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世界地图背下来的人到底是怎样做到的?
这是一篇很早就想写的文字。记得多年前,顿悟到地理和地图可以帮助自己拔开迷雾,更准确的观察过往世界时,曾经遍寻图书馆、书店,希望能够找到心中所想。也许是自己找的地方还不够多,这个愿望并未能实现,于是便有了《地缘看世界》这个帖子。
《地缘看世界》一贴是2009年7月12日在天涯国际观察版块开的贴,到今天已经整整8年了,自制地图算是它的一大特色。说起做图这事来,还要感谢自己过往的无聊。年少时数码照片刚开始流行,看见街头有人设摊,将客户所拍之面部特写,用电脑拼接到婚纱照上打印出来,觉得煞是神奇。问过方知是用的photoshop软件所做,便去往书店选了本价钱最低的工具书(至今记得是十块钱)自学。不想当时的无聊之举,后来会用在做地图上。
初写这帖子时,其实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样的地图。明确的只有两点:首先是必得用地形图;其次是需色彩分明、对比强烈。这不仅仅是个视觉冲击力的问题,更是唯有如此,才能明确表达出地形的差异,并透过这些差异,让大家更直观感受到地理的力量。
随着图越做越多,自己对地图的理解也比之前更深刻了些,同时欣喜的看到,网上有越来越多以图载文的文章甚至平台出现。有些在底图的选用上,还会与自己以往做的图趋同(不敢说是向我借鉴的)。只是看过后觉得,有些地图还可以做得更好一些的;另外通过这些年的写作,包括这次出书,也有机会和一些这方面的专家交流,发觉专业领域已感觉到了读者对“地图”的渴望,但地图要怎么做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其实也是有困惑的。
古人云“文以载道”,其实地图又何尝不能做到“图以载道”呢?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一张能够承载丰富信息的地图胜过千言万语。问题在于,没有一个模型来告诉我们,一张好的地图应该承载哪些类型的信息。今天在这里分享的,便是自己归纳的一点心得。一如标题所写的那样,我心中的好地图应该是一张“四维地图”。
既然推出了“四维地图”的概念,自然前面还会有三个层次了。所谓“一维地图”,简单点说就是我们最通常所见的平面地图了。此类地图最关注的,是各类地名、行政边界的标定,能够满足人们最基本的位置感需求。
一维地图
然而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并非是平面的,对于平均身高不到200公分的人类来说,地球表面的任何一个变化,都可能造成巨大影响。如果一张地图不能显示地形的话,它所反映出来的信息,往往会让人非常的困惑。比如说在平面地图上,你根本无法感受到李白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时的心情。因此,如果把“一维地图”上升到“二维地图”的层次,就必须采用地形图做底图,将山脉、重要山口/通道标定清晰,并把“一维地图”中处在龙套地位的河流走向、流域突出(包括注名)。再以山脉、流域为边界,切割出一个个地理单元,以彰显山形水势对人类的影响。
秦岭古道地缘示意图
以地形图为底图的做法,无疑极大了提升了地图的品质。不过仅仅是这样还不够,毕竟影响世界的,不仅仅只有山形水势,还包含气候、植被、矿藏等诸多自然因素,以及种族、宗教、民族、语言等人文因素。就像如果不考虑降水和温度的问题,就无法理解长城实际上是一条基于古代农业技术条件,自然博弈而成的一条“农耕线”的本质;不明白法、德、意三国主体民族的渊源,就难以厘清西欧复杂的历史。
现在我们明白了,想要更好的通过地图了解这个世界,需要进一步的添 能说明问题的自然、人文信息,将之升级为“三维地图”。当然,并不是说要一股脑的把各种信息都堆进去,这样只会让地图失去焦点而变成一个大杂绘,而是应该根据制作地图的目的,包括所服务文字的内容有所选择。
法德地缘关系图
“地缘”(而不仅仅是地缘政治),是我这8年来一直在推广的一个概念。以图载道的话,能做到“三维地图”的程度,即以地形图为基础,加入所以表达的自然、人文信息已可被称之为“地缘地图”了。如果再升华一点的话,我们需要再给脑海中已经构筑的三维地图中,加入一条“时间线”。
“时间”对于地缘研究来说非常重要。一般半个世纪,或者一甲子是考察地缘结构变化的最小单位,我们可称之为“地缘量变期”。历史的跨度越长,可供研究比较的 “地缘量变期”就越多。有鉴于此,在大历史的框架内,研究每一片土地的历史、了解人/地关系变迁,是地缘研究的重要手段。
具体到以图载道的问题上来说,加入“时间”信息的方式,除了在地图上标注特定时期的地名、政治边界、战争路线等信息以外,还可以在空白处进行文字加注,以帮助读者的思维进入特定时空。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加入了“时间”概念后的“四维地图”,并不能简单的归结为历史地图。就像我这些年来一直在沿着时间轴,一步步的推进全球各板块的解读工作,本质并不是在重塑历史一样。“时间” 和“历史”在这里只是一个工具,一个验证平台。为的是总结、验证理论,为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
写到这里,忽而想起小时候经常在评书里听到的,对军师级人物的一句评语——“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其实对于地缘研究,对于地图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下一秒即是未来,一张能够将自然、人文、历史信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地图,不管你是叫它“四维地图”还是“地缘地图”,应该都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
不列颠地缘结构图(罗马时期)
附注:《地缘看世界》一贴写了8年,有读者统计前后做了400余张地图,我自己倒是没有计过数。其中最为耗费心力的,当属在写西汉部分时所做的《汉.西域全图》。边写边做,写完西域部分后还停更三月整合。甚至因为太大,不得以切割成两半来做。相信以后也不会有精力做这样的图了。
尽管这次在中国国家地理图书部的帮助下,有幸出版了这个系列的第一本书《谁在世界中心》,但想要把这些年所做之地图,尤其是这张西域大图出版,可能性应该还是很低的。另外很多朋友已经注意到了,《谁在世界中心》一书并没有把中国周边板块解读完。这是因为它的整理原则,是以解读“一带一路”中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方向的。其它的北亚、中亚,乃至西亚、东欧板块,则应是放在后续解读“丝绸之路经济带”时推出。不过前一本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前后花了三年时间才获出版,后一本涉及到更多敏感地区的文字,我个人很可能不会再有精力去整理了。
其实出不出版这事,向来不是我关心的。我们每个人都从互联网、从这个变革的时代得到了很多,一定要在出版和在网上分享中做出选择,我的选择一定是在网上分享。下面附上这张图的网盘地址,相信对大家了解“丝绸之路”会有莫大的帮助。也烦请大家能转发一下此文,让它能够帮到更多的人。
《汉.西域全图》网盘下载地址:
汉.西域全图
▼
相关图书
一本书洞悉未来十年亚太地区战略博弈格局
近60幅原创地图,全景勾勒中 大国战略路线图
Hash:85de61f5c6305d700783f92009f92cb68dc96ac0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