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市现有茶园面积3328亩,产量131吨,茶树品种主要为四川中小叶种和崇庆枇杷茶,崇庆枇杷茶是我国珍贵而又稀少的茶树品种资源,唯崇州独有,因时似枇杷叶而得名。1965年被评为全国21个优良茶树品种之一,1985年被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议定为四川省五大地方良种茶之一。
地域范围
崇庆枇杷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崇州市怀远镇、三郎镇、街子镇、文井江镇、鸡冠山乡一带的龙门山脉,辖山区5个乡镇23村,东到街子镇古寺村,南到鸡冠山乡周家山,西到鸡冠山乡岩峰村,北到三郎镇红纸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3°19′24.1″-103°28′1.8″,北纬30°44′49″-30°47′16″。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崇庆枇杷茶树种植于崇州市西北部的山区,属龙门山脉,山峦重叠,谷狭壑深,海拔700-3868米,崇庆枇杷茶树最适生长高度为海拔1000米左右。山区土壤为白垩纪酸性紫色土和侏罗纪酸性黄壤,PH为4.5-6.5,偏酸性。
(2)水文情况:崇州市位于岷江流域,主要河流有三条:一是西河,二是黑石河,三是金马河,均属岷江水系,它们连接大小支流180多条,在全市构成水道网。根据国家农业行业标准《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6-2000)判定,崇庆枇杷茶树种植范围水质的综合污染数为1级,属清洁水平,适宜生产优质的崇庆枇杷茶农产品。
(3)气候情况:崇庆枇杷茶树种植区域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年降雨量1200mm,相对湿度84%,山间云雾缭绕,这是崇庆枇杷茶树独特的生长气候条件。
(4)人文历史:崇州市种植茶叶历史悠久,是唐宋八大名茶产地之一。相传“崇庆枇杷茶”曾为贡品,进贡朝廷,称为“龙门贡茶”。据清朝光绪版《崇庆州志》(光绪版)物产篇记:“枇杷茶高一丈,二丈,叶粗大、名粗毛茶……”,清代即以此茶为原料制作“龙门茶”入贡,颇受称赞,“贡茶之誉”流传至今,并留下了唐代诗人薛能《蜀州郑史君寄鸟觜茶,因以赠答八韵》的美丽诗句:鸟觜撷浑牙,精灵胜镆铘。烹尝方带酒,滋味更无茶。拒碾乾声细,撑封利颖斜。衔芦齐劲实,啄木聚菁华。盐损添常诫,姜宜著更夸。得来抛道药,携去就僧家。旋觉前瓯浅,还愁后信赊。千惭故人意,此惠敌丹砂。
1970年,崇庆枇杷茶树被引种至永川进行育种研究,经过8年时间培育出崇枇71-1。1993年我市将崇枇71-1从雅安引回崇州,经过3年的品比观察,发现崇枇71-1发芽比崇庆枇杷茶树迟10-15天,耐冲泡次数比崇庆枇杷茶农产品少2-3次,发枝能力也较弱。因此崇庆枇杷茶农产品必须在崇州市特有的生态条件下才能形成其独特的优良品质,它的唯一性使其更加弥足珍贵。崇庆枇杷茶树是全国珍贵而又稀少的茶树品种资源,是经过长期自然演化和劳动人民长期培育形成的一个茶树群体品种,因起源于崇庆县(今崇州市),叶似枇杷叶而得名,唯崇州独有,现境内有1292棵乔木型老茶树。
1965年崇庆枇杷茶树被评为全国21个优良茶树品种之一,1985年被四川省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四川省五大地方良种茶树之一。1994年崇州市用崇庆枇杷茶树的一芽一叶为原料研制的“枇杷仙茗”在成都市第二届“甘露杯”和四川省第三届“甘露杯”名优茶评选活动中荣获省、市“优质名茶”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