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旗的景点秦长城 - 乌拉特中旗秦长城遗址
1. 乌拉特中旗秦长城遗址
秦长城遗址发现于1987年,共两处。一处南起巴拉素镇转水庙村,北至补浪河乡向阳村附近,全长25公里,间断延续,最宽处30米,高均1米左右,有多处夯土层,但夯印不明显。
另一处东起巴拉素乔家峁南,西至红石桥乡井界村,全长14公里,残墙间断绵延,夯土层厚15—20厘米,尚有残存墩宽9米,高5米。
沿此两段古长城遗址,发现有大量的白灰陶、夹砂灰陶、黑陶和少量红陶残片,其上纹饰多为蓝纹、粗细绳波、方格纹和堆积纹等。
同时,还发现战国时常用的陶鬲单足及其残片、石器残件和四棱形铁箭头等物。
经考定,这里为战国至秦汉时长城遗址。据《汉书·匈奴传》上载:“十有余年而蒙恬死,诸侯叛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谪边者皆复去。于是匈奴得宽,复稍渡河南与中国界放故塞。”所谓“故塞”,即秦昭襄王时所筑、今榆林市境内发现的秦长城。
在包头,除了有较早时期的赵武灵王修筑的赵长城之外,还有一段较为完整的秦长城。
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取河南地,为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筑起了西临三北(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郡(今辽宁省)的万里长城。
它由宁夏延伸入内蒙古之后,从狼山而东,经由包头市固阳县北部西斗铺、银号、大庙乡,进入武川县经大青山东部,延伸至河北。在包头市境内的秦长城累计长度为120公里左右,多半修筑在山峦北坡、依山就险、因坡取势,山谷隘口及平川地带多用夯土筑成,山地则多用石砌或土石混筑,一般石砌长城遗迹保存尚好,现存的一般为外壁高度在4米以上,基宽4米,顶宽2米左右。站在高处,依然可见长城顺着山势上下,状若游龙,每隔一段尚能辨清古代烽火和障城的遗迹。
在包头秦长城内外,留有8~9座古城遗址,周围常可找到秦国至西汉初年的陶片。
秦城不仅在构筑方法上有自己的风格,而且防御设施的建置也有一定的特色。
秦长城以石筑见称,雄伟壮观,汉代沿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更是我们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灿烂文化的象征。
2. 乌拉特中旗秦长城简介
秦长城东至辽东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又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筑长城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在固原地区境内,实际是在战国秦长城的基础上加以修缮,东西横贯西吉、固原、彭阳三县。
3. 乌拉特中旗秦长城遗址图片
内蒙古是中国古长城遗址保存最多、里程最长的省区。其中在包头市区至石拐的公路17公里处,保留有最完整的一段赵长城;在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前旗小佘太乡和包头固阳县境内有中国秦长城;保存最为完整的段落。
4. 鄂尔多斯秦长城遗址
没有,只剩遗址。秦长城遗址发现于1987年,共两处。一处南起巴拉素镇转水庙村,北至补浪河乡向阳村附近,全长25公里,间断延续,最宽处30米,高均1米左右,有多处夯土层,但夯印不明显。
另一处东起巴拉素乔家峁南,西至红石桥乡井界村,全长14公里,残墙间断绵延,夯土层厚15―20厘米,尚有残存墩宽9米,高5米。
5. 内蒙古秦长城遗址
秦长城修筑于秦朝,距今已跨越了二十多个世纪了,千年岁月的风霜足以摧毁地面的一切痕迹,即使是坚固的城墙也不例外。目前秦长城只还存在一些遗存。
在临洮尚有一段秦长城遗迹。关于临洮境内秦长城来历,史籍是这样记载的:秦昭王派兵灭了义渠国,并在陇西等地修建了长城。临洮长城遗址自西向东绵延近百华里,虽经上千年的风雨侵蚀,城墙、烽火台等遗迹仍清晰可见。该段秦长城以黄土混合碎石夯成,符合秦长城构建方式。
6. 准格尔旗战国秦长城遗址
晋陕大峡谷于山西省和内蒙古的交界处,以黄河为界,她南依山西的偏关县,北岸是内蒙古的清水河县,西邻鄂尔多斯高原的准格尔旗,是一个鸡鸣三市的地方。黄河从这里入晋,内外长城从这里交汇,晋陕蒙大峡谷以这里为开端,我国黄土高原沧桑的地貌特征在这里彰显。同时也有大河奔流的壮丽景观。这里是长城与黄河握手的地方,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整个老牛湾旅游区由三湾一谷组成,分别是包子塔湾,老牛湾、四座塔湾和杨家川小峡谷。
7. 乌兰察布古长城遗址
秦长城的起点是甘肃临洮县城东23公里尧甸长城坡。止点是辽宁的鸭绿江畔。秦始皇长城大致为:西起于甘肃省岷县,循洮河向北至临洮县,由临洮县经定西县南境向东北至宁夏固原县。
由固原向东北方向经甘肃省环县,陕西省靖边、横山、榆林、神木,然后折向北至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托克托南,抵黄河南岸。
黄河以北的长城则由阴山山脉西段的狼山,向东直插大青山北麓,继续向东经内蒙集宁、兴和至河北尚义县境。
由尚义向东北经河北省张北、围场诸县,再向东经抚顺、本溪向东南,终止于朝鲜平壤西北部清川江入海处。扩展资料秦长城景观:固阳县境内的秦长城,长达120公里,横穿固阳三个乡镇。它多半修筑在山峦的阴面半坡上,依山就险、因坡取势,就地取材。
保存较为完好的秦长城是固阳县九分子乡那一段,长约12公里,城墙外侧有5米高,内侧有2米高;顶宽2.8米,底宽3.1米,墙体多以黑褐色厚石片交错叠压垒砌而成。
人们还可以看得出来,筑长城的民工和驻兵是把附近的山石一块块切割下来,磨平后干砌在城上,每块石片重的约有五、六十斤,轻的约有十余斤,这样干砌起来的长城,历千年而不塌。
历经2200多年的风吹日晒、雨雪冲刷,长城石块原来所用的青色、半黄色石料,现在表面已蒙上了一层黑色、棕黑色的氧化物。
站在高处,依然可见这段秦长城顺山势上下。在城墙内侧,每隔1000米设一座烽火台。固阳段内共有烽火台4座,也都以石块干砌而成,成为著名的烽隧遗址。参考资料来源:
8. 巴彦淖尔秦长城遗址
内蒙古是中国古长城遗址保存最多、里程最长的省区。其中在包头市区至石拐的公路17公里处,保留有最完整的一段赵长城;在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前旗小佘太乡和包头固阳县境内有中国秦长城;保存最为完整的段落。
9. 乌拉特前旗秦长城
伊旗伊金霍洛旗境内人文景观有朱开沟文化”遗址,保存完好的战国秦长城遗址和郡王府,吉祥福慧寺、陶亥召、乌兰活佛府等古寺召庙;自然景观有红碱淖尔、阿拉善湾、转龙湾、柒盖淖尔等湖泊湿地和独具特色的沙水林田等自然景观,红海 湿地、乌兰木伦湖、柳沟河等环绕城市的休憩带;天元广场、王府广场、阿吉奈公园、母亲公园等供市民休闲娱乐,全民健身中心、伊金霍洛国际赛马场、曲棍球场以及大大小小的体育公园等体育健身场馆。伊金霍洛旗有国家A级景区6个(成吉思汗陵旅游区AAAAA、苏泊罕大草原旅游区AAAA、天福祥生态园AAA等),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神东煤海生态工业旅游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1个(天福祥生态园),三星级宾馆1家(神东国际交流中心)。
10. 乌拉特前旗秦汉长城
三湖指的是湖北省国营三湖农场,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境内,原为湖北省农垦事业管理局管理农场,始建于1960年9月。
1954年,三湖分属原江陵县岑河区镇口、赤湖、张场乡和原潜江县甩桥、天林乡所辖。1956年,辟为原江陵县岑河区三湖渔民乡和原潜江县张金区新建渔民乡。1957年三湖合二为一,组建为湖北省荆州地区三湖水产管理局,直属原荆州地区行署。1959年改名湖北省荆州地区三湖水产养殖场。其时,三湖的总面积已减至95平方公里左右。
神奇大仙山 历史遗迹秦长城 特色美食......这里是包头·多彩固阳 秦长城
神奇大仙山
大仙山
大仙山距离固阳县城西北12公里,主峰酷似一座山神,矗立在群山之间,从山脚只有一条弯延曲折的险道可直通山顶,山上奇峰突兀,怪石磷峋,特别是有一块巨石,上面刻满了蒙、藏、梵等文字,极富神秘色彩,这些形体怪异的神秘文字至今未能破译,被人们称为“天外奇书”。
大仙山方圆有15平方公里,是第四纪冰川造山运动所形成的风蚀地貌,是天然的花岗岩“石林”,有名的地质奇观。山间百鸟鸣叫,杂草丛生,又有山榆倒挂,野花点缀,人游其中,如入仙境。在附近的村民中,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相传有一位大师长年在此修行,终得道成仙。此后众僧顶礼膜拜,山间香火不绝,大仙山因此得名。带有神秘色彩的固阳县大仙山,是很多市内外游客前往追寻的地方。
GU`YU
秦长城
从大仙山出来,沿着311省道进入210国道,来到固阳县的第三站,秦长城旅游区。历史悠久的秦长城遗址,位于固阳县北部,公元前214年,是秦大将蒙恬率军30万为御北方匈奴、东胡的侵扰而筑,汉武帝在位期间派卫青进行过修复,距今已有2200余年,秦长城横穿固阳县中部3个镇,自西向东走向,全长85公里,石块垒筑,每隔数里设烽火台。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秦长城的内侧,朝南凿刻着百余幅阴山岩画,有北山羊、骆驼、驼鹿等,还有突厥文形的符号,造型生动,形象逼真。这些岩画对于研究北方游牧民族古代经济文化具有重要价值,也是市内外游客观光历史古迹的好去处。
聚仙山庄
固阳县不仅拥有群山碧野等优美,自然风光,拥有淳朴浓郁的民族风情,还拥有烩菜,油面,羊杂碎等风味美食,聚仙山庄则集美景、民俗、美食为一体,是在远离城市喧嚣,尽享一回眼球、舌尖、心灵等美妙体验的绝佳去处。
来源:BTGD鹿城生活圈
责 编:沐 风 | 校 审:一 菲
打开抖音
搜索并关注“爱上包头”
更多精彩与您分享!
阅读原文领取免费门票吧!
济南齐长城遗址锦阳关比秦长城还早400年 长勺之战发生在这里 秦长城
距离济南市区约50公里的济南章丘区和莱芜交界处有一齐长城遗址,这段名叫锦阳关,建造时间比秦长城还要早400多年,是春秋战国齐长城重要关隘。
如今的锦阳关长城尚存0.6公里较为完整的石砌墙体,残存城墙最高为7.5米,最厚为6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勺之战、艾陵之战、赢之战均发生于锦阳关一带。
锦阳关关口坐落在章丘区文祖镇三槐树村,此村文化历史悠久,据说春秋战国时期是齐国的兵营大寨,因而得“大寨”之村名。再往南一公里,便来到古代齐鲁边界。路边有一巍然屹立、雄伟壮观的古建筑,下为通道、上有阁门,并设有瞭望台。
锦阳关也叫通齐关,是齐长城上三大重要关隘之一。原为石发碹拱形门,高6米,门洞宽4米,进深8米。门上方在长2米、宽50厘米的青石上阳刻40厘米×35厘米的“锦阳关”三个大字。关上平台四周筑有垛口,平台上有关帝庙,内彩塑数尊。两扇关门为铁箍木制,用直径15厘米门杠横锁。
往西北看,齐长城蜿蜒起伏、绕岭盘山 ,隐蔽于狭涧 ,耸立在峻峰,向云雾里伸延。似银蛇摆尾,又如巨龙腾空。从章丘的石子口村沿山路步行1公里左右,还能看到昔日齐长城留下的痕迹。
近几年文祖街道办事处石子口村开发了民宿,参观齐长城遗址也成为他们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很多游客都慕名而来。关于齐长城建于何年呢?据一九二八年济阳县出土的编锺铭文,有周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四零四年)“晋人伐齐入长城”之记载。
据记载春秋时期防门便有防御工事,正因“防御工事 ”而此地得名“防门”。史记,公元前五五五年,晋、鲁、郑、宋等十二诸侯国联合伐齐,“齐国集兵平阴,堑防门而守之广里”(“广里”今在长青县境内)得胜。经过此战,齐国深知防御工事之重要,便开始在交通要道、山洼之处筑城墙防御。到齐宣王时代,南方楚国先后消灭鲁、莒等国,成为雄霸。齐为防楚国将断续的长城连接修筑,形成了蜿蜒千里有余、令各诸侯国谈而生畏的齐长城。《史记正义》引《齐记》载:“齐宣王乘山岭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川,千余里以备楚。”
根据以上记载,不难看出齐长城应为春秋时代始建,齐宣王时代完工。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为抵御“白宛寇”入侵,将锦阳关一带齐长城重新加修,现在关西至大厂村北山一段有756米城墙较完整,高5米-6米,垛口、瞭望孔都较完整。关东2200米城墙保存也较好,残高2.5米。锦阳关于1938年日寇侵华时毁于战火,关址现为莱芜至章丘公路占用,路边有章丘区立“齐长城”标志碑。关之东700米处的山头上有烽火台遗址,俗称烟火台。山头周围有环墙遗址,东至鲁地村北,有保存较好的锦阳关东便门,为齐鲁百姓往来而设。门为石砌拱形,高2.8米, 内宽2米,进深3.3米。便门两侧有城址,长1150米,西侧高1.2米,宽2米-4米;东侧高2.5米-4.2米,外墙宽0.8米,内设站台,总宽度为4.2米-6米。
如今的锦阳关经过章丘区政府保护,将一些古树保留下来,四周经建造以后非常平坦,游客可以参观。
(通讯员:刘宝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