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几年昆曲艺术被列为了非遗名单?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昆曲(Kun Opera),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北京大学为昆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2019年10月2日,在2019中国戏曲文化周上,昆剧参与其中。
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由什么建立?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民代表大会建立。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民代表大会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由文化和旅游部确定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按照国家文化部规划建立的“国家+省+市+县”共四级保护体系,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也都建立了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逐步向市/县扩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体现为各民族长期生产生活的传承实践成果。在多年保护工作中,按照项目不同属性梳理形成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共十大类别。
2014年8月什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4年8月,经文化部审定批准,永修“丫丫戏”成功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永修丫丫戏,江西省永修县传统民间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永修丫丫戏发源于江西省四大名镇之一的吴城镇,脱胎于明末赣北板凳戏,距今有370多年历史,因其女角全部由男童女扮,头扎两个丫丫发鬃,渐渐自成一派,人称永修“丫丫戏”。 2014年11月,永修丫丫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遗产编号:Ⅳ-161。
回顾|戏剧曲艺高手齐聚顺德演艺中心,作品展演精彩纷呈 曲艺
7月24日下午, 2021顺德区群众戏剧曲艺展演在顺德演艺中心音乐厅举行。各镇(街道)文化站、镇戏曲协会等单位选送的共12个团队(个人)参与本次展演,他们精彩的演出展示了顺德群众戏剧曲艺文化的迷人风采。
2021顺德区群众戏剧曲艺展演活动由顺德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导,顺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和顺德区文化艺术发展中心共同主办,顺德区戏剧曲艺家协会及各镇(街道)宣传文体旅游办公室、文化站协办。
主办单位邀请了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文化处原调研员、公共委员会专家、著名表演艺术家匡志刚老师,广东省艺术研究所原所长、国家一级编剧吴惟庆老师,中国戏曲学院喜剧美学研究所戏剧创作中心主任、广东省文化馆研究馆员陈才老师担任本次展演活动评委。
顺德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梁国锋,顺德区文化艺术发展中心副总干事俞虹、尹辉、麦少简,顺德区戏剧曲艺家协会主席区建恩等领导嘉宾出席活动。
展演中,戏剧小品、粤曲表演唱等节目的演出可谓精彩纷呈,或功底扎实,或幽默风趣,节目关照现实,紧扣社会热点事件,致敬时代英雄。
戏剧演出
小品《红色传承》
小品《陪伴》
小品《生命的烛光》
小品《幸福的味道》
展演中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由顺德区文化艺术发展中心文艺志愿者艺术团带来的戏剧类节目小品《幸福的味道》,故事内容贴近生活,表现手法以小见大,在展现顺德美食文化的同时,讴歌赞美佛山对口扶贫四川凉山大爱精神。
曲艺演出
粤曲独唱《春暖清晖》
表演唱《警惕来电》
个人表演唱《魅力小镇》
粤曲演唱《村改战鼓催奋进》
粤曲表演唱《歌赞祖国歌唱共产党》
粤曲表演唱《村改升级绘宏图》
粤曲表演唱《凤城之恋》
粤曲表演唱《西海风云》
经过角逐,粤曲表演唱《西海风云》、粤曲表演唱《凤城之恋》获评曲艺类节目一等奖;小品《幸福的味道》、小品《陪伴》获评戏剧类节目一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THE END
素材来源:顺德文艺
声明: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获取艺术之友微信群进群链接
进群获取第一手文艺信息
期待您的加入!
票务热线(演出咨询/票务信息)
招商热线
租场热线(租场洽谈/演出节目洽谈)
活动策划
媒体合作/宣传推广
群众文化活动场室使用申请
顺德博物馆粤剧曲艺展,南国红豆何来?李小龙的父亲原是粤剧名家 曲艺
一直在路上,发现美,分享快乐!
顺德博物馆位于德胜中轴线德胜广场西侧,博物馆的规模宏大,其中“顺德人顺德事”和“顺德祠堂”为常设展厅,而“粤剧曲艺”专题展厅,则集中展示了粤剧的发展历史,以及顺德历史上的粤剧名人。
周恩来称粤剧是“南国红豆”,评价相当高。粤剧起源于明成化年间的“外江班”,所谓“外江班”就是外省的剧种戏班南下广东演出。当地人从效仿开始,慢慢形成本地戏班。到清代中叶,渐成气候,并形成本土的唱作特色。
粤剧的发源地在佛山,这个“佛山”是指历史上以祖庙为核心的佛山镇,也就是出黄飞鸿的地方。距离佛山祖庙不远,有个兆祥黄公祠,广东粤剧博物馆就设在此处。为何将一家省级博物馆设在佛山呢?就是因为这里是粤剧的诞生地。
建于明万历年间的琼花会馆,是粤剧最早的戏行会馆。为什么取名琼花呢?这就要从粤剧戏班奉传说中的火神“华光”为祖师说起。可能是因为戏棚容易发生火灾,供奉火神以护佑平安。火神原名马灵耀,过去有句话叫“马王爷三只眼”,说的就是他。传说他在玉帝举办的琼花宴上,抢夺琼花并大闹琼花宴,并从此自称华光。
珠三角地区水网发达,粤剧戏班常乘坐红船,到各地演出,演员就生活在船上,也省了搭建戏台和住宿的麻烦,后来,红船便成为粤剧戏班的代名词。
清咸丰四年(1854年),粤剧名伶李文茂率红船弟子造反,惹怒了清朝政府,结果造成粤剧被封,琼花会馆也在那时被焚毁。在兆祥黄公祠内,仿建了一座琼花会馆,再现了当年的辉煌。
直到清同治三年(1864年),清政府才慢慢放松对于粤剧的管控,这时,粤剧戏班的活动中心也从佛山转移到了广州。
顺德人杰地灵,出了不少粤剧名伶,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千里驹。千里驹原名区家驹,是顺德伦教人,他的故居就位于现在伦教三洲678文化街附近的街巷中。他德艺双馨,在粤剧行中享有很高威望,被尊为伶圣。
李小龙的父亲李海泉,也是一位著名的粤剧丑生演员,他的出生地在顺德均安,也就是出均安鱼饼的地方。在广州永庆坊,保留有李海泉当年在此生活的故居。
(极客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