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景区培训 景区智慧旅游建设

导读:智慧旅游景区培训 景区智慧旅游建设 1. 景区智慧旅游建设 2. 景区智慧旅游建设包含哪些内容 3. 景区智慧旅游建设内容 4. 景区智慧旅游建设创建 5. 景区智慧旅游建设现状调研的方法包括 6. 景区智慧旅游建设调研 7. 景区智慧旅游建设一般思路

1. 景区智慧旅游建设

根据国办发〔2015〕62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

到2020年,全国4A级以上景区和智慧乡村旅游试点单位实现免费Wi-Fi(无线局域网)、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在全国打造1万家智慧景区和智慧旅游乡村。

到2020年,全国建成6000个以上乡村旅游模范村,形成10万个以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村、300万家农家乐,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20亿人次,受益农民5000万人。 到2020年,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建设自驾车房车营地1000个左右。

2. 景区智慧旅游建设包含哪些内容

智慧旅游是以云计算为基础,以移动终端应用为核心,以感知互动等高效信息服务为特征的旅游信息化发展新模式,核心是以游客为本的高效旅游信息化服务。江苏省镇江市于2010年在全国率先创造性提出“智慧旅游”概念,开展“智慧旅游”项目建设。

在首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与试点景区的带动下,全国“智慧旅游”试点工程项目建设正快速推进,“远程导览、景区信息化管理、自助旅游、旅游数据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模块及应用正广泛被接受。我国目前已有18个城市入选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分别是:北京、武汉、福州、大连、厦门、洛阳、苏州、成都、南京、黄山、温州、烟台、无锡、常州、南通、扬州、镇江、武夷山。

3. 景区智慧旅游建设内容

伴随着旅游行业的爆发,旅游安全事件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景区管理不力、预防性措施不足、控制不得,传统景区在管理运营上存在很多问题和痛点:

景区未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各个系统相互独立,存在信息孤岛;

面向运营、后勤、游客等系统数据分散,景区管控能力和管理效率较低,管理者无法知晓系统实际运行情况;

系统难以快速反馈,面对突发情况,无法事先预警、及时获知并快速处理。

大数据时代,景区的智慧已不只是停留在扫码入园、智能导游等“看得见的服务”层面,景区的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智慧旅游的重要发展方向。

“智慧拈花湾”:平安、绿色、智能、宜游!

这是游客对拈花湾的评价,与传统景区相比,拈花湾“智慧”在何处呢?

景区全境管理动态可视化;

突发情况可主动告警提示;

指挥调度可联动触发;

数据深度挖掘及综合分析。

(三)在拈花湾景区,管理部门通过一个平台就能掌握景区的全运营情况,实时感知景区全方位信息。那么,这个智能平台是怎样打造的呢?

基于企业发展战略与核心业务,拈花湾景区联手朗坤智慧打造“拈花湾智慧景区安全智能运营管控平台”,为景区装上“智慧大脑”!利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提升景区管理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加安全、便捷、舒心的旅游环境,实现旅游服务、管理、营销智慧化。

该平台基于朗坤LiEMS平台,整合景区内各智慧旅游业务系统及子平台,对景区的信息、安全、监测、巡检、应急、控制进行全方位管理,实现“目标职责、制度管理、教育培训、设备设施、消防安全、职业健康、相关方安全、作业安全、食品安全、风险与隐患、应急管理、事故管理、运营管理、持续改进”等功能,确保安全集中管控。

在拈花湾智慧景区运营监测大屏幕上,“安全运营天数统计”、“安全投入指标统计”、“人员培训统计”、“消防设施分布图”、“人员持证上岗率”、“特种设备到期监测”、“安全生产评分”、“ 患整改”、“环境监测”九大板块一目了然。大屏指标均为动态数据,定时更新;驾驶舱图形+数据,形象精准;信息可穿透,业务可溯源;辅助决策更加深入透彻,让景区数据“活”起来。

平台建立了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储备应急物资,建立管理台账,并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基于应急管理体系,对景区安全事件进行预警和报警,一旦景区出现险情,应急指挥中心可调取相关的监控画面进行应急联动处置,并指挥相关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救援。同时,基于全业务系统日常运营数据,运用大数据技术和安全风险预警模型算法,建立预测预警指数系统,对景区安全趋势实时预警,预测未来风险,发布预警报告。

结合景区管理现状和实际需求,朗坤打造的智慧景区综合解决方案,与旅游市场、旅游管理、旅游营销高度融合,使景区资源、信息得到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应用,保障景区安全。

4. 景区智慧旅游建设创建

景区免费开放,我们还是先围绕景区这个主体,景区的经营模式分为私有和公有(政府单位所有,如园林局)

先拿公有来说吧,开发景区无论公司都是一笔非常巨大的投入,包括景区运维,管理费用,人员工资,财政有支出就需要有收入,当景区运行多年,盈利达到投入时,公有制景区或当地市政府为普惠市民会将景区开放。当然如果当地政府财政盈余,不在乎景区哪点儿投资一开始就会开放。开放的最直接好处就是带来了人气,普惠了市民,给周边商家带来了生意。间接的好处,由于人气增加会给景区附近的商铺、住宅楼带来升值,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对于民营景区,景区投入巨大资金初建好后,景区为了拉动人气,会免费开放一段时间,吸引游客和商家入驻。后期景区相关项目建设完善了,会对景区内部个别景点收费。

举个例子,平遥古城。平遥古城是开放式景区,景区中的核心景点是收费的(比如县衙署),这么知名的5A景区为什么免费呢?因为景区的主要收入来源不是靠个别景点收费,而是商家入驻费和租金,这么人流量爆棚的地方。商家当然趋之若鹜挤破头皮进去。

再举个例子,古滇精品湿地(之前我们公司为他们提供智慧化建设的),他隶属于诺仕达集团,该集团再昆明滇池南部建了湿地公园、博物馆、欢乐世界、温泉山庄、养老小镇、商业住宅楼。前期,古滇精品湿地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游客也很多,那么景区投入这么多为什么免费呢?不绕弯子就是为了商业住宅和养老小镇温泉山庄等项目,18年初的时候很多来自东北、河南、广东的人过来买房子。当现在入住率差不多了,现在便开始收费了,当然他们对购买商业住宅的人还是免费的。

对于大型山水景区,那肯定是无法免费的,首先景区建设,少则上千万,多则上亿十几亿都有,每年运行费用都要上千万甚至上亿计算。这样的项目是当地政府财政无法长期支撑起的,政府财政还要考虑教育、养老、保险、交通等市政支出,财政长期赤字也不是健康的表现,时间久了政府就破产了,公共服务就会停摆。所以我们不能一味的要求免费。景区如果长期不能自负盈亏或者盈利,那景区面临的就是倒闭风险,一味免费,那景区就会减少开支,裁员、停止运维能各项管理工作。长此以往景区设备老旧,道路破损,通信消失,厕所停运,景点破损。试想一下这样的华山谁还回去?再过几十年真的就回归大自然变成原始森林了。

景区无论是免费还是收费,都要以可持续运营为基础,当景区都不存在了,也就没有收费和免费一说了。

5. 景区智慧旅游建设现状调研的方法包括

旅游是典型的体验经济。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无法开放的旅游景区为保持热度,通过视频、直播、在线互动、VR体验等多种方式,给消费者丰富的在线体验;消费者利用互联网在线模式进行景区游览,“云旅游”很自然地走入生活。

“云旅游”并不是一个新概念。2011年前后,这一概念已经受到关注。当时的“云旅游”,主要指利用云计算技术,将旅游全过程资源、服务等数据化、在线化、智能化,将导览、导购、导游和导航功能整合到一个平台中,为游客随时随地提供互动式、多媒体、全资讯的智慧旅游实现模式。而疫情之中的“云旅游”,则通过更为丰富立体的表现形式,使消费者在家中实现了“诗和远方”的梦想。

例如,故宫博物院与观众相约云端,分享“数字故宫”的故事;敦煌研究院首次推出微信小程序“云游敦煌”,带领游客远程畅游敦煌石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樱花季,武汉大学联合各大媒体推出“云赏樱”慢直播,等等。这些产品则包含了更专业的讲解、更深层的知识、更多元的实时互动。

一些人士认为,作为在疫情中急速“火爆”的文旅新模式,“云旅游”契合了疫情期间游客无法实地体验的需求,一旦疫情消除、社会步入常态,这种模式就会失去其价值。深层来看,这种观点有失偏颇。

作为新的“种草”模式,“云旅游”可以将数字“流量”变为“留量”。近年来,我国网络直播发展很快,预计2020年直播经济将超1万亿元人民币。从直播经济的结构看,秀场直播、游戏直播、电商直播占了绝大部分,旅游类直播相对较少。“云旅游”通过与消费者的深度互动,能够实现“先种草,后出行”,一方面解决了消费者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旅游体验差问题;一方面使景区的推广能覆盖更为广阔的人群。对于热门景区而言,“云旅游”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突破了景区物理接待能力的限制,从而推动旅游业的线下线上融合。

在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推动下,“云旅游”正在从渠道变成一种全新的体验产品,不单纯是景区物理环境展示,而是添加了更丰富的内容。在一些人文景区,通过“云旅游”的深度挖掘,可以使景区潮起来、文物动起来、文化活起来、历史醒过来,打造与线下完全不同的旅游体验产品,带来比线下更生动、更丰富、更深度的体验。“云旅游”还能带来更为多元的互动性,使旅游与社交的融合更为紧密,满足游客差异化需求。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和腾讯文创共同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旅游需求趋势调研报告》表明,疫情后总体旅游动机均值较2019年提升4.0%。其中“进行社交,结识新友”提升8.0%,“了解文史,丰富知识”提升7.4%,而“云旅游”对这两方面的满足能力高于线下旅游,其发展值得期待。

6. 景区智慧旅游建设调研

首先要把好选题关,科学选取主题。调查研究必须要有明确目的,每次调研应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带着问题下去,才能掌握调研活动的主动权,才能有的放矢。

其次要把好组织关,创新调研方式。在运用听取汇报、座谈等传统调研方式外,通过实地查看、跟踪推进、调阅资料等形式,明确调研重点、难点和疑点,采用“听、看、查、访”等多种方式,提高调研的真实性、全面性。

最后要把好撰写关,提升调研成果质量。坚持“精调”与“细研”结合,注重发挥集体智慧,不断提高调研报告的“含金量”,力促调研成果尽快实现转化、在问题整改落实中实现转化。

7. 景区智慧旅 游建设一般思路

个人旅游需求的产生和实现至少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就客观方面而言,

一是需要具备足够的支付能力,

二是需要拥有足够的闲暇时间;就主观方面而言,则必须要有外出旅游的动机。不能说同时具备了这

三项条件的人肯定都会成为现实的旅游者,但如不能同时具备这三项基本条件,就注定不会成为现实的旅游者。

Hash:9251fef248a34636f261441bf75f1a7ceeaeb7c8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