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作家王昆援藏题材长篇力作《天边的莫云》
在海拔5000米的唐古拉山山脊上,生活着藏族古老的分支格吉部落,那里的牧民千百年来受着藏传佛教文化影响、并以藏医治疗为主。当一支医疗设备先进、诊疗技术高超的医疗小分队打破草场的安静后,现代医学与传统藏医、传统思想和新颖观念等各种冲突接踵而至,从而展开一场心灵与信仰上的强烈碰撞……
《天边的莫云》,青年作家王昆援藏题材长篇力作就在这里!为您再现雪域高原的民俗风情!
9787570219957
《天边的莫云》是青年军旅作家王昆继《六号哨位》之后的长篇新作,原发《中国作家》2020年第11期。该小说聚焦一个名为莫云乡的牧区,详细记录了在党的领导下,解放军医护工作者对藏区居民的全力帮助,进而全方位展现了精准扶贫背景下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天边的莫云
王昆
杂那日根不辞辛苦,日夜守护格吉部落
次仁央宗
壹
太阳还没有完全升起来,茁壮的光芒已在杂那日根神山终年覆雪的山巅四散开来,照耀着整个格吉部落,照耀着雪山脚下起伏的沙日塘草场。
在杂那日根山下的扎曲河边,斑驳的草地上撑开着几顶洁白的帐篷,像几朵白云停驻那里;帐篷后面不远处,是一排简单修饰着屋顶和门窗的藏式土坯房。
帐篷是主人春夏放牧时用的,土房则是牦牛们越冬时的住所。那简陋的土房周围垒着成片成片的褐色圈块,那是次仁央宗每天积累的收获。次仁央宗几乎每天早晨七点就背上长长的牛粪袋子出门,沿着拉珍欧珠和牛群走过的路径,把牦牛排在路上已经半干的粪堆捡拾回去。
这些散落在草皮上的牛粪,是杂那日根神山赐给这片草场的宝藏。而早晨刚掉下来的牛粪,次仁央宗不会理它们,太新鲜的粪堆拾不起来,它需要一轮阳光的晾晒。
次仁央宗站在房前,虔诚地双手作揖,对着高高的杂那日根神山。作为格吉部落的子民,次仁央宗每天都要拜谢一下杂那日根山神,它是整个部落的守护神。相传在很早以前,沙日塘草场诞生了这片牧区最大的部落——格吉部落,它的百户就曾经驻扎在这片草场上。
从那时起,杂那日根就一直护佑着这片草场的子民。对着神山,次仁央宗说出了自己的祈求和愿望,小孙女拉珍欧珠的一个耳朵听力不好,次仁央宗希望她能快些好起来。
进到房子里,次仁央宗捡起几个干牛粪块开始烧火,她把一桶牦牛奶倒进铁锅里,开始熬制奶酪。除了自制奶酪,次仁央宗亲手做的牦牛肉干也必不可少,那是小孙女拉珍欧珠嘴里离不了的东西。
次仁央宗家是莫云乡结绕牧委会的一个散远牧点。结绕牧委会的草场比较大,牧户之间住得也很分散,一户与另一户的距离通常就有十几公里。次仁央宗很少到牧委会去,除了有几次到拉珍欧珠所在的牧区小学,一般她都不会离开扎曲河边。
奶酪在锅里凝固,次仁央宗将刚刚拾回的半干牛粪,垒放在院墙角。在这海拔五千米的沙日塘草场上,靠杂那日根神山护佑,牦牛们吃着鲜嫩的草芽,喝着四季冰封的雪山圣水,它们产的奶也营养充沛。
门前的扎曲河是汇入澜沧江的支流,丹增喇嘛说过,这里流淌的圣水会到达好几个国家。次仁央宗想,也就是说,扎曲河里的圣水养育着几个国家。
格云村那个刚刚大学毕业回来的格桑拉姆也说过,不过,她和丹增喇嘛的说法不一样。格桑拉姆说的更像外面人的说法,说这里是中华水塔。“中华”的意思,次仁央宗懂得,但水塔是个什么,次仁央宗并没有听懂格桑拉姆的解释。后来,听她沙日塘草场的洛扎曼巴说,“水塔”就和“草场”一样,存续着巍巍雪山上流淌下来的雪水。
但不管如何,次仁央宗一家和她们的牦牛都是喝着杂那日根汇入扎曲河的圣水长大的,和那好几个国家的人一样。对,牦牛也是家人,次仁央宗想到家里的牛群就很开心。
格桑拉姆是这片草场上的牧民的骄傲,是草场上的鹰,她可以向着雪山之巅展翅飞翔。格桑拉姆手里有一个常常闪着光亮叫“手机”的长方形东西,她经常用它来寻找“百度”。次仁央宗不知道“百度”这个词是啥意思,但这很神奇,以前全靠去寺庙里问喇嘛才能知道的事情,格桑拉姆说她“百度”一下就能知道,这让嘎尔萨寺里的丹增喇嘛很是不满,认为这冲撞了神灵。
但是渐渐地,牧场拿着“手机”的人多了起来,嘎尔萨寺的僧人们也就不管那么多了;渐渐地,僧人们的手里也有了这样的东西。“中华水塔”,就是格桑拉姆从手机上“百度”的话。她说给杂那日根神山下的次仁央宗她们听,于是整个草场便记住了这个词语。
贰
奶酪做好了,次仁央宗撑起腰又眯缝起眼睛望了一眼雪山。
今天她比往常回来得早一些,要等着藏医洛扎曼巴过来为她治病。次仁央宗的病在沙日塘草场很常见,但也很折磨人。次仁央宗跟家人说,这个病可以不管它,人总是要死的么,那就升天了。但是,这样的病影响捡拾牛粪,弯腰久了就会晕倒。而牛粪太要命了,在沙日塘草场,每到冬季,气温常常在零下三十度左右,没有牛粪取暖,那会冻死牦牛和拉珍的。
牛粪跟雪山一样重要。为了不耽误捡拾牛粪这样的大事,次仁央宗决定“放血”。
三天前,她托付从乡政府回来办事的格桑拉姆,让她一定要转弯去一趟洛扎曼巴的诊所。洛扎曼巴的诊所在一条可以通往拉萨的大道边上,洛扎曼巴之所以把诊所开在那里,是因为那里过往的人比较多。次仁央宗听他们说过,前去布达拉宫朝圣的人群中,很多途经这里的病人都会到洛扎曼巴的诊所抓药。洛扎曼巴的诊所从不收费,洛扎曼巴说,只要是病人,就需要帮助。
洛扎曼巴是沙日塘草场上的藏医,由于现代化的医疗手段在这里发展缓慢,很多年来,他一直坚持用藏医药方式为牧民们治疗。洛扎曼巴共有六个孩子,其中一个送到嘎尔萨寺的丹增喇嘛身边修行之外,其余都在家里帮他采集药材。
洛扎家的小院子,就要成为一个小制药厂了。他的东厢房里住着一家七口,而西厢房全是各种草药和石块。那些已经被加工好的药丸,焕发着各种颜色,它们被装进了一个个玻璃瓶子,为整个沙日塘草场祛除病痛。
洛扎曼巴的药材来自杂那日根神山周边的高山上,有些是植物,有些是石块。洛扎曼巴在扎曲河里采集配药用的石块时,曾经有一次到次仁央宗家讨水喝。在为次仁央宗问诊之后,洛扎曼巴认为她得了一种需要从身体里“放血”的病。
洛扎曼巴说:“好端端的,就是血液太多了,需要放回去。”次仁央宗茫然地点点头,什么叫放回去呢,她觉得听着就行,自己也不用去弄明白。
尽管回来得很早,但次仁央宗今天捡了满满一袋子牛粪。次仁央宗把它们砌在房子周围的空地上,一层层码放整齐,只需再来几次太阳,它们将彻底晒掉湿气,就可以摆在房子周围的牛粪墙上了。
牛粪墙砌在房子的外围,这样,视力不好的棕熊就不那么容易跨过去了。拉珍欧珠在十二岁的时候,就碰到过棕熊。
试读摘自《 天边的莫云》
版权声明
编辑:童年
广东援藏计划投入3800万元对西藏林芝的世界柏树王园林景区提质扩容 援藏
十月的西藏林芝,就像打翻了的颜料盒一样,每一抹色彩都像晒透的阳光,温暖又迷人!
“朋友们,来看一下我们林芝产的苹果、核桃,不买也来尝一下。”在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巴吉村的世界柏树王园林景区,国庆黄金周迎来了客流高峰,景区旁边的摊位上,阿佳们正热情地招揽游客。
国庆节前,景区还迎来了来自东莞市和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的团队——在广东援藏的直接推动下,景区将实施提质扩容,林芝秋天的色彩有望更加斑斓。
几年前,位于318国道边的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的嘎拉村还是一个无名小山村。如今,嘎拉桃花村已被网友称为真正的世外桃源,天南地北的游客慕名而来。
“嘎拉村海拔2900米,周边有上千棵野桃树,村里看中这一点,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开办家庭旅馆,村民逐步走上了旅游致富路。”嘎拉村所属的真巴行政村党支部书记边巴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将这一变化归结为“广东援藏助力结出的硕果”。
边巴回忆说,自2002年林芝举办首届桃花旅游文化节起,嘎拉村就走上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子。但彼时,村里猪牛满地跑,村民在自家桃花地前自主摆摊,秩序不太好。截至2013年,嘎拉村的旅游收入还不足5万元。
随着广东援藏的资金投入,村里先后建起游客服务中心和桃花观景台等。近几年来,村民还将土地流转给村集体,由此获得旅游收入和分红。经统一分配管理,桃花旅游文化节的现场更为规范,游客体验变得更为舒适。
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2019年6月进藏以来,广州、深圳、佛山的地铁都开出了“西藏桃花”专列……林芝“桃花源”成为广东人心中的“诗与远方”。2021年,广东游客量升至来林芝旅游的全国各地游客中的第一位。“桃花源”的春风吹向南粤大地,雪域高原也迎来了生态旅游的生机与活力。
“2021年,嘎拉村作为西藏林芝第十九届桃花旅游文化节主会场,门票收入大幅增长,达到420万元,前段时间刚给村民对2020年村集体收入进行现金分红。”边巴说,农牧小村走上了旅游新路,更走上了“致富路”。
“大柏树”与桃花相映成趣
嘎拉村已成为“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盛开的地方”。同在318国道上、相距不远的世界柏树王园林景区也见证了粤藏厚植情谊,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巨柏是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更是濒危树种,当地群众习惯称之为“大柏树”。景区有大小柏树近千棵,其中千年以上柏树396棵,有一株树龄超过3200年的“世界柏树王”。
摄影 扎西洛布
近年来,这片柏树资源在广东援藏的帮助下开发成了世界柏树王园林景区,每年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打卡。
“以前我们这里可没有现在热闹,没有开发成景区之前,这里很荒凉,游客也不多,更不能给当地农牧民带来任何收入,柏树的保护也做得不到位。”巴吉村党支部书记米玛感慨道。
为保护好这一珍稀树种,经有关方面的努力,1982年建立了自然保护点;2000年,广东省投资220万元修建了“世界柏树王园林”,这一独特的生态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保护与开发;2015年,广东援藏再投资1600万元,援建摊位62个,主要是供巴吉村村民出售土特产、工艺品及当地水果等;2018年8月,景区开始试营业,年平均接待约10万人次,门票年均收入约200万元。
在景区销售特产的央宗说:“摊位是免费提供的,销售收益也归我们自己所有,一年下来靠卖水果、土特产等能有五六万元收入,日子是越过越甜!”此外,景区所在地的巴吉村还通过“旅游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旅游发展模式,每年把景区门票收入的40%用于壮大发展村集体经济和给村民分红。
打造以生态保护为特色的5A景区
近年来,世界柏树王园林景区内的巨柏古树基部存在水土流失导致根系裸露的情况,部分巨柏古树也因近距离观察、接触、拍照等行为,出现古树基部土壤被踩踏至板结,从而影响土壤透气透水性……
世界柏树王园林景区的提质扩容势在必行。
今年9月2日至4日,广东省党政代表团在西藏林芝交流对接时,明确指出广东在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中,要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倍加珍惜、共同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
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立即行动起来,在对口支援巴宜区的东莞市支持下,计划投入3800万元实施园林景区提质扩容,带动社会资金投入3亿元,以创建5A景区为目标,立足做好“老树新枝”文章,借鉴延安黄帝陵景区经验,着力将景区打造成集旅游观光、体验采摘、康养度假的综合体。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将带动当地农牧民投工投劳取得经济效益200多万元。
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还邀请了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参与巨柏的保护及生态监测等工作。该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毕可可介绍,将通过开展树龄鉴定、树木主干空洞检测、根系扫描、土壤检测等措施为每一株巨柏古树建立档案并挂牌保护,编制详细的“一树一策”保护方案,建立数字化古树保护管理平台,为接下来的巨柏古树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在全面提升景区的自然景观方面,广东援藏提出要完善提升景区的水系系统,设计建设景观水体,提高景区的活力;建设景区消防用水池,完善景区的消防保障体系;完善提升园区道路系统,提升园区配套设施以及导视系统,增强园区设施的舒适性和景观性;建设园区观景平台,打造热门打卡点。
此外,广东援藏还将充实巨柏的文化内涵,计划依托当地高等院校等技术、科研团队,进一步加强对巨柏文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利用,充分挖掘巨柏的独特唯一属性以及属于这片巨柏树群的传奇故事,并与景区文旅开发相结合,以游客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巨柏进行宣传。
从嘎拉桃花村到世界柏树王园林景区的提质扩容,广东援藏一直在路上,通过串点成线努力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盛开的地方”常绿常青。
“嘎拉桃花村和世界柏树王园林景区不仅是粤藏情谊的象征,更是民族团结的象征,我们将一年接着一年干,让世界柏树王园林这张自然遗产绿色名片更加亮丽。”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干部、巴宜区委副书记卢达明说。
本文为中国西藏旅游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中国西藏旅游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所包含的文字和图片版权均属原作者!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于本文刊发10日内联系中国西藏旅游进行删除!
▌来源:微林芝
▌编辑:中国西藏旅游【主编:肖枫丨编辑:小卓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