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中的三级客源市场是怎么界定的?一级市
导读:旅游规划中的三级客源市场是怎么界定的?一级市 旅游地理学:长距离旅游客人出游的空间规律是什么
<p>以及客源市场:核心旅游地周围的客源。</p><p>核心旅游地二线城市或地区的市场</p><p>较远地区的客源,需要借助火车或飞机到达。
</p>
旅游地理学:长距离旅游客人出游的空间规律是什么
规律:游客流在空间上随距离增加而衰减
旅行距离与旅游收入链长、收入点设置和收入量正相关 旅行距离与收入链的长度成正相关,距离越长,所涉及的旅游产业的要素就越多,旅游设计中的收入点就越多。所以长距离旅游者,特别是跨国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收入有很大影响。所以在旅游项目设计定位中,在资源与其他旅游产业配套要素允许的前提下,入境旅游者或长距离旅游者是目的地重要的潜在收入来源和重点营销的对象。
----------------
1 客源地(origin)与目的地(destination)
旅游业是客源地和目的地通过旅游行为主体产生空间相互作用的纽带,反映了一种特殊的区域关系。应把旅游视为一个系统,它是旅游者通过旅游媒介到达旅游目的地的活动系统,其构成要素有: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产品;旅游媒介——旅游业和贯穿在其中的旅游活动(指以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存在和发展为依托,由旅游者、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互为条件、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旅游系统具有地域和功能上的完整性,以空间表现形式来看,旅游系统是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通过旅游通道相互作用的一个空间系统(图11—1)。
图11—1 旅游系统
1.1客源地(origin)
客源地即游客的来源地,客源地的形成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从旅游动机的产生来看,旅游需要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是人们在满足了吃、穿、住、行及安全感等多种基本需要之后才产生的。在具备了旅游动机之后还需要两个条件: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和闲暇时间,才能真正成为潜在的或现实的旅游者。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和闲暇时间都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满足旅游的需要。因为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消费行为,且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消费。显然,可自由支配的收人水平是由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闲暇时间的多少虽然不一定与经济发展水平对应,但一般来说,经济发达的地区,技术水平高,劳动生产效率高,因此,可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人们可以拥有较多的闲暇时间。
从以上分析可知,无论是从旅游动机的产生,还是旅游的经济能力和闲暇时间的获得来看,都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结果。故当前国际上客源地多是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世界主要客源产出地——欧洲、北美。欧洲和北美是世界传统的客源地,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都很活跃。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东亚太地区,近几年由于经济的发展,出境旅游人次也在逐渐增多,在世界客源市场中越来越重要。世界旅游市场正向欧洲、美洲、东亚太三足鼎立的新格局演变。
1.2目的地(destination)
目的地是旅游吸引物比较集中,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具备旅游功能的区域,它是旅游流指向的目的区域。世界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包括:地中海、加勒比海、东南亚、肯尼亚、阿尔卑斯山等地。
1.地中海。是欧洲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主要包括地中海沿岸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国。本区的旅游资源特征是以海岛、海岸风光和历史文化遗迹为主,兼有海滨岩岸风光和湖泊风光,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中海沿岸是世界著名的阳光、海水、沙滩风景地带,以海岛、
海岸、山岳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古迹为主,兼具民族风情。本区的旅游客源地主要是西欧国家。西班牙是国际度假旅游的首位目的地。
2.加勒比海。是北美洲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范围包括加勒比海沿岸的墨西哥、大安的列斯、小安的列斯群岛国家和地区,如:古巴、海地、多米尼加、波多黎各、巴巴多斯等。本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都很丰富。茂密的热带森林,奇异的海洋动物,海水、沙滩、阳光及古老的带有神迷色彩的印第安文化和玛雅文化构成本区最具吸引力的内容。本区吸引的游客主要来自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
3.东南亚。本区是一个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旅游区,与地中海和加勒比海相比,本区的旅游资源要分散得多。本区主要指中南半岛的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上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国。本区以热带海滨风光著名,宗教寺庙等古迹也十分突出,民情风俗独具魅力。主要客源地为日本及我国的台湾、香港。
4.阿尔卑斯山。阿尔卑斯山是中南欧的主要山脉,最高海拔达4500m以上,其山脊部分由火成岩构成,经古冰川作用后,形成了锯齿状山峰和深切的U形谷,地势高差悬殊,十分壮观。冬季是阿尔卑斯山一年中的第二个旅游高峰期,滑雪运动的条件十分理想,是主要的山地国际旅游中心。
1.3交通连接
交通是联系客源地和旅游区的桥梁。没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就不能形成旅游流(客流),交通是旅游的通道和媒介,是构成完整的旅游功能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现代大众旅游就是在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后才形成的。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大型喷气式客机的运营,使国际旅行变得方便、快捷、舒适,大大促进了国际旅游的发展。
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交通建设是一项主要的开发内容。没有方便的交通把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联结起来,旅游资源只是一种潜在的资源并不具有现实意义。在旅游产品中,交通运输服务也是一项重要的服务内容,是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我国的海外游客在华的旅游消费中,交通花费占有很大的比重。旅游交通与一般的客运、货运交通相比,还有其自身的特点。即游客沿交通线上的移动,不仅是为了完成空间位移,而且本身也是一种旅游的经历和体验,是旅游者最终获得的旅游体验中的组成部分。
尽管,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常常利用已有的基础交通线路(并非为旅游而修建的交通线),但是,旅游者往往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目的地的分布来选择组合自己的交通线路和交通方式。交通线路和旅游线路高度统一,表现在一般旅行社推出的旅游产品即是以交通线路把各旅游地和景点串联拼合起来,形成一条旅游线路(即通常说的旅游产品)向市场销售。
基于以上两个特征,旅游交通线路的建设,应充分考虑旅游者的空间行为规律和资源与市场的空间关系。在大尺度空间上,旅游者行为规律为作闭环状旅游,避免走回头路。因此,交通线路的建设应适应这种规律,把规模、等级相当的景点和旅游地以最经济的、最有利于旅游活动的方式连结起来,形成一个大的闭环交通线。在中、小尺度空间上,旅游者的行为规律表现为,以中心城市(中心旅游地)作依托作节点状旅游。因此,中小尺度的交通线路的建设应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作放射状与低一级的旅游地(点)相联结。
旅游交通从空间层次上可分为三种:第一层次是外部交通,它是指从客源地到旅游地所依托的中心城市的交通,跨越的空间尺度大。外部交通的主要方式是航空交通和铁路交通,
也有部分水运和公路交通。第二层次是在旅游区内由中心城市到旅游地、风景区的交通,跨越的是中、小尺度的空间,交通方式主要以公路或铁路为主。第三层次是内部交通,指旅游地、风景区内部的交通,跨越的是微观或小尺度的空间,交通方式以特种交通为主,如索道、游艇、电瓶车、畜力车、骑马等,甚至步行。旅游交通的选线、建设主要考虑大、中尺度的交通,景区和旅游地内部交通一般是旅游地、风景区规划设计的内容。
Hash:6d3c6cc8bc48890146fa6e158697b809484e2a76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