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乡这座明末清初古建筑群即将再现真容!

重磅!

位于羊山镇小屯村的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氏民居

近日正式启动修缮

赶紧来看看!

李氏民居

位于金乡县羊山镇小屯村,为明末清初古建筑群。目前,现存古民居约13座,祠堂1座、园亭(后花园)1个、鱼池1个。

整个古村落布局合理,由围墙、里巷、祠堂、书室、民居、古井、池塘等组成,是特色鲜明的聚族而居的农业村落文化景观,具有浓厚鲁西南地方艺术特色和风格。2013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年久失修,李氏民居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房顶漏雨、砖体酥碱、墙体开裂,池塘坍塌、家祠门窗腐朽等。如果不及时修缮,李氏民居有倒塌的风险。为保护我县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县文物旅游局高度重视,积极邀请专家研究修缮方案,对接上级文物部门寻求资金支持,聘请山东省崇文文物保护有限公司进行施工方案设计,并顺利通过省文物局批复。

李氏民居修缮工程的成功实施

不仅是

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举措

还将对

做好文旅融合、

促进金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起到重要作用!

(版权所有,若转载请保持文章完整性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图文:蔡运华

编制:周丽静

衡水​一座明末清初大型酒坊遗址呈现,见证传统老白干酿酒工艺! 明末清初

衡水老白干中国传统名酒

其有着悠久的酿造历史

自古便享有盛名

据悉

经过持续4个多月的考古发掘

衡水一座明末清初大型酒坊遗址

近日在世人面前呈现

据悉,遗址的发现为中国传统老白干酒酿造技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见证。河北文物考古学会将此酒坊遗址评为2021年河北考古特别新发现。

今年3月,衡水市桃城区滏阳河东老城区拆迁片区一处工地发现酿酒用的地缸,当地文物部门初步判断为酒坊遗址。

8月至11月,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会同衡水市文物保护研究院、衡水市桃城区文保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完成前期调查、勘探和后期发掘工作。

据联合考古队执行领队胡强介绍,他们首先调查了酒坊遗址周围及滏阳河两岸15万平方米的明清商业区,酒坊遗址勘探面积约3000平方米,发掘面积约500平方米。

遗址地层大致分现代、民国、清代和明代层,发掘出古代酿酒作坊及窖池、摊晾场、地下式蒸馏灶、润料池等遗迹33处,出土了大量陶瓷片、金属、琉璃、贝壳等遗物。

据介绍,酒坊遗址制酒设施配套齐全,遗址东北部独特的室内半地下式双层窖池由外围土窖池和内部30余个地缸构成。

地下式蒸馏灶设计巧妙,体现了完备的烧酒制作工序,为中国传统老白干酒酿造技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见证。

这一遗址的院落式作坊布局、结构和规模全国罕见,是目前华北地区经考古发掘的元代以后唯一一处烧酒作坊遗址,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 来源:新华社)

明末清初湖口曾有一位神童当知县,他的故事你知道吗? 明末清初

原标题:清官廉吏杨大鲲与一百二松亭、太虚亭

作者:邹胜军

双钟古镇,在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底蕴丰厚、古迹众多、人文墨客足迹遍布。清代时期,曾经有两座著名的建筑一百二松亭、太虚亭耸立在老县治后,县基山上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

清康熙初年湖口知县

↓↓↓

清官廉史杨大鲲

杨大鲲(1640—1684)明末清初诗文家。字九搏,今常州人,杨廷鉴长子,弟杨大鹤。父杨廷鉴为明朝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状元。从小博学多才、记忆超强,有神童之称。清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

“荫松堂”得名的来历

清康熙初年(1662),杨大鲲到任九江知府代理湖口知县。来时大旱百余日颗粒无收, 次年秋冬大水,船可行至县署官厅,以后数年冰灾、地震接踵而至,加上盗匪猖獗,湖口满 目疮痍、遍地狼藉,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他到湖口第二天,便带上主簿和役卒,亲自 动手,着力解决办公场所,在原县衙破院里清理瓦砾,从后山上砍来松树,湖边捡来遗弃的 帆布做瓦,百姓找他有事,就在此处理,现场办公处理公务。一个月后终于在内署建起了一 个可以遮风避雨的办公松棚,杨大鲲将之命名为“荫松堂”。不久,他上疏免除灾区赋税,鼓 励开荒,广修学舍,整顿官场风纪,治理贪污腐败,带领百姓修筑损毁的城门、整治街道, 组建民团防御匪患,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任上工作认真,常操劳过度,带病工作可谓殚精 竭虑。修复南堡曹寺村的栖真寺时,杨大鲲不辞劳苦。栖真寺原名栖隐阁,前身为陶渊明担 任彭泽县令时的书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逢迎的气节为杨大鲲所景仰。数年之后。湖口县城百废俱兴,安居乐业

杨大鲲与一百二松亭,太虚亭的故事

闲暇之时,杨大鲲漫步后衙山上。见山上悬崖陡峭,松树林立。眺望山城,景色宜 人。两山之间有一磵,不利百姓通行。杨大鲲又带领衙役、工匠在悬涧之上建亭使之方便通 行。亭子建成后,见亭后有一百二十颗松树,取名一百二松亭。并作《一百二松亭记》: “亭在署后悬涧之旁。杨子作《松棚记》成,爰历署阴诸山,寻涧而上,得快松百馀, 心甚乐之。数松得一百二十株,因名其地曰一百二松处。客谓余曰:“是不可无一亭也。”余因就山形之辅翼,导涧势之蜿蜒,远不接于樵苏,近可通于廨舍,即一百二松处以置亭,跨 涧之上,遂名曰“一百二松亭”,其可传已……”

杨大鲲沿一百二松亭继续上行,数百步,旧有太虚亭踞山之巅。站在太虚亭,“内可 尽一邑之概,外可览江湖之分”。

太虚亭原名望江亭,是明嘉靖年间知县沈诏建亭。

沈诏,在湖口历史上多有记载。字龙州浙江仁和举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来 湖口任知县,建树颇多,他倡议修建湖口城墙、建号舍于贤路两旁、修小学、复建射圃亭、 复立陶恒公祠、建三贤祠(塑陶渊明、陆修静、周续之三人像,故称三贤祠)等。石钟山上曾 建有纪念狄仁杰的白云亭,沈诏在亭上题联“红日挟飞扶国计、白云遥指忆亲心”。石钟山还曾建有三侯去思祠,就是祀明代沈诏、陈启明、张纪三位知县。

崇祯元年(1628)冬,推官唐启泰,在原望江亭址上重建,并易名太虚亭。唐启泰, 字见阳,登州人,以“孝廉”闻名为郡推官。会看地形风水。其美誉有“庭集祥鸾,囊漱秋水” 之称。他到湖口,受到广泛爱戴和追捧,题书“湖口邑”篆书。建卓然亭于上钟山崿,捐修柘 矶路、仙顺桥。他归郡后,百姓念念不忘“邑士民立碑于戟门之右,以志勿谖”。有湖口人秦 崇文建书室于太虚亭侧。

有一年,杨大鲲胞弟杨大鹤来湖口,兄弟二人同游一百二松亭和太虚亭。杨大鹤也题诗明志。

杨大鹤题《望亭》

秋光何处望?一百二松亭。

西风吹落日,染出半湖青。

杨大鹤题《太虚亭》

亭是何年废?人从后代来。

江湖通鸟道,天地入云堆。

一鹘孤骞过,千帆次第回。

不妨长僵卧,礀石近重开。

太虚亭山巅之后有洗石涧(今江阀宿舍区山涧)。杨大鲲在这里也为我们留诗。

《洗石涧》杨大鲲

宗元号愚溪,次山称浪士。

永州瑞昌,二子曾至止。

因地以致词,各得性所矢。

余非元柳俦,看山偶来此。

长松挂明月,聊复自倚徙。

礀石太古色,隐蔽荆榛里。

课仆蔓除之,错落置觥錡。

其形若仙掌,清酒沆瀣比。

起立望来帆,日落万山紫。

吾弟来幽寻,对兄应色喜。

杨大鲲、杨大鹤兄弟为我们留下充满诗情画意的诗句,描绘了“城窄山联市,亭高地接天的”湖口古镇的风貌。让人遐想、憧憬!

杨大鲲在湖口两年,一直没有离开他亲手所建的“荫松堂”。他这种清廉为官、“松棚知县”、为民服务的精神深受百姓赞扬。有关他的故事至今在古镇流传。数百年过去,今天,这里早已经物是人非。当年县衙位置,人民礼堂电影院-胜利小学后山一带,建满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居民住宅,房屋依山就势、鳞次栉比,透着几份古朴和陈旧。沿着弯弯小路,拾阶而上,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可直达山顶。

一百二松亭旧址

此文为湖口老街情怀第27篇,敬请关注第28篇。

本文作者简介:邹胜军,湖口职工收藏协会理事。文革出生,居老街50年,医学世家。热衷挖掘、收集、整理湖口人文地理,勤于文字耕耘。

喜欢他的文章可以加微信

资料、图片来源:邹胜军、方斌

1、编辑人员

明末清初自由行旅游攻略

  • 金乡这座明末清初古建筑群即将再现真容!

    重磅!位于羊山镇小屯村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李氏民居近日正式启动修缮赶紧来看看!李氏民居位于金乡县羊山镇小屯村,为明末清初古建筑群。目前,现存古民居约13座,祠堂1座、园亭(后花园)1个、鱼池1个。整个古村落布局合理,由围墙、里巷、祠堂、书室、民居、古井、池塘等组成,是特色鲜明的聚族而居的农业村落文化景观,具有浓厚鲁西南地方艺术特色和风格。2013年,

    2022-03-20
    1136 55
  • 衡水​一座明末清初大型酒坊遗址呈现,见证传统老白干酿酒工艺!

    衡水老白干是中国传统名酒其有着悠久的酿造历史自古便享有盛名据悉经过持续4个多月的考古发掘衡水一座明末清初大型酒坊遗址近日在世人面前呈现据悉,遗址的发现为中国传统老白干酒酿造技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见证。河北省文物考古学会将此酒坊遗址评为2021年河北考古特别新发现。今年3月,衡水市桃城区滏阳河东老城区拆迁片区一处工地发现酿酒用的地缸,当地文物部门初步判断为酒坊遗址

    2022-03-16
    42 27
  • 明末清初湖口曾有一位神童当知县,他的故事你知道吗?

    ↑原标题:清官廉吏杨大鲲与一百二松亭、太虚亭作者:邹胜军双钟古镇,在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底蕴丰厚、古迹众多、人文墨客足迹遍布。清代时期,曾经有两座著名的建筑一百二松亭、太虚亭耸立在老县治后,县基山上。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清康熙初年湖口知县↓↓↓清官廉史杨大鲲杨大鲲(1640—1684)明末清初诗文家。字九搏,今常州人,杨廷鉴长子,弟杨大鹤。父杨廷鉴为明朝最后一

    2022-03-01
    1755 90
  • 明末清初的画僧之首——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明末清初画家,中国象征写意画一代宗师,本名朱统托,名朱耷,字雪个,有个山、人屋、八大山人等别号,明太祖十六子朱权九世孙。明亡后,一度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晚年寄情书画,超尘拔俗。尤其擅长水墨花卉禽鸟,笔墨简练,极富个性。被后世称为


    2022-02-18
    1999 67
  • 古老寨堡、秦岭奇观!来感受一下商洛这些建于明末清初的山寨

    雄踞镇安乡村险峻山巅上的山寨,被誉为“东方古老寨堡”“秦岭险峻奇观”。5月中旬,带着对镇安山寨的好奇,我们走进大山深处,感受古寨独特的魅力。西寨日出我们来到位于镇安县米粮镇的西寨,山巅树木横生,寨墙高耸,散发着金属光芒的黑色片石一层层垒砌成宽厚的铁壁,显得雄浑壮观。西寨寨门西寨建在山脊上,易守难攻。据了解,这个山寨是当地群众为躲土匪侵扰而建,寨内机关重重。如今,寨门左面内侧

    2022-02-09
    964 6
  • 被湮没的明末清初烈士和遗民

    鲁迅曾说“我觉得许多烈士的血都被人们踏灭了,然而又不是故意的”。这说的是推翻清朝的烈士,然而明末抗清的烈士的血更属于被踏灭之列。在中国历史上,明末清初烈士与遗民数量最多,事迹也最壮烈,但被刻意埋没与遗忘的程度最深。今人多知宋亡的崖山,但又怎知明亡时类似乃至超过崖山的壮烈数不胜数!我曾读过明亡时反清烈士的言辞诗歌,悲愤亢烈,让人毛发悚然;我曾经看过明亡后遗民心怀故国的浩叹,哀痛幽

    2022-02-03
    1811 25
  • 明末清初金华、兰溪天主教的流传史迹

    一、祝石与他的中外朋友明末,海外的天主教循水运之便利,涉足兰溪。明崇祯十六年(1643)初,29岁的意大利耶苏会士马尔迪诺•马尔蒂尼(1614-1661)来到中国。他从福建转入浙江,坐船经兰溪北上,1643年6月27日,他到达上海。在上海,耶苏会士潘国光(1607--1671)教他汉语,并且给他取了一个中文名卫匡国,字济泰。1643年10月,卫匡国到杭州,游历了浙江的许多地方。1644年7

    2022-02-01
    38 93
  • 春浮园——明末清初一座名噪当时的私家园林

    文/吴志昆明末江南第一园赣中南吉泰盆地的泰和县城西郊,明末清初有座名噪当时的私家园林—春浮园。春浮园曾经多有名气?且引几则史话。明末东林党领袖、文坛盟主钱谦益写道:萧士玮(字伯玉)“登第后,为园于柳溪,名曰‘春浮’,极云水林木之致。”(《萧伯玉墓志铭》)钱谦益曾应萧士玮之邀,憩游过春浮园,为该园各个景点咏赞,留诗《泰和萧伯玉春浮园十四咏》,盛誉春浮园佳构美景。号称江左文坛三

    2022-01-26
    118 50
  • 嘉善历代先贤室名题记考略(28)清初•沈榛、明•李樾、明末清初•吴熙

    嘉善历代先贤室名题记考略姚春兴清初·沈榛【松籁阁】沈榛,字伯虔,一字孟端。明天启乙丑(1625)进士、南昌府推官沈德滋女,清顺治乙未(1655)进士钱黯室。所拈小令、长调皆清婉有致,有《松籁阁诗余》行世。松籁,犹“松声”“松韵”,风吹松树发出的自然声韵。唐欧阳衮《南涧寺》诗:“松籁泠泠疑梵呗,柳烟历历见招提。”唐元晦《越亭二十韵》诗:“松籁韵宫商,鸳甍势翔溯。”明·李樾【雨花斋


    2022-01-20
    611 42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