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和绍兴的故事,原来有着这样的不解之缘
绍兴城历史悠久、名流荟萃、文物遍布,素称“人文渊”之地。历史上著名书画家如唐初虞世南,宋陆游,元王冕、杨维桢,明徐渭、陈洪绶,清赵之谦、任颐等皆绍兴人。书圣王羲之(303至361年)虽原籍山东琅琊,但久居会稽山明(今绍兴)。永!和十一年(355年)辞官后,即与东土士人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故王羲之轶闻趣事与绍兴相关者甚多,绍兴众多古迹也因羲之而增光添辉。
王羲之兰亭集序
在今绍兴市截山南麓,有王義之故宅,后義之舍宅为寺。唐大中六年(852年)改称“戒珠寺”。史书记载,寺前有鹅池、墨池,寺内有上方院、卧佛堂、宇泰阁等建筑。后屡建屡,现尚存山门、大殿和墨池等。殿内有清、光绪年间捐资修寺石碑4方。1983年重修山门、大殿和墨地。在山街东側,有座“题扇桥”,又名“蒲扇桥”;《晋书》載:王義之“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桥由此得名。桥为清道光八年(1828年)重建,单孔石拱桥,全长20米,宽约3米。
在嵊县(旧属绍兴府)城东南25公里的金庭山,原为羲之旧居。相传王羲之因与上司扬州刺史王述不洽,遂“称病去郡”,“尽山水之游”,慕剡县(今嵊县)金庭山水佳丽。便舍会稽故宅,隐居金庭。南齐中兴元年(501年)道士褚伯玉于此山建金庭观,后改为禅院。建筑共分四进。头进为山了,上署“第二十七洞天”;二进为天王殿;三进为大殿,上署“桐柏禅院”;四进为三清殿。院东为右军祠,祀王羲之,现仅存山门、大殿及右军祠前的两干年古柏。
王羲之黄庭经2
在绍兴瞻仰,游览的众多古迹中最著名的当属兰亭了。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和当时班文人,如谢安、孙绰、谢万、高僧支遁、高士许询及子侄辈献之、凝之、微之、玄之等41人,修禊事于景色秀丽的山明兰亭,临流泛觞、饮酒,各抒怀抱,其时共得诗37篇,集为《兰亭诗》。孙绰撰写《兰亭集跋》,王羲之并书《兰亭集序》,此序字字珠玑,文采照人,是古今宴游诗序中最为人称道的,由王義之以茧蚕纸、鼠须笔即兴挥就的书作,感情激荡、笔力遒劲、变化万端,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登峰造极之作,被尊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也此成为我国书法的圣地。
兰亭在绍兴市西南的兰清山下,现兰亭是明嘉靖年迁建的。经1980年全面整修,面焕然新。进门竹径石路,竹影摇曳,迎面有鹅池,池畔建“鵝池”二字的碑亭,池后小溪蜿蜒,称“曲水”,乃“曲水流觞”之处,临溪有“流觞亭”,亭西有“兰亭碑”亭。亭后有1983年重建的“御碑亭”,内立巨碑,高约7米,宽约3米。正面镌康熙手书“兰亭序”,反面刻乾隆题《兰亭即事诗》。东部为右军祠,正殿悬王羲之像,殿前有墨池。池中建“墨华亭”,两侧廊壁上嵌唐宋以来书法家的《兰亭序》刻石十余块。兰亭胜迹,四崇山峻岭,遍地茂林修竹,一江清流激湍,哗有声,景色恬静宜人。一年四季国内外来访来游者络绎不绝,尤其众多的日本书法家无不来此朝圣。1987年4月10日中国书坛名家23人与日本书苑名流18人,云集于此,仿前贤兰亭修札。曲水流觞,举行了中日书会,成为中日书法界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次盛会。
兰亭序
王羲之墓葬地众说不ー,宋人所辑《剡录》中载,墓在东50里孝嘉乡即今嵊县金庭乡华堂村瀑布山南麓,此墓屡经修葺。现墓坐北朝南,呈圆形,以石砌成,墓前有“石碑亭”,方形,内立墓碑,高2米,宽0.7米,阳面镌王右军墓”五个大字,阴面刻“大明十五年三月十五日吉旦浙江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右参议吴重立”。墓前200米原有明天启年间的墓道、牌坊。现墓道牌坊系清道光二十九年重建,正面刻“晋王右军墓”;背面落款清道光二十九年己西季冬浙江学政吴仲骏题”。东柱上镌刻“孙秀清重建”。墓内还带有梁大同元年(535年)字样的墓砖。
东晋时国势衰弱,局寓于江南隅,王羲之官居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怀有用世之志,然终因朝廷不思励精图治,官吏则腐败无能,義之为人刚正耿直,有“骨鲠”之称。因不能与世同流合污,奔官而寄情于绍兴的丽山水,而绍兴特具的又孕育了一代书圣王羲之。所以王羲之与绍兴可说是人杰地灵,交相辉映,垂以永世。
Hash:39f289cf0c77e9c994c199d930378f6a91d104b1
声明:此文由 书法印象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