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大碗面美术馆旅游攻略「太原美术馆平面图」

导读:太原大碗面美术馆旅游攻略「太原美术馆平面图」 为10人订餐,大家帮忙订个菜谱? 介绍一下不同的美术画派风格 大碗主演那几个,内容呢 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的作品赏析 《大碗岛的星期天》作者是( ),是( )画派的作家 《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是谁的什么风格的作品

为10人订餐,大家帮忙订个菜谱?

1、八宝冬瓜盅。特色: 八宝冬瓜盅是夏令一种汤食。以冬瓜作为容器炖汤,故得此名。做法是,用大半个冬瓜(24厘米高),去瓤,边切齿形,瓜皮刻有花鸟图案,清水滚煮后冷水浸冻,装进不同原料加汤炖熟。其原料有瘦肉、火鸡肉、火腿、蟹肉、田鸡片、鲜蚝等。食时用勺子将瓜肉慢慢地刮出,同其他汤料混食,忌放酱油。此菜式美观悦目,清淡味鲜,为夏令之消暑佳品。。

2、白切鸡。特色: 白切鸡是粤菜鸡肴中最普通的一种,属于浸鸡类。以其制作简易,刚熟不烂,不加配料且保持原味为特点。做法是:用1公斤以下的本地鸡,洗净后在微沸水中浸约15分钟,其间将鸡提出两次,然后在水中冷却,表皮干后拌以熟花生油。食时备以姜茸、葱丝拌盐,淋上熟油盛碟中蘸着吃。白切鸡皮爽肉滑,清淡鲜美。著名的泮溪酒家白切鸡,曾获商业部优质产品金鼎奖。此外,清平鸡也是白切鸡的一种。。

3、金牌烧乳猪。特色: 因其曾获国家商业部产品评比"金鼎奖"而得名,是宴席上名贵的粤菜佳肴。烧乳猪技艺在南北朝时也相当精湛,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其做法:取小猪去内脏,得重5公斤的猪身,经腌制、抹糖,上叉在明炭火上转动烧烤而成,称为"明炉乳猪"。广州烧乳猪有两种方法:一是烧成光皮的,用火较慢,烧时涂油较少;也有将其烧成麻皮的(或称化皮),火旺,烧时不断涂油,利用油爆出的气泡疏松乳猪表皮。这种麻皮乳猪,皮色金黄,芝麻般的气泡均匀密布,表层大小一致,皮层更为酥脆,"入口则消"。食乳猪时,常佐以白糖千层酥、甜酱等。。

4、沙河粉。特色: 沙河粉是广州一种大众化的米制品。因此粉最早出自沙河镇而得名。其做法取白云山九龙泉水泡大米,磨成粉浆蒸制,切条而成。沙河粉有百多年历史。其粉洁白薄韧,食法有干炒、湿炒、泡(汤粉)食、凉拌等。沙河饭店专门有沙河粉专席,除咸食、甜食外,还加以各式果蔬榨汁制成彩色沙河粉,色彩缤纷,味道各异。。

5、麻婆豆腐。特色: 麻婆豆腐“又叫”陈麻婆豆腐“或”陈麻婆饭铺“,它在成都小削足适履中很有名。据说麻婆豆腐传到日本后,被制成袋装快食的”麻婆豆腐“。 属于川味家常名菜的“陈麻婆豆腐”,其历史悠久。在清代咸丰末年,有位叫陈春富的人,在成都北门万福桥头开了“陈兴盛饭铺”,卖普遍饭和素 菜。老板娘因小时候出天花,留下痘疤在脸上,所以人们称她为陈麻婆。夫妻俩男的跑堂,女的掌灶,配合得很默契。饭铺附近有座大的粮油仓库,挑夫们运粮油到此已近中午要在这里歇脚吃饭。陈麻婆了解到脚夫们要吃得辣、吃得麻、吃得烫,就用较多的花椒辣椒烧豆腐,做出的豆腐麻、辣、烫嫩、香。红彤彤的豆腐端上桌,脚夫们吃后无不交口称赞。从此这道豆腐菜远近闻名,连成都的老住户也前来品尝,生意十分兴隆。人们叫它“陈麻婆豆腐”,是为了和其他饭铺的烧豆腐相区别。这种称呼不仅没有恶意,而且还带有亲切感,赞赏的是老板娘烧豆腐的高超手艺。 “陈麻婆豆腐”的主要特色是在豆腐和牛肉的制作上。该店制作的“吊浆豆腐”细嫩、洁白,煮好的豆腐不烂不碎、成块好看,吃进口里又烫又香;豆腐中的牛肉颗粒均匀,香酥可口,再配上原汤、红油,放入适量的辣椒、花椒烧烩,就成了味道鲜美的“陈麻婆豆腐”。 “麻婆陈氏尚传名,豆腐烧烩味最精”。随着“麻婆豆腐”的名气增大,省内外的川菜饭馆也做起了麻婆豆腐,而且在50年代还传到了日本。虽然无儿无女的陈麻婆早已去世,但她烧烩豆腐的烹饪技艺被后人传承下来,始终保持了原有的特色,历经100多年而长兴不衰。 特色介绍:陈麻婆豆腐有着悠久的历史,豆腐用蓝瓷花高脚碗清清爽爽地端出来。白玉一样的豆腐上飘浮着一层红油,撒上花椒面,配上青绿色的蒜苗,好看又好吃。陈麻婆店还有其他花样的豆腐菜。 地址:成都市西玉龙街197号 交通方式:乘3、5、16、48、56路公共汽车至西玉龙街下即到 联系电话:(028)6754512 价位级别:¥10 停车费:200元左右 是否可预定:是 店主推荐:麻婆豆腐、锅贴豆腐

6、红油耳片。特色: 原料:猪耳、红油辣椒、葱白、盐、味精、白糖、香油。制法:1.取新鲜、体大的猪耳洗净,放入沸水锅中加热,煮至刚熟,取出,用一重物压平猪耳,自然晾凉。2.凉透的猪耳切成薄片,碗中加入盐、白糖、味精、红油辣椒、香油调成味汁。3.将耳片与调好的味汁、葱丝拌匀,装盘即成。特色:香辣微甜,质地脆嫩。。

7、火爆腰花。特色: 原料:猪腰子、黄瓜、姜、葱、蒜、泡红辣椒、盐、味精、酱油、白糖、醋、湿淀粉、鲜汤、熟菜油。制法:1.猪腰子平片成两块,去净油皮和腰臊,先反刀斜剞,再直刀剞成三刀一断的眉毛形,盐、湿淀粉码味上浆。黄瓜洗净,去瓤心,切成条。用盐、白糖、味精、酱油、醋、料酒、湿淀粉、鲜汤兑成汁。2.锅中放油烧熟,放入腰花炒散,加姜、蒜、葱、泡红辣椒、黄瓜条炒匀,烹汁收汁,起锅装盘。特点:质地细嫩,咸鲜醇厚。。

8、辣子肉丁。特色: 原料:猪瘦肉、青笋、姜、葱、蒜、泡红辣椒、盐、味精、酱油、白糖、醋、料酒、湿淀粉、鲜汤、熟菜油。制法:1、猪肉切丁加盐、湿淀粉码味上浆。青笋去皮切丁,加盐码味。 用盐、白糖、酱油、醋、味精、料酒、湿淀粉、鲜汤兑成汁。2、锅中放油,放入肉丁炒散,放入姜、葱、蒜、泡红辣椒炒香上色,放入青笋丁炒匀,烹汁收汁,起锅装盘。特色:色红质嫩,咸鲜微辣 。

9、水煮牛肉。特色: 原料:牛柳肉200克,芹菜65克,郫县豆瓣20克,花椒2克,酱油12克,水豆粉40克,熟菜油120克,莴笋尖100克,蒜苗60克,干红辣椒8克,盐3克,味精适量,鲜汤600克. 制法:1、将牛肉片成薄片装入碗内。莴笋成切成6厘米左右长的簿片。芹菜、蒜苗切成5厘米长的节。2、炒锅置旺火上,放少许油烧热,将干辣椒及花椒炸成棕红色,捞出铡细,放入碗内。3、牛肉片放少许盐略腌渍,再放入水豆粉拌匀。4、炒锅置旺火上,放50克油烧热,将芹菜、莴笋尖、蒜苗炒至断生再装入碗内。5、炒锅内再放油烧热,放郫县豆瓣炒香,掺入鲜汤、加味精、酱油烧沸后,将肉片放入,用锅铲推散。待汤汁浓稠,再沸时,连同肉片盛入装莴笋尖等菜的碗内,撒上辣椒,花椒粉,然后淋上热菜油50克即成。 特点:麻辣味厚、刺激性强,是典型的川菜。。

10、糖醋鸡圆。特色: 原料准备:鸡脯肉200克、鲜虾仁50克、鸡蛋2个、姜米5克、蒜米8克、鱼眼葱10克、精盐少许、白糖12克、醋15克、酱油10克、胡椒粉1克、鲜汤100克、水豆粉40克、精炼油1000克(约耗75克)。 制作过程:1.鸡脯肉剁细成茸,加入清水、精盐、鸡蛋液、胡椒粉、水豆粉搅打一体,再加入剁细的鲜虾仁颗粒,搅匀备用。2.锅置旺火上,烧油至六成热,用手将鸡肉馅挤成鸡圆,下锅炸定型后,捞出备用。待油温回升至七成热时,将鸡圆回锅炸酥、发黄,捞出装入盘内。3.锅中留油少许,油温三成,下姜蒜米,炒香,烹入用酱油、醋、白糖、精盐、鲜汤、水豆粉调成的芡汁,收汁起锅放入鱼眼葱,淋在鸡圆上即成。 风味特点:外酥内嫩,甜酸味浓,鲜香爽口。。

11、糖醋排骨。特色: 原料:猪排骨、盐、白糖、醋、料酒、姜、葱、花椒、糖色、熟菜油、熟白芝麻。制法:1.排骨分开斩成段,加盐、姜片、葱段、花椒拌匀码入味,上笼蒸至肉离骨时取出,晾干水分。2.锅中放油,放入排骨炸至色浅黄、表面水分将干时捞出。3.净锅中加水、排骨、料酒、糖色、白糖、盐,小火收汁至排骨入味、汁稠,加醋后起锅晾凉,加入白芝麻拌匀装盘即成。 特色:色泽金亮,甜酸爽口,肉香离骨。。

12、虾须牛肉。特色: 原料:鲜牛肉、盐、曲酒、姜、葱、红油辣椒、花椒油、白糖、味精、香油、熟菜油。 制法:1、牛肉洗净切成较大薄片,加盐、曲酒、姜、葱码味6小时,入笼内蒸熟,出笼晾凉,撕成细丝。2、将牛肉丝放入油锅内炸酥捞出,加入白糖、味精、红油辣椒、花椒油、香油拌匀,装盘即成。特色:麻辣味浓,干香滋润。。

13、香辣炒蟹。特色: 原料准备: 活肉蟹、干辣椒节、花椒、姜片、蒜片、葱节、精盐、胡椒粉、料酒、干细淀粉、海鲜酱、水淀汾、鸡精、香油、花椒油、辣椒油、精炼油、鲜汤。制作过程:1.活肉蟹从腹脐处取壳,去净内脏及鳃叶,宰去腿尖及壳沿,洗净后,将蟹斩成八块,加入适量精盐,料酒拌匀。2.锅置旺火上,烧精炼油至五成油温,然后将蟹块斩口处粘裹上干细淀粉,入油锅 内浸炸至熟(蟹壳同时成熟)。3.锅内另加油,烧至四成油温,投入干辣椒节,花椒炒香,掺入鲜汤,略烧片刻,再下姜、葱蒜、海蟹,最后放入精盐、料酒、海鲜酱、鸡精烧约2分钟后,用水淀粉收薄芡,最后加入香油、花椒油、辣椒油、胡椒粉翻匀即可装盘。风味特点:色泽红亮,鲜香麻辣,味浓厚。

14、烟熏排骨。特色: 原料:猪排骨、五香粉、盐、料酒、姜、葱、醪糟汁、卤水、烟熏料、香油、花椒、熟菜油。制法:1.排骨3根相连横斩成大块,加盐、姜片、葱段、五香粉、料酒、花椒拌匀码味20分钟,入笼蒸至刚熟取出,入卤水锅中加热至肉能离骨时取出,再放入热油锅中炸至色泽金黄、肉质干香时起锅。2.炸好的排骨放入熏炉中,点燃烟熏料,熏至排骨色暗红、烟香入味时取出,刷上香油,斩成小块装盘。特色:色泽暗红,咸鲜浓香。。

15、珍珠酥皮鸡。特色: 原料准备:鸡脯肉200克、面包粉30克、土司30克、鸡蛋1个、精盐少许,胡椒粉1克、料酒5克、蒜茸10克、酱油5克、干细豆粉50克、精炼油1000克(约耗70克)。 制作过程:1.土司切成0.5CM的小方颗粒,鸡蛋与干细豆粉调成全蛋糊,鸡脯肉切成边长为4CM的等边三角形,厚度为0.5CM,于精盐、酱油、料酒、胡椒粉、蒜茸拌匀,腌制10分钟。2.将鸡片裹上一层全蛋糊,再沾上土司颗粒后,撒上面粉包裹完整。3.锅置中火上,烧油至五成热,下鸡片炸至皮面金黄酥香,捞出装盘即成。 风味特点:皮酥肉嫩,咸鲜味香。

16、广灵豆腐干。特色: 提起广灵豆腐干,人们自然联想起它那筋、韧、香、五香调味齐全的许多特点,它是宴席中拌凉菜、炒热菜之上乘佐菜。 广灵豆腐干可分成咸的和熏的两种。咸的又分为豆腐干和豆腐筋。豆腐干约15厘米,宽为3厘米,厚为0.5厘米;豆腐筋长约15厘米,宽为2厘米,厚为1厘米;熏的一般为长15厘米,宽2厘米,厚1厘米。。

17、“三倒手”硬面馍。特色: 相传光绪26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仓皇西逃,行至临晋县城,已饥饿难奈。适逢谢氏一家“三倒手”馍铺的硬面馍刚出笼,慈禧尝后,连声称赞味道好。到长安后,仍向往“三倒手”馍,便将之列为贡品享用。从此,“三倒手”美名远扬。 “三倒手”硬面馍制作工艺复杂,系手工操作,经过3次倒手,使面粉充分发酵,因而达到了层次分明,圆润饱满,入口醇馨,味美香甜的上佳效果。 “昔日慈禧用膳毕列为贡品,今朝人们食用后无不赞赏”这幅对联贴在运城市区南环西路个体工商户谢斌祖传“三倒手”的门前,昔日的贡品已经走入百姓人家的生活中,它的味美、口醇、色香正将“三倒手”硬面馍推向更高一层的名吃空间。。

18、太后御膳泡泡糕。特色: 山西侯马市古称新田,是春秋晚期晋国的都城。这里的新田饭店有位屈志明师傅,他制作的“太后御膳泡泡糕”,晶莹透亮、酥脆香甜。因慈禧太后喜欢享用,这种糕又恰似盛开 的泡泡花,故此得名。太后御膳泡泡糕所以在侯马流传,这里还有段历史故事。 1948年冬,屈志明在侯马车站摆个饭摊,专卖大碗面。有个老头常来喝茶聊天,也吃些他的大碗面。可是,却常见他摇头晃脑地反复唠叨:“这茶叶不如宫里的好,这饭也不如宫里的香……” 原来,老人叫许德盛,生于清道光十六年,曾在皇家御膳房为厨,他制作德泡泡糕,慈禧太后很爱吃。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逃往西安,许德盛随驾备膳。途中,他因病不能侍奉太后,辗转流落侯马。由于不愿技艺失传,又见屈师傅为人忠厚,就把泡泡糕德制作绝技传授给他。1954年老人去世时享年118岁,据说他之所以长寿与他常吃泡泡糕有关。屈师傅于1986年病故,生前又把此技传给侯马市新田饭庄经理黄静亚。 “太后御膳泡泡糕”远看呈蘑菇状,如晚霞放彩:近看似绽丝吐絮,如金菊斗妍。遍体金黄,酥脆香甜,可滋补强身。。

19、阳城肉罐肉。特色: 阳城肉罐肉是驰名三晋美味佳肴。它不仅制作工艺独特,味纯喷香,而且阳城肉罐还是我国陶瓷工艺百花园里的一枝奇葩。 宋、元时期,有个陶瓷世家的乔氏,从陕西西安龙桥迁到山西高平的桥沟,发展陶瓷业。经多年选择,乔氏发现阳城县五华里的猴子腰村陶瓷资源十分丰富,便建立了陶瓷窑,开始烧窑作货,生意十分兴隆。到了明代万历初年,乔氏后裔迁居阳城猴子腰村,兴建了陶场,很快就有许多陶瓷新品相继问世,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阳城肉罐,虽历经沧桑,仍盛传不衰。 阳城肉罐,罐似粗瓷,内敷细釉,口颈小、肚儿大,瓯式盖子,盖与罐口大小合度,放之平稳、严密。其外形美观、色泽鲜亮、敦实大方,摸着光滑细腻,使用起来极其方便,能够适合煮、炖、焖肉的需要,兼餐具与工艺美术品于一体,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肉罐肉是用猪肉、牛肉或羊肉小米及各种作料煎煮而成的,肉味纯正,软烂可口。。

20、稷山麻花。特色: 稷山麻花是运城的传统风味小吃。据传,麻花原是宫廷食品,传至民间时成为两股面粘在一起的形状,现在洪洞一带还可见到这种食品。清乾隆年间,翟店镇西位村的一位商人把它带回家乡运城,制作出售,食者甚多。后来,这位商人不断改进制作技术,将麻花由两股改成三股,然后拧成炸制,呈金黄色细丝花纹状。目前,稷山麻花已进入北京、深圳黑龙江等10多个省市销售,颇受欢迎。

21、晋中油糕。特色: 油糕,是 以黄米(即软黍米面)为皮,糖料或枣泥、豆沙等为馅,经油炸制而成的食品。色泽金黄,外焦里嫩,绵软香甜,美味可口。 晋中一带,油糕的种类很多,因制作方法不同,有云片糕枣糕(亦称割糕)、生炸糕之分;因所用原料不同,又有糯米糕菜糕之称;因“糕”与“高”谐音,为取其步步登高、吉祥富贵之意,人们往往在年节或婚丧嫁娶、孩子满月、过生日、老人寿诞、起房盖屋时食之,故又称年糕、喜糕。多年来,油糕伴随着人们送旧迎新、庆贺道喜,成为晋中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解放前,以榆次城内衙门街的“中兴德”及祁县太谷一些老字号的油糕最为有名。 。

22、太原头脑。特色: 是太原特有的一种风味早点。其实就是一碗肥羊肉汤,里面加些山药莲菜等,以去除膻味。每碗头脑都带有酒、药、羊肉的混合香味,既醇香味美,又是冬令滋补佳品,所以又有“八珍汤”之称。喝头脑时,还可佐以面制的小饼,别有风味。。

23、羊杂碎汤。特色: 羊杂碎汤 是一道街头常见小吃。在一只大锅中放入羊肝、肺、胃、肠、心、蹄筋等煮得烂熟,然后加入葱、姜、香菜、粉条、豆腐等同煮,熟后盛入碗中,浇上羊肉汤,再放香菜、醋、盐、辣椒等调料即可食用。该汤香气扑鼻,汤色乳白,热辣鲜美,是冬季常见小吃。。

24、油炸馓子。特色: 馓子,是洪洞县独有的一种油炸食品。据《洪洞县志》载:每年农历二月二,洪洞、赵城两县要在广胜寺进行祭水庙会。逢此日,广胜寺人山人海,两县县令及地方绅士都来参加。但见庙会中有敲锣打鼓的,有放三眼冲的,还有卖油糕、豆腐菜、羊杂烩等各种风味小吃的。在这众多的摊点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县来的烹饪高手,在此架起油锅炸馓子。这既是一场技术表演比赛,又是祭水前的必要准备。待炸出的馓字在大方桌上堆成了“山”,人们便开始祭水。祭水由“水神庙”的高僧主持,主要内容是向莲花池投馓子。说来奇怪,每投进10个馓子,到了分水亭,必然分成北面7个,南面3个。经过测量,北面的水流量之比为7:3 。为什么三、七分水,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很早以前,洪洞、赵城两县人为争夺霍泉水经常发生争斗,甚至出了人命。后来两县达成协议,在滚沸的炸馓子的油锅里,放10个铜钱,每县推选出一个代表用手捞,依据捞出 铜钱数分水。结果赵城代表捞出7枚,洪洞代表捞出3枚,于是便修筑了这个三、七分水的亭子。洪洞县参加祭水炸馓子的最后一位师傅为梁二爷(已去世),现在炸馓子的传人为杨永祥。 。

25、榆次灌肠。特色: 榆次灌肠具有浓厚地方特色,是榆次“三宝”之一。 灌肠以荞面制成,入口爽利而筋,味烈,素淡开胃。早先,其制作方法比较简单:用冷水将荞面打成糊状,入锅煮熟,蘸醋、蒜而食,谓之“吃糊糊”。后来,经逐步改进,将糊状的荞面放入小碟内,上笼蒸制。蒸制而成的灌肠,形如碗碟,大的直径20厘米,小的直径15厘米,色灰如瓷,呈半透明状,不粘不连,软而坚韧,富有弹性。佐以醋、蒜汁食之,既可冷食,也可热炒,别有一番风味。 榆次灌肠分红、白两种。红灌肠用鲜猪血与面知成;白灌肠不用猪血,故呈灰白色。 榆次历史上以民国初期大乘寺街范庆林的灌肠最为有名。他制作的灌肠,每片先成团而后放开,不变不裂,故有“范一品”之美称。

介绍一下不同的美术画派风格

印象派:

印象派是19世纪后半期诞生于法国的绘画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马奈、毕沙罗、雷诺阿、西斯莱、德加、莫里索、巴齐约以及塞尚等人。印象派画家的绘画生长在写实主义的土壤之中,但他们的主要兴趣在于准确而客观地描绘个人面对世界时的视觉感受。印象派画家对瞬间视觉感受,对色彩、氛围、笔触的关注,超过对社会历史、宗教、伦理的关注,正是在这一方面,他们与此前的欧洲画家走上了不同的艺术道路。他们的作品刚出现时受到已经习惯于古典绘画形式的观众非难,1874年在首届印象派画展上,莫奈的《日出·印象》一画遭到批评,从此以后,“印象派”和“印象主义”就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来称呼像莫奈这样一批艺术家们的作品。

从欧洲绘画史的发展进程看,正是在印象派画家笔下,闪烁的阳光和微妙的阴影被引入画面,绘画由此变得清新明丽而有生机。艺术家追求真实的努力在印象派时代达到顶峰,然后开始回落。从马奈到塞尚,欧洲绘画传统在自我否定的同时又在自我完善,这样的进程构成了整个西方现代绘画的发展框架。印象派画家虽然在开始其艺术活动时受到误解甚至嘲讽,他们共同活动的时间也没有持续很久,但他们对西方艺术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并波及音乐文学。到20世纪初期,印象派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艺术流派。直到今天,印象派绘画在世界各地受观众欢迎的程度,仍然超过绘画史上其他流派的作品。利用像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或塞尚这些艺术家的作品,这次画展将介绍法国印象派的演变:它的开始、发展和它对后来绘画艺术的影响。参观者不仅可以观察到这些杰出画家处理的题材的多样性(涉及风景、静物和肖像),也可以观察到他们绘画经验的发展。一些代表作品的展出,使这次画展显得很难得。这次来中国展出的印象派作品共51件,法国印象派的主要画家可以说囊括无遗———莫奈11件,西斯莱5件,德加4件,雷诺阿4件,马奈3件,毕沙罗7件,凡汀———拉图尔、莫里索、巴齐耶等人也都有作品与中国观众见面。其中像马奈的《吹短笛的男孩》、《酒馆女招待》,德加的《舞蹈课》、《咖啡馆,又名苦艾酒》、《年轻女人像》,莫奈的《鲁昂教堂》、《睡莲》,雷诺阿的《半身像,阳光的效果》,毕沙罗的《蓬图瓦兹艾尔密塔日的坡地》,西斯莱的《鲁弗申的花园小路》等作,都属于印象派绘画艺术的典范之作。

印象派绘画在上世纪20年代开始传入中国,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观众才得以看到不多的印象派作品。在法国文化年活动中,集中展示印象派绘画,开创了我国对外艺术交流史的先例。这次与中国观众见面的5l件作品,属于法国国家收藏珍品,大部分来自巴黎奥赛博物馆奥赛博 馆是专门收藏近代美术作品的国立博物馆,它位于巴黎塞纳河畔,是世界各地的艺术朝圣者巴黎之旅的必选站点。奥赛博物馆一次拿出这样多而精的印象派作品,送到远隔重洋的中国展出,堪称世纪性的艺术盛会。这次画展希望向民众提供一次机会,在中法文化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认识中法文化相近和区别的东西,中法文化共有和互补的东西。

===================================

印象派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以马奈为中心的一批画家如莫奈、西斯莱、雷诺阿、塞尚、德加、毕沙罗等人,在反对学院艺术的口号下,以创新的姿态进行艺术革新,并登上法国画坛。1874年他们在巴黎举行了第一次展览,社会反响很大,参展作品中,有一幅莫奈创作的题为《印象·日出》的油画,遭到学院派的攻击,评论家们戏称这些画家们是“印象派”,这样印象派绘画便由此而得名了。

印象派强调画家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印象,反对学院派的因循守旧,主张艺术上的革新。绘画技巧上对光和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出用外光描写对象的方法,并认识到色彩的变化是由色光造成的,色彩是随着观察位置,受光状态的不同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同时把这种科学原理运用到绘画中去。他们走出画室,走进大自然,在阳光下直接对景写生,根据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这在绘画史上是很大的革命,也给后来的现代美术以极大的影响。由于印象派绘画很少反映人类生活的主题,使创作题材和内容受到很大限制。

马奈(1832~1883),是19世纪下半叶对绘画领域的革命起重要作用的绘画大师,他虽与印象派画家们有密切的联系,但并未参加印象主义画展,可是印象派的画家们始终是以马奈为中心,创造新的绘画理论和作品。

马奈1832年出生在一个富裕的法官家庭,因为热爱艺术,他放弃了高官厚禄的前程,成为一位画家。马奈是最早打破传统的棕褐色调,使画面明亮、有外光新鲜感的画家。他受过古典艺术的薰陶,作品中始终保持着宏大和庄重的气魄,他的画在造型上有很高的写实技巧,但在色彩上还没有发展到其后一些印象派画家那样去分解物体颜色的程度。他对色彩的处理比较完整,每一色块都很协调柔和,又很鲜亮,给人透明和清新之感。《吹笛子的少年》是马奈的一幅著名的作品,在总的暗调子中,突出几块明亮鲜艳的色彩,使之更加响亮耀眼。他的另一幅代表作品《奥林比亚》也同样运用了这样的表现手段。

莫奈(1840~1926),是印象派的领袖人物。1874年由他发起组织了首届印象派画展,他的油画《印象·日出》一画在展览中引起反响,从而使“印象派”这一名称正式出现。

《印象·日出》表现的是画家对所看到的“日出水面”这一转瞬即逝景象的感受和印象。画中表现的是在天水一色的朦胧晨雾中,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水中的船和岸上的景物用蓝绿色彩轻松的勾画出来,整个画面的一切物体都融成一片。

在莫奈的作品中都非常注重在色彩领域的探索,忽视对物象形体的写实。侧重于用光线和色彩来表现瞬间的印象,追求绘画上色彩关系的独立美。他是第一个真正强调外光写生的画家。他所有的作品,几乎都是户外写生完成,而且态度非常认真。为了保持印象的真实性,常常是早晨时画的画,如果没完成,就 到第二天的同一时间继续画,直到画完。他还常常对着一个景物,分别画出对象在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下的色彩变化。如油画《草垛》《里昂大教堂》等就是画家进行这种色彩试验常被人们提及的作品。他的这些经过了深思熟虑,追求瞬间光色细微变化效果的作品,在以前是从未有过的。这种艺术追求在莫奈晚年创作的油画《睡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莫奈在印象派画家中是最长寿的,他到晚年时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印象派绘画的价值,也使得他的晚年生活过得幸福。

德加(1834~1917),是印象派画家中的积极活动者和重要成员,以描绘舞蹈演员和浴女著称。德加是一个银行家之子,生活富裕并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文化修养较高。

德加早年接受过严格的古典主义艺术的熏陶,培养了他热爱传统艺术的感情,所以在印象派画家中他是始终坚持严格造型的画家。他受到马奈的影响,开始注重对色彩的研究,并参加印象派的画展,成为印象派画家中风格独特的一员。德加一生中对扑朔迷离的动感追求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舞台灯光下的舞蹈演员和赛马场上的情景,表现得极为生动。他常常在后台和包厢里冷静地观察对象,默写演员们舞蹈时一瞬间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舞蹈者轻柔的动作和跳动起来的生动姿态,更成功的是他将舞台灯光下的感觉传达得格外真切。德加的代表作品是《舞台上的舞女》《熨衣妇》等。

雷诺阿(1841~1919)是印象派的重要画家。1841年他出生在一个穷裁缝家,曾以在陶瓷器皿上作画谋生。他天性乐观、纯朴,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对人和大自然的美,有着极其敏锐的艺术感受力。雷诺阿主要画妇女肖像和裸体,他的画总是充满着欢乐的气氛,人物塑造得有着无法形容的柔和与微笑。同时在他的画中尝试着运用印象派的方法,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他的人物画生动活泼,色彩丰富。

雷诺阿的绘画创作中少女和儿童题材的作品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笔下的儿童天真稚气,所画的少女更能传达出沉静、优雅的情态。《少女肖像》是他这一类作品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雷诺阿笔下的作品在笔触运用上给人一种跳跃的感觉,他还经常喜欢使用各种由浅到深的红色作画。画中的人物被描绘得非常悠闲愉快,充满青春的美丽,犹如一首赞美和抒情的乐曲,它能使人感到生活是这样美好而富于浪漫情调,作品《游船上的午餐》《饼干坊街的舞会》《包厢》等都十足体现了他的艺术特色。

毕沙罗(1830~1903),是印象派的重要画家。毕沙罗出生在法国安提尔群岛的圣多马小岛上,他的父亲是一位开杂货铺的小老板。年轻时他曾当过店员,由于酷受绘画,在他25岁时离开了家乡小岛,来到以艺术都城著称的巴黎。柯罗和米勒的作品给了他很大的影响,他坚信着艺术唯一可遵循的大师就是自然。毕沙罗比其他印象派画家中任何人都更早在外光中开始作画。他常说:“在户外生动的光线中,按着自然忠实地画吧!”

毕沙罗一生清贫,但却总是带着愉快明朗的面容生活着。他非常喜欢田园生活,毫不夸张、粉饰地画眼中看到的极其普通的一切。在画面上他常常采用饱和的颜色和笔笔压盖的细腻笔法描绘对象,具有一种淳厚的艺术韵味。代表作品有《逢图瓦兹的红屋顶》《蒙马特尔大街》等。

修拉(1859~1891),印象派 的后起者,他在印象画派中独树一帜。修拉是根据色彩学原理来指导艺术实践,认为在光的照耀下,一切物象的色彩是分割的,要真实地表现这种分割的色彩,必须把不同的、纯色彩的点和块并列在一起。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作品被称为“点彩法”,并形成“新印象主义绘画”,又称“点彩派”。建筑在科学理论和理性基础上的新印象主义,在某些方面恢复了绘画中物象的具体性、实在性,在色彩分析方面有所探索,但由于过分注重法则和规则,也使绘画丧失了可贵的、直观的生动性。

《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是修拉的代表作品,共用了三年时间才完成。画家采用了细笔小点的形式,并用大块的绿色为主调,杂以紫、蓝、红、黄等色点,使画面在局部中有着丰富的色彩变化和互补色的对比,整体上协调一致。

印象派之后出现了与印象派的艺术主张不同,以塞尚、凡·高、高更为代表的另一种艺术主张,人们称之为“后印象派”。后印象派不满足于印象派的“客观主义”表现和片面追求外光与色彩,转而强调抒发作者的自我感受,主观感情和情绪。在艺术表现上,“后印象派”重视形、色、体积的构成关系,强调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要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主观化了的客观”。他们尊重印象派在外光和色彩上所取得的成就,但不追求外光,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后印象派的绘画对现代诸流派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塞尚(1839~1906),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画家,现代绘画之父。塞尚由毕沙罗介绍加入印象主义画派,并参加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他不拘泥于印象派的光色分析,为捕捉转瞬即逝的自然现象而苦苦探索,确立了自己的艺术方法和风格。

塞尚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提出自然的物象都可以概括成圆柱形、圆锥形和圆球形等几何形。自然对人类来说,主要不是平面而是深度,要重视表现自然景物的形体与结构上的关系以及色彩的层次推移。他认为“线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间的对比。物象的体积是从色调准确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他非常善于用色彩处理画面的空间感,作品中景物无论远近,没有模糊朦胧的地方,十分清新明快,同时又表现出了层次分明的远近透视感和空间感。这种感觉不是由画面上物体的透视线和构图来表现的,而是由物体的色彩及色彩的相互关系表现出来。色彩代替了体积,颜色关系代替了明暗关系,他是在用颜色造型。我们知道,困难在于找到准确的色彩和色彩之间的和谐关系,塞尚则成功地克服了这一困难。

塞尚的作品,大都是他自己艺术思想的体现。他的静物画、风景画及人物画表现出了结实的几何体感,忽略了物体的质感及造型的准确与否,着重强调厚重、沉稳的体积感,物体之间大的整体关系。塞尚的作品不是盲从地去复制现实,而是寻求诸种关系的和谐。

塞尚这种对体积感和空间感的强调,对色彩的巧妙安排和运用,对物体造型结构的处理并有意识地采取变形手法等等,这些追求形式美感的艺术方法,对后来现代流派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所以,塞尚晚年为许多热衷于现代艺术的画家们所推崇,并尊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

塞尚的代表作品有《静物》《圣维克托尼尔山》等。

凡·高(1853~1890),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画家,荷兰人,家庭生活贫困,年轻时曾干过许多职业,如美术商人、教师、传教士等。年近30岁时,他才开始绘 艺术的生涯。

由于他有过丰富的生活体验,同劳动人民有着深厚感情,所以在他的艺术中热衷于表现他们平凡而艰苦的劳动生活。早期的油画作品多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乡村景色和人们的劳动生活,在色彩的表现上是以传统的暗调子为主。1886年,凡·高来到巴黎,被印象派画中那种奇妙热烈的光色效果所吸引,并开始改变原有的画法,以极大的狂热投身于印象派绘画色彩的表现和其他形式方面的实验中去。从此凡·高的油画开始明亮起来,多使用鲜艳和火辣辣的色彩,以及具有运动感的、连续不断的、波浪般急速流动的笔触,构成他绘画的特色。他把所描绘的对象,当作表现自己热烈激动的主观感情的媒介、当作表现自己独特艺术手法的媒介,以表达他的主观感受和激情。他把印象派的艺术方法,尤其是在色彩和对事物的形体塑造上的方法,发展到更加独立于传统之外的地步。凡·高的艺术在他生前是不为世人所承认的,但是后来,人们慢慢的理解和认识了他的艺术创造。在他的作品中充满着对善良、对美和对创作想象自由的渴望,他尤其被后来发展起来的“野兽派”和“表现派”的画家们所接受,直至今天,凡·高仍然活在艺术世界中。

凡·高的代表作品有:早期创作的作品《吃土豆的人》,后期创作的作品《向日葵》《星夜》及《邮递员》等。

高更(1848~1903),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画家。他出生在巴黎,青年时当过船员、店员,后来他弃商从艺,把大部分时间投入在绘画的创作上。最初他是由印象派画家毕沙罗引导走向印象派绘画的道路。不久他便改变画风,开始创造一种更偏重艺术家主观幻想、更富于装饰意味的风格。他厌倦繁华而充满纷争的都市生活,向往着纯朴的自然和离群索居的生活方式。高更放弃富裕生活,离开巴黎,远涉重洋,来到太平中部赤道以南的热带岛屿——塔希提岛,开始探求他独恃的艺术风格,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作品就是在这里完成的。在这里他找到了童年时代从母亲那接受的,对土著民族很深的感情。高更用极大的热情表现具有原始美的,未开发的热带大自然,表现远离文明喧扰的,简单纯朴的土著人的生活。他采用近于古代埃及美术中庄严、平稳、安宁而富有图案装饰风格的艺术手法,并追求简单、稚拙的粗线条结构形式。在色彩上,他从形式美感的要求出发,注重色块之间的布局和整体效果,以主观创造来加以安排,使色彩之间的关系简化,多使用较纯的色彩,追求一种跳跃性的或对比的谐和,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装饰感。高更主张艺术家不仅要表现客观自然,而且还要探求思想中神秘的内心,表现主观的东西,所以他同塞尚、凡·高一样启发了一批现代流派的画家。

抽象派:

「抽象」是「具象」的相对概念,是就多种事物抽出其共通之点,加以综合而成一个新的概念,此一概念就叫做「抽象」。「抽象绘画」(AbstractPainting)是泛指二十世纪想脱离「模仿自然」的绘画风格而言,包含多种流派,并非某一个派别的名称:它的形成是经过长期持续演进而来的。但无论其派别如何,其共同的特质都在于尝试打破绘画必须模仿自然的传统观念。1930年代和二次大战以后,由抽象观念衍生的各种形式,成为二十世纪最流行、最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抽象绘画 以直觉和想象力为创作的出发点,排斥任何具有象征性、文学性、说明性的表现手法,仅将造形和色彩加以综合、组织在画面上。因此抽象绘画呈现出来的纯粹形色,有类似于音乐之处。

抽象绘画的发展趋势,大致可分为:〔一〕几何抽象〔或称冷的抽象〕。这是以塞尚的理论为出发点,经立体主义、构成主义、新造形主义....,而发展出来。其特色为带有几何学的倾向。这个画派可以蒙德里安(Mondrian)为代表。〔二〕抒情抽象〔或称热的抽象〕。这是以高更的艺术理念为出发点,经野兽派、表现主义发展出来,带有浪漫的倾向。这个画派可以康丁斯基〔Kandinsky〕为代表。

代表画家

康丁斯基(W.Kandinsky,1866~94),抒情抽象派代表画家,曾是德国表现主义团体「蓝骑士」的领导者。代表作《构成第四号(战争)》(1911,杜塞尔夫莱茵河西发里亚艺品收藏室)、《构成第七号习作》(1913,莫斯科Tretyakov画廊)。

德里安(P.Mondrian,1872~1944),几何抽象派代表画家,在平面上把横线和竖线加以结合,形成直角或长方形,并在其中安排红、黄、蓝三原色,但有时也用灰色,是荷兰风格派(deStijl)的主将,代表作《黄与蓝的构成》(1929)、《百老汇爵士乐》(1942~43,纽约现代美术馆)。

马列维奇(K.C.Malevich,1878~1935),俄国构成主义倡导者,也是几何抽象派画家,代表作《飞机起飞》(1915,纽约现代美术馆)、《青色三角形与黑色长方形》(1915)。

库波卡(F.Kupka1871~1957),捷克画家。运用色彩理论和音乐式和谐造成独特的几何风格,例如《绘图构成主题二》(1911~12,华盛顿国家画廊)、《垂直线语系习作》(1911)。

克利(P.Klee,1879~1940),瑞士画家。运用色彩调和及抽象的手法,创作了许多含有哲理性和富稚拙趣味的作品,例如:《金鱼》(1925,油彩加水彩,纸裱在卡纸板上,48.5×68.5cm,汉堡美术馆)、《干道与支道》(1929,油画,布,83×76cm,科隆里伯尔兹美术馆)、《死与火》(1940,油画,83×67cm,科隆,里伯尔兹美术馆)

大碗主演那几个,内容呢

《大腕》

 编剧:李小明、石康、冯小刚

 导演:冯小刚

 主演:葛优、唐纳德-萨瑟兰、关之琳、英达、保罗-莫索尔斯基

 摄影:张黎

 美术:刘心刚

 作曲:三宝

 监制:童刚、王中磊、何平

电影制片厂摄影科下岗职工尤优偶然遇到个甜活儿--为好莱坞大腕级导演泰勒在中国拍摄影片《末世皇朝》的工作过程,拍一部宣传纪录片。

泰勒的影片在北京紫禁城开拍了,在他华裔养女兼私人助理露茜的陪同下,泰勒缓缓地沿着高大的红墙走来,尤优扛着摄像机拍摄着泰勒的一举一动。泰勒对直率、勤奋的尤优颇有好感,同时也被中国的古老文化所吸引。

尽管紫禁城内外身着清朝服装的各路人马阵势浩大,但泰勒仍然情绪低落:“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也许无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这使得制片彼特十分不安,他对露茜说:“我们已经严重超支了,托尼明天就到,如果他看不到新的样片,你知道老托尼的风格吗?”

片期的拖延使股东们大为恼火,制片人老托尼亲自来到北京告知泰勒:“我今天不是以制片人的身份和你说话,我在这部影片的全部股权已经转让给一家日本公司了。我们已经物色了一个不错的导演来接替你继续完成这部影片,但他只是替你打工,导演的署名依然是你。”泰勒非常气愤。

“闲”下来的泰勒和露茜、尤优到寺庙游览。回来的路上,泰勒就生与死的问题与尤优探讨:“尤,中国的佛教认为人可以转世,肉体的死亡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新生命的开始。”尤优:“我们中国有句话叫早死早托生。在中国活过70岁的老人死了,丧礼是喜丧。”泰勒:“是不是说中国老人的葬礼象喜剧?喜剧葬礼,我喜欢!”

泰勒和尤优相处得很好。在泰勒的办公室,泰勒与尤优话别:“尤,相信我的话,你有天赋,但你需要机会。”他摘下自己的手表给尤优带上。尤优比划着说:“什么时候来中国拍片,需要我我就来,为你工作不要钱。”此时,泰勒的头却无力地慢慢靠在了沙发上....泰勒被救护车送往医院,临走前他对尤优说:“不要忘了,我需要一个喜剧葬礼。”

医生对守在急诊室外的尤优和露茜说:“病人的生命已不可挽回,家属可以准备后事了。”

依照泰勒的心愿,托尼决定把泰勒的葬礼交给尤优全权操办。尤优以侠义的心态接下了这个活儿。他找到开着一间演出公司,自称组织过多次大型演唱会的老同学路易王帮忙。路易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一巴掌拍在尤优的肩上说:“我给你提成!”

泰勒将死的消息无论对托尼、日本制片方和路易王来说都是一个难得的商机,唯有尤优和露茜是怀着朴实的情感面对这件事情。

依照路易王的策划,要为泰勒举办一个“节目丰富多彩,形式类似春节晚会、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同时又有点象赈灾义演一样的葬礼。葬礼将由电视向全球直播。”

300多万办葬礼的经费尤优和露茜没有着落,路易王倒是爽快,他可以找人掏钱,但掏钱的主儿自有人家的要求。于是,演出公司要让新签约的女星“傍”着泰勒出名,有众多公司不惜花大价钱在葬礼上做产品广告。“死去的泰勒”在他们眼里成了一部赚钱的机 。

就在大家做着发财梦的时候,这天,露茜到病房看望泰勒,惊喜地发现泰勒竟从死神那里回来了。托尼和泰勒决定对外封锁消息,让“戏”继续演下去。

广告拍卖会上,葬礼的广告价位一路飙升,肃穆的泰勒遗像也被设计成广告载体,自上而下如水波翻滚,变成色彩鲜艳的“可笑可笑”的健身饮品广告。

托尼和泰勒在医院里悠闲地抽着雪茄等着好戏的结果。

几乎葬礼的每一个细节都安排上了广告,泰勒“遗体”的每个部位也被充分利用,连假冒产品的制造者也不愿意失去此次大好商机。钱,越来越多,路易王干劲十足....

当大家的发财梦做到最高潮时,泰勒康复的消息如一盆冷水浇在人们头上。

路易王受不了这意外的打击,犯了精神病,尤优不知怎样面对众多广告商也装病住进了精神病院...

经过这场闹剧风波,尤、露二人彼此加深了了解,竟碰出爱的火花,影片以二人拥抱、长吻的镜头结束。

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的作品赏析

画作《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是画家修拉创作于1884年至1886年的一幅油画,描绘的是巴黎附近奥尼埃的大碗岛上一个晴朗的下午,游人们在树林间休闲的情景。

《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是新印象派的一个范本,修拉为了制作这幅巨作,花了两年的时间,四百多幅的素描稿和颜色效果图,为的是让颜色更准确。

在画面上一共有四十个人物,每一个人物都是画家经过很仔细的构图而成,它们好像彼此没有关系地摆在一起,但画面上却充满着一种宁静的秩序美。

这幅画是由几百万个色彩点组成的,这种风格就是点彩画法,法文原意为“小点标示”,反映出这种画风缠绵般的笔触。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是法国画家及新印象画派(点彩派)的创始人修拉于1884年到1886年创作的一幅油画,画中描绘了人们在莫娜河阿尼埃的大碗岛上休息度假的情景,画面颜色鲜艳明亮,明暗关系对比强烈,给人感觉整个画面宁静而和谐。

乔治·修拉极为讲究精密秩序构图的“点彩画法”,使艺术过于科学化,从而失去了艺术本身感性的色彩,使绘画趋于机械和呆板。

然而这种大胆的创新尝试,却具有非凡的划时代意义,他的探索深刻地影响了近代艺术的形成,不仅影响了野兽派,也预示了近代几何抽象艺术的出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大碗岛的星期天》作者是( ),是( )画派的作家

作者是乔治·修拉,是点彩画新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

画面上的大碗岛是位于巴黎附近奥尼埃的一个岛上公园,每到周末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人来这里休息、玩耍,修拉在周末的时候也会经常来这里寻找灵感,有一天他灵感奇发,便决定创作这幅《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为完成这幅作品,修拉画了三十多幅习作和色彩稿,花了整整两年时间来绘制,他每天上午都会到海滩观察游玩的人,然后下午回家把这些人物画下来。

扩展资料:

作品的艺术特色

画面上的人物与周围的湖面、树木等构成了精密和谐的构图,使画面上物象的比例、物象与整个画面的大小、垂直线与平行线的平衡达到了一种理性的和谐和科学秩序下的统一。

比如近处阴影下站着的一对高个夫妇与阳光下撑着伞的一对母女以及远处一个正在作画的男士,处于一条水平直线上,而精湛的近大远小的透视法使他们看上去比例和谐、科学,又让人觉得格调明快、有趣,充满活力。

画上的人物形象都不是很清晰,显然这不是画家最关心的,画家刻意追求的就是把众多人物安置在精确的几何图形中,在光线的照射下,使画中的固定人物形成一种奇妙而又特别有秩序的和谐。

仔细观看,会觉得画中的人物在各自的位置上形成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凝重,仿佛各自都必须坚守自己的位置,不能打破某种默契,让人感受到一种理性的不可违抗的井然和秩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碗岛的星期天

《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是谁的什么风格的作品

《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 作者:乔治·修拉 创作时间:1886年 材质与技法:画布,油彩 规格:205.7×305.8cm 现藏地: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博物馆 鉴赏 《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这一幅巨作,修拉整整花费了两年的时间。他每天早上到海边写生,下午回到画室里研究构图和色彩。为了摄取正确而且逼真的写实效果,他还对当时流行的服饰和发型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比如为了真切表现画面前景一个妇人用鲸骨支撑而高高隆起的裙子,他曾经买来同样的实物拆开来观察,作了大量的黑白写生和笔记。据统计,为创作"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一画,修拉共制作了400幅素描稿和颜色效果图。在画面中,共有40个人物,每一个形象都是画家经过千锤百炼概括而成。他们好像彼此毫无关系地被摆放在一起,画面上却洋溢着一种宁静而幽雅的秩序美。 乔治·修拉:Georges Pierre Seurat(1859-1891) 他出生于法国巴黎,是新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他致力于研究古典作品和素描,并对色彩学和光学理论颇有研究,于1881年发表了揭开德拉克鲁瓦作品色彩对比和补色关系的文章,受到了世人的关心。他的所有作品都科学地将印象派的色彩原理进行了体系化,对重新构建印象派忽视的画面造型秩序具有很大意义。 乔治·修拉是后期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他是诞生在科学革命中的最早的新型艺术家——艺术家兼科学家,他把文艺复兴传统的古典结构和印象主义的色彩试验结合起来,把最新的绘画空间概念、传统的幻象透视空间、以及在色彩和光线的知觉方面的最新科学发现结合起来。修拉生活在印象主义画派的初期,而且推动了了印象主义的发展。他对色彩的专门研究,使得他的作品层次分明,而他自己也成为新印象画派“点彩派”的代表。

Hash:75e51489a8a9eefe985bb07be9a9c9fe25fccfe1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