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小龙虾美食街是潜江城区东方路的“龙虾一条街”,潜江是著名的小龙虾之乡,是潜江比较出名的美食街,每年4月底至9月底到“龙虾美食一条街”,总是人山人海。在这条街上,撮虾子的店非常多,其中最有名、人气最旺的就是潜江虾皇。特色美食有蒜蓉虾、油焖大虾、香辣虾球等。
潜江小龙虾美食街美食
潜江小龙虾美食街饭店
潜江小龙虾美食街地址
湖北省潜江市东方路潜江市街心花园西南侧
潜江市有什么好玩的景点?潜江8大最好玩的地方
潜江市是湖北省直管县级市,位于湖北省江汉平原,自公元965年(宋乾德三年)建县,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素有“曹禺故里、江汉油城、水乡园林、龙虾之乡”的美誉。那你知道潜江市有什么好玩的景点?现在让巴拉排行榜网小编带大家看一看潜江8大最好玩的地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潜江8大最好玩的地方
1、曹禺纪念馆
曹禺纪念馆位于湖北省潜江市曹禺公园内,是我国唯一一家收藏、陈列曹禺先生着作及相关资料的地方性纪念馆,馆内共收藏曹禺先生的著作、手稿、图片、书画等各类珍贵资料及实物千余种,是世人缅怀曹禺先生和潜江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
2、生态龙虾城游乐园
生态龙虾城游乐园是一定要去的,乐园以龙虾为主题,在周边城市内也是少见的,里面所做出来的美食小吃在口感上也是超棒的,所以每年到吃小龙虾的季节,这里的人是超多的。
3、龙湾遗址展示园
龙湾遗址展示园是周楚文化遗址群,在其中都已经出土了不少的文物,同时还有不少在后来恢复修建的遗址都有着超高的考古价值,对于喜欢研究楚文化的朋友来说一定要去。
4、世博湖北馆
湖北馆是中国上海世博会场馆之一,展示面积600平方米,虽然参观时需要花费的时间不长,但整个很有参观价值。
5、田关水利休闲度假区
田关水利休闲度假区的景色很是不错,四面环水,岛上草木花卉丰茂,林间道路蜿蜒幽深,一片清新自然景象,很适合一家人来场休闲度假之旅。
6、返湾湖风景区
返湾湖风景区是湖北省潜江市境内最具有人文景观和水乡园林特色的集旅游、度假、休闲、垂钓、观赏于一体的风景区之一,在莲花盛开的季节,泛舟摘莲,别具江南水乡泽国的情趣。
7、禄秀农庄
禄秀农庄的地理交通位置非常的优越,所以每年接待的游客量还是非常高的,它主要以生态农业、农耕文化等特色景点为主,整个游玩的趣味性还是蛮高的。
8、窑岭村
窑岭村是个很生态的地方,优越的气候环境和生态环境,让人们走近其中的时候会是很惬意的,是个放松心情,释放压力的好去处。
潜江拖船埠红色旅游攻略「潜江市拖船埠红色旅游」
盐湖盆地成盐成油有了个说法
盐湖盆地能不能成油?有没有工业价值的油气流?国内没有典型的先例,国外也缺少类似江汉盐湖盆地的资料可供借鉴,这涉及到油气地质学中重大的理论问题。
江汉未取得工业油气流之前,一直困扰着人们无所适从,并引发出对江汉油气评价的分歧和争议。
通过王场构造油气高产事实,逐渐认识到盐湖盆地成油机理。五普综合研究队、江陵综合研究地质大队和江汉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等,都对江汉盐湖盆地成盐、成油地质规律进行了总结,为充实我国陆相生油理论而做出了贡献。
江汉盐湖盆地,总体上呈北北东向的大型的中新生代坳陷,叠置于不同构造单元之上。它与松辽、华北盆地一样,都是燕山运动以来发生、发展起来的。
燕山旋回以前,扬子地台处于相对稳定的沉降阶段。燕山旋回使地台盖层全面褶皱,形成现今的基本面貌。燕山运动改造了本区的地质构造,产生了潜北断裂和松滋—监利大断裂等,形成了盆地坳陷区从早白垩世开始沉积,但仅限于宜昌、云应及桃源等地区,以巨砾岩和红色粗碎屑岩为特征,在宜昌、云应一带厚近2000米,在桃源地区厚度增至2000~3000米。
进入晚白垩世时,沉积发展到高潮,红色碎屑岩及膏盐厚达2000余米,遍及坳陷区,甚至超覆于隆起之上。
老第三纪沉积稳定而广泛,新沟咀组沉积之后,相继沉积了潜江组,形成了多组成盐成油地层组合,虽然沉积很厚,但有明显的分割性及多沉积中心。
总之,从江汉盆地的发育史表明,白垩—第三纪的沉积,无论是地层组合上或是地壳运动的规律等,可以大致分出3个阶段:早期主要是在前期地壳形变的基础上再造的开始,表现为剥蚀充填,组成了以粗碎屑岩的山麓堆积,此时,地壳运动微弱,外力剥蚀起主导作用,属堆积阶段。中期为发展阶段,是盆地主要坳褶时期,以砂泥岩及膏盐沉积为其特征,层系韵律清晰,沉积巨厚,反映沉降速度大于沉积速度,常形成良好的成油条件,为重要的成油时期。晚期由于地壳活动逐渐激化,而进入“萎缩”阶段,各组地层常表现为退覆式沉积。
1.盐湖咸化期
盆地成盐咸化期,主要是潜江组沉积时期,由于受亚热带干湿互换的古气候影响,而形成闭流环境。盐的沉积速率达80毫米/年,盐韵律高达160个之多,每个韵律由钙芒硝泥岩段和盐岩段组成。而盐岩段则以岩盐为主,次为无水芒硝、钙芒硝,并含多种硫酸钾、镁矿物及钾矿物。
以潜江凹陷为例,沉积岩厚超过9000米,其中潜江组厚达4000余米,沉积速率为0.32毫米/年,而岩盐的分布就达2000平方公里,占凹陷面积的4/5,累积厚度达800米,周矶向斜为盐湖的汇流中心。
据吴崇筠等(1993)研究分析,原油微量元素中的钒平均含量为0.97×10-6,镍平均含量为15.3×10-6,溴氯系数为0.02~0.07。
海相原油的卟啉通常以钒卟啉为主。我国陆相原油则以镍卟啉为主。江汉原油及生油岩中富集的石油卟啉是镍卟啉而未检出钒卟啉;在原油组分中镍含量远远大于钒含量,说明江汉原油是典型的陆相原油。
从质谱分析资料确认,潜江组有机母质中动植物成分都有,该组的干酪根属于混合型的。
原油中镍卟啉含量随成熟度增加而减少,推断潜江组生油门限为1900米左右。
以潜江凹陷广化寺潜深7井的成油、成盐韵律为例:在2360~2400米井段内就有两段咸化期盐沉积,剖面的上咸化期岩盐层成为理想的盖层或隔层。
2.盐湖淡化期
封闭盐湖自每期咸化期之后,由于古河流注入使盐湖淡化。沉积物常见有砂岩、粉砂岩、泥岩、泥灰岩、白云质灰岩和页岩等。其特征一般有两种:
①浅水沉积——以泥砾、盐砾为标志,含有浅水化石输藻和丰星介等。②深水沉积——以深水浊积岩、层状盐为标志,不含浅水化石。
潜江凹陷潜江组物源主要来自西北方向剥蚀区,西起浩口经过钟市、张港,东至渔新河一带,为一套砂岩、泥岩、页岩互层沉积,其中砂岩较发育,占段厚的36%,砂岩单层厚从几米至几十米不等,泥岩单层一般小于20米。据潜江组1段古盐相带图所示,可分湖泊三角洲相、湖泊浅水相和湖泊深水相。
潜江以北的湖泊三角洲相、浅水相,生、储、盖配置理想,是形成以王场为主体富集油气藏的最主要因素。
潜江以南为深水相带沉积区,如谢家场、拖船埠、总口、直路河等,虽然有良好的生油层和圈闭背斜(谢家场),但总因缺乏砂体分布而没有形成油气藏。
又如沔阳北部的小板次凹,虽有潜江组沉积,生油层系也发育但打两口井都无砂岩储集层。后来靠近凹陷西北侧近物源地方,找潜江类型的砂岩相带,打第三口井时,钻遇到砂岩储集层,发现了工业油气流。早先在潜江背斜构造上打潜探6井时,正是由于砂体尖灭和砂层极薄(只有1.7米)而未能找到油气流。
盐湖盆地油气生成的理论总结:
(1)盐湖有适宜于生物的大量繁殖和保存的条件
江汉找油的实践证明,盐湖盆地不仅有着丰富的有机质,而且能形成工业价值的油田。这些生油有机质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怎样能保存下来的?根据国内对现代青海湖的研究指出:在闭塞地带湖水的矿化度最高,遇地表迳流的环湖带矿化度最低,这是由于地表淡水补给与湖水重力分异造成的。类比潜江古盐湖的湖滨浅水地层,因受补给水的淡化,湖水盐度降低,是有利于生物繁衍的。但这是局部的,主要的还是由于盐湖在发展过程中具有相当长的淡化阶段。
江汉古盐湖的沉积剖面具有十分明显的韵律结构。韵律的下部以陆源碎屑物为主,尚有碳酸盐(方解石、白云石或菱镁矿?)、钙芒硝和少量硬石膏,韵律上部为蒸发岩,以岩盐为主,占50%~70%以上,同时有大量的硫酸盐矿物及少量碳酸盐矿物。韵律下部反映了盐湖淡化期的沉积,而韵律上部反映盐湖浓缩期的沉积。所以,从时间上看,盐湖的发展是由淡化一咸化(浓缩)两个阶段的频繁交替出现,最后趋于萎缩。
盐湖的淡化阶段,降水量和地表迳流的流放量大于蒸发量,反映古气候的潮湿。由于大 淡水的补充,盐湖逐渐淡化,水面很高,湖面扩大,处于相对稳定时期,适宜于大量水生生物的繁殖,并沉积有陆源碎屑、页岩和碳酸盐岩。后来,由于气候变的干燥,蒸发量大于补给量,湖水含盐逐渐增加,大量生物死亡,堆积湖底,在高盐度湖水与上层通气带隔离的情况下,形成很好的封闭环境,在缺氧的还原条件下,这些有机质被保存下来,在一定条件下,并转化为石油。所以,盐呈卤水出现并保存有机质是盐湖盆地成油的理论依据,而适宜于生物大量繁殖的古气候又是有机体赖以生存的先决条件。
(2)长期稳定地下陷,快速地堆积,是形成巨厚生油岩系的基础
盐湖盆地白垩—老第三系厚逾9000米,其间没有明显的构造运动,在凹陷中表现为连续的沉积。由于边缘剥蚀区处于持续的上升,而凹陷处于相对的长期稳定地下陷,形成快速堆积。据有关资料记载,江汉老第三系的沉积速率是0.12毫米/年,比华北平原老第三系的沉积速率(0.1毫米/年)和松辽平原的白垩系沉积速率(0.08毫米/年)还要大。始新世晚期至渐新世成岩期(第二成油期)的沉积厚度,在潜江凹陷深凹部分就有3500米以上,形成一二百个由淡化—咸化(浓缩)的沉积韵律,反映盐湖有节奏地下陷,并不断地为沉积所补偿。这样边沉积,边沉积补偿,便形成了巨厚的生油层系。就钻井已揭露的潜江组1段而言,生油泥、页岩占段厚(1400~1600米)的70%。潜江凹陷面积虽小(2200平方公里),但由于生油层系厚度大,所以,生物层系的体积是具有相当大的规模的。
(3)砂泥岩互层,同生同储,油气短距离运移,是有利的富集条件
潜江组以大套生油泥、页岩和砂岩相交替,生、储、盖组合重叠,如“楼房式”。上一组合的下部(生油层)即为下一组合的上部(盖层)。由于砂岩储集层处于大套生油泥、页岩包围之中,使油气储集极为有利。所以,潜江组一段的10个砂岩组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含油,其中有5个砂岩组已成为油田的主要产层。这些砂岩体所以能够储油,是由于一两千米或更厚的上覆沉积物的垂直压力,泥、页岩组成的物质压实程度较高,而砂岩因粒间的支撑作用,压实程度较低。两者之间产生压差。所以,泥、页岩中的流体(包括液态烃)便首先向压力低的相邻的砂岩作垂向或侧向运移。这些砂岩便成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油气运移通道和储油层。如果砂岩体是走向倾斜延伸的,并向边缘和隆起方向上翘,在上覆地层的压力下,这流体(包括石油)便会沿着砂岩的上倾方向运移到圈闭里。这是潜江凹陷北部的背斜、断块和背斜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机理。
此外,潜江组盐层中发现有较高温度形成的盐镁芒硝,据有关方面的研究,认为这种盐镁芒硝若与无水芒硝共生,则它的形成温度不低于45.7℃,若与无水钠镁矾共生,则最低温度在51.4℃以上。如在一两千米或更大的上覆地层之下,它的地温和压力是足够使有机物转化为石油的。
五普综合研究队黄景诚、钟明文、郭司雷等对划分盐湖盆地沉积的淡化期、咸化期,王从凤、张小筠和张泽润等对微体古生物的统层研究,以及建立江汉第三系地层层序方面都作出了优异成绩。在此基础上,我写的《江汉含膏盐盆地油气生成与聚集的研究》,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河南省科学技术重大成果奖。
江汉盆地后期油气勘探有新进展。据戴世昭等报道:“江汉石油管理局在潭口地区的浅层勘 探获得成功。除证实老第三系潜江组油气比较丰富,控制了一块含油面积外,首次在新第三系广化寺组中发现工业油气流。
潭口位于潜江凹陷北部边缘的中段,潜江组沉积时为一水下鼻状隆起,到荆河镇期末,由于急剧抬升而成为剥蚀区。先后打探井10口井钻遇油气层。潭26井油层厚达25.5米,井深在600~1000米之间的浅层,日产量潜江组油层可达20吨。原油性质稀者比重为0.88,凝固点为11~16℃,含硫量(广化寺组)大于3%。目前,已有8口井获工业油气流,其中位于潭口构造中台阶东块的潭32井,在广化寺组井深618.4~625.2米发现一气层,射孔后发生强烈井喷,控制后经测试日产天然气13.88万立方米,天然气组分以甲烷为主,重烃含量低,甲烷含量为96.14%,重烃含量(
以上)仅为0.539%,还含有非烃气体N2=2.85%和H2S+CO2=0.44%,这是江汉石油管理局第一次打出高产气井。”
潭口油气就其性质和层位来看,部分油气藏由于受到非破坏性的整体抬升而遭受氧化,导致油质变重。
80年代后期,潜江凹陷古盐湖作为盐资源初步探明。在1600平方公里范围内,岩盐储量就达5600至7900亿吨,相当于我国著名盐都自贡储量约20至30倍。经钻探证实:潜江岩盐层系最厚达1800米,卤水层逾500米,卤水地质储量达100多亿立方米,属氯-钠多成分工业卤水,含有丰富的锂、溴、硼、碘、铷、铯等稀有元素,其中锂、溴、硼含量均超过国家规定的工业单采标准。
湖北潜江属于哪个市
潜江市是湖北省直管县级市,不属于其他市管辖。
潜江是湖北省直管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是连接湖北东西部的桥梁城市,是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等湖北“两圈两带”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
全市国土面积2004平方公里,境内有全国十大油田之一的江汉油田,辖1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6个国有农场、16个镇处,素有“曹禺故里、江汉油城、水乡园林、龙虾之乡”的美誉,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是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
潜江自公元965年(宋乾德三年)建县,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作为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发现被誉为“天下第一台”的东周楚灵王行宫章华台遗址,被列为“2000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
潜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杰出戏剧大师曹禺等众多英才。潜江花鼓戏、潜江皮影戏、潜江民歌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列为全省首批创建省级现代服务业示范园区的曹禺文化产业园部分设施已投入使用。
扩展资料
潜江历史沿革
潜江地域夏、商、周三代属荆州域。公元前5世纪前后的春秋战国时期,在本县南部的岗后和北部的平原上出现了章华台、竟陵等邑居,其地属于诸侯国中的楚国。
公元前278年(秦昭襄王二十九年),白起率秦军攻占楚郢都(今江陵西北),东下竟陵,并分别设郡建县,这里成为秦南郢竟陵县辖地。公元前206年西汉建立,其后在章华台设置了华容县,潜江分属竟陵、华容。
三国时,潜江之地辖于吴国,隶属郡县与汉无异。晋初分江夏郡置竟陵郡,潜江为竟陵郡之竟陵,南郡之江陵二县地。
公元550年前后,南朝梁省竟陵,废华容。潜江西南境改属南郡江陵县;西魏分江陵而置华陵县,北周改华陵县为紫陵县,潜江西南境为其所辖。东北境为郢州竟陵郡之竟陵县,竟陵郡治于齐时也由长寿(今钟祥)迁至竟陵。
梁末省 陵县入霄城县,竟陵郡治、县治始移霄城(今天门境),潜江东北境遂属霄城县;北周复改霄城县为竟陵县,改竟陵郡为石城郡,潜江东北境属石城郡之竟陵县。
隋朝时,潜江东北境属荆州沔阳郡竟陵县,西南境属紫陵县。唐初省紫陵入江陵县,潜江西南境属江陵府江陵县,东北境属复州竟陵县。公元857年(唐大中十一年),“以人户输纳不便,置征科巡院于白 伏”(《太平寰宇记》,白 伏在今县西北),隶属于荆南节度使管辖。五代改白 伏为安远镇,为南平国(荆南国)属地。
965年(宋乾德三年),升白 伏巡院为县。因境内有河道分流汉水入长江,取“汉出为潜”意,命名潜江。县治设在安远镇(在今下蚌湖附近),隶属于荆湖北路江陵府。
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改江陵府为上路总管府,后又改为中兴路,均领有潜江,上隶于河南江北行中书省。1293年(至元三十年),因水患县治迁至斗堤,即今治所在。
1368年,明朝建立。此前已改中兴路为荆州府,所以明初潜江属湖广布政使司荆州府。1531年(嘉靖十年)升安陆州为承天府,潜江改属之。
1646年(清顺治三年),改承天府为安陆府;1664年(康熙三年),分湖广为湖北、湖南。潜江属湖北省安陆府。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次年,改府为道,以道为省县之间的行政机构,潜江属鄂北道(后改称襄阳道)。1925年废除道制,遂直辖于省。1932年,在省县之间设行政督察区,潜江属第七区(1934年曾属第六区,后还属)。
1936年,第七区改称第四区,仍领有潜江(直到1947年)。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于1939年5月至1945年8月盘踞潜江部分地区,设有傀儡政权。潜江县政府被迫辗转于拖船埠、杨李家台、熊口等地;1943年春撤离潜江,设办事处于公安县境,日军投降后还治。
1930年春至1932年冬,全境皆苏区,是湘鄂西省(原称“联县政府”)的潜江、荆南(后改称荆门)、天潜县苏维埃政府(革命委员会)辖地。潜江县苏维埃政府曾驻于拖船埠、潜江城等处,荆南县苏维埃政府驻脉旺嘴。
1942年春至1945年秋,为抗日根据地,是鄂豫边区襄南、襄河两行政公置的荆潜、天潜沔、天京潜县抗日民主政府辖地。荆潜县抗日民主政府驻莫家岭,天潜沔县抗日民主政府一度驻总口陶和岭,天京潜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夏家场。
1947年12月至1949年6月,全县为解放区,是江汉区襄南、鄂中两行政专员公署的江荆潜、天潜沔、天京潜县人民民主政府辖地。江荆潜县人民民主政府驻熊口,天京潜县人民民主政府驻夏家场。
1949年7月撤销边区县,恢复原县名、县域,江荆潜、天潜沔、天京潜县撤销。潜江县人民政府设于熊口,隶属于湖北省荆州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8月 潜江县人民政府移驻城关(今园林办事处)。1988年5月撤县建市。1994年10月被列为湖北省直管市。
参考资料来源:潜江市人民政府-基本市情
参考资料来源:潜江市人民政府-历史沿革
潜江拖船埠要门票吗
需要。
拖船埠村作为市内新兴的热门红色主题景区,打造了红色文化主题老街,以及古河道、红色纪念广场,并增设了热气球、蹦蹦云、放风筝等亲子体验项目,这些项目都是要花钱的,所以是需要门票的。
潜江属于哪儿?
潜江属于湖北省,是县制级别的辖市,它的上级就直接是湖北省政府,潜江就是湖北的潜江市。
潜江市位于江汉平原腹地,东经112°29′至113°01′,北纬30°04′至30°39′。北依汉水,南临长江,地处汉江下游,跨东荆河与上、下西荆河两岸;由县治园林镇沿汉(口)鱼(泉口)公路东至湖北省省会武汉市154千米,西至荆州地区行政公署驻地荆州镇75千米。
县境最东端在东荆河左岸幸福闸之东,西端在四湖中干渠(总干渠上游段)右岸西黄家台,南端在五岔河南的窑台,北端在汉江右岸的刘家伙。东西横距51.3千米,南北纵长64.4千米,面积2000平方千米。
扩展资料
潜江市风景名胜:
章华台,位于潜江龙湾,已出土大量文物,在楚文化考古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2000年,楚章华台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曹禺著作陈列馆,位于潜江东城区,展示了一代戏剧大师曹禺的生平史迹,曹禺墓设在潜江森林公园内。
潜江森林公园,位于杨市办事处,占地100公顷,种植大量水杉、池杉、意杨等。水杉公园。位于西城区广华办事处,是江汉平原最大的人工水杉林,园内开设多种健身、娱乐项目,是综合性休闲娱乐场所。
东荆河——中国最早一部辞书《尔雅》(释水)篇曰:“……江为沱……汉为潜……”汉为潜,即为潜水分流汉水,潜江取其境内潜水分流汉水入长江而得名。东荆河在明朝时期称芦伏河,清称冲河,又名襄河、南襄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潜江市
湖北省潜江市古代都有什么名字
潜江市古为云梦泽一角,历经江水复合冲积和湖水缓慢沉积而逐渐形成。潜江地域夏、商、周三代属荆州域。
公元前5世纪前后的春秋战国时期,在本县南部的岗后和北部的平原上出现了章华台、竟陵等邑居,其地属于诸侯国中的楚国。
公元前206年西汉建立,其后在章华台设置了华容县,潜江分属竟陵、华容。
三国时,潜江之地辖于吴国,隶属郡县与汉无异。
晋初分江夏郡置竟陵郡,潜江为竟陵郡之竟陵,南郡之江陵二县地。
公元550年前后,南朝梁省竟陵,废华容。潜江西南境改属南郡江陵县;西魏分江陵而置华陵县,北周改华陵县为紫陵县,潜江西南境为其所辖。东北境为郢州竟陵郡之竟陵县,竟陵郡治于齐时也由长寿(今钟祥境内)迁至竟陵;梁末省竟陵县入霄城县,竟陵郡治、县治始移霄城(今天门境内),潜江东北境遂属霄城县;北周复改霄城县为竟陵县,改竟陵郡为石城郡,潜江东北境属石城郡之竟陵县。
隋朝时,潜江东北境属荆州沔阳郡竟陵县,西南境属紫陵县。
唐初省紫陵入江陵县,潜江西南境属江陵府江陵县,东北境属复州竟陵县。公元857年(唐大中十一年),“以人户输纳不便,置征科巡院于白 伏”(《太平寰宇记》,白 伏在今县西北),隶属于荆南节度使管辖。五代改白 伏为安远镇,为南平国(荆南国)属地。
965年(宋乾德三年),升白 伏巡院为县。因境内有河道分流汉水入长江,取“汉出为潜”意,命名潜江。县治设在安远镇(在今下蚌湖附近),隶属于荆湖北路江陵府。
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改江陵府为上路总管府,后又改为中兴路,均领有潜江,上隶于河南江北行中书省。1293年(至元三十年),因水患县治迁至斗堤,即今治所在。
1368年,明朝建立。此前已改中兴路为荆州府,所以明初潜江属湖广布政使司荆州府。1531年(嘉靖十年)升安陆州为承天府,潜江改属之。
1646年(清顺治三年),改承天府为安陆府;1664年(康熙三年),分湖广为湖北、湖南。潜江属湖北省安陆府。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次年,改府为道,以道为省县之间的行政机构,潜江属鄂北道(后改称襄阳道)。1925年废除道制,遂直辖于省。1932年,在省县之间设行政督察区,潜江属第七区(1934年曾属第六区,后还属)。1936年,第七区改称第四区,仍领有潜江(直到1947年)。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于1939年5月至1945年8月盘踞潜江部分地区,设有傀儡政权。潜江县政府被迫辗转于拖船埠、杨李家台、熊口等地;1943年春撤离潜江,设办事处于公安县境,日军投降后还治。
本县属水网湖区,民国时期“十年淹九水”,人民除受“三座大山”的压迫之外,还苦于水患。由于距中心城市较远,人民富有革命传统,有利于革命力量的集聚和回旋,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为革命根据地。1930年春至1932年冬,全境皆苏区,是湘鄂西省(原称“联县政府”)的潜江、荆南(后改称荆门)、天潜县苏维埃政府(革命委员会)辖地。潜江县苏维埃政府曾驻于拖船埠、潜江城等处,荆南县苏维埃政府驻脉旺嘴。
1942年春至1945年秋,为抗日根据地,是鄂豫边区襄南、襄河两行政公置的荆潜、天潜沔、天京潜县抗日民主政府辖地。荆潜县抗日民主政府驻莫家岭 天潜沔县抗日民主政府一度驻总口陶和岭,天京潜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夏家场。
1947年12月至1949年6月,全县为解放区,是江汉区襄南、鄂中两行政专员公署的江荆潜、天潜沔、天京潜县人民民主政府辖地。江荆潜县人民民主政府驻熊口,天京潜县人民民主政府驻夏家场。
1949年7月撤销边区县,恢复原县名、县域,江荆潜、天潜沔、天京潜县撤销。潜江县人民政府设于熊口,隶属于湖北省荆州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8月,潜江县人民政府移驻城关(今园林办事处)。
1988年5月撤县建市。
1994年10月被列为湖北省直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