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通渭:小康路上“耕读”砚田墨香浓烈
书画艺术是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繁衍流传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积淀。位于甘肃中部的通渭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气候干旱,土地贫瘠,自然条件艰苦。然而,艰苦的自然条件和贫困的生活并没有限制这里的人民对文化艺术的不解追求。
通渭县先后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全县书画艺术发展水平走在甘肃全省前列,闻名全国。近年来,该县通过深挖传统文化内涵,创新开发书画艺术资源,打造书画优势产业品牌,助力脱贫攻坚步伐,在小康路上“耕读”出浓烈墨香的一片新田地。
据统计,目前通渭全县有县级以上书协、美协会员1200余人。其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6人、中书协会员44人,甘肃省美协会员87人、甘肃省书协会员103人,直接或间接从事书画文化产业的人员达2.8万余人,书画经纪人达2600多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广泛的群众基础、书画爱好者的执着追求推动着这里书画、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8月16日,以“丝绸之路翰墨通渭”为主题的第十届通渭书画文化艺术节在通渭县悦心书画村拉开帷幕,期间记者深入节会现场,在这座充满墨香的西北小城里探寻其独特的“通渭现象”。
镜头一:遍地开“画”的地摊交易
通渭人家爱画、挂画、赏画成俗,红白喜事写对联,走亲访友赠书画,有“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一说,男女老少对书画艺术情有独钟、乐此不疲。节会期间,画家马胄的画室里围观的人流更是络绎不绝。“马老师的绘画灵感来真实的农村生活,驴、狗、山路、放驴娃……等乡土题材画看起来特别亲切有趣,价钱也不贵。”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马老师每年来通渭,每次作品出的很快,这次也不错”。
同样,在通渭悦心书画村二、三楼的几百间工作室里,来自当地和全国各地的书画名家云集于此。正草隶篆、写意山水……,书画者挥毫泼墨,驻足观者啧啧赞叹。
地摊书画交易市场是每届通渭书画节艺术节群众淘宝捡漏、品味赏玩的主要场所。组委会统一规划、部署,创设便捷宽松的市场平台,以最舒适的条件,最优质的服务,最温馨的交易氛围欢迎远道而来的外地书画艺术家。记者粗略估计,在本次艺术节,地摊书画市场有200多个摊位。这里展示的绝大多数是省市书协、美协会员的作品,也有部分中书协会员的作品,价位能够被普通爱好者接受,交易异常火爆。
与书画市场接连的是古玩市场,大约60多家方伞搭成的摊位沿马路一字 排列。记者看到仿古钱币、石雕、水墨画和各种饰品……,各式各样的民间工艺品摆满台面,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每年艺术节期间,古玩市场是最热闹的地方之一。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家将藏品精心地摆放在各自展位上,前来鉴赏交流古玩商品的游客络绎不绝,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通渭县副县长苟建军告诉记者,通过政府主导,书画出彩,市场调配,群众不但得到了受益,节会还带动了餐饮、物流、交通、住宿、土特产等服务产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镜头二:一锤定“银”的拍卖现场
“18500”一次!“18500”两次!“18500”三次!“成交!”
爱拍才会赢,8月17日,通渭本地画家姜效忠的绘画作品《山水》最终花落赢家,创下此次第六届书画拍卖作品最高价,也使金麦田拍卖公司进行的市场化运行活动达到高潮。字画竟真品,锤落定乾坤。260余名竞拍者竞买60多件书画精品,最后成交40余件,交易额高达50余万元。
拍卖师陈洁德告诉记者,“走进通渭,第一个感觉就是墨香扑鼻,你能感觉到那种浓厚的书画氛围啊!拍卖会上,大家这种激烈的竞拍往往都会有一点“火药味儿”,我在拍卖台上看到下边的竞拍情况,自己都心情无比激动”。
为了进一步延伸书画文化产业链条,形成书画市场交易从多维度走向规模化,连续六届引进知名拍卖公司组织书画竞拍活动,极大的拓宽了书画经纪人交易途径,也高效推介了本地书画名家作品走向高端市场。
镜头三:丹青生花的书画展厅
书画展览既是书画爱好者获取信息,通讯和娱乐的综合体现,是书画艺术最直观有效的交流平台,也是与书画爱好者面对面沟通中充分挖掘其五官感觉的营销媒介。
通渭县为已建成运营的通渭县美术馆、天象艺术馆等高规格展览场所,在历届节会上,举办了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国展、个人展、主题展、纪念展。这既提升通渭书画家艺术家借鉴学习、研创突破的专业水平,又有效扩大了通渭书画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本次艺术节举办了庆祝甘肃省政协成立70周年书画展、大美天地王建军作品展、通渭县“抗疫情战脱贫”成就展、砚田思源牛成选墨彩写意回乡展、陕西瑢雪书画艺术工作室作品展。各展厅布置高雅、陈设美观、错落有致。观众像静静流动的河流,轻步漫游,陶醉沉浸在翰墨丹青描绘的艺术殿堂中。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海报展以“抗击疫情、脱贫攻坚”为主题,以新闻照片为原素材,首次以海报展览的形式,全面展示通渭县在脱贫攻坚、文化旅游、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效。展览用图片讲述通渭故事,用海报展示通渭形象,反映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精神风貌。展览共分为“众志成城战疫魔”、“遍地硕果笑开颜”、“干群齐心奔小康”、“凝心聚力谋新篇”四个版块,共展出主题海报90余张。
在第九届教育系统师生书画展大厅里,来自全县120多名学生现场挥即兴挥毫泼墨,意凝神聚,巧妙构思,描绘出家乡的巨大变化,书写着美好的幸福生活。而这些展出的作品是经过组委会、学校层层把关、精挑细选的540余幅师生书画精品,也是全县教育系统书画成果的集中展示。练好一笔字,享用一辈子,已是通渭师生的普遍共识。教师、学生已成为推动全县书画繁荣的生力军。
据了解,通渭县各学校把书法作为校本课程的重点开发对象,设有书法、绘画兴趣活动室,举办各种形式的书画展览、竞赛、培训、教研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墙壁板报、教室走廊、办公场所随处可见师生的优秀书画艺术作品,渗透着审美教育,散发着浓郁的墨香气息。这些小小书画家接力创作,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实践中,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镜头四:指点“江山”的国画长廊
在通渭,经常性从事专业书画创作培训、收藏鉴赏交流买卖的主要场所是画廊。曾在2013年8月,组建了通渭县画廊协会,有260家画廊和168名市书协、美协以上书画创作人员加盟。现在遍布县城和每个乡镇的画廊、书画装裱店、文化企业、书画培训机构及各类经营实体800余家,这些实体店互通有无,互赢共生,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的书画产业链。
活跃在画廊里的书画经纪人和经营者牵线搭桥、招凰引凤,邀请全国书画名家来助力艺术节。据统计,仅这次来通渭参加盛会的有中美协书协理事、省美协书协主席、中美协书协会员达80多人。相对于地摊书画市场,画廊的书画作品艺术价值、市场价位更高,也能考验欣赏、收藏的胆识、眼力和审美水平。这些在书画艺术界的精英积极参与,采风创作,精准“把脉”,支招解惑,引领书画产业向纵深发展。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谢麟这样说,“通渭书画文化艺术节在全国都成为了一个品牌,虽然通渭是个贫困县,但又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老百姓对书画艺术的爱好、收藏成为一种民风,这在全国是少有的。通渭书画文化艺术节走了10年,他期望通过政府搭建的书画平台能让更多高雅的艺术涌现出来”。
谢麟说,因为书画艺术是文化很特殊的一种形态,这种形态必须在一种经济很发达,老百姓生活水平很高的地区才会发达一些,但是相反在通渭、在甘肃、在黄土高原这一片比较贫困的地区有这个现象发生,这是很特殊的一个现象。这种现象除了传统文化积淀以及通渭传统文化历史的丰厚,更多的是当地政府、包括老百姓对书画艺术、对文化的重视,所以通渭县通过这个书画平台的构建,为全县的文化建设就产生了催化作用。
中美协会员、中书协会员、中国作协会员李鸣泉认为,整个通渭的书画市场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他的体会非常深刻,印象非常深,无论从上到下,从城里到乡村,全民性的对书画的热爱和收藏,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继承让人很欣慰,所以书画家到这儿来就是学习交友。
第十届通渭书画艺术节精心推介的数十种特色美食吸引着前来参加节会的 客。乔圈圈、罐罐茶、甜醅子、煮洋芋、酱骨头、酸辣粉、打搅团、烤牛排……等具有通渭特色的各种小吃整齐有序的摆放在橱窗里。方伞接连,香味四溢,喝茶小憩,座无虚席,赏睿智对联,品风味小吃。青海省楹联学会会员还为美食一条街及摊位编撰精妙的对联,并由通渭书法家提写,以示祝贺。
青海西宁的王明忠题通渭“美食一条街”:无名小吃,山中百味神州客;有约会看,陇上千家学士书。杨俊义赞通渭艺术节:赏乡间文化,诗书画印荣通渭;赞厨里工夫,菜馔果蔬香陇塬。赵春恩赞甜醅:莜麦精华酿出流年蜜汁;甘甜沁泽,迎来远道游人。张国云赞搅团:凭谁搅动三江水;共团成为一梦圆……。
五香酱骨头摊位前人比较稀少,记者趁空采访:“你这里为什么没有拥挤的顾客?”“今天老早卖光了!”“卖了多少钱?”“不多,才3000多元!”“啊!这么多,天天这样吗?”“差不多,第一天人多,我卖了6000多元呢”
这几天下雨,游客出行受到影响。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今年因为组委会对申请经营小吃摊位的业主在卫生、操作、质量上进行严格考核,数量适中,美食的特色明显,避免了扎堆零乱现象,但每个摊位经济收入特别可观。
镜头六:精品荟萃的文房四宝
书画艺术离不开笔墨纸砚。通渭现有书画创作人员1万多人,300多家书画装裱店,2015年5月挂牌成立了全省首家县级文房四宝协会。巨大的市场需求吸引了很多与书画材料有关的商家云集,举行文房四宝展销活动。在第六届中国西部文房四宝展厅内,有30多家国内著名的文房四宝经销商。
善琏龙凤湖笔的第三代传承人沈先生对每年一度的书画艺术节感受深刻,“通渭的节会对我们外地商很有吸引力,工作人员的服务很周到,提供的展厅也很宽敞,我家的笔是纯手工制做,很精致,所以这里的消费者很欢迎!”他还打开手机视频,让大家看看家庭制笔现场,最后吴先生无不感慨的说,可惜我是最后一代制笔人……。
泾县宣纸展厅里,一位书法名家正和商家协商,用字换纸。就是用两幅画交换10刀宣纸。这种现象在书画艺术节上屡见不鲜,用书画作品交换古玩玉器、笔墨纸砚、地方特产,各取所需,相互欣赏。通渭人家家挂字画的家庭文化现象驱动着书画装裱市场对宣纸的巨量需求,纸品主要以批发交易为主,而且成交额度大。
近年来,通渭县立足书画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了“翰墨飘香、书画通渭”的靓丽名片,大力推进书画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把文房四宝展示交流和招商引资相结合,把 群众文化活动和文化传承创新相结合,把文房四宝内涵和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中国西部文房四宝展。
镜头七:“一网情深”的线上直播
快递、外卖小哥来来往往穿梭在人流中,成为本次节会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后勤尖兵。据了解,通渭书画艺术品线上销售异军突起,这种快捷经济的交易形式在书画交易市场占领制高点,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经营模式,已经引起以通渭书画界的高度关注。
镜头八: 巧夺奇工传统手工
景泰蓝工艺、秸秆画、皮影制作、沙画、砖雕、木雕版刻、烙画、瓷刻、脸谱画、剪纸、大漆漆画、草编工艺.....等手工作品在各个精品展室展出。其制作者有的来自扶贫车间的普通群众、有的是民间工匠、有的是老手艺人、有的是非遗传承人、还有职业学校的学生......
这些精美的作品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也体现了民间传统工艺兴趣爱好者在传承民族技艺、保护传统文化的创举。即展即销,展销结合,有愿意收藏的可以拿走,展销两不误,两促进,让手工工艺品为作者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镜头九:精彩纷呈的文体演出
初秋的通渭山水灵动、翰墨飘香。本届书画文化艺术节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节目和群众性体育活动。8月15日,“酷步杯”第三届通渭温泉露营大会暨温泉度假区文化旅游节开幕;8月18日下午,甘肃演艺集团歌舞剧院在县城南园体育公园为广大群众送上了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8月19日,“走进书画名城 相约马营古镇 过一个只有20℃的夏天”——第十届通渭书画文化艺术节露营大会马营分会场暨华川文化旅游节在马营镇华川村举行;书画节期间,每晚展演人们喜闻乐见的非遗项目――通渭小曲戏。这些演出融艺术性、竞赛性、观赏性、公益性为一体,通过形式多样的文体节目,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了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记者手札
独特的文化资源品牌优势已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六大特色产业之一,也是发扬传承中华书画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举措。
近年来,通渭县按照甘肃省建设文化旅游强省和市上打造“丝绸之路特色旅游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康养休闲旅游目的地”的战略部署,立足“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品牌优势,紧紧围绕创建“全国书画文化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为目标,深入实施“文旅名县”战略,以举办一年一度的书画文化艺术节为契机,加快发展以书画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业。
通渭不仅在努力打造“全国知名的书画交易市场”、“全国知名的书画信息发布平台”、“全国知名的书画采风基地”、“全国知名的文房四宝交易市场”的同时,还积极探索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画传承核心区,在国内形成中华书画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典范上下足了功夫。(本报记者 牛新建 通讯员 杨耀华)
Hash:6295beea26533a7d5ff0a850f554a698f2804d56
声明:此文由 中国县域经济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