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景点有哪些 - 明孝陵周边景点

导读:明孝陵景点有哪些 - 明孝陵周边景点 1. 明孝陵周边景点 2. 明孝陵景区游览图 3. 明孝陵的景点 4. 明孝陵附近有哪些景点 5. 明孝陵景区景点 6. 明孝陵周围还有什么景点 7. 明孝陵有哪些著名的景点 8. 明孝陵附近景点 9. 明孝陵哪些景点

1. 明孝陵周边景点

南京半山园周边的风景区还挺多的,沿半山园出中山门城墙,向北步行或骑车大约一公里就可以看见波光粼粼的前湖,环湖骑行的感觉真的很赞!前湖不远处,往西是琵琶湖,往北是植物园,往东是梅花山、燕雀湖、明孝陵,还有中山陵,这些景区掩映在郁郁葱葱的紫金山中,宁静且壮观。

2. 明孝陵景区游览图

我的很喜欢中国历史,真的特别吸引人,特别令人神往,每次听到那些有关于历史的事,我都会听得入了迷。怀着这种神往的心情,来参观了明孝陵博物馆春日南京寻旧影,百花深处明孝陵。六百年风雨历程,万幸它还在。留下来的一砖一瓦,都能记住曾经的故事。

有时候残缺对于这个世界更有意义。

3. 明孝陵的景点

景点有中山陵、明孝陵、明古城墙梅园新村纪念馆玄武湖南京博物院等。

中山陵: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

明孝陵:明孝陵是南京地区建筑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

古城墙:是南京城墙上最大的一座城门,也是我国最大的一座城堡

4. 明孝陵附近有哪些景点

明孝陵和明长城明故宫一起,给南京留下了浓重的明朝印记。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位于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寝。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在明孝陵,安葬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旁边则是太子朱标的陵寝,虽然朱标没能继承皇位,但是死后却和朱元璋千古相伴。明朝灭亡后,清朝对明孝陵也是保护有加,康熙皇帝也曾亲临拜祭,手书“治隆唐宋”御碑,高度评价了朱元璋的功绩。

当然,除了这三个地方以外,来到南京还有很多值得游玩的地方,比如夫子庙、玄武湖栖霞山灵隐寺。正如刘禹锡在《石头城》所描述的那样: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 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如果想感受六朝古都的厚重历史,不如来南京游玩吧。

5. 明孝陵景区景点

1、苏州园林

苏州素有“园林之城”的美誉,境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现存50多处。

2、南京钟

南京钟山位于南京城东,自古被誉为“江南大名山”之一,有“钟山龙蟠”之美誉。钟山风景区以中山陵园为中心,明孝陵和灵谷寺为依托,分布各类名胜古迹多达200多处,84个可供游览景点。

3、南京夫子庙

南京夫子庙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区,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主要由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有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阁、棂星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

4、周庄古镇

周庄古镇是世界文化遗产预选地、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苏州城东南,地处昆山吴江上海三地交界处。周庄古镇四面环水,因河成镇,依水成街,以街为市。

5、无锡鼋头渚

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太湖上的小岛,是国家首批AAAAA级风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文明风景名胜区、中国著名赏樱基地、江苏文物保护单位。

6、扬州瘦西湖风景区

瘦西湖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位于扬州市北郊,因湖面瘦长,称“瘦西湖”。游览面积2.5平方公里,清代康乾时期即已形成的湖上园林群,融南方之秀、北方之雄于一体。

7、同里古镇

同里古镇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宋代建镇,镇区内始建于明清两代的花园、寺观、宅第和名人故居众多,“川”字形的15条小河把古镇区分隔成七个小岛,而49座古桥又将其连成一体,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

8、镇江三山风景名胜区

镇江三山风景区具有“真山真水”的独特风貌,是由金山风景区、焦山风景区、北固山风景区组成。其中金山名胜古迹甚多,俯拾皆是。玲珑秀丽的慈寿塔立于金山西北山巅之上,高30米,和整个金山及金山寺配合的恰到好处,仿佛把这座山都拔高了。

9、惠山古镇景区

惠山风景区由原锡惠公园惠山历史文化街区合并而成,锡惠公园是国家重点公园,又称锡惠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惠山历史文化街区是无锡市级历史文化街区,惠山老街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惠山祠堂群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10、常州天目湖

常州天目湖被誉为“江南明珠”、“绿色仙境”,天目湖全区拥有300平方公里的生态保护区,区内坐落着沙河大溪两座国家级大型水库,是江苏省首批生态旅游示范区。

6. 明孝陵周围还有什么景点

明孝陵和梅花山不在一起,是两个不同的景点,但离得很近,都在紫金山附近。

7. 明孝陵有哪些著名的景点

1、蒋陵,是中国著名历史文物古迹,又名孙陵,吴王坟,也称孙陵岗,位于南京市明孝陵景区内,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的葬地,是南京地区最早的一座六朝陵墓;

2、徐达墓,位于南京市玄武太平门外板仓街192号,为明代开国功臣之首、中山王徐达的墓葬,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中山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钟山风景区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附属纪念建筑群,面积8万余平方米;

4、郑和墓,位于南京市江宁区首山南麓,墓按伊斯兰风格修建,墓形为回字形,南北走向,已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5、行知墓,坐落在南京北郊晓庄的劳山脚下,是为了纪念现代著名教育家、爱国学者陶行知而修建的。行知墓里面的景点有有陶行知纪念馆、晓庄烈士纪念碑等。

8. 明孝陵附近景点

明孝陵 ,这座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的皇家陵寝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整个陵园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孝陵作为“明清皇家第一陵”,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五百余年间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20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既200 0年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首先作为“明清皇家陵寝”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后,2003年明孝陵作为扩展项目也被列入。

作为从乞丐到帝王的明朝开国皇帝,一生传奇的朱元璋,就跟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皇帝一样,对其死后的家园也是非常看重,孝陵就是朱元璋生前亲自命令建造的。明孝陵作为帝王陵寝,自然有着对中国传统风水的极致追求,四面环山象征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导引神道和陵寝建筑则采用了“北斗七星”的布局。陵园大体分为两大部分:其中神道部分,依次有:下马坊、禁约碑、大金门、神功圣德碑、御桥、石像路、棂星门;过棂星门折向东北,便进入主体建筑部分,依次有:金水桥、文武方门、孝陵门、享殿、方城明楼、宝顶等建筑。更难得的是,历经了明清民国的朝代更迭,以及近代的乱世战火,明孝陵在600年间几乎保存完好,除了地上部分在抗日战争中有所损毁外,地下墓室完好,而且躲过了那个年代猖獗的盗墓贼。

秋天的明孝陵更是一座风景秀丽的郊野公园。漫山遍野红黄绿相间的树叶是一曲颜色的三重奏,傍晚散漫的阳光柔和,却有着惊人的力量将人身上所有紧张的神经都松弛下来。作为一个外行人也许不懂风水,也不能充分理解这背后封建皇族的世界观与权力观,但却能彻底的感受到人文与自然浑然天成。

9. 明孝陵哪些景点

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翌年马皇后去世,9月葬入孝陵,定名为“孝陵”。孝陵之名,取意于谥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一说是马皇后谥“孝慈”,故名。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于应天府崩殂,遂启用地宫与马皇后合葬。至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孝陵建成,历时长达30余年。其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形制参照唐宋两代帝王陵墓而有所增益。建成时围墙内享殿巍峨,楼阁壮丽,南朝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围入禁苑之中。

当时从朝阳门(今中山门)至孝陵卫到陵墓西北所筑的皇墙有45华里长,护陵驻军有5千多人。那时候陵园内亭阁相接,享殿中烟雾缭绕,松涛林海,养长生鹿千头。鹿鸣其间,气势非凡。

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孝陵享殿等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先后调用军工10万,至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历时25年。其总体布局分两部分:一是导引建筑的神道,二是陵寝主体建筑。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于去世,礼葬孝陵。朱元璋及其皇后合葬的地宫俗称“宝城”,是一个直径约400米的圆形大土丘,它的四周有条石砌成的石壁。

明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王朱棣攻陷南京,宫中火起,建文帝不知所终。诸王群臣纷纷上表劝进,朱棣在象征性的推辞两次后 于己巳日,“谒孝陵”,虽然“唏嘘感慕,悲不能止”。

有明一代,南京明孝陵一直是祖宗根本之地,备受尊崇。每岁有固定三大祭、五小祭。凡遇国之大事,均需遣勋戚大臣祭告。 清代前期在满汉矛盾冲突之下,清代统治者处于政策的需要,也必须笼络广大汉民族以加强统治,受汉文化影响,对明陵实施保护政策。

清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全国局势未稳之际,摄政王睿亲王多尔衮“遣大学士冯铨,祭故明太祖及诸帝”。

清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初,豫亲王多铎平定江南,本月中旬进驻南京城,二十七日就“谒明陵,命灵谷寺僧修理”。七月,又“遣内官正副二员,陵户四十名,守明陵”。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帝首次次南巡到达金陵,亲往孝陵拜祭。“上由甬道旁行,谕扈从诸臣皆于门外下马。上行三跪九叩头礼,诣宝城前行三献礼;出,复由甬道旁行。赏赉守陵内监及陵户人等有差。谕禁樵采,令督抚地方官严加巡察。”其谒陵态度之恭敬,礼数之尊崇,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父老从者数万人,皆感泣”。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玄烨下江南拜谒孝陵,题“治隆唐宋”碑于碑亭。

明清鼎革,明孝陵仍享有崇高的地位。尤其是康乾年间,康熙南巡,六次遣官拜祭,五次亲往谒陵;乾隆六次南巡,更是次次至明孝陵“拈香奠酒”。且二人祭拜时均行三跪九叩之大参礼,可谓优渥有加。被时人誉为“礼文隆渥,逾于常祀,是乃千古盛德之举”。

咸丰年间,太平天国战火几乎让明孝陵地表建筑毁于一旦,康熙手书御碑倒地破碎。

清同治三年(1864年)九月,时任两江总督曾国藩奉诏祭陵,着手修复明孝陵。当时,曾国藩派员勘估,明孝陵维修实际需白银20万两,但是清朝财政拮据,结果最后只用了740两银子做了一些小维修,“治隆唐宋”御碑被扶起粘合。原本人们可以从石碑左右二边绕过,而在1980年代以后,整个石碑左右都被水泥所固定,一直到屋顶;所以要先从御碑殿出来,才可以看到龟趺的后面。

清宣统元年(1909年)两江洋务总局道台和江宁府知府会衔于文武方门前竖立特别告示碑,用来告诫相关世界各国游客不要在此乱涂乱画。

民国元年(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携南京临时政府官员谒祭明孝陵,并拟祭文。前排左三为南京临时政府南京卫戍总督徐绍桢,左四为陆军总长黄兴,左五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左六为海军总长黄钟瑛,左七是教育总长蔡元培。

1961年,明孝陵被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起,文物工作者利用精密磁测等高科技手段对孝陵进行长达6年的考古勘探和研究证实,历史上没有一次能够盗掘成功。之所以至今保存完好,是明孝陵的特殊防盗措施、历史机缘以及地理位置共同决定的。

2003年7月,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扩展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周边的明功臣墓 常遇春墓、仇成墓、吴良墓、吴桢墓李文忠墓等5座功臣墓也同时被划入世界遗产保护范围。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明清皇家陵寝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安徽、江苏等地,是中国明清两朝皇帝陵寝建筑群,按照严格的等级规制营建,具有完整的地上、地下建筑体系,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建筑华美,工艺精细,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的丧葬制度。

历经600余年的风雨之后,宝城墙体出现了局部坍塌,墙面剥落,个别地方因为地基沉降逆向撕裂而形成巨大裂缝。南京市文物部门先后投资300多万元,采用东南大学古建筑专家的保护方案,按照修旧如旧的要求,对墙体进行了维修,如“缝合”裂缝,整平“墙面”,对变形的墙体进行修补和防水防渗漏“手术”。为方便游客一睹“龙脉”真容,还修建了一条青石板游览步道,让游客能登上宝顶看到明孝陵全貌。

2008年6月,南京明孝陵方城明楼加顶保护工程开工。

2009年2月,明孝陵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是关于明太祖朱元璋、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和南京明文化的专题展馆,新馆外观采用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建筑风格,白墙、灰瓦、雕花木门、坡顶屋面、马头墙、花格窗等典型元素的运用,使得整体建筑与周边明孝陵遗存的大金门、四方城等文化遗址和草木葱郁的自然环境相协调,这也与600多年前明孝陵“天人合一”的建造理念不谋而合。

2012年5月,四方城,即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亭,修缮加顶工程开工。

2013年7月,四方城加顶保护工程完工。

Hash:30c523311544767cb0e4625095a130e9a8532bd5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