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部拟公布的120个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可以

第3354期文化产业评论

高质量夜间经济,是一座城市文化魅力和发展活力的重要标志。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大力发展夜间文化和旅游经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今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开展了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工作;10月19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共有120个项目入选。前天,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分析了首批夜间文旅集聚区哪些省份最强劲。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都有哪些融合模式和集聚特征?值得各地和业界参考借鉴。

作者 | 小军哥(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三川汇文旅体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 | 卢敏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正文共5935字 | 预计阅读时间16分钟

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与传统的单体文化场所或旅游消费场景不同,是一种基于时间分割的文旅经济形态,主要依托不同的产业载体与消费形态,为不同消费群体提供与文化和旅游相关的商化服务,具有时间契合、空间(载体)集合、业态融合和人气聚合等显著特征。但就当前而言,各地对其集聚载体和商业形态仍在一定的模糊化和片面化。

10月19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20个项目名单,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经梳理发现,首批120个项目按类别大致可分为:历史文化街区型、文旅休闲商业街区型、文旅古镇(特色小镇)型、旅游景区型、历史文化名城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型、旅游度假区型、主题公园型、文旅演艺型、工业遗产创意型、都市滨江休闲型及文体商旅融合型等12个类别。

历史文化街区型

在首批入选的120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项目中,涉及历史文化街区、特色文化街区、主题文化街区等集聚区共有27个,占总项目数的22.5%,是各类项目中入选数量最多的消费集聚模式。

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成片的传统规划区,有大量居民在其间生活,是活态的文化遗产,有其特有的社区文化和消费氛围。随着各地文旅融合深入推进,历史文化街区、特色文化街区等连片区域,通过布局或引进购物、餐饮、文创、娱乐、旅游等新兴时尚业态,逐渐成为夜间高频消费区与网红打卡地。

例如,南京市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项目从古至今都是中国夜间消费集聚区的典型代表。据相关资料显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以夫子庙为核心,十里秦淮为轴线,集聚区总占地面积2.94平方公里,布局集夜游、夜食、夜演、夜娱、夜购、夜宿为一体的夜间文旅经济产业链,年接待游客超过3000万人次,其中夜间接待人次占比达 60%以上,年经营收入近42亿元。

△南京市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来源:网络)

文旅休闲商业街区型

文旅休闲商业街区也称特色商业街区,与历史文化街区(特色文化街区)在气质和形态上有一定的差异性。前者商业气息浓厚、消费要素集聚度高、夜间人流量大,后者文化内涵丰富、消费载体配比度低。在首批120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中,涉及文旅休闲商业街区项目共有22个,占总项目数的18.33%,入选数量仅次于历史文化街区项目。

例如,北京市东城区前门大街,沉淀了老北京人的文化记忆,是北京最具代表性的国潮老字号商业聚集区,也是最潮最炫的创新网红打卡地,承载着古都北京旅游、文化、休闲、商业等多重功能。近年来,前门大街紧跟时代新潮,将 样时尚业态有效组合,被认定为首批12家“北京市级旅游休闲街区”之一,成为北京夜间文旅经济地图上的亮点,日均接待游人近15万人次。

△北京前门大街(来源:东城区文明办)

文旅古镇(小镇+景区)区型

古镇,故名思义,是指拥有着百年以上历史和文脉、至现代仍保存完好的较大规模居住性建筑的商业集镇。其是一种介于古城和古村落之间的聚落形态,大多由商业集镇演化而来,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特色产业和文旅产业功能区。在夜间经济模式的推动下,便赋予了它们夜间文旅消费新的内涵。在首批120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中,涉及文旅古镇(含新型特色小镇)项目共有16个,占总项目数的13.33%,位居第三方阵。

例如,此次上榜的重庆沙坪坝区磁器口古镇,始建于宋代,是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拥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独特地貌。近年来,重庆市大力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推动巴渝民俗文旅圈建设,磁器口古镇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成渝十大文旅产业地标,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300余万人次,再现了曾经“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繁盛景象。

△磁器口古镇夜间街景(来源:搜狐号“另有用图”)

旅游景区型

夜游模式是盘活景区资源、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提升景区效益、优化景区产业结构的重要方向,也是通过夜间文旅活动提升城市活跃度和开放度的创新举措,已成为疫后文旅经济复苏和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适合开展夜间旅游活动的景区,在产品开发方面应具备超强流量、优质资源和完备设施三大前提条件。

在首批120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中,涉及旅游景区(不包括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古镇、历史文化街区等景区)项目共有14个,占总项目数的11.67%。其中,国家5A级景区6个、国家4A级景区8个,多为城市观光、文化旅游和时尚商旅体验型景区。

例如,湖北襄阳“盛世唐城景区”是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也是集文化旅游、影视拍摄、全景演绎和商业运营为一体的大型复合型旅游景区,分为城楼、宫殿、街市、宅邸、寺院五大片区,包含古城文化、宗教文化、建筑文化、大唐文化等襄阳历史文化。自2015年5月1日开城营业以来,年平均游客接待量达 150 万人次。

△ 盛世唐城凯旋楼夜市广场(来源:襄阳旅游官方澎湃号)

历史文化名城型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地方区域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中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繁华的商业街区和完善的要素资源,既是夜间文化体验的重要载体,又是发展夜间旅游的重要依托,同时还是推广文旅产品的金字招牌和最有吸引力的卖点。

近年来,在文旅深度融合理念的推动下,各地大力加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以古城(老城)为中心积极提升文商旅辐射力和影响力,让历史文化名城在新时代熠熠生辉。在首批120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中,涉及历史文化名城项目共有12个,占总项目数的10%。

例如,本次入选的四川乐山市烟火嘉州城(市中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乐山大佛所在地,区域内拥有国家风景名胜区、5A级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等旅游品牌,近年来围绕“景城一体”持续推动“游江、游山、游城”融合发展,不断丰富“夜游”文化内涵,让游客于嘉州夜色中流连忘返。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该区域夜间累计接待游客810.88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68. 77亿元。

△烟火嘉州城“上中顺”夜间场景(来源:微嘉州)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型

文化产业园区是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表现形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集设计、生产、交易和消费活动于一体的新型文化社区,具有产业关联度高、融合渗透性强、保障要素全等显著特征。因此,以文旅消费作为园区重要支撑,开发相关的系列文旅产品,可有效满足当地居民及游客特定的文化和休闲需求,提升园区产化综合效益。

从首批120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名单看,涉及文化产业(创意)园区项目共有8个,占比为6.67%。按园区类别分,主要包括独立型、混合型、产业型、依托型和艺术型等5大类。

例如,国内成立较早的佛山创意产业园就是典型的产业型园区,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先后荣获中国游客喜爱的十大夜市、广东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国家3A级旅游景区等30多个国家省市级称号,园区内已入驻喜茶、海底捞、文和友龙虾馆等300多个品牌商家,1200多家中小微文旅企业,日均消费人流达到6万人次,2020年园区企业总营收超过30亿。

△佛山创意产业园25h空间站平台(来源:禅城发布)

旅游度假区型

这是适应我国居民休闲度假旅游需求快速发展需要,促进和引领旅游行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带状区域。同时,也是我国旅游休闲度假产业的新名片,和继5A级景区之后的又一金字招牌。

与传统景区相比较,旅游度假区型具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旅游商贸、时尚购物等多重消费属性,也是当前景区类适合开发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宜佳之地。在首批120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中,涉及旅游度假区项目共有5个,占比为4.17%。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45家。未来,存量资源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可开发率仍然较高。

例如,位于西双版纳澜沧江民族风情旅游度假区核心的“告庄西双景”(傣语意为“九塔十二寨”),是千万游客到达版纳的第一站。其占地1200亩,总投资约40亿元,共分三期开发,通过“一江两门九塔十二寨”的总体规划,打造“六大国际中心、五大景观带、三大综合体”,形成了云南极具南亚、东南亚特色的大型夜间文旅集市。今年国庆黄金周,该区域接待游客20万人次。

△西双版纳告庄西双景夜间景观(来源:景区官宣)

主题旅游公园型

主题公园,是指以营利为目兴建的,占地、投资达到一定规模,实行封闭管理,具有一个或多个特定文化旅游主题,为游客有偿提供休闲体验、文化娱乐产品或服务的园区,主要包括大型游乐设施为主体的游乐园,大型微缩景观公园,以及提供情景模拟、科技体验为主要内容的创意园。

例如,首批入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常州市环球恐龙城、杭州市杭州宋城、芜湖市芜湖方特旅游区、三亚市海昌梦幻海洋不夜城等4家主题公园,均将拓展夜间消费活动作为向度假旅游发展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通过年持续完善周边配套,做大做优夜间景观、夜间游乐、夜间演艺、夜间餐饮、购物、住宿等业态,较好实现了转型发展。

△ 芜湖市方特旅游区景观(来源:芜湖新闻网)

文旅演艺集聚区型

文旅演艺作为近年文旅融合发展的典型业态之一,已经成为重点景区或旅游城市留住游客、带动夜间消费的重要动力,也是不少过夜游客的夜间旅游消费必选活动之一。就当下文旅市场而言, 靠新建单体文旅演艺场所很难形成文旅消费集聚区,如市场相对火热的“印象系列”“又见系列”等大型主题和单体演艺中心(戏剧幻城)。

通过首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项目分析不难发现,在120个项目中涉及文旅演艺(文娱)项目仅有4个,占比为3.33%。更值得注意的是,入选的北京西城区天桥演艺区、上海徐汇区衡复音乐街区、重庆江北区观音桥文娱休闲区、山东泰安市泰山秀城·老街等项目,均为传统文化街区或民俗文化发源地,通过规划布局演艺产业,促进夜间文旅消费增量。

例如,北京西城区天桥,作为老北京民俗文化的发源地与聚集地,一直是北京首屈一指的演艺集聚区,规划总占地面积2.07平方公里。自2011年斥资150亿元启动项目建设以来,现已汇聚了中央芭蕾舞团、北京杂技团、北方昆曲剧院等国内一流的表演团队,以及天桥艺术中心、天桥剧场、湖广会馆、万胜剧场、梨园剧场等文艺演出场所,形成了音乐剧、戏剧、儿童剧、京剧、杂技、皮影、相声等多样演艺集聚效应。

△天桥艺术中心景观图(来源:天桥艺术中心官微)

工业遗产创意型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文化或艺术创意手段将工业遗址记忆转变为现代人需要的工业旅游产品及相关消费业态。随着时代变迁,企业转型升级,传统落后的老工业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留下一座座老厂房、老窑炉、老烟囱。如何让这些工业遗产(遗址)变废为宝,激发了文化和艺术创意者的想象空间,诞生了诸如北京的798、重庆印制二厂、沈阳红梅味精厂等一批艺术街区和创意园区。

此类工业遗产创意型文旅消费集聚区项目,与目前国内传统重工业工业旅游、生产型工业旅游、研学型工业旅游有所不同。这些项目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老厂房、仓库为基础,通过文化与艺术创意包装和植入现代消费业态,使其与文化产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并成为游客和市民怀旧与时尚的休闲消费场景。

例如,沈阳市红梅文创园,是由原始建于1939年的沈阳红梅味精厂旧厂房改造而成。由于诸多原因,该厂于2014年宣告破产,留下6万平方米的厂区,13处遗存工业厂房。2018年,沈阳万科获得红梅味精厂老厂区租赁使用权限,建立了万科北方区域首个文创园项目,通过区域资源整合,串联餐饮配套、产业办公、艺术休闲等产业,于2019年9月正式开园运营。

△沈阳市红梅文创园(来源:网络)

都市滨江休闲区型

几乎每一座宜居宜游城市,都有着代表城市历史和风貌的河流、湿地或滨江城市岸线。这些优质的滨江生态资源及良好的区位优势,已经成为沿岸居民夜间休闲漫步或文体娱乐的不二之选。为此,不少拥江型城市充分保护和利用江、河、滩、谷等生态要素,融入文化艺术、娱乐休闲、观光游憩、特色餐饮等产业,构建绿色滨江休闲文化旅游区(产业带),实现了生态治理与文旅经济双赢共促。

在首批120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项目中,涉及都市滨江休闲区或岸线游憩带的有3个(占比2.50%),分别为北京朝阳区亮马河风情水岸、重庆北碚区滨江休闲区、广西南宁市邕江南岸片区。由此可见,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好宝贵的城市岸线资源,服务于文旅经济发展,提升城市温度和形象?仍是检验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智慧的“大考题”。

例如,此次入选的“南宁市邕江南岸片区”项目,就是一个值得学习借鉴的典型案例。邕江是南宁的母亲河,邕江南岸片区岸线占地面积1.25平方公里,历经了多年的综合整治和保护性开发利用,恢复亭子码 、亭子正街、水边人家、邕州老街等历史风貌,并衍生打造了百益·上河城、江南公园、“10+1”商业大道茶叶街等网红打卡地和休闲娱乐区,形成文化创意、科技研发、演艺表演、非遗传承、创意零售、特色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夜间消费集聚区。

△南宁市邕江南岸亭子码头(来源:南宁新闻网)

文体商旅融合型

文体商旅多元化融合是国务院鼓励开展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示范城市创建的内在要求,也是国际大都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体育赛事区、商务消费区、文旅活动区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对推动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良性发展,提升核心区文体商旅及赛事、展会等高端产品供给和消费服务功能具有辐射效应。此类模式,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青岛等国际化城市早有成功实践。

例如,入选首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海淀区华熙live·五棵松”项目,依托海淀区复兴路繁华街区和五棵松体育馆区位与资源优势,通过打造体育、娱乐、艺术、教育、生活等全方位沉浸式互动体验业态,被国家体育总局指定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北京首批4个“夜京城”地标之一、京西网红打卡地。今年“十一”期间,华熙LIVE·五棵松客流量单日达到8万人次。北京冬奥会即将于2022年2月开幕,北京文体商旅融合夜间消费还会有更大增量。

△华熙live·五棵松“调调街”夜景(来源:北京商报)

结语

近年来,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需求侧改革的引导下,各地积极推动夜间经济和文化旅游消费蓬勃发展,有效激发了文化旅游市场活力、促进了文旅产业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为新冠肺炎疫情常态防控条件下文旅市场复苏拓展了新增量。

但,经前文的系统分析,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发展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是一个系统工程,绝不是圈几处地块、建几个综合体、亮化几片街区、引入新兴业态那么简单,既需要有先天的基础条件和资源,更需要找准定位精准施策;既需要需要政府与市场主体通力合作,更需要放下“面子”久久为功。

Hash:fcc0a5f7fc65bd3bdadda2b700036d180ec60af9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