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西行漫记:岳麓书院的境教
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如果走进一所寺庙或教堂,不管你是否信他们,都会让你肃然起敬;如果走进医院,不管你是否是病人,都会感觉到健康的重要;如果走进学校,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即使成不了”学者”、”大师”,至少已经远离了”罪恶”。
走进岳麓书院,即使成不了”圣人”,也能处处感觉到”圣人”的存在,大门口悬挂着”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二门悬挂着:”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上联出自《尚书·舜典》,下联出自《汉书·司马迁传》,意为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撰联人为清末(湖南高等学堂)监督程颂万。
二门过厅两边有清代山长罗典所撰的对联:”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至于位于书院中心的讲堂,更是大气磅礴,讲堂是书院的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也是书院的核心部分。自北宋开宝九年(976)岳麓书院创建时,即有”讲堂五间”。南宋乾道三年(1167),著名理学家张栻、朱熹曾在此举行”会讲”,开中国书院会讲之先河。
讲堂檐前悬有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所撰的”实事求是”匾, “实事求是”源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校长将其作为校训,旨在教育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
大厅中央还悬挂着两块鎏金木匾:一为”学达性天”,由康熙皇帝御赐,意在勉励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二为”道南正脉”,由乾隆皇帝御赐,它是皇帝对岳麓书院传播理学的最高评价,表明了岳麓书院在中国理学传播史上的地位。
讲堂壁上还嵌有由朱熹手书、清代山长欧阳厚均刻的”忠孝廉节”碑,由清代山长欧阳正焕书、欧阳厚均刊立的”整齐严肃”碑,清代山长王文清撰文的《岳麓书院学规碑》、《读书法》等十数方碑文。
讲堂屏壁正面刻有南宋乾道二年(1166)书院主教、著名理学家张栻所写的《岳麓书院记》,明确了岳麓书院的教育思想。
讲堂两旁有南北二斋,分别为教学斋和半学斋,均为昔日师生居舍,过去学生大量的活动时间就是在这里自修。书院建斋舍历史悠久,自宋太祖开宝九年(976)始建斋舍52间,现存建筑为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学堂时改建,始定名教学斋、半学斋,以适应教学、办公的需要。”教学斋”斋名出自《礼记·学记》,”半学斋”斋名源出《尚书·说命下》。
岳麓书院的藏书楼是体现我国古代书院讲、藏书、祭祀三大功能之一的藏书功能的主要场所,岳麓书院创建始即在讲堂后建有书楼,宋真宗皇帝赐书后更名”御书阁”,元明亦称”尊经阁”,位置有所变动,至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巡抚丁思孔从朝廷请得十三经、二十一史等书籍,建御书楼于今址。清代中期,岳麓书院御书楼已发展成为我国民间一座较大型的图书馆,藏书14130卷。今天的御书楼仍然作为古籍图书馆供书院教研人员及学生使用,藏书数量已逾五万册,大型工具书如《四库全书》、《续解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古今图书集成》等均有珍藏。
岳麓书院的祭祀建筑有文庙、濂溪祠、崇道祠、六君子堂、船山祠所组成。
文庙位于书院左侧,自成院落。由照壁、门楼、大成门、大成殿、两庑、崇圣祠、明伦堂等部分组成,岳麓书院祀孔子始于书院初创时期,北宋时期曾建礼殿于讲堂前,内塑先师十哲像,画七十二贤。南宋乾道元年(1167)改为宣圣殿,”置先圣像于殿中,列绘七十子”。明弘治十八年(1505),改名大成殿。正德二年(1507)迁于院左今址。天启四年(1624)重修,正式称为文庙。
濂溪祠专祀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其中的四箴亭专祀专祀程颢(1032-1082,字伯淳,洛阳人)、程颐(1033-1107,字正淑,程颢之弟)。
崇道祠又称”朱张祠”,专祀朱熹、张栻。元延祐元年(1314)建诸贤祠于讲堂左侧,合祀朱张及书院建设有功之臣。
六君子堂始建于明嘉靖五年(1526),所祭祀的六位对书院发展和建设有功的先儒分别为:朱洞、李允则、周式、刘珙、陈钢、杨茂元。
船山祠专祀明末著名学生王夫之。
除此之外,岳麓书院的园林建筑、纪念性建筑,也体现着书院的教学思想。
建筑本身在布局上采用了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如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中轴线上,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祭祀专祠等排列于两旁。中轴对称、层层递进的院落,除了营造一种庄严、神妙、幽远的纵深感和视觉效应之外,还体现了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岳麓书院的建筑本身犹如佛教的”寺院”,营造出了一种特殊的”境教”氛围。
牛恒刚:2011年9月26日
西行漫记之十三:极旱荒漠中的世界文化遗产 西行漫记
D10 嘉峪关——玉门——双塔湖——桥子乡——安西极旱荒漠——锁阳城遗址——榆林窟——破城子遗址——悬泉置遗址——敦煌,宿敦煌
主要道路:G30+X272+S314+柳格高速(G30)+导航
注意事项:防晒、防风沙、勿破坏保护区生态、敦煌附近小心超速、瓜州吃瓜
今天要赶到瓜州,光走G30就得5个小时,其间我们还得离开它绕一大段路去锁阳城、榆林窟等深藏在极旱荒漠中的极具震撼力的地方,不能睡懒觉了。
7点出头离开嘉峪关市。刚上G30,左侧便献上一幅美景:远处祁连雪山绵延,中间大片沙丘横滞,一座拱桥跨河而过,桥下流水泛着金光。整幅画面很有层次感,且清晨光线柔和,雪山和流水的反光相互辉映,难得的佳作就在眼前,可惜一晃而过。但凡美景,一经拍摄出来便索然寡味,不如深藏在脑海里,总是让你魂牵梦绕。
路过玉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个油井。看到沿路有“铁人”字样的标语,想起用身体制服井喷的“铁人”王进喜便是从这里奔向大庆的。时代总在变迁,曾经辉煌的玉门油田大概再也打不出多少油了,很想了解一下玉门的现状,便打了个电话给西北的朋友。他说玉门老城的市政服务系统早已崩溃,又说这一带很多靠石油工业繁荣的城市最后都唱空城计了。
从双塔出口离开高速,眼前一亮。
远处,隔着一大片沙地,青蓝色的湖水在刺眼的阳光下闪闪发亮,果然是水天一色。不忍让这些戈壁植物受到车轮碾压,便大步走了过去。
这片水域就是双塔湖。
据说唐朝的玉门关就在这里——敦煌那座是汉玉门关。唐诗中的边塞诗里常会出现玉门关三字,现在看来得小心分辨到底是指哪个朝代的了。清朝重修唐玉门关,建双塔堡,此地因堡得名。建国后因建水库,相关遗址被淹没。没有了物证,这儿到底是不是唐代玉门关、或玉门关本就一座不分汉唐,只能从浩瀚古籍中寻找证据了。
敦煌遗书中的《书仪》里(大约指书信类)被人找到这么几句话:“玉关驿户张清等,从东煞人,聚徒逃走,劫马取甲,来赴沙州。千里奔腾,三宿而至。东道烽铺,烟尘莫知。”沙州即指敦煌,本有玉门故关,所以张清等人所在的玉关就是新关、也就是唐代的玉门关了。而双塔堡离敦煌直线距离大概一百多公里,亡命天涯途中来个急行军,三四天也能赶到,那么很可能双塔就是唐代玉门关所在地。
唐宪宗时的《元和郡县图志》是一部中国古代地理总志,其中就记录了沙州和瓜州皆有玉门关。G30从嘉峪关一路向西便在瓜州转向西南前往敦煌。瓜州十多年前还叫安西(接下来就会看到安西的名字了)。
明清至近人亦有考证,唐玉门关的确切范围大致可确定在锁阳城、桥子乡、破城子等地附近。所以,我应该可以踏实地想象在这片水域之下的唐时玉门关的景象了。
沿X272县道颠簸前行。这条道年久失修,路面时不时地凸起鼓包,我们的车便成了过山车了。好在道边景色转移了我们的注意力。
在远离海洋的内陆深处,有一种特殊类型的荒漠,称为极旱荒漠。这里太阳辐射强烈,风速极大,干旱,水少——年平均蒸发量接近降水量的50倍,年平均气温很低,最热时不过20多度。土质以棕漠土为主,植被异常稀疏,常见大片土地裸露,植物种类单调,野骆驼、野驴、普氏野马等动物穿行其间。这就是面积达80万公顷的安西极旱荒漠国家自然保护区。
我们正行走在保护区的边缘。这儿多少还有点草,可供牛羊觅食。再往里深入,植被便异常稀疏了,从照片上能看见不远处便是黄褐色的一片,再远处则是祁连雪山。待到下午离开榆林窟经过破城子遗址时,便更能深化对极旱荒漠概念的理解。我把两处的照片都放在一起了。
经过一片禁牧区、一个属于桥子乡的小村子,以及红西路军军事回忆遗址,11点半到达锁阳城遗址。
迎面见一塑像,原来是唐初名将薛仁贵。东征高句丽,拔扶余城,西讨突厥,三箭定天山,立下不世功业。唐太宗李世民曾说“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引自《旧唐书》)。薛仁贵在这位中国历史上最牛之一的皇帝心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薛仁贵的故事太多了,比如发妻柳迎春在破瓦窑里苦等多年、儿子薛丁山误射其父等等,他还有个媳妇大名鼎鼎,叫樊梨花。我们只说和这儿有关的,史称薛仁贵曾经官至瓜州长史,大概是他西征时的事情。
——此地风速极大,若没有底部的空洞,这座高处的遗迹恐早被风蚀得了无痕迹了。
薛仁贵西征到达苦峪城,中了埋伏,被哈密国元帅苏宝同围困在城中。难以突围,只能固守,粮草快断,老将程咬金杀开一条血路回长安搬救兵。薛仁贵发现此处遍地长着一种植物,类似红萝卜,名叫锁阳,便命将士挖来充饥,一直坚持到救兵到来。后来苦峪城就改名叫锁阳城。
——锁阳
这是讲解员王丽萍小姐说的。虽是旺季,但此地游人很少,等半天也凑不够一电瓶车的人,于是小王带着我们三人先行进入遗址内部。
“锁阳城及其周围分布的六处汉唐古城,其形制之复杂,年代之久远,保存之完整,遗存之丰富,为国内罕见。”“这里的古代军事防御系统和烽燧信息传递系统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范本;这里的古垦区及古代水利灌溉系统是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标本;其沧海桑田的沙漠化演变过程也是中国西部最典型的活标本。”
我们站在一处高台上,遥望远处祁连雪山和大片荒漠。小王给我们念起了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并说诗中提到的“孤城”就是我们所处的锁阳城,而玉门关则在双塔水库,又说还有人说是在破城子遗址。小宝说,那么遥远,根本望不到。宝妈则不忘其专业,说孤城遥望玉门关,不过是倒装的用法,孤城就是玉门关。争论由此展开。
我问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玉门关呢?小王说当然是沙州的汉关了。我说,我们站在这里一样可以遥望,至少可以遥想,不一定非要倒装。所以不管诗中所指玉门关到底是汉时还是唐时的,孤城应该指锁阳城。小王见我支持她的说法,很开心。
往东一公里处,一座土塔孤独地耸立着,当地人管它叫塔儿寺——跟西宁的塔尔寺可不是一回事,西宁塔尔寺因塔得名,此处则原先是唐时占地万余平方米的一座大寺,风化后成了塔状土林。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说他赴印度取经曾路过瓜州,在此讲经说法半月有余。大概就是这里了。
小王说,当时有一位名叫石磐陀的胡人自愿来当玄奘的向导并请玄奘为其授戒,这个石磐陀就是《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的原型。我说这个胡人剃光了头发就成了僧人,可以叫做胡僧,胡僧与猢狲发音很接近,肯定是他!他们听得哈哈大笑。
想起张掖大佛寺卧佛背后的西游故事壁画,西游记的故事来源于这一带,应该是没错的了。
小王又说锁阳城东边的东千佛洞中的壁画里就有两幅玄奘取经图,里面就有一个抓耳挠腮的猴形人,榆林窟里也有几幅相似的图画。
明朝时期锁阳城闭关,终被废弃。极旱荒漠中风沙肆虐尤烈,于是便成了现在的模样。小王说,也许再过几百年,现在还能看见的这些遗址也将被风沙摧毁,不过不要紧,它们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雅丹地貌。小王建议我们到敦煌后务必去看一看雅丹魔鬼城,这里只是初级雅丹,跟那儿一比,便是小巫见大巫了。
2014年6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锁阳城遗址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离开锁阳城时,小王发了一张她下班时拍的锁阳城在夕阳下的照片给我们。
非常遗憾,锁阳城东面的东千佛洞,据说正在维修中,想起之前在丁家闸墓葬的遭遇西行漫记之十二:妖风狂沙魏晋墓,大漠红旗嘉峪关),便不再执拗。沿着X272向西,经过一座十字路口的亭子——这里是锁阳城镇。拐向南,继续在不见人烟的极旱荒漠中行驶,不到1小时,远远见到前方横亘着一条巨大的沟壑。
——收藏石头也是一种乐趣
将车停在道边,一条宽大的河谷呈现在眼前。顺着类似冲积扇一样的坡道下到河道边,峡谷陡峭,不能再下去了。河边长着不少榆树。这就是疏勒河的主要支流踏实河——因为河边长着榆树,又名榆林河。
无边荒漠上陡然划开一条裂谷,总是令人激动。想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想起科罗拉多大峡谷,想起……
宝妈和小宝在高高的地面上看我,我在谷底看他们。
——开动手机拍摄横扫功能
这块牌子告诉我们榆林窟是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
洞窟开凿在榆林河峡谷两岸直立的东西峭壁上,西崖上的洞窟因为保护和研究需要一直不对外开放。窟中壁画和塑像的年代从初唐开始,经五代、宋、西夏、元、明至清。
——六号窟入口
——资料图片
塑像大多为清朝时期作品,形象色彩较为粗俗简陋,但第六窟中高20多米的唐代彩绘金身大佛颇具唐风,令人印象深刻。11窟的罗汉形态可掬,很是生动。
——东崖石窟对外开放
——西崖石窟内部研究不对外开放
榆林窟的精华在其壁画,其题材主要有经变画、佛像画、供养人画像、装饰图案等。供养人画像中有人物和衣冠服饰迥异的党项羌、回鹘、蒙古族贵族官吏和侍从的画像,反映了当时此地的社会风俗背景。其中代表作为五代宋初统治瓜州地区的曹议金夫妇的画像。曹氏家族作为供养人开凿了榆林窟大半的石窟。还有些早期壁画被宋以后的壁画覆盖,通过自然剥落的墙体表面可以看到。
——曹氏家族供养人画像(资料图片)
上文提到的壁画《唐僧取经图》也在榆林窟的两座西夏石窟中。经变画中如《西方净土变》和《观无量寿佛经变》,再现了盛唐歌舞升平的景象,其临摹品陈列于人民大会堂的甘肃厅。
——第25窟《观无量寿经变图》(资料图片)
——《西方净土变》局部(资料图片)
——3号窟《玄奘取经图》局部(资料图片)
——2号窟《玄奘取经图》局部(资料图片)
洞窟形制主要有中心佛坛窟、中心塔柱窟、大像窟等三种。我们之前说到麦积山、炳灵寺、天水郊外、马蹄寺、金塔寺等石窟时都说起过相关形制。不过,上层洞窟入口处多有较深的甬道,横向连通各窟,这是不同于莫高窟的,倒有点像马蹄寺石窟了。据说清嘉庆年间吴姓喇嘛在榆林窟发现了一尊据考证为唐时从印度引入的象牙佛雕塑(现藏国家博物馆),实为稀世珍宝,很快就被土匪盯上。榆林窟主持代代相传,为了保护这座象牙佛,一共死了四名主持。期间寺僧曾经从住持小木屋后面的密道中经由这些横开的长穿道跟土匪捉迷藏,力保珍宝不失。
——象牙佛(资料图片)
——左上角崖壁上的红色小木屋便是历任住持居住之所
和声名远扬全世界的莫高窟相比,榆林窟胜在人少,学术气氛浓厚,专职讲解员的讲解生动仔细专业且有激情,如果喜欢壁画艺术的,强烈推荐来此静静地欣赏。大约50分钟才放一批,每批25人左右,这是看普窟的;一般能看8个左右。而特窟是要另外买票的,价格较贵,但很值得一看,计有第2、3、4、25窟。这几个特窟看下来便知道,榆林窟的艺术水准不仅不比莫高窟低,甚至在某些方面要高出不少来。
——3号窟文殊变局部
——3号窟《五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经变》(资料图片):图中观音菩萨的手是由器物代替的,共有166种器物,描绘了西夏时期的社会生活场面。其中最有名的是“牛耕手、冶铁手、酿酒手”。
——“冶铁手”
——第3窟窟顶 金刚界五佛曼荼罗
所以我跟小宝说,榆林窟来对了,又是一个世界文化遗产级别的石窟。小宝问为什么还没评上呢?我说,你没看见那块写着敦煌研究院的牌子么?别人拼死拼活都评不上,你一家却要占两个,不好吧?这叫中国特色。
——4号窟的壁画已有藏密系统佛教特征
——25窟藏汉婚礼图
——著名的2号窟两幅《水月观音像》之一:水月观音画像最早是由画《簪花仕女图》的中唐画家周昉画出来的,其所绘制的佛教画像曾长期成为佛画创作的标准,被称为“周家样”,后来传入河西走廊。张大千在此描摹多幅水月观音。2、3号窟内的壁画风格,有些来自中原,是莫高窟中看不到的。
——千年一坐
离开榆林窟时已经5点了,回到锁阳城镇,拐过那座亭子,向西北方向走上314省道。不一会儿,就看见了破城子遗址。此地原为为汉代广至县治所,到唐代为常乐县治所,前后相沿历史近千年。有人说这儿是唐代玉门关,非也。
终于驶上柳格高速(G30),但这段高速在修路。全程限速,估计很多自驾游的朋友会在回家后才发现在这里吃了罚单。正因为修路,我们没有看到路牌指示,尝试了所有导航,都不给力,最终和悬泉置遗址擦肩而过。想来想去,肯定是自己愚蠢。
据发掘的简犊得知,悬泉置在西汉时名“敦煌郡效谷悬泉置”,“置”即驿站,该名在唐代仍在沿用,宋以后渐废,无人知其名。
——资料图片:悬泉置出土的西汉纸质文书
悬泉置遗址现已发掘出土的各类遗物达17650多件,其中简牍占极大多数,是继居延遗址之后简牍出土数量最多、内容最为丰富的遗址。还发现了西汉宣帝到哀帝时期有书写墨迹的麻质字纸——而我们都听说过东汉蔡伦造纸一说——因此,蔡伦更应该被称为中国民间发明的造纸工艺的改进者和集大成者。这就是考古的力量。
悬泉置遗址和锁阳城一样,于2014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未完待续——
之十三:极旱荒漠中的世界文化遗产
之十四:大漠戈壁里的世界文化遗产
之十五:沙山断崖上的世界文化遗产
之十六:再次穿越祁连山脉
之十八:青海湖边惬意的上午
之十九:东关穆斯林生活剪影
之二十:文武盛地
我们仨还给父母和孩子们准备了其他很多好看的内容,请后点击“栏目导航”中的“栏目说明书”,它会告诉您如何找到本文所在的【行万里路】栏目的所有历史文章,告诉您进入其他栏目(宝爸随笔、异想天开、故事连载、佳作赏析、宝爸讲作文等等)的方法,带您走进一个富有人文情怀的、充满想象力的空间……
ID:go-boy-go
西行漫记之二,西安这个庙子,唐高宗所建,首任方丈竟然是唐僧! 西行漫记
7月5日下午3点,时隔十年再次来到十三朝古都西安的大雁塔,不由感慨物是人非。
3600多天,于历史长河而言,不过是短暂的瞬间;于个体人生而言,绝对是天翻亦地覆。雕梁画栋今犹在,只是朱颜改!
经历了曲折的婚变,看淡了事业的虚妄,最后才发现,真正无私关爱你的只有父母,真正值得一生追求的唯有安康。
大雁塔位于大慈恩寺内,大慈恩寺位于西安南郊,是著名的佛教寺院,唐代长安的四大译经场之一,也是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法相宗)的祖庭,迄今已历1370年。
大慈恩寺创建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是太子李治(后来的唐高宗)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
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的师傅唐僧(玄奘、唐三藏),曾在这里主持寺务,是为大慈恩寺首任方丈,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中国佛教宗派之一的法相宗。
石梯之中,巨龙盘桓。拾阶而上,忽闻钟声。
大殿森然,法相威严。善男信女,燃香明灯。
东西厢,前后殿,匠心独运,装饰华丽。
东厢中殿甘露堂,身披红袈裟的高僧正带着一群黄衫僧人做法事。
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西天取经回来的唐僧,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亲自督造了大雁塔。
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大雁塔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雁塔作为 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雁塔西侧,建有凉亭一个,名牡丹亭。
大雁塔背后,有一新建大殿,名玄奘三藏院。院内正殿,供有唐僧塑像及顶骨舍利,殿名大遍觉堂。大遍觉者,唐僧谥号是也,乃唐高宗所赐,益众昆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