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的概念是什么?
导读:文化遗产的概念是什么? 古代的墓长什么样子?
文化遗产的概念是:
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财富。从存在形态上分为物质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
文化遗产的主要影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宽容、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于1998年通过决议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
这个项目的申报有三个基本条件,一个是艺术价值,一个是处于濒危的状况,还有一个是有完整的保护计划。而每两年才审批一次,每次一国只允许申报一个。
从2001年开始,该评选已进行了两次,共批准了47项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和古琴以及新疆的木卡姆和与蒙古国联合申办的蒙古长调。
古代的墓长什么样子?
这个问题比较大,抛开历代帝王墓是个案之外,谈一谈历史上的贵族和平民的墓葬到底是个啥样子,仅仅从外观来描述,墓室内的装饰、陪葬等不涉及。
一、商代。根据考古挖掘发现,商代的墓葬大都是亚字形、中字形、甲字形墓葬和长方形竖穴土葬。绝大部分是单人葬,也有一些特殊埋葬的人,有着非常明显的等级差别。
1、亚字形墓葬(十字形墓葬)。
这几乎是商代墓葬的特殊葬式,不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也有不少“亚”字形墓葬,墓葬有四条墓道直通墓室,形成中文的“亚”字。也有的认为是十字形墓葬,都是根据外形来命名的。(西安财经大学内的秦始皇祖母陵寝鸟瞰图,是典型的“亚”字形墓葬,也称十字形墓葬)
2、中字形墓葬。
中字形大墓很典型的就是只有两个墓道,比亚字形墓葬少了两条墓道。如河南安阳殷墟武官村大墓是典型商代“中字形墓葬”,只有两条墓道。
3、甲字形墓葬。
甲字形墓葬是典型的按照墓葬结构来定义的,墓葬只有一个墓道,然后墓葬内部再分各个不同葬室。(西周甲字形墓葬图)
4、长方形竖穴墓葬图。
一般普通的民众都采取这样的葬式,也有随葬奴隶采取这样的葬式,和现代人墓葬的形式一样。
商朝时期的“亚字形墓”、“中字形墓”一般推断为商王的墓葬,至于“甲字形墓”不可完全下结论,不过肯定是贵族所使用的葬式。平民类则是第四种葬式,比较简单
秦朝秦王和秦始皇的祖母也是采取“亚字形”葬式。
二、西周。
西周时期的墓葬形式基本上和商代的差不多。不过出现了夫妻异穴合葬,这是商代墓葬没有的。
三、春秋战国。
除了“亚字形”、“中字形”、“甲字形”墓葬之外,有了新的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另外一种葬式,也即是长方形竖穴木椁葬,夫妻同穴安葬,一个墓道。比之前的长方形竖穴墓葬多了木制的棺椁,棺椁内放置陪葬品等。也有少量的圆形墓葬,如下图:
(航拍图和现场场景图)
四、秦汉。我们这里讨论一般的贵族和平民的墓葬,较高的贵族和帝王的墓葬一般采取商朝贵族以上的方式来埋葬。
西汉前期,一般贵族和平民流行长方形竖穴木椁葬,单一墓道,夫妻异穴合葬。也即是夫妻埋在一块,但是是两个墓穴仅仅相连。
西汉中期之后出现了横穴式土洞葬,夫妻同穴安葬,使用空心砖砌成,东汉时期流行石墓室,单一墓道。这时在四川等地出现了崖棺葬。
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掏出 个洞穴,洞穴内部用砖石砌好,模仿人活着时的场景布置墓室,有一条墓道进入建设,安置陪葬物品等,下葬之后封闭墓道。(西汉晚期到东汉时期墓葬复原图,基本按照生活场景布置墓葬)
真实墓葬挖掘图。
五、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新的葬式——长斜坡单室墓,也有少量的双室墓,在墓室的北部设置棺床。(安阳西高穴M2墓道图)
六、隋唐时期。隋朝到唐朝初年流行长斜坡单室墓,到了盛唐时期则是双室墓和单室墓并重,大都用砖砌墓室。椁床设置在墓室西部。晚唐时期,又基本恢复了单墓室,这也和当时的经济条件相结合的。
七、宋元时期。宋元时期的墓葬样式更接近于现代,有方形墓、圆形墓、多边形墓、北方宋代砖室墓,金朝、元朝的汉人墓葬大都仿照北宋的墓葬形制。
方形墓,一个长斜坡墓道到达墓葬所在地,如下图:
宋代的多边形墓分六边形和八边形两种,都比较豪华。
此后朝代的墓葬形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大都沿袭古代墓葬形制,同时也时不时增加个人对墓葬文化对墓葬的看法而改动,只是细枝末节的变动而已。
最近鬼吹灯之龙岭迷窟正在热播,我们在这里正好说一下唐朝墓的样子:隋唐五代 在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北方地区﹐北魏以来的墓葬制度﹐经隋代﹐至於盛唐﹐一脉相承。当时贵族官僚的大墓﹐都是采用斜坡式的墓道﹐包括一段很长的隧道﹔隧道顶部开天井﹐两壁设龕。懿德太子墓有天井7个﹑壁龕8个﹐章怀太子墓有天井4个﹑壁龕6个﹐正三品司刑太常伯李爽墓有天井3个﹑壁龕2个﹐天井和壁龕的多寡基本上与墓主人的官品爵位相一致。隋代流行以土洞为墓室﹐高级官僚的大墓亦不例外。入唐以後﹐则多采用砖室﹐土洞墓已降为低级官吏或平民所用。一般的官僚﹐其墓室都为单室。二品以上的大官﹐除主室以外﹐有时还设简单的前室。成王李仁墓﹑章怀太子墓及“号墓为陵”的懿德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则都有前後两室。从初唐到盛唐﹐贵族﹑官僚墓中流行壁画。一般是墓道前部两壁各绘青龙﹑白虎﹐墓室顶部绘日﹑月﹑星辰﹐其他则有鞍马﹑明驼﹑牛车﹑列戟﹑步骑仪卫﹑属吏﹑男女侍者以及乐舞伎等﹐各绘在墓内的相应部位﹐其内容和规格视墓主人的身份而有所区别。
随葬品以大量的陶俑为主。大约从武周时开始﹐陶俑多施三彩釉。陶俑可以分为出行时的仪卫行列和家居时的家臣侍者两大类。前者自隋至初唐多武装俑﹐以後逐渐减少﹔武周时出现高大的马俑和驼俑。後者自初唐至盛唐不断增多﹐乐舞俑和游嬉俑等皆属此类。受佛教影响﹐镇守墓门的一对武士俑在盛唐时演变为天王俑﹐其特点是脚踏伏兽或鬼魅。镇墓兽继承北魏後期以来的形态﹐一为人面﹐一为兽面﹐而武周时则又进一步演变为头生角﹑肩附翼或手握蛇的怪兽。隋代开始出现的人身禽兽首的十二时辰俑﹐到开元﹑天宝之际更为流行。陶俑的数量﹐因墓主人身份而有不同的限额﹔懿德太子墓的陶俑总数达千件之多。方形有盖石墓志在唐代使用得更为普遍。墓志的大小﹐随墓主人的身份而有等级之分。例如﹕三品官的墓志多为约72厘米见方﹐一品官如杨思勗及章怀太子雍王李贤﹑成王李仁的墓志皆为88厘米见方﹐永泰公主的墓志最大﹐为114厘米见方。懿德太子如天子之制﹐不用墓志而用玉册。
安史之乱以後﹐唐代墓葬制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首先是墓的构造简化﹐短而狭的竖井式墓道代替了斜坡式的长墓道﹐因而天井和壁龕也不见了。墓室的规模缩小﹐ 壁画亦十分罕见。陶 的数量减少﹐制作粗简。天王俑和镇墓兽越来越简化﹐在有的墓里已不用。只有十二时辰俑仍较流行。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唐墓﹐有竖穴式土坑墓和砖室墓两类﹐形制简单﹐规模甚小。砖室墓多为长方形﹐有的两室并列﹐夫妻各葬一室。广东省韶关张九龄墓﹐主室平面呈方形﹐四壁施彩画﹐前方甬道两侧还各设一耳室﹐规模较大﹐形制与北方地区的砖室墓类似。总的说来﹐南方地区唐墓中的随葬品多为陶瓷器皿﹐陶俑甚少见。
唐代帝陵除少数是“积土为陵”的以外﹐大多数都是“依山为陵”。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的乾陵﹐以梁山的主峰为中心﹐筑平面略呈方形的内城﹐四面各开一门﹐门外置石狮﹑石马和石人。南面的朱雀门是正门﹐入门即为献殿。自南面远处第一道门阙至内城的朱雀门﹐神道长达3公里﹐两旁列瑞禽﹑瑞兽﹑马﹑武将﹑文臣以及外国首领的石雕像﹐并树“述圣记”碑和“无字碑”。乾陵的宏大规模﹐充分显示了大唐帝国极盛时期的强大国力(见唐代陵墓)。五代前蜀王建的永陵在四川省成都﹐南唐李的钦陵和李璟的顺陵在江苏省南京﹐都已经发掘(见前蜀王建墓﹑南唐二陵)。地下的玄宫分前﹑中﹑后3室﹐各室两侧又多设壁龕或耳室﹐这可能是承袭唐陵的制度。唐陵的地下玄宫虽都未经发掘﹐但从各方面的情形推测﹐亦应设有前﹑中﹑后3室。
Hash:94434841a772cfbd4c1603ad25011d8a587885a2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