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旁起义景点 亭旁起义标志着

导读:亭旁起义景点 亭旁起义标志着 1. 亭旁起义标志着 2. 亭旁起义的意义 3. 亭旁起义纪念碑 4. 亭旁起义标志着浙江的革命 5. 亭旁起义标志着浙江的革命开始进入创建红军的新时期 6. 亭旁起义的精神可以归纳为

1. 亭旁起义标志着

三门景点仙岩洞亭旁红色景区石城飞瀑、东屏古村等。

以下是这些景点的详细介绍。

1、亭旁红色景区

亭旁起义所保留下来的遗址主要包括亭旁起义纪念馆、纪念碑、起义指挥部、苏维埃成立大会旧址,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红色景区。是浙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仙岩

仙岩洞位于浙江省台州三门县南海滨、距县城海游25公里的仙岩洞,传说为神仙所造,有“台州海天胜境”之誉。据《临海志》载,南宋文天祥“至此募兵”。明朝洪武年间洞中建起“文信国公大忠祠”,仙岩洞遂遐迩闻名。

3、石城飞瀑

石城飞瀑位于三门县城北郊。“石城飞瀑”为海游八景之一。山上山下颇多寺宇庵观,著名的有晋代古刹广润寺、明代古刹精秘寺和古佛洞。马家山有北宋名臣、水利雪罗适墓葬,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东屏古村

东屏村位于三门县横渡镇,四面环山,其东面山势之高形成的屏障故村名由此而来。

劳于繁世,求于偏隅。处于四面环山的东屏村可谓是个安逸之地,历经岁月洗礼,淘得一份宁静古朴。


2. 亭旁起义的意义

亭旁起义,早在太平天国起义时,就有铁场村的王延圆、赖岙村的赖余沈会同海林大广领导农民起义,曾占领过宁海县城。民国年间,自发的小股农民斗争时有发生。这些,都为我党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游击战争,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有利条件。


3. 亭旁起义纪念碑

1、红山

红山位于乌鲁木齐市中心,山岩突兀,每当晨昏,岩壁映日,红光熠熠,因而得名。山势呈东西走向,主峰海拔1391公尺。因山头状如猛虎,峭岩色赤,故又称“虎头山”、“红山嘴”。红山与对面不足千米远的雅马里克山相对峙。山下,乌鲁齐河纵贯南北。红山已成为乌鲁木齐市的象征之一。

2、水磨沟名胜风景区

水磨沟名胜风景区位于乌鲁木齐市区东北郊5公里处,水磨沟河从中穿流而过。古庙、亭台点缀其间。早在清代,这里已辟为游览胜地。每至盛夏、游人如织。

如今经整修扩建,已形成近郊的一座公园。沟里有著名温泉,常年水温28-30℃,含钾、钠、镁、硝酸钾、氡,锌等多种元素,对关节炎,皮肤病等有一定疗效,还可作为矿泉水饮用,不少外地游人专门至此住院疗养。

3、乌鲁木齐人民公园

乌鲁木齐人民公园原名“同乐公园”,俗称“西公园”,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友好南路3号,是乌鲁木齐市内最大的公园。这里原来乌鲁木齐河西岸的一片湖沼,四周古树蓊郁。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建造乌鲁木齐城时,该地被辟为官员休憩之所。

园中林木参天,花草遍地。曲径通幽的园中园,光怪陆离的“水晶宫”点缀亭旁庭前的雕塑,有儿童游乐园、旱冰场等景点和设施,还新建新疆各族人民烈士纪念碑、儿童游乐场、公共体育场、园中园、花坛等。

4、塔塔尔寺

塔尔寺是新疆主要清真寺之一,位于乌鲁木齐市解放路南端,系塔塔尔族人士于1897年捐资所建。1919年,当地一家德和洋行又出资重新修建,故又称洋行大寺,塔塔尔寺是市区维吾尔、塔塔尔、乌孜别克族等民族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又是本市对外开放的清真寺。

5、南山风景区

南山风景区在乌市以南的境内,这里雪峰高耸,山峦起伏,林木葱郁,花草遍地,泉水淙淙,景色迷人,是避暑与游览的胜地。其中较著名的去处有东、西白杨沟、后峡、甘沟、灯草沟、水西沟庙尔沟和板房沟等。

南山在唐朝时是著名的狩猎区,清代时是有名的牧场,至于避暑游览,早在清朝就已发端。解放初虽然未经大力开发,然而美丽的风景常吸引着慕名而来的游客


4. 亭旁起义标志着浙江的革命

日本著名女影星山口百惠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我是中国杨贵妃的后代。”,山口百惠不仅姓杨,而且是浙江三门杨明州在日本山口一系的后裔。

    在东海之滨、浙江省三门湾畔的沙柳清溪入海口,有个叫溪头杨的村庄,据最近浙江三门县政府外事办三门裔海外人才和知名人士调查显示:这个村是山口百惠祖根宗源的发源地。在三门县沙柳镇溪头杨村,笔者翻开《石林杨氏宗谱》。在这本宗谱第七页有这样的记载:“安雷,字汝平,号明州,去宁波失。”据考证, 州杨明州于明朝崇祯二年(1629年),在乘船去宁波的途中遭遇台风失踪,同行的还有张五官。杨明州的历史之谜在此定格。    

357年后的1986年春,日本航空公司驻京办事处古坚义道先生、日本蔬菜采购公司驻沪办事处山口光友先生来杭州寻祖,携带一本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修的杨氏宗谱,其一世祖宗为杨明州。据其祖上流传:杨明州家住浙江沿海的一个姓杨的村落,村前有一条溪流,杨在赴宁波的途中遭遇台风后,在海上飘流28日,最后飘到琉球八重山,才得以脱险。此后,杨明州定居在琉球。    

杨与难友张五官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张五官因此做了仿明朝中国官学机构的“明伦堂”的“训诂师”——汉文经典教授。顺治五年(1648年)张五官去逝,杨明州继任。杨明州在琉球成家立业,生二子一女,长子春枝是日本古坚一系的小宗祖,次子春荣则是山口一系的小宗祖。古坚和山口的姓当是以后变更的。春枝之子联桂仍以杨氏为姓,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出使中国,当年病逝,葬于通州张家湾。    

康熙皇帝曾遣使致祭。根据祖上流传线索,古坚义道和山口光友把寻根访祖的目标重点定在杨氏较为集中的温州和台州沿海地区。经寻访筛选,他们把目标锁定在临海、三门沿海姓杨的村庄。临海市博物馆会同三门县志办杨道义等,先从临海杨氏查起,顺藤摸瓜,发现临海杨氏是从三门亭旁迁入,而亭旁杨氏则从宁海黄坛而来。因元代黄坛杨镇龙起义,被元军毁村,族人四散迁出黄坛,其中一支定居三门,至此杨氏宗亲脉络已经清晰。在黄坛查找宗谱时,查出杨森长子杨鸣州,字应求,明万历庚寅(1590)七月初九出生,时尚未娶。虽然杨鸣州的排行同山口家藏的宗谱内的排行基本相同,杨鸣州与杨明州同姓,但有一字之别,出生年月也不同,这一发现未能得到古坚义道和山口光友的认同。三门县外事办及县志办等同志继续根据杨氏宗谱的脉络寻根访祖,终于在三门县沙柳镇溪头杨村《石林杨氏宗谱》第七页找到“安雷,字汝平,号明州,去宁波失。”这不仅与祖上流传下来的线索吻合,也同山口家藏的宗谱内的排行一致,而且根据“字”与“号”的分析,与杨明州受过良好教育的事实也吻合。同乡张五官则在《宁海清潭张氏大宗谱》中也找到他的名讳。经台州市地方志研究人员论证:三门杨明州确系日本杨氏宗谱的一世祖宗,这一寻根结果得到日本古坚和山口家族的认同。

    1998年2月,日本古坚和山口家族重入三门县沙柳镇溪头杨《石林杨氏宗谱》,正式认祖归宗。


5. 亭旁起义标志着浙江的革命开始进入创建红军的新时期

  浙江省。  三门县,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东北部沿海,隶属于浙江省台州市。西枕天台山,东濒三门湾,北接宁海县,南毗临海市。地势西北高, 东南低。中、西部为低山丘陵地区,东部滨海平原。  1928年,中国共产党在亭旁发动农民武装起义,成立浙江省第一个苏维埃政权,1949年2月17日解放。全县辖3街道6镇1乡511个行政村,总人口43万。县域面积1510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1072平方公里(截止2013年)。


6. 亭旁起义的精神可以归纳为

依稀记得在数年前的一次团年饭上,不知道是谁突然问了一句:"我们这片现在怎么都见不到有哪家晚上吃年饭呢?"平日里几个健谈的长辈被这个问题问得哑口无言,热闹的聚餐瞬间冷场。就在这时餐桌对面传来一个声音:"嘿,你们还别说,我们老陈家很久以前就是大晚上吃年饭的。"所有人的目光都被那个人(我五叔)吸引,期待着他的故事汇。

醉醺醺的五叔一手搭在椅背上,另一只手开始比划,他说到:"当年啊,咱们陈姓差点就成国姓了,但是那个'不争气'的陈友谅竟然没打赢朱元璋,皇位拱手让人了不说,还把我们老陈家的地位给拉低了。"五叔抿了一口酒接着说:"登上皇位的朱元璋害怕陈氏还有人造反,就下令将全国所有陈姓人氏贬为乞丐,只能靠要饭乞讨为生。这也就导致当时年三十其他姓氏的人家吃年饭的时候,身为乞丐的陈氏只能眼巴巴地瞅着。下午稍晚一点,等别人吃完年饭后,陈氏的乞丐们成群结队地去讨人家吃剩的残羹冷炙,东拼西凑的才有了稍微'体面'的年夜饭……"

虽然五叔这人文化程度不高,日常饭局也爱吹牛,但当年听到他这样一番解释后,在场的每个人都无不佩服五叔的"博学多识"。时至今日,当我在回忆起这段往事时,都觉得啼笑皆非。五叔从哪听闻的野史,我无从知晓,不过陈友谅和朱元璋争皇位的那段故事在我们老陈家却广为人知。

今天笔者就和大家谈谈在陈友谅死后,朱元璋怎样处置他的妻儿的。

和草根放牛娃朱元璋一样,渔家出身的陈友谅也有一番鸿鹄之志。元末随着阶级矛盾的加深,广大的穷苦百姓徘徊在死亡线上。全国各地农民不堪其苦,最终选择铤而走险,掀起一场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运动。朱陈二人也纷纷投入其中,为推翻残暴的游牧民族统治而入伍。随着二人杰出的领导能力不断彰显,很快就在部队有了一番话语权。伐元战役接二连三取得胜利,天下很快就被当时最负盛名的几人所占领。

可是一山不容二虎,历史上的刘邦项羽以及近代的洪秀全、杨秀清等,他们都曾在权力之争中挨过刀子流过血。虽然当时陈友谅已经在采石称帝,但仍垂涎于剩下的江山,可不幸的是,陈友谅的贪欲最终害死了他。在鄱阳湖水战中,朱元璋巧妙发挥了小船灵活的特性,一举击败陈军。

朱元璋猜测陈友谅必战必亡,也没有亲自追击,但为了高枕无忧,也是煞费一片苦心,派部下在众多尸首中带回了陈友谅的那具以及他生还的家眷。

据史书记载,陈友谅一生共有四妻二儿,分别为杨苕华、娄玉贞、陶氏、阇氏和陈善、陈理。由于笔者查阅的资料有限,所以并未能清楚知道杨苕华和陶氏的宿命如何,所以下文就不做讨论了,将重点放在另外四人身上。

惊喜却成意外的结局——娄玉贞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但在我国历史上,也偏偏有那些不爱江山爱美人的"草莽英雄"。古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只博褒姒一笑,现有陈友谅佯败送娄玉贞惊喜。前者为这一笑付出了亡国的代价,后者也为这个看不到的惊喜而抱憾终身。

娄玉贞,作为陈友谅的第二位小妾,却有着非比寻常的身份。她本为将门之后,却因父遭奸臣所害,不幸沦落青楼,也正是在这花街柳巷中让她机缘巧合地遇到了陈友谅。在后来陈友谅投身于抗元大业时,娄玉贞解囊相助,帮其成就大业。陈友谅称王后,也就顺理成章地封娄玉贞为"贵妃",为其修筑行宫,建望湖亭。作为将门之后,娄玉贞无论是在察言观色还是出谋划策上都彰显着父辈们的品质。

据史书记载:一次,朱元璋为了离间陈友谅和张士诚,利用陈友谅故友康茂才写书信给陈友谅,叫陈友谅即日发兵攻打金陵,自己愿为"内应"。娄妃觉得有诈,陈友谅不听娄妃的劝阻,自认为兵精将勇,亲自率大军攻打金陵,不料在龙湾遭朱元璋的埋伏打击,被杀得大败而归。陈友谅深自懊悔之余,也打心底钦佩娄妃的深谋远虑。

龙湾失利之后,陈友谅卧薪尝胆,不久便决定与朱元璋决一死战。娄妃再次献计,二人击掌打赌,如依计失败,娄妃从此不理国事,如依计取胜,则拜她为水军都督。临行娄妃嘱咐:"若是得胜,回时可张旗扬帆,击鼓奏乐。"陈友谅应允。从此娄妃日日怀着难以平复的心情在望湖亭上眺望,希望陈友谅早日归来。某日,娄妃远望一队战船驶来,发现偃旗息鼓,降下帅旗。回忆起先前的约定,娄妃脸色灰白,绝望呼喊:"大王你慢走,妾随你来了!"便跃身跳入湖中。

可陈友谅见状追悔莫及,急令水军打捞尸体。三天过去了,娄妃尸体毫无下落。不过据民间传闻,数日之后,在离吴城四十里的修河上游,有个叫王家渡的地方,住着父子俩人,这天清晨,父子俩下河打鱼,一网撒下,老头子怎么也拉不上来,儿子忙上前帮拉,拉上来一看,网中是个绝色的美貌女子,已经死了,却花容月貌,面目如生,浓装丽质,栩栩动人。

其实,陈友谅依娄妃计打了胜仗,这样做是想到岸给娄妃一个惊喜,谁料酿成大祸。随后,陈友谅将望湖亭改为望夫亭,抱憾终身。

开启另类的新生活——阇(dū)氏

阇氏虽然没有娄玉贞如此强大的背景,却因倾城倾国的的姿色让陈友谅无法自拔。按照宋明理学中强调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妇道,在陈友谅死后,活的最不光彩的便是阇氏了。关于她和朱元璋的那段风流史,《明史演义》中有着这样的记载:

今幸友谅已死,才可无虞。于是告庙饮至,欢宴数日。元璋亦高兴得很,乘着酒意,返人内寝,偶忆着阇氏美色,比众不同,遂密令内侍召阁氏人室,另备酒肴,迫她侍饮。阇氏初不肯从,寻思身怀六甲,后日生男,或得复仇,没奈何耐着性子,移步近前。元璋令她旁坐,欢饮三觥,但见阇氏两颊生红,双眉舒黛,波瞳含水,云鬓生光,不由的越瞧越爱,越爱越贪,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蓦然离座,把阇氏轻轻搂住,拥入龙床。阇氏也身不由己,半推半就,成就了一段风流佳话。

这一段故事正史虽未载,但秘史独有此事,冶容诲淫,何怪元璋?失道丧身,遑问妻孥?

被世 埋汰的长子——陈善

史书上对于这位太子也没有过多的记载,笔者观看的演义中对其描述也不过寥寥几笔,只说到:

元璋又追擒败众,共获得数千人,及一一查核,恰有一个美姝,及一个少年,问明姓氏,美姝系友谅妃阇氏,少年系友谅长子善儿。

陈善后来的命运如何,笔者无从知晓,但通过对比其他家眷的命运,我们还是可以推断出陈善虽然就得一命,但生活极有可能大不如前,在朱元璋的压制下草草度完余生。

流落他乡的次子——陈理

相较于长子陈善,史书对于次子陈理的记载就格外慷慨:在陈友谅死后,张定边载着尸身,及友谅次子理,奔归武昌去了。安身之后,张定边等人立即在武昌立陈理称帝,改元德寿。次年,朱元璋兵临武昌城下,陈理出降。宅心仁厚的朱元璋并没有将陈理斩尽杀绝,而是封其为归德侯。

随着时间的推移,得知父辈遭遇的陈理也时常会埋怨不公,背地里对朱元璋说三道四,得知此事的朱元璋自然也不会坐视不管。洪武五年,陈理全家被流放高丽,据高丽史料,陈理无嗣而亡。

能将劲敌的家眷安排得明明白白却不失仁道,这样的朱元璋和我们在史书上见到的那个玩弄权术的人确实有着天壤之别。但也正是这种矛盾的人格,使得朱元璋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话题。


Hash:3ed9620670940217bb06bd5c3eacba6e5e77d49f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