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马跃檀溪”在何处?孟浩然诗“池分跃马溪”就指此传说

文图/若愚

檀溪又名檀溪湖,在襄阳城西真武山北面 。因刘备的卢"一跃三丈"而"跃马檀溪"闻名于世。

《梁书武帝纪》载:“东昏即位,高祖潜造器械,多伐竹木沉于檀溪,密为舟装之备。”按水经注应劭曰,檀溪当即襄水。元和志谓今已干涸。檀溪,又名檀溪湖,在襄阳城西武山北面,和汉水畔的白马洞及江中蔡家洲具为佳境。尽管这里至今仍无亭榭寺院,楼台亭阁,但有罗贯中传神之笔把刘备马跃檀溪描写得那么神奇,那么动人,故千百年来不乏游人到此一顾,以凭吊历史遗迹,寄发思古之幽情。

的卢“一跃三丈”,说明了刘备跃马时的檀溪最少有三丈宽。为何如今檀溪只有其名而无水呢?清光绪《襄阳府志》说:“檀溪向为汉水所经,自老龙堤建,溪不复与汉通,日就淤塞,今皆民产矣!” 由此可以看出,远在一千多年前,补修老龙堤后,檀溪之水不再入汉,檀溪就日渐淤塞了。那么,老龙堤是何时所筑呢?可以说远在汉魏以前,魏咸熙元年(公元264)年,胡烈为荆州刺史,有惠化,补缺堤,民赖其利。这与刘备马跃檀溪、三顾隆中已晚六七十年。胡烈仅仅是补缺堤而已。是堤之设,据文献载,始于商周,但不过是草创。 堤筑之后,檀溪之水,流于何处?上述<府志>曰:“昔日汉水,会檀溪、襄水(今南渠),以绕郡城,过岘山,复入于汉,是以《水经注》云,又与襄湖水合并。”即檀溪与襄水合流,注入汉水,到如今檀溪就只有其名而无水了。

传说,檀溪湖对面的蔡家洲,曾是蔡瑁的土地。不知何时,对面白马洞的一匹白马,常在夜间跃过汉水,跑到洲头尥蹶子撒欢,糟蹋庄稼。蔡瑁气得七窍生烟,发誓要弄个水落石出。他带着人马日夜埋伏,一连数日,什么也没有看到。就在他准备撤兵的那天晚上,突然从洲对面的山洞里跃出一匹浑身闪亮的大白马,窜到洲上,又是打滚,又是乱跑,然后大口啃食庄稼。蔡瑁一声呼哨,四周伏兵一齐甩出九百九十条绊马索,张开九百九十根套马绳,逮住了大白马,连夜牵回城,准备天亮宰杀。

此时刘备正寄居荆洲,住在襄阳。半夜听到骏马长嘶,声音宏亮,便起身去看。俗话说,将士惜马,秀才爱书。他想,这么好一匹马,不可不救,便把它放走。白马淌出眼泪,屈下前蹄,向刘备点了三下头,然后一声长啸,飞奔而去。蔡瑁得知,气得咬牙切齿,眼睛发红。心想:“往日想杀你找不到由头,今天可是你自己找死,不除掉你这大耳怪,迟早要夺走我的地盘。”便来抓刘备。谁知刘备猜到凶多吉少,已掩面溜出了西门。蔡瑁笑道:“别看他出了门,还是瓮中鳖,罩中鸡,看我生擒了他。”带着人马一路追去。

刘备逃到檀溪湖边,眼见湖水茫茫,追兵渐近,不禁失声痛哭。正在这时,那匹大白马忽地跃到眼前,咴咴直叫,贴近刘备屈下四蹄。眼看蔡瑁呐喊喧天,追至身后,刘备霍地抓住马鬃,翻身上马。只听一声怒吼,白马四蹄腾空,跃过檀溪湖,奔向万山丛中。真武山下深深的蹄印,就是大白马留下的神迹。

襄阳诗人孟浩然有《登望楚山最高顶》诗:“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云梦掌中小,武陵花处迷。暝还归骑下,萝月映深溪”当年诗人登上襄阳城西南的望楚山,看到檀溪的水域,心驰神往,便想到了烟波浩茫的云梦泽;远望鸭湖与西南诸山参差相接,山环水绕处,又联想到那陶渊明笔下的武陵源。诗人在《檀溪寻故人》中还吟道诗:“化伴成龙竹,池分跃马溪。田园人不见,疑向洞中栖。”由此可见,当时鸭湖一带完全是一个山水相映,风光绮丽之地。孟浩然诗中所说“池分跃马溪”讲的就是在《三国演义》中写得绘声绘色的“刘玄德马跃檀溪”的掌故。这个故事与鸭湖有着直接的关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孟浩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朝代:唐代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创作背景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商业合作

合作联系: 18605956421

客服QQ: 1126918177

湖北真正的文化名山,孟浩然一生在此隐居,值得一去! 孟浩然

西北襄阳市东南约15公里处,有一座神秘的山,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鹿门山。它因汉末著名学者庞德公、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皮日秀相继隐居于此而闻名。后人称之为“圣山”。 鹿门山,原名苏岭山,紧临汉江,四周环绕着狮子、香炉、霸王、李家山,构成了圣山之风光。远远望去,五山如仙子,云遮雾绕。

靠近群山,狮子山很美,香炉山很静,霸王山很雄伟,鹿门山很陡,李家山开阔,在这里你感觉像是在一个树木茂密、花团锦簇、云雾缭绕的仙境中游荡。

据清代同治年间《襄阳县志》记载:“汉光武年间(公元25—56年),刘秀皇帝和习郁(游览苏岭山)同时梦见山神(两只梅花鹿)。后刘秀命习郁在山上建了一座庙,上面刻着两个石鹿,俗称鹿门寺,鹿门山后因鹿门寺而得名。”

后来,汉末名士庞德公几次不受刘表的邀请,携家眷在此隐居。因此山东麓建有庞公祠。又由于孟浩然、皮日休效法前贤都到这里隐居,山上还有有孟浩然居和皮日休相关遗迹。所以唐以后有“鹿门高士傲帝王”之说。

鹿门寺位于鹿门山的半山腰,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千百年来,无数海内外朝圣者云集于此,佛像熠熠生辉。原建筑规模宏大,工艺精湛,古朴典雅,蔚为壮观。因此,楚真、丹霞等著名僧侣也一直来这里主持佛事。北宋时期(公元1111-1117年)是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这里有500多座佛堂、寺院、斋堂和方丈室。

鹿门寺后面200米处有一口井。由于井口曾有八角形围栏,故称八角井,又称八卦井。井里的水,不管阴晴旱涝,总是保持同样的流量,太神奇了。井泉流下20多米,有一个泉水天坑,也叫天井。该井为天然竖井,井深约3米,井口直径约1米,潜流向下。穿过一个天然的石洞,洞里有许多钟乳石。一块大石头伸出很长时间。春天突然像一颗珍珠和一道帘子一样在空中倾泻而下,这就是所谓的暴雨池。泉水又流到寺门前,从龙口的两座石刻中,喷入龙头喷泉。听说孟浩然常用此水西酿酒喝,加再上吸收山的灵气,所以才会成为一代大文豪。

鹿门山还是三国文化的发祥地。当年在隆中躬耕的诸葛亮,曾拜庞德公为师。每次来讨教,他都跪在庞德公的面前,现在山在存在的拜师堂,就是诸葛亮的求学之地。据史书记载,庞公经常邀请他的侄子庞统、诸葛亮、司马徽、徐庶等共同讨论世界大事和治国方略。由此,我们可以推断鹿门山就是三国故事的源头。

鹿门山是一座美丽的山。它被赋予了自然之美和各种优秀文化。它是一座诗化了的山。孟浩然用诗歌的妙笔,把它描绘得美丽如画。同时这座山也哺育了伟大的诗人孟浩然,把许多文人学者的思想境界提升到了极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在游鹿门山未能成行后发行“不踩苏岭石,虚作襄阳行”的感概。他是因没能亲自到过鹿门山的而觉得是很大的遗憾,或者说是为无缘在圣山陶冶性情而惋惜。

是鹿门山造就了诗人,还是诗人造就了鹿门山,我们已经说不清楚。但不管如何,很少看到人与自然如此和谐。我想要想真正体验孟浩然的境界,还是得经常去鹿门山才是。

孟浩然自由行旅游攻略

  • “刘备马跃檀溪”在何处?孟浩然诗“池分跃马溪”就指此传说

    文图/若愚檀溪又名檀溪湖,在襄阳城西真武山北面。因刘备的卢"一跃三丈"而"跃马檀溪"闻名于世。《梁书武帝纪》载:“东昏即位,高祖潜造器械,多伐竹木沉于檀溪,密为舟装之备。”按水经注应劭曰,檀溪当即襄水。元和志谓今已干涸。檀溪,又名檀溪湖,在襄阳城西真武山北面,和汉水畔的白马洞及江中蔡家洲具为佳境。尽管这里至今仍无亭榭寺院,楼台亭阁,但有罗贯中传神之笔把刘备马跃檀溪描写得那么神奇,那么动人

    2022-01-29
    1801 69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朝代:唐代作者: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创作背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

    2022-01-28
    231 35
  • 湖北真正的文化名山,孟浩然一生在此隐居,值得一去!

    鄂西北襄阳市东南约15公里处,有一座神秘的山,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鹿门山。它因汉末著名学者庞德公、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皮日秀相继隐居于此而闻名。后人称之为“圣山”。鹿门山,原名苏岭山,紧临汉江,四周环绕着狮子、香炉、霸王、李家山,构成了圣山之风光。远远望去,五山如仙子,云遮雾绕。靠近群山,狮子山很美,香炉山很静,霸王山很雄伟,鹿门山很陡,李家山开阔,在这里你感觉像是在一个树木茂密、花

    2022-01-28
    760 8
  • 孟浩然的纪念胜地,你知道多少?

    公元740年,布衣孟浩然斩去一生烦恼,智慧双眸永远闭合,灵动诗笔再没挥墨。至今已有1000多年......世界数千年历史,不知有多少权顷朝野的公卿、富甲天下的豪客,生前风光一时无二,死后寂然消失在茫茫天宇,浮云般风吹魂散,连流星之痕也没留下。布衣孟浩然一生不能一展抱负,晚年穷困潦倒,但他的生前足迹没有泯灭星空。千多年来,自有无数仁人志士追随其后。他们怕世人忘记了孟浩然,便在孟浩然曾

    2022-01-28
    1340 70
  • 孟浩然为何钟情于鹿门山?难怪众学者都说鹿门山成就了孟浩然

    孟浩然与鹿门山有着割不断的情缘,历史上有不少人称孟浩然为鹿门孟处士或孟鹿门,也有不少人称孟浩然为鹿门处士或鹿门才子。还有许多人以为孟浩然的故居就在鹿门山,并且说他死后也葬在鹿门山。从现存文献资料看,最早把孟浩然的姓名和鹿门山联系在一起称说的应当是符载。符载,字厚之,蜀人。有奇オ,自称庐山山人。他非常仰慕孟浩然,看到孟浩然的墓园荒凉“邱陇颓陷”,“高不及隐”,令“行路慨然”。于是致书时任襄州刺史的樊

    2022-01-28
    1369 0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