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与旅游共发展 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

导读:乡村文化与旅游共发展 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 1. 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 2. 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的意义 3. 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如何发展 4. 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论文大岗 5. 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 6. 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的文献 7. 乡村文化与旅游产品融合 8. 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谁提出的 9. 乡村旅游与文化传承 10. 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 11. 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1. 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

(一)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

乡村生态旅游需要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基础,它是一种与生态环境保护冲突最小、目标最为接近的“农业产业”和“生态产业”。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将促进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相关文献

(二)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转移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促使农民转而利用农村现有的空间资源和绿色资源,就地发展第三产业,拓宽了劳动力转移渠道。

(三)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和谐社会作为城乡文化的一个交汇点,乡村生态旅游可以加深城乡相互的理解与认同,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区集中在城郊和旅游景区周边,都是在未来城镇发展的方向,对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特别的意义。

(四)丰富旅游内容,增强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作为现代旅游的一种新形式,乡村旅游不仅丰富了旅游内容,还增强了旅游的吸引力。优越的区位和交通,较好的农业产业基础,原生态乡村环境,乡村旅游将会成为旅游产业的一个主打产品。

2. 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的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对于乡村振兴有多种途径,发展“乡村游”是乡村振兴的途径之一,其意义重大,实践证明可行性充分。

第一,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充分利用乡村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实现“产业兴旺”与“生活富裕”在乡村的有机结合。

第二,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城乡融合,增强城乡互动。

第三,发展乡村旅游,能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赞新的文明乡风。

第四,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保护乡村生态环境,营造“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

3. 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如何发展

互联网加乡村文化旅游加速推进了乡村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4. 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论文大岗

结束语:现在乡村旅游越来越注重可以让城市的人放松心情,可以让我们乡村打造出一片团结而又和谐的氛围,和我们的乡村助力更多的成长,给乡村的经济带来一片繁华的景象,反而更加有利于我相信的经济的成长,有助于乡村早日脱贫致富!

5. 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

1.重精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统筹海洋渔业资源开发,科学布局近远海养殖和远洋渔业,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

2.重生态:注重乡村生态优势转化

加快发展森林草原旅游、河湖湿地观光、冰雪海上运动、野生动物驯养观赏等产业,积极开发观光农业、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生态教育等服务。创建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和精品线路,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

3.重产业: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主产区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在乡村旅游方面重点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

4.重传承:推进农耕文化遗产的保护与适度利 ,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

5.重扶贫: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既不降低扶贫标准,也不吊高胃口,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坚决打好精准脱贫这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6.重监管:完善市场准入和监管

对利用闲置农房发展民宿、养老等项目,研究出台消防、特种行业经营等领域便利市场准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管理办法。

6. 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的文献

每个村都有一部奋斗史,从一穷二白到兴盛辉煌,凝聚着历代人的心血,即使是土生土长的人,也不一定知晓本村全部的发展历程。岁月流转,人们追忆过去、思念故土的情结以及对生养自己的土地的眷恋和追寻愈加强烈,建设村史馆,不但有助于村民记住村子的历史,感受社会的进步,让更多人记住自己的根,还可以激发大家热爱家乡、建设家园的热情,助力乡村振兴与繁荣。

建设村史馆的意义,远非如此。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的主体,乡村古今前行的足迹是中华民族的发展见证。在当前乡村地区历史遗存、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乡村文化逐渐消失的现实背景下,建设村史馆,记录村落历史,留住文化根脉,显得尤为重要。村史馆通过文字、图片、实物、视频等多种形式,还原原汁原味的乡间生活场景,展示乡村记忆和人文风貌的独特底蕴,更见证了村民砥砺奋斗的艰辛历程。抚今追昔,可晓前贤之掌故;知史察今,须识后辈之崛起。村史馆既是乡村历史的无声记录者、传统文化的有力传播者,也是乡村文明的忠诚守护者,更是当地发展活力的重要提供者。

因此,村史馆的建设与管理不容马虎。在收集和整理村史文献的基础上,应充分挖掘乡村自然特色、人文历史、文化内涵等,立足各村实际突出自身特点,争取实现“一馆一品”、独一无二。同时,要依托村史馆,建设文化长廊、广场、公园以及当地特色产品商店等,形成教化矩阵,助力文旅产业发展。

在培养村民对生养之地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的同时,将村史馆的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保护传统工艺等有效衔接,拓展乡村旅游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和存在感,继而吸引更多的人回乡创业,凝聚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7. 乡村文化与旅游产品融合

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融合,是人民需求的体现,也是开展新型旅游模式的必要途径。将文化旅游扩展至乡村范畴,可以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拉动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丰富乡村旅游形式,真正使得农村旅游资源发挥作用。

通过挖掘乡村文化,融入文化创意产业,为其提供新鲜的旅行体验,可以极大的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

8. 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谁提出的

田园综合体是1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最早地方的实践来源于无锡田园东方,不过在后续的政策总结提炼中,无锡田园东方的模式和经验被剔除,主要的考虑是因为无锡田园东方模式过多的聚焦在房地产。

房地产行业虽然在国计民生发挥重要作用,但 在当前调控的大环境下,在本来就弱势的三农中,不能过多过早的引入房地产,尤其是不能以田园综合体这么一个试点来引入。

田园综合体国家级试点目前在全国十几个省进行,还在探索中。但是其核心内涵是比较明确的,一是三产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二是三生同步,生产生活生态同步,三是三农收益,农业农村农民和村集体要收益。四是可持续可拓展。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目的是通过旅游助力农业发展、促进三产融合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

“田园综合体”是指综合化发展产业和跨越化利用农村资产,是当前乡村发展代表创新突破的思维模式。

9. 乡村旅游与文化传承

在中国56个民族,56个兄弟姐妹中。大多数的少数民族,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都做得比较好。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一些民族轻视传统文化的的现象。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有许多只能在书本上看到了。

传统与封建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有的人认为这都什么年代了,你还这么老土。对于传承中国文化,我们不得不像很多少数民族兄弟学习。在我的家乡有一支苗族同胞,他们的服装仿佛让我看到了两千多年前的大汉帝国。

当然我们汉也有传承中国文化做得比较突出的。那也是在我的家乡贵州安顺市有几十万人至今还穿明朝人的衣服。有些网友可能会说这就更老土了,这都什么年代了。当然事情可没有那么简单。

在公元1381年明洪武14年,明太祖朱元璋的一旨号令改变了数十万人的命运。由于云南梁王巴扎瓦尔密举起叛旗。

朱元璋下令三十万军队从南京出发,攻打云南曲靖。这场战争被后世史学家称为太祖平滇。著名的云南曲靖白石江战役,明朝庭以摧枯拉朽之势,只用了二十余天战争就宣告结束了。

然而,这三十万军人万万没有想到,他们这次出征却是与家乡的永久别离,就连他们的子孙后代都要世世代代给明朝庭戍边屯田。由于但是朱元璋担心乱党卷土重来,所以下令把三十万大军全部驻扎在当时的云南,也就是今天的贵州安顺。三分军队驻扎在今天的安顺市区,七分军队驻扎在其周边农村。

平时他们基本上都是下地干活的农夫,战时拿起武器保家卫国。他们的后代就是今天安顺市的屯堡人,屯堡人自称老汉人。屯堡人穿的衣服叫凤阳汉装,说是朱元璋老家安徽凤阳传过来的,他们从明朝到现在没有裹小脚的历史。说是传承马皇后的优秀传统,虽然他们不裹小脚,但是家家户户都有绣花鞋。是了为纪念马皇后而保留的。在今天的安徽凤阳根本看不到凤阳汉装和绣花鞋的影子了。屯堡人说,如果不传承好中国文化,就等于忘了祖宗。

10. 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

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文化生活贫乏现状不改变,文化建设的水平不提高,整个经济社会就难以全面发展。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首先,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精神文化需要的有效途径。

其次,建设农村文化,对农村经济建设及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只有农村文化真正发展起来,才能推动农村及全国经济的发展。第三,建设农村文化,可以提高农民素质,具有实现农民的自我价值的功能。

第四,建设农村文化,可以丰富农民的社会生活,增强凝聚力,促进社会稳定。 通 农村文化建设可以给农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而且促进了农民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参与者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可以促成农村稳定、繁荣、发展等先进共同意识的形成,从而增强农村社会凝聚力。第五,建设农村文化,可以引导农民形成正确的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 农村文化建设为农民提供健康的活动场所,使农民在文化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从而提高农民的素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它既可以鼓励农民与现实相适应,又可以引导人们积极追崇尚未实现的理想和目标。

11. 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文化旅游业是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现代服务业,是新世纪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今天以安徽宣城市旌德县作为典型案例进行调研分析,以此借鉴和思考中国县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旌德地处“两山一湖”核心地带,生态优良、环境优美,旌德又是徽文化核心区域,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文化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为进一步厘清思路,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旌德县专门组织力量围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行了调查研究。

1.外部条件和机遇

(一)独特的资源优势。旌德地处黄山脚下,得“两山一湖”之灵气,吸徽州文化之精髓,犹如镶嵌在皖南山区的一颗璀璨明珠。境内生态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0%;物产丰富,素有“徽州粮仓”之称,灵芝、茶叶、山珍,品质上乘,远近闻名。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绿色小康县、国家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县、中国灵芝之乡、中国十佳休闲养生旅游县、中国最具投资开发价值旅游县等称号。

(二)良好的交通区位。205国道、323省道、217省道穿境而过,京福高速铁路即将建成通车,扬绩高速公路黄山连接线、徐福高速公路已列入“十二五”规划。205国道旌德段改造完工,梅岭隧道建成通车,323线一级公路改造篁新段开工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内,旌德将有一条高速铁路运行,至少一条高速公路在建,国道、省道、县道全部完成升级改造,全县路网趋于完善。加上杭黄高铁的开工建设,旌德对外交通进一步畅通,成为名副其实的长三角后花园。黄山、九华山、太平湖、西递、宏村等著名景区近在咫尺,一小时内旅游景点星罗棋布,景色美不胜收。

(三)较好的政策措施。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融入黄山圈,打响灵芝牌,做好徽文章”的旅游发展思路,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全县旅游工作指导委员会,以“发展特色旅游,突出生态休闲,打造旅游强县”为目标,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区域特色,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整合旅游资源,修编了《旌德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了《黄山东线生态旅游产业园区总体规划》、《旌德县创建全国自驾游示范县规划》,出台了《旌德县加快发展旅游业优惠政策》,建立了旅游项目库,积极推进旅游业增点扩面,上档升级,文化旅游发展氛围渐浓,生态环境日趋优化,已经成为潜在的最佳投资旅游目的地。

(四)逐步彰显的特色。近年来,我县围绕“徽派文化的核心区”的打造,深入挖掘旌德深厚的历史文化,加大了历史文物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建立了旌德革命历史纪念馆,江村历史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有了长足发展;围绕“中国灵芝主产区”建设,制定了全县灵芝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目前已形成以旌德为中心,辐射皖南、皖 、浙西,赣东等地山区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围绕“黄山旅游的中心区”打造黄山东线旅游走廊,编制了黄山东线生态休闲文化旅游走廊项目,该项目已列入安徽省省政府861重点项目。

(五)良好的政策机遇。2014年初,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旌德被列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核心区,为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近年来,我县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发展的若干规定(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及《旌德县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等文件,在土地、税收、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旅游地接、宣传营销等方面给予文化旅游产业大力扶持。同时,从2014年起,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资金支持。

2.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对照“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三大战略定位,我县文化旅游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旅游产品的品种结构过于单一。目前,我县只开发了“旌德一日游、二日游、自驾游”等几款旅游产品,全部以观光产品为主,结构单一,没有形成观光休闲产品、度假产品、专项产品、特种产品等成龙配套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有效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机整合,一些旅游项目针对性不强,特色不明显,市场差异性不够,社会关注度不高,与周边县市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如:2013年,我县全年接待游客10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亿元;绩溪县全年旅游接待量40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8亿元;泾县全年接待游客492.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

二是旅游业发展要素及内部结构不尽合理。集中表现为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旅游交通、宾馆饭店、旅行社和景区等要素行业仍十分薄弱,如我县酒店三星(含准三星)仅三家,四星、五星在建各一家,A级景区少,4A景区仅江村一家;旅行社只有三、四家,等等,已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产业素质提高。由于交通、土地等要素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缺少牵动性的大项目、好项目;项目推进不力,建设进度慢。环境资源保护迫在眉睫,加强矿山管理、古民居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加强河道综合治理工作不尽人意。

三是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行业管理水平亟待提高。长期以来,我县旅游队伍人才匮乏,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绝大部分干部群众对文化旅游产业的理解依然停留在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浅层开发上,说到开发历史遗迹就要重新恢复古建筑,谈到挖掘文化内涵就想到建庙,讲到搞休闲旅游就想建人造景点,缺乏用创新的思路和创意的理念指导产业开发方向,不能很好的挖掘、整合和盘活全县的旅游资源。同时,旅游从业人员业务素质较低,文化旅游产业在创意、策划、文化产品的生产、包装和营销各个环节上都缺乏相应的人才,行业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3.发展思路与对策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目前我国旅游业进入了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黄金发展期,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加快融合发展,同时也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新要求,我县必须遵循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基本原则,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自 传承,不断提高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

(一)着力整合旅游要素。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把我县主要景区景点串珠成线。立足旌德的资源秉赋、人文特色和区位特点,做好黄山东线生态休闲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专题科学规划和策划,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进行有效衔接,做强做大旅游地产,最大限度地拓展旌德旅游发展空间。

(二)着力打造精品景区。依托祥云生态风景区、马家溪国家森林公园、丁家山生态休闲度假区、仙人谷风景区、王祯农庄、灵芝产业园、梓山公园等生态休闲、康体养生旅游项目,打造休闲养生目的地,实现回归自然休闲游。依托中国红色旅游经典线路江村,建设江村、黄高峰、旌德农民暴动旧址、黄华岭新四军遗址等点面结合的旅游项目,打造革命教育基地,实现红色教育洗礼游。依托明清古建筑众多,保存较为完整的优势,建设一批以江村古建筑群、朱旺村古村落、旌德文庙为代表的徽派特色明显的旅游项目。打造名人故里、千年古村品牌,实现地方文化欣赏游。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景区基础配套设施,改善景区环境质量,提高景区管理服务水平,规范景区商品交易秩序,力争建成一批创意新颖、特色鲜明、景物造型美观、人与自然高度融合、具有较高文化内涵和艺术观赏性的旅游精品景区。精心策划特色旅游线路,逐步形成“特色品牌”效应,不断提升我县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着力夯实旅游基础。一是要加快以旅游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各大景区的交通便利性。二是要加快生态建设,把交通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相结合,引导沿线农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大果树、茶叶等特色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以此形成绿色风景带和绿色观光带。 三是要加快文明城镇建设,强化城镇卫生秩序、经营秩序和交通秩序管理,加强城镇居民文明素质和行为习惯教育,提升旌德对外整体形象。完善旅游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配套服务设施,强化旅游功能。充分挖掘地域文化优势,着力打造特色旅游点和民俗风情点。四是要加快旅游商品开发,在县城和重点镇发展建设旅游商品购物网点,用我县独具特色的灵芝、茶叶、山野菜等土特产品以及奇石、盆景等工艺品吸引游客扩大消费。

(四)不断强化资金投入。一是要加大政府引导性投入。旅游业是综合性极强的产业,要实现大发展、大跨越,必须在战略上坚持政府主导,在投入上坚持政府引导。近年来,我县每年都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完善基础设施、开展宣传促销等专项活动,对于引导和激发社会各方投资旅游建设的积极性有一定成效。二是要积极争取项目性投入。把旅游政策、项目、资金的争取作为对上争资立项的重要内容,精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建立项目库,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力争能从旅游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文明城镇建设等各个方面争取项目资金投入旅游建设。三是大力开展市场化运作。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采取股份制改造、出售、拍卖、承包、招商引资等方式,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和社会资本参与旅游资源开发,推进旅游景区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使我县景区景点的建设规模、景点品位和配套设施进一步提档升级。

(五)不断强化宣传促销。2008年以来,旌德县先后荣获“中国灵芝之乡”、“中国灵芝产品交易中心”以及“中国宣砚之乡”等称号,我县要充分利用好这几张国字号名片,立足长三角, 向全国,广泛采取文化旅游节、推介会以及媒体报道等形式,加强文化旅游对外宣传,建立政府整体形象宣传和企业产品市场营销结合的文化旅游宣传促销体系,着力扩大旌德文化旅游对外影响力。精心制作文化旅游宣传片和宣传画册,建立文化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系统,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宣传推介及旅游节庆活动。加大网络宣传,与国内知名网络媒体建立文化旅游宣传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充分调动和发挥旅行社在旅游营销中的积极性和市场主体作用,鼓励其拓展旅游客源地市场,大力开展地接业务,为旌德旅游增添人气。

(六)不断强化发展合力。一要明确县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各部门职责。文化旅游业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只有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才能保证快速推进。要把目标任务细化到项,分解到目,明确到各职能部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要加大政策支撑力度,建立健全文化旅游的政策保障、经营支持以及激励政策,动员和引导各级各部门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社会力量,共创旌德旅游辉煌。三要加快旅游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进一步落实人才优惠政策,大力引进旅游院校、酒店管理集团、旅游营销策划机构和旅行社的高层次人才,鼓励旅游行业培育和引进旅游项目策划、产品开发、电子商务、资本运作、市场营销、酒店管理等方面的紧缺人才,改善旅游人才队伍结构。实施旅游行业人才培训工程,加强旅游景区(点)、旅游饭店、农家乐、旅行社等从业人员培训,支持旅游企业与旅游院校开展合作,培养人才,推动形成若干人才开发体系比较完善、企业文化特色鲜明和持续创新能力较强的学习型、创新型旅游企业。

Hash:88d00f8016ea0ad0e049cdca60aa1d8a17de7f0e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