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泰来县气候光热条件十分优越,属黑龙江第一积温带上限,又属干热风地带。年平均日照1578.5小时,年平均昼夜温差12.2℃,太阳辐射热量全年每平方厘米131千卡。优越的气候条件使水稻光合作用积累的干物质多以蛋白质形式积累,因此,泰来大米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胶稠度高,适口性强。
泰来县水资源丰富,境内有一江五河,全国两大无污染河流之一的嫩江流经境内。特殊的水资源环境,使泰来大米营养丰富,重金属含量低,各项指标均好于毗邻县(市),超过绿色食品标准。同时,泰来县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松嫩平原前沿,土质肥沃,有利于发展水稻,且大米米质好,垩白度低,精米率高。
泰来县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气候和无污染的土壤、水资源条件,造就了泰来大米独特的品质。泰来大米米粒为长椭圆型,米粒长度5.0至5.8mm,米粒长宽比为1.8至2.2之间,米粒呈半透明,色泽清白有光泽,精纹粒少、垩白度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较高。蒸煮时有浓郁独特的香味,口感绵软略粘,饭粒洁白表面有油光,适口性好,微凉后口感更佳。
泰来县水稻栽培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最早是在清朝光绪年间,当地有少数外来移民在嫩江一带利用江水种植水稻。1933年,日本组织的朝鲜垦荒团落户我县原四里五乡曙光村,开始了大面积水稻栽培,1949年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50年代,种植面积呈稳步增长趋势,至1960年增加到3万余亩,1980年发展到4.2万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特别是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引进和推广,水稻生产高产、稳产、抵御旱涝灾害的特点得到了充分发挥,加之"以稻治涝"、"以稻治旱"战略的推行,水稻种植面积开始较快增长,1990年发展到16.9万亩,1998年已发展到37.4万亩。2004年以来,随着水稻市场价格的持续上扬,国家"一免两补"惠农政策的激励,水稻种植面积迅猛增长,2008年已发展到120万亩(含省属六三农场9.033万亩,农垦系统泰来农场3万亩),年产量可达72万吨。2008年,我县被省政府确定为水稻"567"高产工程示范县(水稻亩产550公斤县、600公斤乡、700公斤以上的核心区);2009年,我县申报的23.4万亩水稻被齐齐哈尔市政府初选为航天中心食品初级农产品基地。
泰来大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黑龙江省泰来县江桥镇、汤池镇、大兴镇、塔子城镇、和平镇、克利镇、平洋镇、宁姜乡、胜利乡等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