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厦门妙高山樱花开放了吗
又到了一年赏樱花的好时节,妙高山的云雾微微润湿了空气,春日里和朋友、家人一起,拿上新春“入场券”,来翔安妙高山看一场“年更”的浪漫樱花吧,那么厦门妙高山樱花开放了吗?
2023厦门妙高山樱花开放了吗?
开了。
漫步在翔安区妙高山上,同样能欣赏鲜花绽放的秀美图景。在占地150亩的高山茶园一期范围内,夹道栽种的1000株樱花正迎着暖阳竞相开放。淡粉色的花瓣在树枝上微微轻颤,一阵风吹,花瓣飘起,形成浪漫的樱花雨,落下的花瓣散在道路上,汇成一条粉色的樱花大道。
赏花指南
赏花期:预计持续到二月中下旬
赏花地:翔安内厝妙高山茶园内
据介绍,1000株樱花均在妙高山茶园一期范围内,目前,妙高山二期提升工程正在建设中,将继续向外扩大景点范围,建设人行步道、亭子等,把妙高山茶园打造成为市民游客休闲观光娱乐的好选择。
拍照攻略
1、大光圈 突出花卉主体
大光圈虚化背景,是花卉植物摄影中最为常用的构图方法。把手机凑近一朵或一簇花去拍,突出花卉主体,虚化背景的枝叶,增加画面的层级感,有效避免整体画面的杂乱无章。
2、巧借景 构造画面空间感
寻找适合的陪体作为背景,将樱花放入其中,形成一种借景关系,纵深拍摄增加画面的空间感,从而增强照片的艺术气息。
3、适当留白 樱花为天空增色
选择一个晴朗的天气来妙高山吧!以天空为背景,适当留白,按下快门,春意在镜头前悄然绽放。关键在于背景一定要干净简洁,拍摄时尽量选择顺光的角度,可以放低拍摄角度仰拍。
当年,蒋介石先生上妙高台走过的路——入山亭古道 妙高
入山亭地处溪口镇西、雪窦山东南麓,自古为登临雪窦山必经之地。过亭后,上山古道依山势而辟,石磴层层蜿蜒峻陡。自入山亭至山口御书亭,历史上还有隐秀亭、寒华亭、漱玉亭,一路宛然迎人。明代兵部右侍郎宋琰有诗云:“一亭西入梵王家,百折千盘路转赊。山鸟似知来客意,数声啼上石楠花。”便是这条古道的传神写照。
入山亭始建于宋至和二年(1055),由雪窦寺僧达观颖主持营建,时称“雪窦山亭”。明代更名为“雪窦禅关亭”,凸显此亭为雪窦礼佛山麓头门之意。元至元年(1335),寺僧石室瑛重建。1927年修筑鄞奉公路,东起自宁波永宁桥,西直抵溪口入山亭。1934年,沪上闻人杜月笙为博蒋介石欢心,主动出资重修入山亭。抗战时期,占领溪口的日军肆意烧毁了入山亭。溪口光复不久的1945年冬天,杜月笙索性来一个好事做到底,按十年前图纸,出资复建。至今保存完整。千年之间,这座小小的山亭,历经磨难,见证了溪口古镇的变迁和雪窦香火的兴衰。
上世纪六十年代,溪口至雪窦山另辟盘山公路,入山亭和其上的千年古道渐渐式微,香客与旅人行行复行行的场景,一去而不复返了。入山亭永远化作古代雪窦行旅史、佛教史的一幅古苍的插页。
自溪口复行数里,抵入山亭,亭在雪窦山脚,为登游者之休憩所也。傍有静室数间,系接待游客之设;主事僧邀余入室小坐,茶话片晌,与之道谢辞出。僧告曰:‘到雪窦尚有六七里遥,而岭路巇崄难行!此处有藤舆可以代步’。余答:‘步行善!可以运动身体。’相与合掌作别。入山亭小憩,举头一望,高峰叠立云端,口占一绝云:“幽亭翠绕午风旋,小憩清吟意自闲;频向高峰翘首望,钟声遥听白云间。”跟挑夫上山,山路崎岖,石磴纡回,果然难行,振衣蹑石而上。是日,适逢外国旅行团登山,裙展联翩,男女络绎,一路颇不寂寞。(民国· 斌宗法师)
文:裘国松‖图:明月/2018.11.15
妙高峰上古杏银 京西海淀七王坟 妙高
香
水
院
旁
醇
亲
王
墓
京
西
海
淀
七
王
坟
妙
高
峰
上
古
银
杏
一提到海淀
大家脑海中首先想到的
是高楼林立的景象
而在清代
这片土地不仅是
文人墨客游憩的好去处
也是皇亲贵胄死后丧葬的理想场所
北京西郊海淀
山脉连绵,坟茔错落
当地有
“一溜边山府,七十二座坟”的顺口溜
今天,文旅君就带大家
一起探索京西妙高峰上
七王坟背后的故事
香水院旁王爷墓
墓主地位显赫
七王坟是道光皇帝第七子——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的陵墓,因为奕譞行七,所以也叫七王坟。七王坟位于京西北安河西北10余里的妙高峰古香道旁,坟址为唐代法云寺旧址,毗邻金代西山八院之一的香水院。罕见的阴阳宅设计以及高过其他王爷陵的规制都彰显了墓主人高贵的地位。
醇亲王墓
卒于光绪朝的醇亲王奕譞,可谓清代后期身份最为显赫的王公之一。除了皇子身份外,他也是光绪皇帝的父亲、宣统皇帝的祖父,同时还是慈禧太后的妹夫,集众多身份于一人,他的墓地自然是挑选位置最佳之处建造。
据奕譞《退潜别壁存稿》记载,戊辰年(即同治七年,1868年)秋,奕譞在蔚秀园养病,某日到西山响堂庙闲游,见妙峰山泉壑幽美、重峦叠嶂,于是带风水先生李唐(字尧民)勘察。李唐认为该处“点穴最佳”,奕譞大喜,遂决定购买此地作为自己死后的墓地。慈禧和光绪皇帝赐银五万两买山建坟。
醇贤亲王奕譞和儿子光绪帝
有学者研究清代自入关后王公墓地的分布状况,发现清代前期主要是选择在自己圈占地以内的地方,故多在京畿附近;清代中后期,随着近郊圈占地被用完,买地成为墓地的主要来源,醇亲王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七王坟于同治七年(1868年)开始筹建,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竣工,用时30多年,从买地到建造耗银百万两之巨。
古木幽深 陵寝完好
唐代法云寺旧址
七王坟建立在唐代法云寺的旧址上,原为佛门圣地。 七王坟的南边就是现在保存状况较好的晚清墓地九王坟,九王坟的墓主是道光皇帝第九子——孚郡王爱新觉罗·奕譓。七王坟的北面是七王阳宅,宅子由四个院落组成,院内有祠堂、享殿、过厅、走廊、花园等,布局幽静完整。
进入陵区先通过青砖铺设的石阶,虽不高不陡,却使人心生肃穆之感。陵区坐西朝东,前方后圆,顺着山势,步步升高。
陵区内的青砖石阶
平台上是一座黄琉璃瓦碑亭,四面券门,中间矗立着光绪皇帝亲书铭文石碑。关于这个石碑,其实是与九王坟中的石碑调换过的,原来的石碑体量过大无法运送到山上,只能将其竖立在醇亲王同母弟孚郡王奕譓墓园的碑亭中,而将这块较小的石碑刻字抬上山来,可见原石碑规格之大。
黄琉璃瓦碑亭
醇亲王墓宝顶两侧树木幽深,其中不乏苍松古柏。其中一棵银杏树还有一段传奇的历史。
陵区内的古树
奕譞自书《遣色克图同堪舆赴妙高峰兴工定穴志感》中注有“老松高六丈许,银杏树一株,围三丈五尺,清阴盈亩,重实累累,皆数百年物也。水源出石罅,周砌以石,游鱼千余头,堪舆云是生气”。
相传,墓中的这株银杏(白果)树成为了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明争暗斗的又一焦点和最终的牺牲品。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前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关系已经出现了裂痕,慈禧太后宠信的大太监李莲英借口“白”果在“王”陵上合为“皇”字一说,认为皇家风水都被奕譞这一支占据了,奏请慈禧太后将七王坟上的千年银杏树砍掉。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僵持一个多月,最后慈禧太后趁光绪皇帝上朝时,在黎明时分叫人将银杏树砍掉。银杏树被砍之时树中有血流出,把李莲英一行人吓坏了,以为是惊动了神明,也为这棵银杏树添加了一抹神秘色彩。
翁同龢
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在日记中也记载了这件事:“(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五月初七日,晴,是日巳正,上谐醇亲王园寝行释服礼,卯初起行,未初回园,寅正见起……园寝有银杏一株,金元时物,似前月二十三日事,懿旨锯去,使明堂展开,大七尺半,群蛇所窟。”根据这一记载,可见古树流血是由山蛇被锯造成的。
保护文物 以贻后人
七王坟村“脱胎换骨”
醇亲王墓在1984年就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为了重新改善墓周边的环境,各级政府都作出了很大的努力。
醇亲王墓冢
“杏黄杏白樱桃红”的七王坟村被评为北京最美乡村,同时也被选为海淀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2013年,在否定了15轮设计 方案之后,最终确定了“华北民居”方案,七王坟村开始“脱胎换骨”。
如今的七王坟村
醇亲王墓是清代陵墓中
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处
曾经叱咤风云的皇室贵族
如过眼云烟般随风而去
墓主人见证了清末中国之巨变
留下的是历史的痕迹与沧桑
内容来源;北京市方志馆官微
参考文献:
《北京市海淀区志》
《入关后清代宗室王公茔地分布情况的初步考察》
《浅谈树木与文化》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