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路云和月 ——厦大管院EDP校友联合会“走进长汀追忆烽火南强”圆满成功

7月27日—28日,厦门大学管理学院EDP校友联合会组织三十余位校友“走进长汀追忆烽火南强”。八百里路云和月,从厦门至长汀自驾行程800里,同学们一路重温历史,寻访厦大校园旧址,考察优秀校友企业,品美食、赏美景,一起寻梦我们的诗和远方。

寻访厦大长汀旧址

如果说伯牙与子期的相遇,是一曲高山流水的乐章。那么厦大与长汀的相遇,就是一首“南方之强”的赞歌。校友联合会一行共同来到国立厦门大学旧址参观,追忆烽火岁月,了解厦门大学内迁长汀的办学历史和故事。抗战时期厦大内迁长汀八年多,年轻的萨本栋校长以“务实不负陈嘉庚先生毁家兴学,及政府收归国立之意”作为自己的信条,谋厦大之复兴。在艰难的办学条件下,厦大仍不断发展壮大,“南方之强”也在此时传遍海内外。

通过学习和参访,校友们了解到厦大决定内迁时,时任校长萨本栋提出三个原则,即“要留在东南最偏远的福建省内,以免东南青年向隅;要设在交通比较通达的地点,以便利闽浙赣粤学生之负笈;新校址的环境,要比较优良,以使员生得安心于教导于求学”,由此选定了长汀。这三个原则充分体现了当时学校对青年学子的拳拳爱心和至深关切,体现了厦门大学立德树人的优良传统。

1

考察优秀校友企业

由校友李金材创办的福建文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龙岩市,此次校友们专门实地考察了文铭实业物流仓储(水泥分包)中心在建项目。李总向大家介绍到:公司主营煤炭、钢材、建材的批发;包装服务、普通货运。多年来一直奉行质量求生存、创新求发展的理念。现已形成一个集建材、煤炭销售一体的综合型企业,是一家重质量守信用的服务型企业。

晚宴上,李总向此次校友会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说:“很高兴同学们能来企业考察交流,欢迎大家来到长汀,希望长汀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

重温历史 不忘初心

长汀,是中央红军长征第一个出发地,有着中央苏区源头“红色小上海”之称。1929年3月,红四军入闽解放长汀,朱德称“长汀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931年10月,成立了中共汀州市委和汀州市苏维埃政府。1932年2、3月间,先后在这里成立了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苏、福建军区。从此,汀州成为福建苏区的政治、军事中心。

校友们一行参访了长汀革命历史博物馆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等处,认真聆听英雄故事,“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革命烈士的临终呐喊让大家深受震撼。

上杭古田,是中国共产党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革命圣地,古田会议更是我党我军建设史上的里程碑。步入会场旧址,“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八个红色大字,庄严肃穆之感油然而生,不禁肃然起敬。

在李金材校友的带领下,大家共同来到长汀水土保持科教园,对长汀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

美食美景

长汀古时候被称作汀州城,尤其是城区古城墙还保留了古时候的神韵,大家一起品美食,赏美景,夜间漫步......尽情感受这座见证了无数历史的古城魅力。

古城依旧,山水常青,厦大自强不息精神长存。长汀之行圆满结束,一路欢声笑语,校友们纷纷表示,感谢校友联合会组织这样丰富多彩且意义非凡的活动。此次出行充实而快乐,不仅重温历史,激发我们勿忘初心,坚定前行。更在两天一夜的行程中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收获感动,充分体会到了校友联合会大家庭的温暖。

特别鸣谢

感谢校友联合会副秘书长、十八期总裁班李明同学,为此次长汀之行联络奔驰赞助商,提供经费以及车辆支持。

感谢校友邱进坤同学(第十八期总裁班、领创未来董事长研修班(嘉庚三班))宴请27日午宴。

感谢校友李金材同学(领创未来董事长研修班(嘉庚五班))宴请27 日晚宴及28 日午餐。

感谢校友联合会副秘书长、十八期总裁班邱莉娜同学,为参加长汀之行的校友每人提供一份檀香旅行套装。

感谢校友联合会会理事EDP一国学员 EDP瑜伽与太极俱乐部会长李虹倾情赞助此次长汀之行瑜伽生活OMTATSAT 生物防晒喷雾。

感谢校友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十八期总裁班邱铭铭同学,为参加长汀之行的校友每人提供一份“宝芝林”宜颜花胶

感谢校友联合会副秘书长李庆辉为所有出行校友和家属赞助出行保险(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特别鸣谢厦门东之星奔驰赞助出行车辆三辆及部分活动经费

揭秘!厦门大学与龙岩的深厚校地情缘!长汀成为厦大校友魂牵梦萦之地…… 校友

闽西是著名的红土地。

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厦门是海滨城市,

厦门大学是“蓝海洋”上巍峨挺立的海上学府。

自创办之日起,她就被誉为“南方之强”。

厦门大学龙岩长汀早在建校初期

便结下了深厚情缘,

时光流转,

校地携手奏响的 “山海交响曲”

更加雄浑激越。

囊萤火种 光耀闽西

▶1926年2月,福建省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共厦门大学支部在厦大囊萤楼成立。厦大党支部成立后,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党员,并协助招收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学员9名。

这批学员结业后随北伐军入闽,与厦大发展的党员一起,在闽西南地区参加建立党组织和开展农民运动工作,建立武装力量。

▶1926年6月,厦大党支部发展的首批党员阮山、林心尧建立了中共永定上湖雷支部,这是福建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同年11月,农讲所学员胡永东和王奎福建立中共永定金丰支部;农讲所学员郭滴人和陈庆隆建立中共龙岩总支部。12月,农讲所学员温家福和首批党员林心尧建立中共上杭支部。

▶1928年,郭滴人参与领导“后田暴动”,打响福建农民武装暴动第一枪,揭开了闽西土地革命的序幕,并为迎接红四军入闽,开辟闽西红色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龙岩籍厦大学子也在革命运动中快速成长。

杨世宁,龙岩万安松洋村人,1925年进入厦大学习。曾任中共厦门市委和闽南特委委员、厦门总工会副委员长,参与领导厦门市工人“二五”加薪运动,形成波及全岛的“罢山罢海”革命大风暴,是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厦门“四九”反革命政变中,他不幸被捕,“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只要革命能成功”。

▶1927年6月2日,杨世宁英勇就义,用短暂却波澜壮阔的一生诠释着厦大革命精神的内涵与真谛。

内迁长汀 铸就南强

1937年7月1日,厦门大学改归国立。7月6日,教育部任命著名机电学家萨本栋为校长。第二天,“七七”事变爆发。9月,日军袭击厦门。“偌大的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厦大何去何从成为摆在萨本栋校长面前的首要难题。

“东南半壁的高等教育,还需要维持,所以决定不随潮流迁徙”,国内众多高校迁徙的西南大后方不在萨本栋校长的考虑之列。闽粤赣接壤处,千年古城客家首府——山城长汀,成了最佳之选。1938年1月12日,经过20天800里的长途跋涉,厦大师生抵达长汀,开始了近9年战时教学。 厦大成为粤汉铁路线以东唯一的国立大学,也是最逼近战区的国立大学,撑起中国高等教育的东南半壁江山

萨本栋校长

汀州人民也张开双臂,竭诚迎接厦大的到来。迁校之初,长汀就腾出了驻汀行署一部分和孔庙,以及大批民居作为厦大校舍。后来,又陆续拨出虎背山南中山公园土地、东门外及卧龙山麓的大片土地及房屋。

几年间,利用当地廉价的木料、杉皮盖起的教室、阅览室、实验室、学生宿舍鳞次栉比,厦大校舍连成一片,几乎占据了半个长汀城,千余名师生得以安心求学与工作。

“本校一向对于学生程度之提高非常注意,在量与质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对于质的改良,比起量的增加,尤为重视。”在艰苦的环境下,萨本栋校长狠抓教学质量,首先是广延名师:经济学家王亚南、黄开禄,物理化学家傅鹰、蔡镏生,作家和翻译家施蛰存,诗人和文学史家林庚,数学家方德植,还有知名教授黄中、朱家炘、张稼益、叶蕴理……名师云集,星光熠熠。名师大家深入教学一线,为学生授课。

此外,文理科基础课程相互渗透、语文特殊实验办法、完备的专业课程体系、严格的考试制度等教学管理制度,也为长汀厦大人才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1940年、1941年,在国民政府教育部举行的全国大专以上学生的学业竞赛总评中,厦大表现突出,蝉联第一,赢得了“南方之强”的美誉。

(1951年冬,教授们和张朝海全家合影。前排左一汪德耀主任,左三沙彭教授,后排左二赵修谦教授,左三周南生教授,左四郑重主任,左五李博达教授。)

学校规模也快速发展。从为战后储备国家建设人才出发,萨本栋校长大力发展工科,先后创办了土木工程系、机电工程系、航空工程系,复办法科,充实商科并实行分系。

到1946年回迁厦门时,厦大从初迁长汀时的3院9系,发展至4院15系,学生数也从198人增至1044人。 “长汀时期,厦门大学共培养出国家科学院和国家工程院院士15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人、大学校长6人,海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教授、企业家数百人。”一位龙岩籍作家统计。

大内迁长汀艰苦办学的自强精神,铸就的南强辉煌激励了一代代学子,长汀成为老校友们魂牵梦萦的地方。

山城,

让一所大学在它的温暖怀抱中

远离战乱、安身立命;

校地同甘共苦,

相濡以沫,

谱写了一幅感人的 “乱世风华”。

奇迈山麓 再续情缘

“我们提出了‘三月二十日完成疏散任务,争取四月一日在岩复课’的号召。这次的行动是一种非常态的工作……我们必须克服一切困难,进行突击……我们一定要如期完成任务。”这是《厦大疏散工作总结》中一段文字,记录了厦大历史上二迁龙岩的那段倥偬岁月。

1950年夏,朝鲜战争爆发,台海局势紧张,厦大地处海防前线,经常遭到空袭炮击。为了保证教学实验的正常开展,厦大理、工两学院奉命疏散到龙岩。

疏散工作得到了龙岩地区行署、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龙岩人民更是热忱腾屋、洒扫庭院,迎接厦大师生的到来。1951年3月,理、工 两学院师生执杖肩包、抖擞徒步向龙岩迁移,抵达时,一切早已安排就绪,井井有条。工学院因大件仪器多安置在龙岩溪南,理学院则“落户”白土(现东肖镇)。4月1日,复课的钟声在此敲响。

龙泉村陈于耕家、溪兜村最大的洋房侨眷艺丰楼,华侨张潮海楼、肃毅堂、乐怡堂……白土人民让出了最好的房子用于厦大师生的居住、教学。奇迈山下四周林海茫茫,溪水潺潺,学习生活条件仍然简陋,可是教书的先生们却个个博闻强识,如时任副教务长兼理学院院长卢嘉锡、生物系主任汪德耀、海洋系主任郑重、化学系主任陈国珍、外籍教授沙彭等等。

厦门大学在长汀的校园平面图

老师们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备课、上课,并设法搭建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就设在小祠堂里,实验桌用厚木板钉成,用竹管从山上引水,用木桶、大锅等土办法自制供应蒸馏水。尽管设备简陋,但老师依然要求严格、学生学习、实验认真。思想政治教育课也一节不落,王亚南校长亲自讲授《新民主主义经济与政治》。

在这简朴的学习环境中,师生之间接触更加频繁,关系也更加亲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卢嘉锡、陈景润、田昭武、张乾二、肖培根、林鹏、阙端麟,7位这一时期的师生先后成长为中国科学(工程)院院士。

厦大师生也给红土地带来了文化气息。一部分教师和学子在当地的中学兼职授课,播撒文化,惠泽民众,激发了龙岩莘莘学子的考学热情。为了答谢龙岩人民的热情支持,1951年厦大特别在龙岩设招生考区,这一年,考取厦大的龙岩学子就有近60人,林鹏院士便是其中一员。

厦门大学在长汀期间出版的刊物《唯力》

1952年2月底,随着厦门海防的巩固,厦门大学理、工两院回迁厦门。

2019年,厦大龙岩校友会在厦大旧址主题纪念公园内树立“奇迈奇缘”纪念石碑,以此传承闽西情缘,弘扬厦大精神。

追寻足迹 实践成长

龙岩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厦门大学是福建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地。共同的革命传统和鲜亮的爱国底色,加之厦大百年办学历史中近十分之一在龙岩,龙岩与厦大堪称情同手足,血浓于水。长期以来,许多厦大师生、老校友自发前往龙岩,探访厦大旧址,追寻先辈足迹,感悟厦大精神。

迈入新世纪,龙岩更是成为厦大重要实践基地,一批批厦大师生在这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厦大光荣历史与精神教育。

为了弘扬厦大在长汀的自强精神,让厦大师生与长汀人民世世代代知其情、懂其史、续其缘,2001年厦大出资、长汀县人民政府组织修缮了长汀旧校址和萨本栋故居。

▶2011年7月,厦大团委与共青团龙岩市委缔结友好团委,先后建立了上杭县古田镇 “厦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长汀县汀州镇“厦门大学革命传统教育实践基地”、永定下洋镇“厦门大学客家文化研究实践基地”和漳平永福镇“厦门大学大学生创业就业见习基地”。

▶2014年,“厦门大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龙岩古田会议纪念馆揭牌成立。

▶2015年,“厦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在长汀县举行揭牌仪式。此外,还有龙岩市博物馆文物与博物馆(龙岩)实习基地”;上杭县太拔镇 “精准扶贫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龙岩这片红色土地,正为厦大党员干部培训、新入职教员教育、党支部活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

▶2018年3月,“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在上杭县古田会址启动。厦大从全校500多个项目中遴选了“我知盘中餐”“数字乡建”“景润青年”等8个涉及电商兴农、科技兴农、绿色兴农和教育兴农的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参加活动。其中“我知盘中餐” “景润青年”还分别与龙岩市农业局、科教院签署了合作意向书。

▶2011年至今,厦大共有153支实践服务队近1800人前往龙岩革命老区,在成长实践中探寻红色足迹,接受精神洗礼。与此同时,把高校的智力、技术和项目资源辐射到广大农村地区,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建设,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将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

饮水思源 山海和鸣

龙岩一直是厦大优秀生源地之一,厦大建校之初,便有龙岩学子负笈求学,首届毕业生共有35人,其中有6人来自龙岩。龙岩也是福建省内受厦大毕业生青睐的就业地区之一,先后有近3000位厦大校友在龙岩学界、商界、政界倾力奉献。

更多龙岩籍学子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在祖国乃至世界各地,奋勇拼搏。他们有的成长为政界精英,有的成长为商业巨子、学界泰斗、文化名人,在各自领域展现厦大人的风采。而在厦大校园中,林鹏、杨国祯、孔永松、邹永贤、廖泉文、郑南峰……一大批龙岩籍教师辛勤耕耘、成绩斐然。目前,240多位龙岩籍老师正奋战在教学科研、党政管理、教辅专技等岗位上,为厦大双一流建议添砖加瓦。

多年来,厦门大学与龙岩市发挥各自山海优势,资源与人才优势互补,促进校地共同发展。

▶早在1986年,厦大计算机系就与龙岩签订了计算机网络等49个协作项目,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2006年、2013年,厦大与龙岩学院分别签署了支援协作协议书,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携手共赢。

▶2011年,厦大与龙岩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厦大围绕龙岩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家级科技与文化融合示范基地规划、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等方面开展课题研究,承担龙岩市委托课题近20项;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环境生态、机械等重点领域构建平台、承接项目、开展研究,共承担科技项目100多项。

▶同时,2005年开始厦大参与长汀县水土流失以及生态保护工作,同时在河田三洲建立“厦门大学水土保持实践基地”,开展水土保持研究活动。

▶2011年,厦大承接《汀江生态走廊建设总体规划》项目,为汀江走廊打造“一轴、两核、三类特色小镇、四类园区、六大景观带和多组团”的景观结构,显著提升了长汀生态文明建设。

▶2019年,厦大又承接《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保护的水文效应》项目,对长汀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后水文效应改善情况进行研究,以更好地评估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完善总结长汀生态保护的经验。

▶2019年,厦大长汀校友会成立,海内外汀籍厦大人正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力促“县校合作”迈出更大步伐、取得更好成效。

2019年1月,厦门大学龙岩产教融合研究院成立。

▶2019年1月,厦大与龙岩市政府、龙岩学院共同建设成立了厦门大学龙岩产教融合研究院。厦大从教育供给、人才输送、科技支撑、高端智库、文化引领、合作枢纽等方面发挥优势和作用,支持研究院扎根老区,以科技创新服务区域发展,为龙岩高质量加速度发展和闽西南协同发展作出贡献。

硝烟远去,铸剑为犁。

书声琅琅,山海和鸣。

东海之滨、奇迈山下,

开眼看世界的海洋文明与熠熠粲然的红土地

在新时代交相融合,

收获了丰赡的人才之果、智慧之果!

龙岩全媒体新闻中心、闽西日报新媒体中心联合出品

通讯员:林秀莲 曹熠婕

来源:闽西日报

编 审:吴德荣 黄建良

监 制:邓柱元

清淡一品春梅香,随我掀开校友馆的门帘 校友

嘿,

你有没有过这样一种感觉:

一路直行,忽有香气扑鼻,盈了满怀,灵魂瞬间失重,似坠入云端,似羽化登仙。于是你顺着花香寻觅,发现一树梅花,绽了满枝的好看。

于是我顺着这梅香,越过宏伟的逸夫楼,穿过路边的翠竹,让猫咪打个喷嚏,来到裕光路上。夹岸梧桐,裕光路上裕光楼,那儿有我们的校友馆。

梅语竹节,

令人心驰神往,

就这样,

我随一缕梅香,

走进你。

校友馆门口简介上的一句话深深震撼了我:

悠悠农业,人类之本。

巍巍华夏,以农立国。

一下子让人感到农业的伟大,民以食为天,而在我们校史上,就有一位先生,基于民生,从一粒麦开始,从一颗种开始,培下希望,等待青翠,憧憬金黄。想起就让人觉得梅香四溢。

——你来时冬至,但梅上风止

中国现代小麦科学主要奠基人,我们曾经的校长金善宝先生

(转自《中国科学报》)

1939年摄于重庆温泉

左起:梁希、金善宝。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科毕业之后,他就开始注重小麦研究。1928和1929年,先后发表了《中国小麦分类之初步》、《小麦开花之时期研究》。随后更是到美国康奈尔大学继续研学小麦种植科学知识,结合国内外和多方科研实践和多方搜集到的文献资料,撰写了10多万字的专著——《实用小麦论》。这是我国第一本既有理论又联系小麦生产实际的农业书籍,也是许多有成就的小麦专家、教授启蒙必读的教科书。

(来源于百度)

照片中那人的眼眸中总闪着光,

就像清晨五六点的雾气,

吹不散化不开的执着。

在这些惊人的文献背后,与金善宝先生在天地里的默默耕耘,汗流浃背更是密不可分。作为一名合格的农业工作者,耕耘农田,播种收获、短工安排、经费预算样样亲自动手。他杂交的小麦推广面积高达7000万亩,使用年限长达40余年,开创小麦育种和生产的新局面。

诚者,

金善宝先生是也。

他至真至诚,

一如梅花在雪中送香无悔。

果腹之后必思穿衣,随着梅香的方向,在灯光处我看到了他——

——为报先生归也,棉田片片雪白

致棉田守望者冯泽芳先生

至纯至朴,不争不斗,梅香满怀。

(转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网站)

冯泽芳(右)与家人在一起

八十里路云和月,与金善宝校长几乎有相同人生轨迹的冯泽芳院士却鲜有人知。朴实如他,历南师大、康奈尔高等学府后,一头扎进棉田,常头顶挂白也无所顾忌。

他说:“我一生最爱的,一是棉花,二是青年。”

由冯先生经手策划的试验田,着眼于生产,立足于推广,绝非为实验而实验,首开先河,在黄河流域繁殖近5000亩,秋收种子23.3万千克。同时,由冯先生带领下的斯字棉4号和德字棉531的推广,不仅在抗战时期为大后方的纺织工业提供了优质棉料,也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华北普及优质棉品种,发展棉花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冯泽芳先生正像是梅,不倨傲却“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朴者,

先生是也。

至纯至朴,

不争不斗,

梅香满怀。

解决了温饱,实现了初步小康,新中国也要向富强靠拢,自古有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一切抓于少年,思想等同,农耕文明传承上下五千年,万不可消磨在蒸汽机的朦胧中,八千万亩耕地红线,一寸都不能少。

——心有梅树,亭亭如你风致

致我们的农业守护者邹秉文先生

“尽其在我”他用毕生才华解决农业问题,凭自己在国外学术研习的先进科学理念,联系国内农业建设实际问题,提出《中国农业建设方案》,对中国农业产生世界性的影响。

(转自搜狗百科)

他在一篇自白中这样写道:

余一介书生,

凭其个人所处地位,

千方设法,

就可能者作最大努力。

比之蚊蚁负山,

就蚊蚁而言,

所致力者实已尽其在我,

而所成的,

就吾国农业言,

则实九牛一毛……

纵观邹秉文一生,

他“尽其在我”之所言,

实为全力以赴,

鞠躬尽瘁。

勤者,

邹秉文先生是也。

至勤至劳,

百花皆败时,

惟我独芳艳。

向国家争取了农业发展的重视后,还要吸引更多青年才俊前来学习,下一位介绍的老先生,把我们农业教育推向世界前沿。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致我们的农业教育事业奉献着陈裕光先生

(来源于新浪图片)

陈裕光治校,善于守成与敏于革新并举。他手执这两支画笔,绘制出了令人瞩目的“三院嵯峨”的“金陵美景”。如很早就已声名鹊起的金大农科,适应社会需求,专门成立农业专修科和农业推广部进行改良和推广良种,培养了大量农业高级专门人才,将高等教育延伸至农村,这“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1934年,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决定将乡村建设作为自己在华投资的重点后,燕京、南开金陵、岭南等大学纷纷制定了各自计划并付诸实施,其中,“金陵大学的成就最为显著”。陈裕光主张教学工作必须注重实用“学以致用”;当时金大农科从康奈尔大学引进教学、科研、推广三合一制度,简称“三一制”,强调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并落实到推广应用;陈裕光就将“学以致用”进一步发挥,“大家都重视学与用:‘三一制’体制,其本质就是边学边用边研究”。当时金大许多研究都能紧紧瞄准世界科技前沿。

仁者,

陈裕光先生也。

师者皆仁德

梅挂枝头,

香盈满房。

斯人若彩虹

遇上方知有。

在梅季,南农老先生们让我体会到别样梅花香。诚朴勤仁生命有何等厚度,一片片剥离后,每一段都让人流泪。生命又有何等层次,一粒麦,一朵棉的培育可救了上千万人的性命;一个人的默默耕耘,鞠躬尽瘁换来农业文明传世流芳;一个人的努力也可以造就金陵辉煌。

南京农业大学校友馆参观时间

星期一

~

星期五

08:00-12:00

14:00-17:30

地点

南京农业大学金陵研究院1楼

了解更多历史上的南农人。

文字 |猫眼新媒体工作室 杨子晗

照片 |猫眼新媒体工作室 郭嘉宁

部分来源于网络

编辑 |猫眼新媒体工作室 郭嘉宁

校友自由行旅游攻略

  • 八百里路云和月 ——厦大管院EDP校友联合会“走进长汀追忆烽火南强”圆满成功

    7月27日—28日,厦门大学管理学院EDP校友联合会组织三十余位校友“走进长汀追忆烽火南强”。八百里路云和月,从厦门至长汀自驾行程800里,同学们一路重温历史,寻访厦大校园旧址,考察优秀校友企业,品美食、赏美景,一起寻梦我们的诗和远方。寻访厦大长汀旧址如果说伯牙与子期的相遇,是一曲高山流水的乐章。那么厦大与长汀的相遇,就是一首“南方之强”的赞歌。校友联合会一行共同来到国立厦门大学旧址参观,

  • 揭秘!厦门大学与龙岩的深厚校地情缘!长汀成为厦大校友魂牵梦萦之地……

    闽西是著名的红土地。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厦门是海滨城市,厦门大学是“蓝海洋”上巍峨挺立的海上学府。自创办之日起,她就被誉为“南方之强”。厦门大学与龙岩长汀早在建校初期便结下了深厚情缘,时光流转,校地携手奏响的“山海交响曲”更加雄浑激越。囊萤火种光耀闽西▶1926年2月,福建省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共厦门大学支部在

    2022-03-13
    1353 96
  • 清淡一品春梅香,随我掀开校友馆的门帘

    嘿,你有没有过这样一种感觉:一路直行,忽有香气扑鼻,盈了满怀,灵魂瞬间失重,似坠入云端,似羽化登仙。于是你顺着花香寻觅,发现一树梅花,绽了满枝的好看。于是我顺着这梅香,越过宏伟的逸夫楼,穿过路边的翠竹,让猫咪打个喷嚏,来到裕光路上。夹岸梧桐,裕光路上裕光楼,那儿有我们的校友馆。梅语竹节,令人心驰神往,就这样,我随一缕梅香,走进你。校友馆门口简介上的一句话

    2022-03-11
    1019 61
  • “讲好一中故事,传承红色文化” 纪念杰出校友、革命先烈周逸群

    “讲好一中故事,传承红色文化”纪念杰出校友、革命先烈周逸群——贵阳一中举行周逸群事迹展览宣讲暨学习革命先辈、杰出校友周逸群精神,做合格好师生“十个一”活动为深入学习周逸群精神,将周逸群精神贯彻落实到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推动我校教育事业全面发展,落实贵阳一中“学习革命先辈、杰出校友周逸群精神,做合格好师生的‘十个一’活动”。贵阳一中和铜仁周逸群纪念馆于2018年1

    2022-02-17
    431 50
  • 湖南一师“红色”校园:以革命家校友命名教学楼

    湖南一师东方红校区图书馆前的润之广场。红网时刻7月29日讯(记者许敏通讯员颜蒹葭艾建玲赵小群)毛泽东说:“一师是个好学校。”其实,一师也是个美学校。当不少考生今天仍在为填报哪所大学、哪个专业而苦恼时,记者又一次来到了这所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一本高校——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在这里,记者再次感受到了红色圣地的本色之美。湖南一师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培养了毛泽东、蔡和

    2022-02-16
    417 9
  • 2022校友会湖南省大学排名,国防科技大学第一,湘潭大学跻身全国百强

    2022年湖南省哪所高校的综合实力最强?为了给2022年全国高考考生选择报考湖南省高校提供参考指南,2022年1月25日,全国第三方大学评价机构艾瑞深校友会网(Cuaa.Net)正式发布《2022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最新发布校友会2022湖南省大学排名,国防科技大学等1所大学挺进全国20强,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挺进全国30强,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等入围全国100强。榜

    2022-02-16
    98 23
  • 2022校友会中国部省合作共建大学排名,郑州大学蝉联第一

    近日,全国第三方大学评价机构艾瑞深校友会网(Cuaa.Net)正式发布《2022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最新公布2022校友会中国部省合作共建大学排名,今年是连续第20年发布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该书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旨在为全国高考考生选大学挑专业提供权威参考指南。北京大学雄居2022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冠军,成功实现“十五连冠”。清华大学第2,上海交通大学第3,浙江

    2022-02-07
    1541 84
  • 官宣!西北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获得支持,校友:期待已久

    陕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荟萃,在这里成长出了一大批国内知名高校,除了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些985高校之外,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211高校办学实力也不容小觑,学科实力在国内同类高校中位居前列,一直以来,大家对于这些高校未来的发展都十分关注。西北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获得支持近日,陕西发布了当地的十四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其中明确提出将推动3所世界

    2022-02-05
    451 27
  • 2022校友会中国政法类大学排名,中国政法大学第一

    2022年1月25日,全国第三方大学评价机构艾瑞深校友会网(Cuaa.Net)正式发布《2022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高考志愿填报指南》,连续20年发布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北京大学雄居2022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冠军,成功实现“十五连冠”。最新发布校友会2022中国各类型大学排名,中国政法大学、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分列2022中国政法类大学排名、2022中国政法类高职院校排名第一。

    2022-02-05
    1528 71
  • 三十年,再相聚 | 中山大学数学系88级校友返校参加学位成礼仪式

    秋风飒爽,细雨蒙蒙。2018年11月10日,中山大学数学学院迎来了她归家的游子们——88级数学系校友!这一天,校友们返回母校,举行了庄严的学位成礼仪式和温馨的同学聚会。岁月能改变校友的容颜,却解不开校友们与中大数院的情结。他们如期而至,在海报上签名留念,又与在校学子交流心得。在抒发人生感想之余,平易近人的他们毫不掩饰对大学时光的怀念,也为师弟师妹们送上了寄语和祝福。三十年前,校友们


    2022-01-30
    1317 22
  • 校友文艺 | 五十五年前的广外

    1964年,为适应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事业发展需要,广外的前身——广州外国语学院在广州成立了,次年即招生开学。广州外国语学院由粤、桂、湘、鄂、豫中南五省联办,直属中央高教部所辖。外语学院最初选址在广州东部五山长湴村的“三角塘”,这原是广东石油学校旧址。学校地方不大,却很美丽。绿茵翠树,鸟语花香,有东湖西湖,山顶运动场等,还有两处古迹:刘义亭和中大校训石刻。刘义亭座落在图书馆大楼后,是为纪念抗法英雄刘

    2022-01-30
    924 69
  • 走进香港,难忘浓浓华园校友情

    点击上方“超人的旅途分享”和我一起重走丝绸之路!3月14日,我来到香港,得到了华侨大学香港校友会的热情接待。短短在港停留的4天时间里,每天都在校友们的陪伴中渡过……尖沙咀非常感谢华大深圳校友会的汤会长用商务车将我的单车载进香港,要不单车入境真的是一个头疼的问题啊!我那么多的行李,还要拆前轮,还要上火车,根本不是自己一个人能搞定的事!来到入住的酒店,华大香港校友会宋春荣副会长、张

    2022-01-26
    1077 82
  • 听校友讲课

    六十载杏林飘香,一甲子桃李芬芳!在母校即将迎来六十华诞之际。回首母校一个甲子的光辉历程,伴随着新中国高等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经过几代北中医人的艰苦奋斗和顽强拼搏,在历届校友的关心支持下,母校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忆当年,是你们共同参与奠定了母校发展的丰碑;瞻未来,母校的建设更需要你们一如既往地关怀和支持。各位亲爱的校友,您在离开母校的日子里也一定获得了许多可圈可点的成绩,这既是您奋斗的

    2022-01-26
    711 29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华南校友会企业家考察团莅埔考察

    弘扬法治,崇尚文明做诚信守法的好公民中共大埔县委宣传部(宣)7月7日上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华南校友会企业家考察团到我县开展考察活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华南校友会企业家考察团一行在县长熊锋松的陪同下来到高陂镇李光耀故居、李光耀纪念馆,详细听取讲解员介绍李光耀相关事迹。在西河镇北塘村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区,考察团一行边听边走边看,实地参观了北塘美术馆、振德楼艺术众创空间等地。

    2022-01-19
    458 12
  • 魔都西南某高校,有一座由校友出资建造、能容纳2000人的大礼堂

    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体育场的西侧,有一座简洁朴素却又不失力量的建筑,它就是文治堂。它于1949年基本完工,是上海解放前交大建造史的收官之作,外观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它其实拥有着许多故事……文治堂在上海交大124年的历史中,徐汇校区先后有过两个礼堂,均被命名为文治堂。第一个文治堂,是1900年上院落成时,在其后部中央的可容纳500人的小礼堂,它是全校集合的场所。为了纪念唐文治校长的掌校之

    2022-01-15
    652 83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