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教义是什么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仁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具体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
“礼治”主义
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德治”主义
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
“人治”主义
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请讲一下1儒家、道家、佛家,它们各自的思想是 儒家
儒家的思想入世、治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仁为主。
道家的思想天人合一,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不强求、不逆天,以道为主。
佛家的思想:无缘大慈,通体大悲。既出世,也入世。以仁慈为主。
中国的传统文化指的是什么?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国文化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种:1.宗法文化 2.农业文化 3.血缘文化.
这三种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并且随着历史的演变它们之间相互渗透作用越来越紧密.例如:在封建社会的大家庭里面,血缘关系十分重要,特别强调辈分和地位的等级差距,因此十分重视家族家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国家的一些制度更具有凝聚力和威信,在鲁迅先生的小说里我们常常可以看见宗法文化对封建统治和人们思想产生的影响;我国自古以来直至今日还是一个农业大国,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形态必然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制度.
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几千年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因此我认为中国文化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儒家文化:强调天人合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使人的内在修养和外在的经世治国达到完美的统一.儒家文化的精髓就是平和中正,思无邪!
其次,农耕文化、家族文化、还有一些地域文化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在历史的漫长演变中逐渐的形成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采的内涵。
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去访问中国传统文化网,里面有详细介绍.
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儒家
儒家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哪些核心价值观呢?三个方面:仁爱、正义、自强。仁爱是孔子的范畴;正义主要是孟子的范畴;自强主要是荀子的范畴。仁爱作为儒家的范畴包括三个内容:亲亲之爱,忠恕之道,恻隐之心。什么叫亲亲?第一个亲是动词,第二个亲是名词。就是亲爱自己的亲人,首先爱自己的父母,其次爱自己的兄弟,这两条加起来就是亲亲。亲爱父母叫孝,亲爱兄弟叫悌。孝悌加起来就是亲亲。亲亲是仁爱的人性基础。忠恕之道,忠是什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是什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合起来叫忠恕。孔子曰:仁者爱人。仁爱的思想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由仁爱而延伸出的孝悌与忠恕,即注重家庭伦理观念与为人处事的宽容克制原则,便是儒家核心思想的具体体现。恻隐之心,是孟子提出来的。恻隐就是悲伤的意思。意思是看见别人悲伤你也悲伤,这个心就叫恻隐之心也叫不忍之心。恻隐之心是一种不忍之心,不忍心别人无端无故地受到痛苦。不忍之心是道德的基础。有了不忍之心就可以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恻隐之心是仁爱范畴中最重要的内容。正义是孟子的观点。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把仁和义并列在一起的是孟子。讲“义”一定要仁爱,它用“正”来规范。这种正义给了我们民族非常好的思想文化的品德和情操。仁和义都可以塑造伟大的人格,仁塑造出的是伟大而宽厚的人格,义塑造出的是伟大而刚强的人格。自强主要是荀子的范畴。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这个思想来源于荀子。
仁爱、忠恕与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