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美学的真正意义?

旅游美学作为研究旅游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新兴学科,它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指导人们(旅游者,从事旅游业的人员)如何欣赏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揭示其审美特征,通过观赏,进一步了解这个地区和国家的自然风光、文化艺术和民情风俗,加深对人类文明的体验,得到更深的美感享受和审美教育。 这是不是目标呢?旅游是人生的一种社会实践,古已有之。中国是旅游古国。很早以前,就有周穆王西游的记载。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虽然用意是追求人格的完善,以自然山水来作比喻和陪衬,但山水之美能使仁智之乐。到了南北朝时代大山水画家宗炳提出了“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圣人能够做到审美与悟道同时并存,从生机活跃的优美的自然山水中传达灵妙的“道”来。虽然讲得很玄妙,但毕竟已承认自然山水的审美作用。宗炳并明确提出“畅神”说,圣人与贤者放情山水,游乐而忘返,它的真正目的何在呢?宗炳说:“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通过旅行游览,使人稀释烦恼,精神舒畅,得到情感愉悦。在宗炳看来,对山水的审美欣赏绝不能仅仅停留于表层的感官享受,更重要更本质的 旅游学的神圣使命是告诉人们如何按照美的规律去开发旅游资源、建设和利用旅游景观,提供美的服务,增添美的魅力,使客人在旅游审美活动中心情愉快、精神舒畅、获取丰富的美的享受,留下美好的印象。

以美学理论为基础,以旅游景观的分类为线索,以旅游者和导游的视角为出发点,从主客两方面构建了旅游审美体系。书中阐述了自然景观美及其欣赏方法、人文景观美及其欣赏方法、社会景观美及其欣赏方法以及旅游审美主体的审美条件,分析了审美过程中影响或制约审美情趣以及审美水平的各因素,使学习者在学习后能够掌握基础的美学理论知识,获得旅游审美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修养,旅游美学是一个边缘交叉学科,作为教材,又是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的。因此,在将关乎旅游审美的基础美学理论作为指导贯通的前提下,将旅游活动的具体审美对象作为重点介绍,以突出其真正的旅游特色,这是本书编写的指导思想之一。另外,全书立足于教学需要,充分考虑到教师教学与学生自学之需。因此,体例上尽量做到循序渐进和重点突出,并为具体的教学组织留下充分的发挥空间与思考余地。全书亦力争尽可能多地搜罗新近的、权威的旅游美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使之有机地融进本书的逻辑体系中,使之风格统一,利于教学。陶冶审美情趣,更好地从事旅游行业的各项工作。

Hash:e6708bf987bf870c2f4f1e5c0e93504ee655592e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