线,穿过牌坊便到达山门。山门是天后宫的正门,室内供奉是“千里眼”和“顺风耳”这两尊像神。
南岭塔塔高45 米 、共8 层。据传,修塔的原因大致有四:一是此塔可平衡右侧较高的大角山的主峰;二是应了所谓“左青龙”的说法;三是天后既为海神,就必应有指路导航的建筑物在此;四是该塔作为人们登高眺望的建筑,它同时亦是一座标识物。与此同时,这塔的层数是 8 层,之所以是双数,与其它塔单数的不同,是因为民间传说中有这么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男神仙的代码是单数,女神仙的代码是双数。天后是女神,因此天后宫内,无论是阶梯、瓦楞还是对联的单联(上联或者下联)字数,都是呈双数的。
正殿是南沙天后宫的中心在木雕神龛中,供奉着香樟木雕,贴金的官服天后坐像:最珍贵的是,正殿还供奉了从天后故里--湄洲祖庙分灵而来的软身天后像。
在大殿中但见宋、元、明、清四朝中与天后传说密切相关的八尊文臣武将,陪侍两旁。整个殿堂威严,庄重,置身殿中,使人们对天后肃然起敬。
寝展是南沙天后宫最后一座殿堂,这是天后起居、休息之所。这里供奉素装天后坐像,两侧布置着象征天后日常生活的器物和摆设,气氛祥和而恬静。瞻仰之后,令人颇有亲切感。
细细地欣赏南沙天后宫建筑群,无论是结构、木作、石作和铸铜件等,也都经过精心设计、精心雕刻。到过妈祖故里湄洲祖庙的人还会发现,原来南沙天后宫和祖庙规模相若,其构造布局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南沙天后宫枕山面海,山环水抱是其整体设计规划的基本方针,透过玄空风水学的五观分析(宏、大、中、小、微),由大及小,取得好的大格局,大格局得当,则细部亦为之生辉。故此大型建筑群选址,不仅充分利用地形、山势、山形及草木植被,建筑群颜色更是配以五行用色(参看),其屋顶皆覆以深黄色琉璃瓦,墙亦用紫色或灰色。直观的看,青山、绿树、蓝天、碧海,中有一组紫墙黄瓦宫殿群,不论于海上或空中远眺,或地面朝拜,皆鲜明辉煌。
近段时间通过后台咨询的小伙伴日渐增多。为了便于更好更高效的与真正有需求的小伙伴沟通玄空风水问题,公姬注册了分答账号,有简单小问题的小伙伴扫码关注提问即可。
另外,如果有需要个案深入分析或置业前咨询的小伙伴可以加公姬微信号私聊。公姬可以提供”以个人八字命格为基础,挑选相中楼盘里适合你的好户型,或者就现有居住的户型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付费咨询服务。
PS:有价值的信息不可能是免费的,价值越高,收费越高。如果不能接受,或者对于公姬所分析内容准确性有怀疑的,请不要添加公姬微信互相打扰。
如果是希望得到免费风水咨询的小伙伴,请自己百度。或者可以根据从公姬之前分享的一百多篇玄空风水知识自学。
以上内容皆为种草姬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并注明出处
长按二维码可关注种草姬哦~
wx:15959877500
订阅号搜索:zhongcaoji55
择善而居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