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的主人公,廉颇从赵国出逃了,蔺相如

语文课本里的《将相和》令人怀念,殊不知廉颇、蔺相如一个晚节不保,另一个神秘失踪,实在是历史真相不忍细读……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可以说赵国在战国后期的一段小辉煌便是廉颇、蔺相如、赵奢(赵括之父)三人同时存在的赵惠文王时代。这之后便是让廉颇都受挫的长平之战,蔺相如也在这期间神秘消失,不见踪影。

蔺相如为何神秘消失?

一般来说,太史公司马迁的习惯是“知无不言”,但是在蔺相如的结局这个问题上却是支支吾吾。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最后一次出现就是劝鉴赵王,“千万别用赵括啊”……

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们今天大胆假设,小心论证一下,蔺相如的结局究竟有几种?(欢迎评论区讨论交流)

假设1:由长平之战后蔺相如才神秘消失推出,因为死谏赵王,或是顶撞赵括招致祸端?

可能性几乎为零

以司马迁的习惯,这种事他太愿意大书特书了。长平战场被换下来的廉颇不久就凭借残兵败将强势收割了来趁火打劫的燕军,封将拜相。同样是有很多人反对换赵括上阵,所以基本不存在刻意针对蔺相如的祸端。

假设2:邯郸保卫战相当残酷,蔺相如不幸死于战乱

秦兵遂围邯郸,岁馀,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

这条非常有可能

赵国都城邯郸被围困的水泄不通,通过什么“窃符救赵”、“毛遂自荐”等故事才得以幸存。那会儿的城内已经达到了易子而食的程度,文官蔺相如或因疾病瘟疫、或是战乱死于城中其实是一件大概率的事件。因为史记中没有蔺相如战死的记录,又结合他是文官的史实,他其实非常有可能随着战乱病死和累死。

可能除了上述两种假设,还真没有其他可能了。

蔺相如不会想到,廉颇同样的错误❌又犯了一次,可惜这次没有负荆请罪前边说到了,廉颇凭借着残兵败将迅速收拾了前来趁火打劫的燕军,因此出将入相,成为赵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

但很快,廉颇又犯了老毛病,因为廉颇打魏国越来越吃力,赵王考虑启用新人将领乐乘。这下可好,廉颇觉得曾经的部下反过来到他头上很没有面子竟然直接发动兵变反攻乐乘……

这也成为他“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悲剧根源,试问,谁还敢用他。

不是所有人都是蔺相如,这里更能突出蔺相如已死。因为廉颇这样一个有缺陷的战神,需要蔺相如这种人时不时地纠正他一下,不让他出轨。这下可好,蔺相如不在了,已经没有人能制约他廉颇了。

由此可见,蔺相如的死,大概就发生在长平之战换帅到廉颇打败燕军出将入相前后。

长大以后,很多童话故事没告诉全我们的,需要自己去悟,去发掘小时候更需要理解故事中的精神,长大以后,更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多读书,才能发掘历史真相。因为很多历史真相并不适合小孩子当时去读去理解,是留给长大以后的我们自己去探索发现的。

蔺相如很可能在长平之战期间病故,之后廉颇干什么牵连不到他。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后四年,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 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 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 王信秦之闲。秦之闲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 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

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

……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 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 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

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 之大梁。

长平之战时蔺相如已经“病笃”,先秦的“病”是很严重的,小病称疾,大病才称病,“病笃”基本可以等同于病危,而且之后再无蔺相如活动记录,认为他死在这段时间并非妄自揣测。

而廉颇叛逃,至少是十二年后的事。

当然,不排除赵国诛连蔺相如家属的可能,但没有相关证据。

Hash:92ffef3a12dd262e49c77135670fc59e8b6297c7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