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大峡谷的新溜索
在怒江大峡谷,有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叫溜索。
回忆起孩童时代挂着溜索从浪尖上划过的艰险,37岁的傈僳族汉子、马吉米村桥马嘎村民小组长普友博不由眼圈一红。可最近,他却逢人就说村里即将拉通一条新溜索,还高兴地给它取了个名字——“草果溜索”。
视频↑
旧溜索
承载贫困记忆的活化石
仲夏,汛期,桥马嘎村前奔涌的江水像脱缰的野马,一往无前。村口两根溜索,一去一回,牵起了两岸耸立的大山。村民们或以皮带系腰间,或以方筐载货物,借倾斜之势滑越至彼岸。过去很长一段时期,这是过江的唯一途径。
“小学一到四年级,都是父母带着溜。每到雨季,江水上涨,妈妈总是很紧张,把我紧紧搂在怀里……”普友博记忆中的“溜索故事”很多,“30多年前,此马叶大哥的母亲抱着女儿从岸边溜索时摔下来,孩子幸运地没有受伤,但母亲摔断了骨头,落下一身病。”
溜索过江 李秋明 摄
为解决怒江群众“过江难”“行路难”问题,近年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广泛实施了“溜索改桥”工程,一座座“幸福桥”“连心桥”跨江而立,彻底结束了群众溜索出行的历史。
一边是溜索,一边是“连心桥”。
桥马嘎几代人梦寐以求的“桥梁梦”,也于2018年12月30日得以实现。在定点帮扶单位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和有关部门的积极协调帮扶下,长130米、荷载15吨、总投资508万余元的“乔马桥”如彩虹般飞跃大江,连接起了桥马嘎村的东西两岸。
大桥竣工那一天,村民们敲锣打鼓,眼含热泪。有人从村口到乔马桥走了好多个来回;有人专门到乔马桥前拍照,把照片挂在家中最显眼的位置。
乔马桥取代溜索,承载起村民出行、求学、外出务工、就医的新希望。最让普友博难忘的是,2019年,村民余丽萍大姐突发脑梗,幸亏有了新桥,没有耽误治疗时间,“捡回了一条命”。
作为历史的印迹,挂在村口的溜索,在风吹雨淋中逐渐废弃,成为见证桥马嘎变迁的“活化石”,逐渐淡出了村民的生活。
新溜索
连接新生活的幸福路
最近,溜索又一次成为村民们热议的话题。
这一次,溜索要为村民们的致富“金果”——草果而建。
村干部告诉记者,乔马桥的竣工,不仅改变了村民的出行方式,更打通了长期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通过大力发展,目前桥马嘎村民小组种植草果5000多亩,占马吉米村10个村民小组草果种植面积的近一半。
如今的溜索
但是,运输却是个难题。
草果喜阴爱水,在深山密林里长得最好。出山的道路坡陡、沟深,收获时节必须请人帮着运输。
村民余发生从2011年起便开始种植草果,到今年种植规模已达到170亩。但他家离山脚最近的草果地也有3小时路程。
余发生算了一笔账:“目前挂果的能采摘到140袋左右鲜草果,每袋平均45公斤,但每袋鲜果平均就要70元的运输成本。”
“去年就和家人商量修一条索道来运草果,但因投入太大放弃了。没想到,今年云报集团要给桥马嘎修7条索道!”对于余发生来说,这真是一份惊喜。“有了草果溜索,每袋至少能省30元的运费。一年差不多可以节约成本三四千元。”余发生说。
6月16日至17日,在定点帮扶单位的帮扶下,驻村工作队员和村民们齐心协力,在距乔马桥不远处,拉起了桥马嘎的第一条产业溜索。
7条“草果溜索”全部建成后,可以惠及桥马嘎全村26户村民,一年下来预计增收20多万元。云报集团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何晓帆介绍,今年将帮扶马吉米修建总长约4.5万米的产业溜索,预计共30条,将覆盖10个村民小组的1万多亩草果林地。
鼓干劲
书写产业发展新故事
怒江州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典型代表。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关怀重视下,怒江州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实现了一步千年的历史性跨越。
6月19日,怒江州全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贫困村达到退出标准,可以如期实现脱贫摘帽。
截至2020年5月,包括桥马嘎在内,马吉米全村16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也全部达到脱贫标准,贫困发生率实现清零目标。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桥马嘎的乡亲们满怀信心。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键要把草果、石斛等产业发展好,让老百姓钱包鼓起来。”福贡县驻村扶贫工作队总队长李陶认为,打通草果“出山”之路,将有效带动草果产业提质增效,进一步激发群众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
发展产业,造福乡村。
“第一条产业溜索原计划要用4天时间修好,没想到两天就修成了。多亏村民们和驻村工作队员齐心协力。”普友博高兴地说,如今产业发展了,基础设施改善了,大家增收致富的决心和干劲更足了。
“怒江每天都有新变化。”在马吉米,记者看到村民告别出行溜索,迎来产业溜索。一减一加,讲述着怒江各族群众脱贫攻坚的生动故事。
行走在马吉米,山腰沟箐,草果飘香、石斛花开;怒江边,红顶白墙钢混民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集镇旁,易地扶贫搬迁点,一排排崭新楼房掩映在青山绿水间……
桥马嘎第一条产业溜索建成后的那天,普友博向记者提出一个请求:为修建溜索的村民、驻村工作队队员合张影。“我们要把照片冲洗出来,挂在即将建设的村组党群活动室里,记录历史,激励后人。”普友博说。
来源/云南扶贫热线
编辑/云南台 徐美玲
责编/武志敏
临邑县临盘街道前杨村的幸福小康路 小康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临邑县临盘街道前杨村原来是一个贫困村。近几年,该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引进乡村旅游、种植高档花卉,美了乡村、富了乡亲、解了乡愁。村民出门见景、推窗看绿、随处赏花。2020年前杨村实现集体收入92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明星村”,获评“国家AA级景区”“国家森林乡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蹚出乡村振兴小康幸福路。
7月15日,山东广播电视台乡村广播《12316三农热线》邀请临邑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韩文庆,临邑县临盘街道办事处主任王中玮,德州前杨记忆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经理杨瑞瑞为您分享前杨村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实践与探索。
(从左到右:王中玮、韩文庆、主播小卉、杨瑞瑞)
没有青山绿水,没有名山大川,也没有传统产业,咱们临邑县临盘街道前杨村从原来集体收入不足千元,到2020年直接实现村集体收入92万元,闯出了平原地区乡村振兴的新路子。这个成绩让很多人为之一振,也为之感叹,咱们村没什么资源,是怎么从村集体收入几百元到增加92万元的呢?究竟是靠什么实现的转变呢?
王中玮: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前杨村以建设省级美丽村居为总目标,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推动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按照村庄发展规划,群众自发整理闲散宅基、坑塘,自觉参与村庄美化绿化,栽植绿化树木7000余棵,建设了憩园、南湖、前杨幸福院、村民大舞台、时光旅社、乡村振兴学院等项目;修缮了点将台、国丈井等历史古迹;硬化道路3000米,疏浚沟渠800米,建设桥涵3座,打深水井4眼;在全县率先实施了厨房、厕所污水一体化改造,气代煤工程;治理了空中网线,群众的生活品质大幅度提升,让前杨“距城市不远、离自然很近”。此外,我们沿五分干、禹临河栽植苗木花卉,整理闲散坑塘开发亲水体验区、休闲垂钓区,今天的前杨出门见景、推窗看绿、随处赏花,在村落里收获美丽、品味田园。近年来,前杨村先后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AA级景区、国家森林乡村、全省美丽休闲乡村、全省第一批美丽村居试点村、全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乡愁是故乡的根,也是乡村振兴的魂。实践证明,乡村旅游品牌的塑造,离不开对乡愁的挖掘和开发。为了留住乡愁,前杨村对村史进行深度挖掘,绘制了九龙闹春和国丈井3D壁画,出版了67万字的《前杨村志》,为后人留下一份珍贵的家乡记忆。为了抚慰乡愁,建设了占地460平方米的前杨村史馆,集中展示前杨农耕、生活、商贸等影像和实物200余件;占地3000平方米的历史教育博物馆也即将建成开放。为了激活乡愁,建设了占地1600平方米的前杨大舞台,广泛开展广场舞大赛、文明家庭评选、“好婆婆好媳妇”评选等文明实践活动,培育了良好村风民风。为提升品味,村党支部还邀请省立医院专家义诊,承接省书协、省话剧团开展送书画下乡、送演出下乡,举办摄影大赛、蜜桃采摘节、大手牵小手亲子游、庆重阳菊花展、迎新春庙会、特色美食评选活动等,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一些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前杨村广大村民享受到了以前未曾奢望过的幸福生活和美好希望。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为了在舌尖上留住家乡记忆,前杨村投资200万元建设4个旅游采摘大棚,单体棚内面积2600平方米,种植哈密瓜、油桃、葡萄等水果;整合村内闲散土地16亩,种植贵人果、吉祥果等名优果品,打造“舌尖上的前杨”,进一步缩短他乡与故乡的距离。同时,统一流转村内耕地1000余亩,开发高档花卉苗木、鲜果采摘和芦笋种植基地,规划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打造芦笋种植园550亩、福禄果园110亩,现已建成温室育苗大棚7个,种植樱桃等苗木3000余棵,让休闲采摘美了乡村、富了乡亲、解了乡愁。通过特色种植、旅游采摘,2020年前杨村实现集体收入92万元。
这些资源是咱们村特有的,抓住这些资源才能解决村集体没有收入,村庄没有出路的难题。但是,有了规划了,经营也需要有专业的人才进行管理才能实现良性循环。这个项目谁来具体管理呢?
王中玮: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懂农业,方能知轻重;爱农村,才会守初心,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靠一批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的人去落实。为此,我们成立了德州前杨记忆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吸引11名青年返乡创业,注册了农产品“三品一标”,设计了“前杨”Logo,为42家个体经营业户提供平台,解决周边120余名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近就业,实现工资性收入60万元,为前杨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广大群众纷纷表示:自己这辈子还能有种地以外的收入,现在咱家家户户都有了股权证,人人年底能领年终奖,这事儿十里八村都羡慕的不得了。
城里的市民在周末来到咱们这个乡村旅游采摘项目能体验到哪些项目呢?
杨瑞瑞:特色是乡村旅游的的名片和品牌。前杨村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打造了黄金菊花海、花海栈道、时光旅社、丛林木屋、跑马场、七彩滑道等特色景点,唤醒游客“前杨那么美,我想去看看”的内心诉求。当然,前杨村党支部并不满足与当前的发展现状,经多方考察调研发现,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目前,学校、家长有需求,前杨业态有基础。为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前杨记忆旅游公司结合实际,开发了历史文化、红色经典、乡村民俗、户外营地四个课程。并推出了前杨民宿、陶艺坊、扎染坊、茶艺、活字印刷、拓片等体验课程,很受学校、家长及儿童的欢迎。同时,针对成人团建的实际,建设了趣味运动场、高空拓展、真人CS、丛林穿越等项目,擦亮了“风景这边独好”的旅游品牌。
现在这个项目运行的怎么样?村里的农民朋友和村集体是通过什么模式实现持续增收的呢?
杨瑞瑞:作为新晋“网红打开地”,前杨记忆旅游公司运行态势良好,自2019年10月正式运营以来,已实现收入92万元。4月8日,央视《新闻联播》以“多彩休闲游,致富小康路”为题对前杨村进行了专题报道。同时,我们还承办了第五届全国名镇论坛暨第四届全国名村论坛现场会,今年“五一”期间累计接待游客12万余人。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为此,前杨村结合产权制度改革,确定集体资产1411.1万元,认定经济成员817人,以每股1000元折算,每名股民分得17股,村集体在每年盈利中提取30%作为运营资金,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点评前杨村做法,临邑县临盘街道前杨村的成功模式是不是也可以进行复制推广呢?
前杨村通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村集体经济得到壮大,前杨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明星村”,铸就了乡村振兴的成功模式,也为我们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经验。
一是抓好基层组织这个乡村振兴的关键。要下好乡村振兴战略这盘棋,需要一大批信念坚定、政治过硬、勇于担当的优秀党员干部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县乡干部驻村入户、结对帮扶,凭着发展强村的信心,带头干事的恒心,久久为功的决心,在建强基层组织上谋求突破,才能带领群众贯彻落实乡村振兴。
二是拓宽转变观念这个乡村振兴的路径。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引回乡,广聚民智,拓展眼界,理清思路,找准强村富民之路,找到全面快速发展的路径,才能打通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任督二脉。推出系列活动聚揽人气,推出系列项目丰富业态,实现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用好深化改革这个乡村振兴的法宝。用改革的精神破除一切体制机制阻碍因素,公共财政及产业投资、各级智慧更多地向农村倾斜,建成服务乡村振兴的基础设施、旅游设施、文化教育设施和产业项目,充分体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满足广大村民在文化、教育、生活娱乐各方面的需求。实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集体资产折股量化,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充分发掘深化改革的内生潜力。
四是牢记服务民生这个乡村振兴的宗旨。组织党员干部对相对贫困人员进行院落硬化、洁净扶贫,安排扶贫岗位,落实帮扶政策。对村庄空中网线进行清理、入地,建设污水净化处理站,实行厨厕污水一体化改造、气代煤改造、电代煤改造。党员干部敢做为民担当的“开路人”、关心群众的“家里人”、体察民情的“明白人”、群众权益的“发言人”,群众就会一呼百应,听党话,跟党走,就能凝聚起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乡村旅游采摘最重要的是要让市民有好的体验,比如采摘水果的质量,游玩项目的安全有趣,如何保证这些效果呢?
杨瑞瑞:在蔬菜瓜果种植前,多方考察,选用优良品种。在成长中,临邑县农业农村局给予农业技术指导支持。我们还聘请专业导师到种植现场传授经验,并及时对管理员进行安全培训。同时,在成长期推出西瓜、哈密瓜认筹活动,个人订制的瓜果上标记有“号码牌”。每个号码牌的瓜果有专人对浇水、施肥进行管理。认领人可随时通过微信让管理员提供照片或视频,及时掌握果苗、果品生长情况。
为了确保蔬菜瓜果口感好,我们都是在成熟时间点后上市。在成熟期,针对旅游采摘大棚内的西瓜、哈密瓜等瓜品,我们邀请临邑县检验检测中心进行食品安全检测,进行28项农药残留参数两次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最后出具符合国家食品安全要求的检验报告。
为了保障游玩项目的安全,临邑县文化和旅游局、市场监管局、应急管理局、公安局等单位和临盘街道办事处的大力支持让我们前杨村感动。他们切实负起责任,该办的事立即办,该问的事立即问,该管的事立即管。越有难事越靠前,越有硬事越靠前,安全旅游工作一抓到底。特别是今年4月8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前杨新闻后的第一个“五一”假日来临之前,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安全整治和安全检查,把安全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了旅游安全万无一失。
听说咱们村不仅做好了乡村旅游,还积极发展乡村文化产业。产业做的很好,怎么又做起了文化呢?
王中玮: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文化凝聚人心、坚定信心、引导村民的作用,提振精气神,激发广大农民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刚才,我也向观众朋友们做了一些介绍,为了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我们对村史进行深度挖掘,绘制了九龙闹春和国丈井3D壁画,修缮了点将台、国丈井等历史古迹,出版了67万字的《前杨村志》,为后人留下一份珍贵的家乡记忆。我们还建设了占地460平方米的前杨村史馆,集中展示前杨农耕、生活、商贸等影像和实物200余件;占地2000平方米的历史教育博物馆也即将建成开放。同时,我们还建设了占地1600平方米的百姓大舞台,由包村干部、种粮大户、文艺骨干及志愿者等组建的宣讲人才库,将党的政策、致富信息、新生活等素材进行编辑。村党支部承接省书协、省话剧团开展送书画下乡、送演出下乡,举办摄影大赛、蜜桃采摘节、大手牵小手亲子游、庆重阳菊花展、迎新春庙会、特色美食评选活动等,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近年来,我们共举办蜜桃采摘节、庆重阳菊花展、迎新春庙会等系列活动80多场,省吕剧院、新疆奎屯市歌舞团等文化惠民演出持续不断。
今天我们认识了“网红村”“明星村”,获评“国家AA级景区”“国家森林乡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前杨村。咱们临盘街道还有什么特色村庄,请做个推介
钟 王村:近年来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以整顿村庄环境为基础,清理了村内全部残垣断壁,完善了村庄基础设施,整理出村内闲置土地100余亩,充分激活沉睡资源,重点打造葡萄种植园、柿子种植园、桃树种植园、软耔石榴园、油葵种植园和休闲垂钓园六个乡村休闲游园。其中,葡萄种植园占地60亩,种植金手指、黑美人、克伦生等优质品种,并错开上市期,亩收入达1万元以上;柿子种植园占地12亩,栽植莲花柿960棵,营养价值高,口感好,亩收入在6000元左右;桃树种植园占地10.5亩,种植“仓方早生”桃树570棵,俗称大红袍,亩产在3000斤以上,亩效益4500元;软籽石榴园占地8亩,亩收入5000元左右;油葵种植园占地2亩,整合村庄沉睡资源,起到美化环境、吸引游人、增加收入等多重作用;休闲垂钓园占地10亩,主要投放草鱼、鲤鱼、鲢鱼等品种,年效益3万元以上。
李士清村:在省农业担保公司派驻第一书记的帮扶下,深入开展美丽村居创建工作,硬化了村内所有街道、胡同,优化了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铺设了引排水管网,建设了高标准的村级文化广场,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在此基础上,村庄把加快产业振兴,促进集体增收、群众富裕作为发展目标,推进土地统一流转,建设高标准温室大棚,种植时令水果、反季节蔬菜,积极探索以美丽村居为基础、以休闲旅游为特色的产业振兴之路,在乡村振兴中迈出有力的步伐。
前杨村特色产品推介:
哈密瓜:又名雪瓜、贡瓜,含糖量高,形态各异,风味独特,有的带奶油味,有的含柠檬香,但都味甘如蜜,奇香袭人。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吃瓜群众在日常中均可食用,特别是对女性瓜友好处众多,可经常食用。在古代,哈密瓜曾作为西域使节向清朝皇帝呈现的贡品,享誉海内外。前杨村种植的哈密瓜属西州蜜25号,更有“瓜中之王”的美誉。哈密瓜不仅口味俱佳,而且营养丰富。在哈密瓜果肉中,含有4.6%—15.8%的糖分、2.6%—6.7的纤维素,还有苹果酸、果胶物质,维生素A、B、C,尼克酸以及钙、磷、铁等元素。每100克哈密瓜中含有蛋白质0.4克,脂肪0.3克,糖8.8克,热量167.2千焦,胡萝卜素0.22毫克,维生素B含0.08毫克,尼克酸0.3毫克,维生索C含13毫克。此外,还含有钙14毫克,磷10毫克,铁1毫克。请不要小看这1微克铁,它对人体的造血功能和发育有很大关系。同肉类相比,哈密瓜中的铁含量较之等量的鸡肉多2倍,鱼肉多3倍,牛奶多17倍!
永莲蜜桃:果实极大,平均单果重420克,最大果重650克,果面平滑,着色度80%为红色。成熟时果皮易剥离,果肉白色,无红色素,含糖量17.9度,肉质细腻,风味香甜,常温下可存放15天以上,原口味不变,从而深受广大游客的青睐,是当前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
玻璃茶具:玻璃茶具加工项目具有投资小、见效快、市场需求量大的特点,而玻璃茶具属大众消费且为易耗品,每个家庭都离不开,项目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我们所生产的主要中高档玻璃茶具,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经营模式,产品主要发往郑州、义乌、临沂等大型批发市场。同时,坚持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高端化路线,从单一生产玻璃茶杯向整套玻璃茶具转型。另外,由于我们的原材料产地在茌平和夏津,与玻璃茶具主产地河北省河间市相比,原材料价格和运输成本每吨可节省800元,加之本地气体厂,每方氧气价格可节省0.5元,可以说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临盘鸭蛋: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临盘街道素有鱼鸭混养的养殖传统,打造了万亩鱼鸭混养基地,被授予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被国标委命名为国家级鱼鸭混养标准化示范区,并取得了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场称号,养殖基地也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成为鲁北地区最大的鱼鸭混养基地和蛋品集散地。临盘鸭蛋蛋白细嫩,咸味适中,蛋黄具有细嫩、松沙、粒大、油露、起沙等特点,深受市场与客户的喜爱。基地共有鸭棚280个,每天生产鸭蛋7万斤,鸭蛋除在本地销售外,主要运往德州、济南、北京、河北等地。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望江漳湖民族风情园揭牌试运行 小康
10月1日,望江县漳湖民族风情园揭牌试运行。漳湖镇党委政府与项目投资方安庆望城假日旅游公司共同为风情园揭牌。
试运行当天,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度假休闲。游客孙贵宾一家从网上得知漳湖民族风情园试运行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带着妻子、孩子过来游玩,对这里的游乐设施和风景,孙先生一家都很满意。他高兴地说,“第一次到这里来,设施挺多的,假期来这里是个不错的选择。”活动同时也引起了媒体广泛关注,新华社驻安徽记者站、新安晚报、安庆日报等媒体记者纷纷前来采访报道。
漳湖民族风情园项目建设紧紧依托民族特色、红色文化、生态田园等资源优势,规划回族花海节庆主题、回族运动拓展主题、回族农耕文化主题、湿地观光养殖主题五大项目建设区。截至目前,开发建设以旅游公司为投资主体,以项目为撬动,已经建成摩天轮、水上游乐园等多个游乐区,园区水、电、路基础设施也陆续建成。项目不仅给游客带来愉快感受,也给在园内就业的贫困户、当地村民和周边相关产业带来直接收益。回民村87岁的董玉发,是当地目前唯一健在的“回民渡江突击队”船工。2017年,董玉发开办起了回民渡江老船工农家乐,由于菜肴风味独特,深受游客喜爱。10月1日当天,不少游客选择到有“老船工”家品尝美味。
回民村党总支书记刘卫东告诉记者,“我们将持续加大推进旅游开发的力度,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使这个项目能带动更多的贫困人口和回族群众致富奔小康。(王翔 檀震)
来源 /望江新闻网
编辑 /吴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