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肥猫】美食品鉴(八)

E网诗情(ewsq110 )关注

美食品鉴(八)老炒肉与挂汁肉

文 / 加肥猫

两个多月前,也就是元月10日,写完《美食品鉴》(七)后,我就再也没有续写有关美食方面的文章了。尽管很多朋友明里、暗里催促我早日动笔,我却一直难以静下心来完成续篇。一是临近春节,家务繁忙;二是中途插接了一个新栏目《南橘北枳》,一写就是三篇。三也是最主要的,与其说是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搞得我心烦意乱,倒不如说是我的性格使然:一味地拖沓与颟顸。

上次我就说到,由于诸多因素,酱香浓郁、咸酸生脆的“生炒儿”濒临失传,唯独在我们当地农村的红白事儿的宴席上还能见到它的身影。一般来说,它都是最后上桌的“压轴菜”,可见它的分量绝对非同一般。

在我们当地,广义上的“生炒儿”就是一种烹饪方法的总称,也就是把生肉拿来直接下油锅炒制;而狭义上的“生炒儿”就是一道菜。与“生炒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两道名菜,它们分别是“任县老炒肉”和“内丘挂汁肉”。

我的家乡位于内丘县最偏僻的东南角,地处内丘、任县邢台三县交界地带,过了“京港澳高速”(G4)便是任县的大屯乡了。直到今天,我村与大屯乡联姻通婚的还很普遍,虽说分属两县,可两地却保持着很多相同的礼仪习俗和饮食习惯。

每个人的味蕾与嗜好都与童年的记忆有关。虽然我已年近花甲,可每次到任县走亲访友、做客吃饭,“老炒肉”仍是我的首选。

所谓“老炒肉”,老式炒肉之称也。据传其做法百年一贯制,完全按照传统配料如法炮制。菜品的特点是:酱香味浓、生脆色重。“老炒肉”的工艺并不复杂,但有两道工序却很关键:一是过油;二是爆酱。

先将肥瘦相间的五花肉片挂汁上浆,放入滚热的油中迅速翻炒。抓过芡的肉片儿过油后迅速膨胀、卷曲,吃起来嫩滑无比、香而不腻。

过油可是个功夫活儿,它需要一定的腕力和巧劲儿;而爆酱则是个技术活儿,全凭眼力价儿了。爆嫩了,只咸不香;爆过了,不香还苦。只有恰到好处,才能做到酱色红润、酱香浓郁。

“老炒肉”讲究以肥肉为主,先切片、再抓芡,然后过油、爆酱,最后加入绿豆芽、姜丝、葱花等配菜迅速翻炒而成。刚出锅的“老炒肉”青白红亮、味道浓香,肉片硕大、配菜脆爽;如果再配上几个刚出炉的芝麻烧饼,其油香、酱香与热烘烘的麦香糅合在一起,不大一会儿一盘菜就会吃个精光!

每次回农村老家小住,我都会邀上三五好友前去邻村的拦宾酒楼和盛宴酒楼小聚解馋、叙旧聊天。不论菜多菜少,正宗的“任县老炒肉”不可或缺。

无独有偶,在我们内丘县城也有一道百年名菜——“炒肉挂汁”,又叫“挂汁肉”。据传它是由我们内丘县永盛魁饭庄在清朝时期觐献路过此地的“老佛爷”慈禧太后而创制的,后经历代厨师的精心研制和不断改良,逐渐形成了“酱香突出、咸鲜微酸,爽滑可口、汁浓酥烂”的烹饪特点。

俗话说得好:“不吃挂汁肉,不算到内丘”,足见“挂汁肉”在内丘菜品中的霸主地位。早在十多年前,“内丘挂汁肉”还被授予“河北名菜”称号,随后又被评为“邢台十大名菜”之一。

其实“挂汁肉”的制作并不复杂。先将优质五花肉切薄片,然后剁成肥瘦相间不规则的小肉丁,再加入红薯粉欠抓匀;姜蒜切末、大葱切花备用。热锅凉油,待油温七成热时加入姜蒜末爆香,随后放入抓好的肉丁翻炒,等肉色渐变放入保定特产“槐茂甜面酱”翻炒几个来回后,依次放入葱花、花椒水、咸盐和些许酱油,再翻炒几下,最后点醋、点香油就可以出锅了。

刚出锅的“挂汁肉”,滚烫红亮、散发着奇香,这个时候你需要静下心来,用小勺沿着碗边儿慢慢盛起、细细品尝。它就像一篇经典散文,柔柔的、软软的,美美的、滑滑的,入胃入心、口齿留香,历久弥新、回味悠长……

朴实无华的“挂汁肉”也是内丘文化的另一种体现,它的香醇厚重不正代表着内丘人民勤劳质朴的道德品质吗?它那浓郁粘稠的汤汁不正是内丘百姓浓浓的炽热乡情吗?

草于2020年3月23日

修订于2020年3月24日子夜

贺顺兴,笔名加肥猫,一位常年居住在深圳的河北邢台人。中学高级教师,擅长于随笔、散文类文章,作品散见于《南方都市报》、《深圳特区报》、《邢台日报》、《内丘报》。更多的原创只发在《E网诗情》、QQ空间和微信朋友圈,拥有固定读者数百人。酷爱写作、音乐和美食,善于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并记之。

总 编:风 门

责 编:知 心

编 辑:风 儿 青 葵 李 成

Hash:acb260c0edba812c3e4780c527d79402e186162e

声明:此文由 E网诗情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