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非常经典
《唐怀仁集字圣教序》主要内容简介:唐代玄奘取经归来,便始翻译经文。唐太宗亲自作序,太子李治为其作记。后来,长安弘福寺僧人怀仁从唐内府所藏王羲之行书遗墨中集字,将太宗序、太子记以及太宗答、太子笺答、玄奘所译心经等五种集出。高宗咸亨三年(公元六七二年)由诸葛神力勒石, 朱静藏 镌刻,将其共刻一石而立。此碑计三十行字,行八十三字至八十八字不等,碑高三米多,宽一点四米多,碑首刻有七佛像,因而此碑又名"七佛圣教序"。现此碑存于西安碑林。
《圣教序》虽是集字成碑,且缺失之字为拼接组合而成。但因怀仁功力精凿,又是谨慎从事,终能各尽其势,完好地再现了王羲之书法的艺术特征,用明人王世贞的话来说,是“备尽八法之妙”,成为王字的一个大宝库。此碑于宋以后中断,传世以未断宋拓本为佳,字迹稍肥,笔锋使转处莹丝可见。
王羲之:是谁在敲打我窗,是谁在强拆我房? 王羲之
近日,国家文物局对外发布了《2016年度全国文物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十佳案卷》,其中浙江省绍兴市“戒珠寺擅自拆除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王羲之故宅大殿案”居首。
虽不知排名是否有先后
但一听到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房子都被拆了
小编立马坐不住了
决定给大家翻一翻这个“拆迁案”的案底
戒珠寺or王羲之故宅?
王羲之,原籍山东临沂,12岁那年随家族南迁至浙江绍兴。曾出任会稽内史和右军将军,被世人尊称为“王右军”。
他创作的《兰亭集序》
牢牢占据了语文课本和书法史的重要地位
其故居即蕺山下戒珠寺,也是他为官后的别业,称右军别业。寺院初名安昌寺,唐时改称戒珠寺,一直沿用至今。
▲图为绍兴蕺山公园
戒珠寺属于佛教讲寺,又名戒珠讲寺。南朝僧定光、日本高僧空海大师,以及弘一大师等都曾在此讲经说法,为越中著名的古刹丛林之一,现位于书圣故里历史街区。
寺内建有卧佛殿、上方院、竹堂、雪轩、宇泰阁等,“皆一郡登览之胜”。今存山门、大殿和东厢等建筑,系民国13年(1924)重建,占地1470㎡。
殿内存有清咸丰、光绪年间捐资修寺石碑4方。千百年来,戒珠寺历经战乱又多次重建,仅有门前左边的一只石狮是东晋时期保留下来的唯一的一件原物。
“戒珠讲寺”四字由赵朴初题。张大千还为寺院题联:此处既非灵山毕竟是什么世界,其中如无活佛何须用这般庄严。
王羲之故宅的「坎坷经历」
经历之「被保护」
1961年,被公布为绍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被重新修缮,并以“王羲之故宅”名义对外开放,殿内陈列王羲之史料。
2005年,由名人故居管理处划归宗教部门管理,恢复为佛教场所。
2008年,根据文化名城历史街区建设规划的要求,戒珠寺修复扩建一期工程启动。建设内容主要是修复大雄宝殿、天王殿等建筑,恢复和新建功德堂、地藏殿、三圣殿、卧佛殿、北天竺、王羲之史迹陈列馆等。
2009年底,开始实施修复扩建工程。
2013年3月,戒珠寺向绍兴市文管局递呈了《有关要求进行王羲之故居维修的申请报告》及《有关绍兴市文物保护单位王羲之故宅维修方案》。《方案》中明确大殿建筑仅整理瓦片、粉刷墙面等内容。
2013年4月,市文管局作出批复,原则同意该《方案》。
期间,王羲之故宅保持开放,但从网友上传的一些照片来看,周边秩序较为杂乱,门口可见晾晒的衣物。
经历之「被拆」
2015年3月,有群众反映戒珠寺将拆除大殿的设想。市文物局随即派人前去勘查,同时通报群众反映,明确告知戒珠寺大殿不得拆除重建,如果需要维修文物建筑必须按程序报文物部门批准。为慎重起见,市文物局执法人员还填写了《不可移动文物执法巡查日志》并请戒珠寺施工负责人签字认可。
然鹅
签了字,还是开始了大规模施工……
2015年5月9日,群众再次举报:寺内大殿已被全部拆除。市文物局立即赶赴现场勘查,结果发现大殿整个建筑已被基本拆除,仅剩26支石柱。脚手架纵横交错,大殿屋顶的瓦片堆在院落一角,木梁堆砌在寺内蕺山脚下,有两根大木块被当成踏板。
市文物局当场责令停止施工,等候调查处理。之后,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与《协助调查函》,展开调查。
▲大殿被拆得只剩下几根石柱子
经历之「被调查」
从调查取证情况看,这是一起擅自拆除文保单位建筑的事件。勘查认为:
❶王羲之故宅大殿基本拆除,仅存26支石柱
❷拆除时各类木构件没有进行编号,这对建筑复原带来一定难度
❸大部分构件质地尚好,少量有糟朽和虫蛀现象”
❹戒珠寺的文物维修工程也未公开招投标,施工单位属自行安排。
市文物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依法对该事件进行调查处理:
责令改正,在原址立即按原貌恢复王羲之故宅大殿建筑;
罚款人民币25万元;
建议相关部门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事态发展到这一步,是谁都不愿看到的结果。那么,戒珠寺这边又是如何解释的呢?
戒珠寺基建管理人员金良说,在维修时发现大殿的木头梁烂了。当时施工人员上去施工时,有根很大的梁掉了下来,结果发现有许多白蚁飞出来。大殿的墙是空心墙,砖有许多是断砖,墙还有裂缝,外斜。
大殿的屋面于4月4日前后拆除,15日前后开始拆除大殿的大梁和墙体,拆了一周左右,全是人工搬的。
而有网友爆料:“12年就发生了大梁倒下,有白蚁的情况,为何到现在还没有彻底整治?维修方案呢?绍兴立了那么多的保护单位牌子,可又有几个保护单位能得到应有的有关款项?”
经历之
「被修复+保护利用」
查处之后,戒珠寺开始了大殿的原状恢复工作:
首先,选择了具有文物维修资质的绍兴市古建园林公司承建;
其次,在大殿的高度、体量、外貌、材质、结构等方面都要按照原貌恢复;大殿拆下的原材料,除个别霉烂和危及安全的材质外要求基本用上,并要用在原位复原。
此外,在施工时,市文物局派专人负责监督,每星期都要到现场,以防出现差误。旧构件拆除时编号安放、重装时对号入座,维持原貌。
▲书圣故里历史街区
另一方面,管委会与设计单位对嵊州王羲之故居、山东临沂王羲之故居等单位进行学习考察,努力把戒珠寺打造成书法界的佛教圣地和佛教界的书法圣地。
2016年5月1日,已经恢复为王羲之故宅的戒珠寺正式接待游客。
改造后的王羲之故宅将通过主题雕塑的塑造、幻象系统、历史文物展示等手段,以王羲之和他的子女为主题人物,还原王羲之在绍兴时期的家庭生活。通过展陈王羲之的代表作展示王羲之在书法艺术上的造诣。
看到这里,喜大普奔ing~但必须指出,对戒珠寺这种明知故犯、知法犯法的行为必须坚决说
No!
任何文保单位的维修扩建都应严格遵照相关法律法规,不可擅自施工,以免对文物造成不可逆的伤害。面对共同享有的文化遗产,不再是吃瓜群众的我们,更要积极留意身边的文物保护,做好舆论监督,让每一次违法都受到应有的处罚,追查后续,给被破坏的文物一个交代!
王羲之和绍兴的故事,原来有着这样的不解之缘 王羲之
绍兴城历史悠久、名流荟萃、文物遍布,素称“人文渊”之地。历史上著名书画家如唐初虞世南,宋陆游,元王冕、杨维桢,明徐渭、陈洪绶,清赵之谦、任颐等皆绍兴人。书圣王羲之(303至361年)虽原籍山东琅琊,但久居会稽山明(今绍兴)。永!和十一年(355年)辞官后,即与东土士人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故王羲之轶闻趣事与绍兴相关者甚多,绍兴众多古迹也因羲之而增光添辉。
王羲之兰亭集序
在今绍兴市截山南麓,有王義之故宅,后義之舍宅为寺。唐大中六年(852年)改称“戒珠寺”。史书记载,寺前有鹅池、墨池,寺内有上方院、卧佛堂、宇泰阁等建筑。后屡建屡,现尚存山门、大殿和墨池等。殿内有清、光绪年间捐资修寺石碑4方。1983年重修山门、大殿和墨地。在山街东側,有座“题扇桥”,又名“蒲扇桥”;《晋书》載:王義之“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桥由此得名。桥为清道光八年(1828年)重建,单孔石拱桥,全长20米,宽约3米。
在嵊县(旧属绍兴府)城东南25公里的金庭山,原为羲之旧居。相传王羲之因与上司扬州刺史王述不洽,遂“称病去郡”,“尽山水之游”,慕剡县(今嵊县)金庭山水佳丽。便舍会稽故宅,隐居金庭。南齐中兴元年(501年)道士褚伯玉于此山建金庭观,后改为禅院。建筑共分四进。头进为山了,上署“第二十七洞天”;二进为天王殿;三进为大殿,上署“桐柏禅院”;四进为三清殿。院东为右军祠,祀王羲之,现仅存山门、大殿及右军祠前的两干年古柏。
王羲之黄庭经2
在绍兴瞻仰,游览的众多古迹中最著名的当属兰亭了。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和当时班文人,如谢安、孙绰、谢万、高僧支遁、高士许询及子侄辈献之、凝之、微之、玄之等41人,修禊事于景色秀丽的山明兰亭,临流泛觞、饮酒,各抒怀抱,其时共得诗37篇,集为《兰亭诗》。孙绰撰写《兰亭集跋》,王羲之并书《兰亭集序》,此序字字珠玑,文采照人,是古今宴游诗序中最为人称道的,由王義之以茧蚕纸、鼠须笔即兴挥就的书作,感情激荡、笔力遒劲、变化万端,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登峰造极之作,被尊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也此成为我国书法的圣地。
兰亭在绍兴市西南的兰清山下,现兰亭是明嘉靖年迁建的。经1980年全面整修,面焕然新。进门竹径石路,竹影摇曳,迎面有鹅池,池畔建“鵝池”二字的碑亭,池后小溪蜿蜒,称“曲水”,乃“曲水流觞”之处,临溪有“流觞亭”,亭西有“兰亭碑”亭。亭后有1983年重建的“御碑亭”,内立巨碑,高约7米,宽约3米。正面镌康熙手书“兰亭序”,反面刻乾隆题《兰亭即事诗》。东部为右军祠,正殿悬王羲之像,殿前有墨池。池中建“墨华亭”,两侧廊壁上嵌唐宋以来书法家的《兰亭序》刻石十余块。兰亭胜迹,四崇山峻岭,遍地茂林修竹,一江清流激湍,哗有声,景色恬静宜人。一年四季国内外来访来游者络绎不绝,尤其众多的日本书法家无不来此朝圣。1987年4月10日中国书坛名家23人与日本书苑名流18人,云集于此,仿前贤兰亭修札。曲水流觞,举行了中日书会,成为中日书法界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次盛会。
兰亭序
王羲之墓葬地众说不ー,宋人所辑《剡录》中载,墓在东50里孝嘉乡即今嵊县金庭乡华堂村瀑布山南麓,此墓屡经修葺。现墓坐北朝南,呈圆形,以石砌成,墓前有“石碑亭”,方形,内立墓碑,高2米,宽0.7米,阳面镌王右军墓”五个大字,阴面刻“大明十五年三月十五日吉旦浙江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右参议吴重立”。墓前200米原有明天启年间的墓道、牌坊。现墓道牌坊系清道光二十九年重建,正面刻“晋王右军墓”;背面落款清道光二十九年己西季冬浙江学政吴仲骏题”。东柱上镌刻“孙秀清重建”。墓内还带有梁大同元年(535年)字样的墓砖。
东晋时国势衰弱,局寓于江南隅,王羲之官居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怀有用世之志,然终因朝廷不思励精图治,官吏则腐败无能,義之为人刚正耿直,有“骨鲠”之称。因不能与世同流合污,奔官而寄情于绍兴的丽山水,而绍兴特具的又孕育了一代书圣王羲之。所以王羲之与绍兴可说是人杰地灵,交相辉映,垂以永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