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旅游景点介绍(锡伯族旅游景点介绍图片)

稻梦空间景点介绍

稻梦空间景点介绍位于沈阳沈北新区兴隆台锡伯族镇。稻梦空间占地3万亩,为了配合稻田画的观光,在狄龙锡伯族有一个27米高的看台。从高处俯瞰稻田画,让游客真正感受到稻田画的宏伟和神奇。

园区以“公司+农户+会员”的独特商业模式,将创意农业、稻作文化、锡伯族文化、旅游服务相结合,打造集稻田画观光、原始稻作种植、立体文化、生产加工、休闲体验、会员制加盟、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生产、生活、生态”稻作主题创意农业产业园。

稻梦空间景区由水田画游览区、高空看台及拉链线、文化展示区、植物长廊区、植物迷宫娱乐区、水上餐厅区、鲜果乐园采摘区、沟渠漂流体验区、休闲垂钓区等区域组成。

更多关于稻梦空间景点介绍,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沈阳一处稻田观光景点,让你身临稻田画的海洋,你想体验一下吗?

在沈阳锡伯族镇有一个神奇的景点,占地面积30000亩,景区将创意农业,稻米文化,锡伯文化与旅游服务相结合,打造集稻田画观光,原始水稻种植,立体养殖,生产加工,休闲体验等稻米主题农业产业园。稻草人观赏区稻梦空间,不仅可以欣赏到巨幅“3D稻田画”,稻田地里一些稻草人场景,还能让你了解一段锡伯族西迁的伟大壮举和民风民俗

稻梦空间景区不算太大,全程步行大约3个小时左右,景区内有电瓶车,还可以租自行车游玩。其中几处高塔不可错过,不上去看不到美景。景区右侧最里边有游乐区,各种水车。感觉老人、孩子都挺适合的,一圈玩下来不会觉得累。这里主要是欣赏稻田画,而且每年都会更新,觉得很美妙。游人都要在这些架空的木制通道上行走,便于观赏稻田画。

进入园区,一幅幅立体生动的稻田画浮现眼前,幅幅画作立体鲜明,惟妙惟肖。置身其中,仿佛自己正拿着画笔在描绘着一幅幅美丽的画作,那种感觉很赞。在这里,最吸引眼球的就是那些极具创意的稻田画了,是中国最大稻米文化主题公园,有全亚洲最大的稻田画,种植的更有规模,创意也最为生动。

想到稻田画还真有些饥肠辘辘,沈阳稻梦空间里出产喜粒妈咪富硒醇香米,那才是真正家的味道。每年的7月中旬到10月是观赏季,稻田的景色,还是要上高塔才能感受到,会有些许的震撼,稻子画成不同的形状让你感受到人们的智慧;据说都是卫星作图,人工插点,很适合孩子玩,没想到一个农场内有这么好的娱乐设施,愿在沈阳稻梦空间拥有上帝的视角,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开怀大笑。

在这里有两座高高的瞭望塔,环绕这两座钢塔分别种植了大小不同的稻田画。除此之外还有两座二层观景塔,也有稻田画围绕在左右。还有蜿蜒曲折的栈道,在栈道上依然可以欣赏到几幅稻田画。平时各类画作我们并不少见,但以蓝天为背景,以大地为画布创造出这么多鲜活生动,惟妙惟肖的稻田画。

稻梦空间算是比较小众的景点,同时更是很好的一处亲子游景点,利用色彩及三维方式打造的稻田画吸引了很多游人,尤其是小孩子,而且小朋友的水上乐园,沙子很细,水也不是很凉,小朋友非常喜欢玩,周末人超级多,最好平时去,会玩的比较开心一点。

景区里的路不是很好走,如果带孩子和老人最好是选择买电瓶车的票,如果年轻人自己出行走路也不错,可以一个景点一个景点都走走看。进入八九月,随着稻子长大长高,稻田画也进入了最佳观赏期,图案变得更加丰富立体。带着对稻田画的憧憬,在这个周末你可以走进稻梦空间,欣赏这一幅幅美丽的稻田画。

另外,景区里还有几条绿色长廊,让人们行走在长廊里不但免受日晒之苦,还心旷神怡。景区里还设置了几处休闲景点,如喂鱼池,水车区,大秋千,采摘区,皮影戏,划皮艇,喂鸭子,还有具有乡土气息的大食堂。在这里不但可以看画作,尝新米,还可以了解锡伯族文化,其中锡伯族西迁和蒙古族东归与红军长征并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三次长征奇迹。

稻米主题的主题乐园,作为城市的孩子,有点像是下乡的感觉,特别是孩子来的话,会比较合适的;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大米怎么种植-生长-丰收-成米的过程,有时我就在想,能在稻田里作画,那这里出产的米,做出的饭,会不会满满的都是文艺的味道。不过,这里距离市里还是小远的,更适合自驾游,可以游玩一整天,吃喝玩乐,老少皆宜。

辽宁省各个城市的旅游景点依次介绍一下?

1、沈阳

沈阳故宫:又名清沈阳故宫,是中国目前仅存最完整的两大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也是一处包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古代遗址。有古建筑114座,500多间,在各个陈列室还藏有大量明清时期的珍贵文物,至今保存完好。

整座皇宫气势巍峨,富丽堂皇,处处彰显着皇族的宏伟气派,内部“宫高殿低”的建筑风格,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绝无仅有。设有两个存包处和两个讲解服务站,分别位于大清门和斯文门入口处。

2、丹东

鸭绿江断桥:丹东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它紧挨着鸭绿江大桥,是日本殖民统治的遗迹。桥身漆为浅蓝色,意喻不忘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祈盼和维护世界和平断桥上的成千上万处弹痕,至今遗留宛然,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见证。

3、本溪

本溪水洞:位于本溪东北,由六个景区组成,是目前发现的世界第一长的地下充水溶洞,有“东北小黄山”之美誉。水洞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包括40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荣获“北国一宝”、“天下奇观”、“亚洲一流”、“世界罕见”多个称号。

4、盘锦

海滩景区:位于渤海湾东北,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的一览无遗,综合型湿地生态旅游景区。红颜色是由于大片的碱蓬草湿地而形成的,秋日的日落非常美丽。红海码头是全球唯一在泥滩上建起的木结构,走在九曲廊桥上,红海滩的一览无余。

每年10月的秋天是碱蓬草生长最旺时节,也是来参观红海滩最佳时间。

5、大连

金石滩度假区:位于大连市区东北部,这里三面环海、风光优美,是大连人的后花园。区内景点众多,有发现王国主题公园、金石世界名人蜡像馆金石滩地质博物馆金石缘公园、十里黄金海岸等。

滨海国家地质公园摄影胜地。这里可以欣赏到数亿年前的岩石沉积和大量古生 化石形成的奇特巨石,形似石猴观海亦或大鹏展翅。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沈阳故宫

百度百科--鸭绿江断桥

百度百科--本溪水洞

百度百科--红海滩风景区

百度百科--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

咱抚顺人又将多一个休闲好去处!锡伯族生态风俗休闲旅游区…… 锡伯族

抚顺传媒网讯(抚顺晚报记者 田苗)顺城区河北乡四家子锡伯族村位于抚顺市区北部,距市区约7.5公里,顺城区东部旅游产业带的核心位置,由四家子、房身、哈玛灰三个自然屯合并形成,是抚顺市锡伯族文化的源头地区。辖区面积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00多亩,山林面积3200亩,果园面积2600亩,现有总户数701户,总人口2051人,其中锡伯族人口650人占总人口比例31%。

四家子锡伯族村内锡伯族老宅 记者 田苗 摄

2011年,四家子村正式成为我市锡伯族特色村寨建设试点村。自2011年以来,村里先后修建了村级柏油路,建起了1260平方米的锡伯族文化广场,河道两侧的土坡全部修成了河堤,村路两侧安装了120盏路灯,破损的围墙得到了改造,并在1800多米的围墙上彩绘了锡伯族风格文化长廊。近年来,四家子村先后挖掘了锡伯族历史遗存的功铭汗马碑、古松、供奉祖先实物、家谱、老宅等珍贵文化古迹资源,依托稀有的少数民族居住村寨,凭借得天独厚的千亩梨园等自然景点,着力打造民族文化风情独特、生态天成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产业

近年来修建的锡伯族广场 记者 田苗 摄

2015年,四家子村结合实际情况并综合多方意见,研究制定了《四家子锡伯族特色村寨2016-2025年建设与规划设计方案》,计划建设项目十七项,预算资金10,990万元。预计用十年时间,打造锡伯族文化景点标志项目,建设锡伯族地标雕塑、锡伯族古迹三音那塑像、节点雕塑小景观,重建锡伯族家庙“永寿寺”,锡伯族村村史展馆,形成锡伯族文化的溯源回根。积极打造锡伯族文化公园,建成锡伯族传统体育狩猎场,锡伯族传统体育射箭场,锡伯族传统体育骑马场,改扩建锡伯族“锡伯家酒”酒厂,重现锡伯族善骑射,喜饮酒的古风。打造青少年农业知识教育基地,旅游商品美食购物一条街,农业产业示范区,将休闲生态建设与村寨建设文化有机的融为一体。

目前,顺城区政府正在积极筹划运作,将四家子水库下游100亩耕地流转建设生态农业综合休闲体,建设锡伯族特色农家乐饭庄,聘请新疆锡伯族厨师教授锡伯族特设菜肴,继续进行民居、旧围墙及门楼改造,锡伯族民俗陈列馆修缮,将四家子村打造成既有生态农业特色,又具有鲜明锡伯族文化气息的生态风俗休闲旅游区。形成农业示范园区、农业知识教育基地与锡伯族宗庙、马场、狩猎场、射箭场、锡伯族文化公园,锡伯族美食一条街相互辉映的特色品牌风景区

微主编 尹 东

微编辑 李宏宇

喜迎建党100周年·回顾彰武历史(五十四)|彰武的回族与锡伯族 锡伯族

彰武解放前,在彰武县城南门里有个居民区,叫“回回营”,是彰武县城回族集中居住的地方。这里有清真寺一座,是民国十一年(1922年)8月,由冯家牛店经理回族人冯万昌募捐所建。他自己资助一部分钱粮,并委托沙玉金、李焕章等人到奉天(今沈阳)、新民等地回民中募捐钱粮,将清真寺建于县城回民聚居的中心区。该寺共4间房屋,外有土围墙,作为回民礼拜集会的地方。解放后“文化大革命”期间,清真寺遭到毁坏。1980年落实党的宗教政策,6月间由彰武县财政部门拨款,重建了清真寺,新建清真寺为砖石结构人字房,共200平方米,其中教堂80平方米,附属房20平方米,其余房屋开办一个回民商店。现在这条街改为清真路,位于彰武镇政府机关西260米处,沿路两侧多为居民住宅,不少是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回回民族是外来的民族成分与中国国内民族成分相互融合形成的。回族的形成,大约在元明时期,经历了二百多年的时间。

早在唐宋时期,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蒙元时期,蒙古军队西征,一批批中亚突厥语族的各族人和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作为战俘被迁徙到东方来,总数大约在几十万之多。同时,由于蒙古西征,中西交通大开,自愿而来的商人盛况空前。这些不同民族的人没有一个统一的民族称谓,但由于这些游牧民族眼睛颜色大多与黄种人相异,所以就被称为“色目人”。又因为许多当初被强制迁徙到中国来的这些游牧民族十分思念家乡,这些民族中又以中亚游牧民族为最多,特别是类似花剌子模的遗民,十分思念被蒙古灭亡的故国,时刻盼望回到家乡。那些被强制迁到中国来的其他民族(如阿拉伯和波斯人)也有同样的思乡之情。因此,这些思乡心切的色目人又被形象地称之为“回回”,即盼望回家之意。这些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使用着各自不同语言文字的伊斯兰教信仰者,在“回回”这个共同名称下,以驻军屯牧和以工匠、商人、官吏、学者、掌教等不同社会身份,散处在黄河上下、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各地。明代还有中亚等地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人民入附中原。东来的穆斯林,特别是元代的回回人,很多人由于路途遥远或是战时条件的限制,是无法携带家眷的。当他们在中国各地定居下来以后,势必要和当地的各族妇女通婚,吸收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统一的民族共同体——回族。

最早迁入彰武县的回族是沙姓人,后移居哈尔套镇。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建彰武县后,又有回族人迁居县城,聚居于城西南角,形成“回回营”,即现在清真路一带,有沙、李、张、杨、高等姓。

清宣统三年(1911年),从黑山义县北镇凌源等地逃荒的回族投亲靠友落脚于阜新县城。1936年开始,日本侵略者为掠夺阜新地区煤炭资源,在从山东河北等地征调大批劳工开矿时,部分回族也被招为劳工来到阜新,在孙家湾、新邱下井采煤。

新中国成立后,迁来彰武地区的回族人也不少。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彰武县回族人口585人,占全县人口 0.16%。

锡伯人是鲜卑人的直系后裔。

鲜卑人乃我国古代北方东胡族系的一支。鲜卑,因早期活动区域不同,又分为北部鲜卑和东部鲜卑。北部鲜卑早期游猎于大兴安岭森林里,曾经在大山里的嘎仙洞(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大兴安岭北麓)开凿太庙,后来南迁到呼伦贝尔草原。东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北匈奴败于汉将窦宪,大部分匈奴西迁,北部鲜卑遂进入北匈奴故地,徙居阴山河套之间,与滞留的匈奴相融合,发展为拓跋鲜卑。拓跋鲜卑在公元386年至534年建立北魏王朝,成为中国北方民族在中原的第一个政权,进而统一了黄河流域,使长城内外连成一片,促进了各民族大融合,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为后来隋唐更大统一奠定了基础,为缔造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做出了贡献。东部鲜卑在三国时期活动于西辽河上源的西拉木伦河流域,西晋时期发展为慕容鲜卑、宇文鲜卑等部。慕容鲜卑居于辽西,以棘城(今锦州附近)为中心。东晋咸康三年(公元337年),慕容晃称燕王(前燕),建都龙城(今朝阳市)。宇文鲜卑的一支在南北朝时发展成一个后来建立辽国的民族——契丹

南迁的北部鲜卑人后来逐渐汉化,融入汉族。没有入主中原的北部鲜卑的遗民依然游猎于大兴安岭北段的森林里,以后又分裂为蒙兀室韦和南室韦,蒙兀室韦转化为蒙古,南室韦转化为锡伯。锡伯人是鲜卑人的直系后裔。

16世纪末,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之后,开始兼并邻近诸部。为了遏止建州部势力的扩张,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发生了后金史上著名的“九部之战”。有叶赫哈达、辉发、乌拉、扈伦、科尔沁、锡伯等九部联兵三万,分三路向努尔哈赤进攻,双方激战于古埒山(今辽宁新宾县夹河乡胜利村)。结果努尔哈赤战胜,九部联兵溃败。锡伯族是九部联兵之一,战败后归附蒙古科尔沁部。

“九部之战”后,科尔沁蒙古陆续归附于后金——努尔哈赤建立的新政权;与此同时,努尔哈赤与蒙古联姻,进而将科尔沁部编为蒙古扎萨克旗。从崇德元年(1636年)至顺治五年(1648年)先后设立科尔沁左翼中、前、后旗等十旗。在这个过程中,隶属于科尔沁蒙古的锡伯族,也按姓氏编设佐领,分归各旗,成为科尔沁蒙古旗的组成部分。扎萨克(蒙语,旗长)由蒙古贵族充任,管旗章京等要职都由蒙古人担任,锡伯族只能任参领、佐领和骁骑校等末职。编为蒙古旗的锡伯人,除向科尔沁蒙古贵族纳税服役外,还得出清政府的各种官差,遭受双重剥削和役使,负担是很深重的。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锡伯族被清政府从科尔沁蒙古扎萨克旗中“赎出”编为七十四牛录(满族的一种生产和军事合一的社会组织,三百人为一牛录,其首领即佐领),分驻齐齐哈尔城、吉林乌拉城等地。其中披甲(兵丁)的任务是:驻防城池,坐卡巡边,保护台站,防范盗贼;附丁(军屯)则自备耕牛籽种,开垦种田,收获一半供养披甲,一半交纳官粮。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帝巡幸东北后,命驻守齐齐哈尔等地的锡伯人迁至归化(呼和浩特)。后因归化缺少粮食改迁盛京(沈阳)。

锡伯族南迁盛京后,原有官职已被裁汰(免职),分至满洲八旗兼管,被分散到开原铁岭抚顺、兴京(今新宾)、辽阳、牛庄(今海城)、盖州广宁(今北镇)、义州(今义县)等二十三处地方当差效力。锡伯兵分到这些地方数目不等,多的一二百名,少的一二十名,都是替换原满洲八旗中的“懦弱之辈”。至于分驻各地的总人数,约在六万人以上。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四月十九日黄昏时分,一队三四千人的锡伯人队伍,打着军旗,骑着战马,赶着牛车,携家带口,驱牛赶羊,浩浩荡荡地从盛京方向来到养息牧场(今彰武县)南端养息牧河畔的彰武台边门。原来,他们是奉旨西迁新疆伊犁戍守边疆的。新疆西部地处祖国边陲,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乾隆年间,清政府先后平定西部几次叛乱后,针对伊犁地区人烟稀少、防务空虚,为加强西北边防,乾隆二十九年清政府决定调遣盛京等15个城镇的骁勇善战的锡伯族官兵1018名,携带家眷共四千余人前往新疆驻守边陲。他们头天在盛京告别家庙,十九日清晨离开盛京,傍晚到达彰武台边门。驻守边门的官兵和门街的百姓早已得到消息,预备下酒宴。当晚,又燃起篝火,跳起箭舞、大刀舞,还进行摔跤比赛等,热情地和锡伯人联欢。

第二天早饭后,这支锡伯大军伴随着北飞的鸿雁,走过养息牧场,北上科尔沁通辽,途经外蒙古,跋山涉水,顶风冒雪,共走了一年零三个月(其中包括在乌里雅苏台休整七个月),行程万余里,最后提前到达新疆伊犁地区。如今他们的后代主要定居在新疆察布查尔和霍城巩留等县。到现在人口已增加到三万余人,居全国锡伯族人口第二位。值得提出的是,在特殊的环境下,他们完整地保留了锡伯族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并形成了全国唯一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东北地区的锡伯族大都已经失去了自己的民族语言和文字,淡化了自己的风俗习惯,西迁的锡伯族却完整地保存了自己的民族特征。锡伯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跟满语很接近。锡伯族兼用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锡伯文是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在满文基础上改造而成,一直沿用至今。在保卫祖国西陲的战斗中锡伯族做出了巨大牺牲,尽到了自己的民族责任,并建立了丰功伟绩。

为纪念锡伯族西迁,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被确定为锡伯族西迁节。届时,新疆乃至全国各地的锡伯人要派代表欢聚沈阳锡伯族家庙太平寺,祭祀祖先,认祖归宗,隆重开展各种纪念活动。

新市锡伯族大部分居住在彰武县四堡子、东六、西六等乡镇。

据《彰武县民族志》记载,彰武境内锡伯族人口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养息牧场试垦时,由义州(今义县 )等地拨来的垦民,另一个是盛京将军衙门当差人员迁来养息牧场定居的后代。清嘉庆年间,养息牧场试垦,由义州等地拨来垦丁,其中有一部分是锡伯族人。据调查,现在四堡子乡兴隆村的关兴隆、何兴隆两屯之关姓、何姓锡伯族,就是当年由义州拨来的试垦垦丁。据关姓家谱所记,其祖居长白山,本为锡伯族。清初,随清太祖征明时编入满洲八旗,后落户于狼洞子(今法库县境内)。康熙年间又拨往义州满洲镶白旗下当兵,落居桑土营子。嘉庆十八年(1813年),被拨来养息牧场试垦,落居试垦界内水草丰茂之地,后去地名为兴隆沟,即现在四堡子乡兴隆沟村。从义州拨来的何姓锡伯族,落居沟的另一头。后来人口渐增,遂成村落,依姓氏而名,一名关兴隆沟,另一名则称何兴隆沟。今已简称关兴隆、何兴隆。

彰武县东六家子镇三家子屯的何姓锡伯族,据族内老者讲,其先人有名何泰者,曾在盛京将军衙门牧群司充任马甲(骑兵),常到养息牧场征调牛羊。同治十一年(1872年),何泰之父带领五个儿子到当时陈苏鲁克牧场敖包村(今东六家子镇三家子屯)落户。由于长期与蒙古族相处,并相互通婚,日久便随了蒙古族籍。现在已恢复了锡伯族籍。

除上述两个来源外,因人口正常迁徙、干部职工调动、大中专学生分配等,也有一定数量的锡伯族来彰武生活。

锡伯族的姓氏,本来是锡伯族语言的多音姓氏。现在用汉字式姓,大都是取用原姓氏首音,以首近的汉字固定下来的。锡伯族原姓氏衍变为现在的汉式姓主要有下列:瓜尔佳氏(关)、吴扎拉氏(吴)、吴雅氏(吴)、哈斯胡里氏(韩)、翰雅拉氏(韩)、图克色里氏(佟)、何舍哩氏(何)、何叶尔氏(何)、安佳氏(胡)、托库尔氏(陶)、伊拉里氏(伊)、额尔克勒氏(鄂)、富察拉氏(富)、付佳氏(付)、扎库里氏(张)、杨吉尔氏(杨)、札斯胡里氏(臧)、果尔去氏(高)、郭尔佳氏(郭)、那拉氏(那)、苏木尔氏(肇)、温都尔氏(温、文)、伊尔根觉罗氏(永)、韩吉尔氏(韩)、英图里氏(英)、永妥里氏(永)、格齐勒氏(葛)、卜占那氏(卜)、贺在尔氏(贺)。

彰武县现有锡伯族姓氏中关姓、何姓人口最多,可谓两大姓。此外有胡、孙、孟、陶、马、李、苗、王、敖、苏、刘、朱、赵等。2010年末,全县锡伯族人口已有1632人,占全县人口0.45%。

来源:《彰武故事》

更多推荐:

第952期 战胜世纪疫情 习主席这样指引 全县安全信访稳定工作会议召开 【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康复辅具送上门 暖心关爱残疾人 【劳模风采】奋勇担当 匠心逐梦——记彰武水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宝明 喜迎建党100周年·回顾彰武历史(五十三)|彰武人民反清起义 庆祝百年华诞 颂唱光辉韶华|彰武原创音乐展播(四)《就是这一片林海》李佳旺 全国疫情动态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 第923期 习近平致信祝贺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

锡伯族自由行旅游攻略

  • 锡伯族旅游景点介绍(锡伯族旅游景点介绍图片)

    锡伯族旅游景点介绍(锡伯族旅游景点介绍图片) 稻梦空间景点介绍沈阳一处稻田观光景点,让你身临稻田画的海洋,你想体验一下吗?辽宁省各个城市的旅游景点依次介绍一下?

    2022-11-24
    443 24
  • 咱抚顺人又将多一个休闲好去处!锡伯族生态风俗休闲旅游区……

    抚顺传媒网讯(抚顺晚报记者田苗)顺城区河北乡四家子锡伯族村位于抚顺市区北部,距市区约7.5公里,顺城区东部旅游产业带的核心位置,由四家子、房身、哈玛灰三个自然屯合并形成,是抚顺市锡伯族文化的源头地区。辖区面积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00多亩,山林面积3200亩,果园面积2600亩,现有总户数701户,总人口2051人,其中锡伯族人口650人占总人口比例31%。四家子锡伯族村内锡伯族老


    2022-04-28
    1207 64
  • 喜迎建党100周年·回顾彰武历史(五十四)|彰武的回族与锡伯族

    彰武解放前,在彰武县城南门里有个居民区,叫“回回营”,是彰武县城回族集中居住的地方。这里有清真寺一座,是民国十一年(1922年)8月,由冯家牛店经理回族人冯万昌募捐所建。他自己资助一部分钱粮,并委托沙玉金、李焕章等人到奉天(今沈阳)、新民等地回民中募捐钱粮,将清真寺建于县城回民聚居的中心区。该寺共4间房屋,外有土围墙,作为回民礼拜集会的地方。解放后“文化大革命”期间,清真寺遭到毁坏。1980年落实


    2022-02-12
    1881 49
  • 塔城锡伯族西迁博物馆开馆在即

    为了纪念锡伯族远离家乡戍边卫国的丰功伟绩,弘扬西迁精神,塔城市在喀拉哈巴克乡青岗村橡园内建立了西迁博物馆,目前已基本完成装修、布展,今天,就跟着小编的镜头先来一睹为快吧!11民族历史篇从嘎仙洞走出来的民族—锡伯族2万里西迁篇西迁路线沙盘3戍边卫国篇塔城锡伯族军民与各族兄弟兴修阿布都拉大渠场景4盛世家园篇

    2022-01-09
    795 33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