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儒家书院申遗,你想到了什么?

更多好文,欢迎关注鲁风儒韵(ID:lufengruyun)

韩联社24日称,韩国文化遗产厅官员当天透露,9座分布在韩国各地的朝鲜王朝时期(1392年-1910年)的儒家书院遗迹将代表韩国竞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韩方计划明年1月提交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于2019年作出决定。

韩国著名的儒家古迹陶山书院

据悉,在2015年韩国就申请过让儒家书院成为世界遗产,而后主动放弃。后来有中国媒体和学者感叹,书院文化起源于中国,韩国书院的出现比中国晚几百年,却抢先想得到世界的认可。

身着传统服饰的韩国大学生在首尔以南300多公里的一处传统书院内学习儒家文化

中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她,其文化底蕴之深厚自是不用多说。历时千年,各种文化习俗一直是沿袭至今,只不过,这种传承随着岁月的洗礼却是开始慢慢淡化开来。中国书院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但是人们对中国书院的关注度还是远远不够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渐渐地被淡忘,而韩国屡次为儒家书院的申遗也给国人敲响了警钟。

那么你知道中国的十大著名书院吗?

洙泗书院

于山曲阜城东北四公里处。汉代至宋金均名讲堂,元代改称洙泗书院。现建筑多为明清所建。

洙泗书院因南临洙水,北临泗河,故名洙泗书院。传为孔子修书讲学的地方。后成为纪念和祭祀孔子的场所。孔子周游列国返鲁后,在此删诗书、定礼乐、系周易,并聚徒讲学。

嵩阳书院

位于河南登封市区北2.5公里嵩山南麓。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时,时称嵩阳寺,至唐代改为嵩阳观,到五代时周代改建为太室书院。

现书院为明、清各代重修增建,被称为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标本。是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程颐、程颢在嵩阳书院讲学10余年。

岳麓书院

位于湖南长沙南岳十二峰最末一峰的岳麓山脚,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书院。始建于北宋初期开宝六年(973),现在的书院为康熙年间重建。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白鹿洞书院

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下,唐代很多高雅之士来此读书。宋初扩建书院,现在书院建筑主要为明清修建。

书院里珍藏有明清著名书画家唐寅、郑板桥、朱耷(八大山人)的字画卷轴,最珍贵的则是《五百罗汉罗图》,血书《华严经》和水晶佛珠,皆属国家一级文物珍品。

应天书院

位于河南省商丘睢阳区古城南湖畔,始建于五代后晋时期。现在书院主体建筑已被毁,仅存有大成殿明伦堂、月芽池等建筑,目前正在重建中。

应天书院起源之早,规模之大,持续之久,人才之多,居四大书院之首。所以,《宋史》记载:“宋朝兴学,始于商丘”。

范仲淹在此求学时就属于有远大抱负的人,虽然贫穷得只能长期就咸菜喝粥,但连岁苦读,春夏秋冬都是凌晨即闻鸡起舞,然后苦读诗书,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

由于应天府书院是免费的,这也是范仲淹选择这个书院的最大原因,所以书院里应该有许多如范仲淹一样的苦学之士。从这样一个侧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当时应天府书院的学风是非常刻苦和严谨的。

石鼓书院

位于湖南省衡阳石鼓区,始建于宋至道3年(997),现建筑为2008年重建。

宪宗元和年间(806-820),衡阳秀才李宽在合江亭旁建房,取名为“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在此悉心读书,为石鼓书院之雏型。

宋至道3年(997),衡州郡人李士真在石鼓书院内开堂讲学、广招弟子,使石鼓书院成为正式的书院。

东林书院

位于江苏无锡市,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现书院为抗日战争胜利后重修。

东林书院,亦名龟山书院,南宋时,邑人建杨时祠堂于此。明朝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兴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

顾宪成撰写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更是家喻户晓。

武夷书院

即武夷精舍,初建于宋淳熙十年(1183)。

武夷精舍的缘起应追溯到淳熙五年(1178年)。这一年初秋,朱熹与妹夫刘彦集、隐士刘甫共游武夷时,只见九曲溪旋绕曲折,隐屏峰下云气流动,顿觉耳目一新,因而萌发出“眷焉此家山”和“仙人久相招,授我黄素书,赠我双琼瑶,茅茨几时建,自此遣纷嚣”的建屋初念。

武夷精舍是朱熹完成《四书集注》和以它为教材实行完好的教育实践的一所成功的私立大学,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的作用在于:通过创立学院,授徒讲学,著书立说,培养人才,重新树立起中华民族传统的主体意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鹅湖书院

位于江西省铅山县鹅湖山北麓,始建于南宋,现建筑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修建,多为明清建筑

南宋(1127—1279年)时期,儒家学者风行讲学,书院发达。淳熙二年(1175年)朱熹、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等会讲鹅湖寺,各持己见,“相与讲其所闻之学”,这就是哲学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后人在他们聚会的地方建祠纪念,因名“四贤祠”。淳祐十年(1250年),改名为“文宗书院。

万松书院

始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4),名报恩寺。明弘治十一年(1498),浙江右参政周木改辟为万松书院。

明代理学家王阳明、清代齐召南等大学者曾在此学,“随园诗人”袁枚也曾在此就读。清康熙帝为书院题写“浙水敷文”匾额,遂改称为敷文书院。现遗址尚存有“万世师表”四字的牌坊一座和依稀可见“至圣先师孔子像”的石碑等物。据说,四大民间传说故事中的梁山伯和祝英台就在此读书相逢,万松书院也因此家喻户晓。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私学的一种主要的教育形式,曾经在弘道、治学、育人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对不断爆炸的科学文化信息体系的迫切需要,书院逐渐被现代教育体制所抛弃,中国的书院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完整的书院遗址也为数不多了。

书院的沉睡和苏醒关乎国学和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现在,泱泱五千年文化的中华大国的国学即将无人继承,一国之文化有断代之可能,而书院恰恰是国学和传统文化的传承道场。

如今,各地也涌现出很多新办书院,大家都在努力复兴书院的文化传承、教育功能,振兴儒家道德教育。在这种大背景下,古代书院,更有必要恢复和复兴起来,而不是眼睁睁地看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被其他国家“据为己有”。

总之,我们应该深深反思,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还在吗?自己真的是一名合格的中华儿女吗?中国的书院何时才能真的重铸辉煌呢?

Hash:fc8dd755c737322619b2e31b32e70cdeed90a9f5

声明:此文由 鲁风儒韵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