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会有人看不惯别人?

宋小宝在一部小品中说,看不过我的人多了,你算老几。你走你得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为什么总有人看不过别人呢!

心理学有种现象叫,投射效应。就是人们常常习惯性地将内在价值观与情感好恶投射到外在的人,和事物上。所以总认为别人和自己具有相同的倾向。这种现象是一种对人和事物的认知障碍。

正因为投射心理的作用,人们就喜欢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别人,并试图影响别人。一旦发现别人的做法偏离了自己的想法,就容易看不过,觉得不能接受,就想干涉。其实,这就是认知缺乏客观性。

心若盛开,春风自来。求同存异是搞好人际关系的砝码。把自己的想法,观念强加于人,就会导致自己在为人处世上举步维艰。

心中多一点阳光,多一点对投射效应的认知,就会理性地看待别人,心胸就会开阔起来。

为什么总看不惯别人?

(一)

先说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小青年出生农村高考失利没有考上大学,只身来到广东,在一家工厂里找到了工作,虽然上班时间特别长,工资又很少,总算有了一个容身的地方,所以工作十分努力。

一天,这小青年好晚才下班,为了缓解工作压力,准备出去逛一逛。他独身一人走在一条街上,忽然看到前面围了一大群人,走过去一看,原来有一个人在路边卖唱,动人的歌声迎来了路人的阵阵掌声。但这个小青年却认为这个人的歌唱得难听得要命,以其扰市为由,要求其打包回家。于是,两人发生了冲突,最后小青年一不小心,失手把被唱的人打死了。

(二)

这件事在网上曝光以后,有心理学家分析认为:小青年杀死的不是卖唱的,杀死的是他自己客体。

小青年高考失利,工作也不顺利,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对不起家里父母双亲,当他看到这个卖唱的流落街头之后,潜意识里想到了自己有一天也许会流落街头,所以将自己的种种不顺全部投射到了这个卖唱人的身上,认为,与其这样苟且偷生,反而不如一死了之……

(三)

我们许多人看到这位心理学家的分析之后,很可能都会认为这个心理学家在胡说八道,怎么会杀死的不是卖唱的,而是他自己呢?

其实,我们这样的疑问很正常,因为我们很多人并不懂投射这一概念。

投射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贼喊捉贼,五十步笑一百步,把自己的东西硬说是别人的东西。

当然,投射可以分为好的投射和不好的投射。如以上案例,就是青年人把自己不喜欢的特点投射到了卖唱人的身上。

心理学中有一句话,你爱一个人,其实并非真的爱TA,你爱上的只是你欲望的投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先自己的优点投射到了TA的身上,然后你再爱上了TA,这时候,其实,你爱的只是你自己。

所以,有人总会看不惯别人,用投射机制的作用来说,那是因为看不惯他自己而已。

(四)

在心理咨询中,尤其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咨询师,一般都会用投射的原理来了解来访者。有一句话说,心理咨询师是来访者的一面镜子,咨询师时刻会对自己的内心进行反复觉察,当发现自己心里面是什么情绪感受时,就知道了来访者心理有什么情绪感受。因为,这些东西都是来访者投射过来的。

心理测试上,也经常会用到投射这一原理,如墨迹测试,房树人绘画测试,还有沙盘游 分析。

(五)

其实,在我们中国,很早以前就有投射这一概念,只不过不叫投射,比如“相由心生”利用的就是投射机制。

下面例举一个苏东坡和佛印和尚的故事,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投射机制的了解。

我们知道,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一对好同志,虽然苏东坡虽然在文学和政治上很有作为,但在心性上却远不及佛印和尚了。他们俩常常在一起高谈阔论,每次苏东坡都败阵下来。

但,苏东坡在内心里却认为自己比佛印要强。

一晚上,苏东坡和佛印盘坐在船上赏月。苏东坡眼珠一转,又想捉弄佛印。于是苏东坡先开口:佛印,你看我现在像什么?

佛印:你像一尊佛。

东坡: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吗?

佛印:?

东坡:你坐在那里就像一坨屎……

苏东坡见赢了佛印和尚,好不开心。第二天,他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妹妹苏小妹,想得到苏小妹的表扬。没有想到的是,苏小妹还是不屑地说,哥,你不要再把这件事说别人说了,因为你这次又在佛印面前一败涂地。

因为,佛经上说,你心里有什么,你就会看到什么。佛印的心里面只有佛,所以他看到的就是佛,而你看到了什么,说明你的心里面装着的就是什么。

Hash:2079eb98beed2b41bcd6f3efc67e7c9f5c91d04e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