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传承百年老店!没有吃过凌晨五点的土包子,不算到过忠县!
包子身处其间,似乎有些微小,
但它却沉稳坚定地走过了千年,
作为一种古老而传统又充满智慧的美食,包子其实在三国时期它就出现了,距今有上千年的历史。而说它传统,是因为包子特别接地气,在全国各个地区都有代表作:天津狗不理包子,新疆烤包子,广东叉烧包、南翔小笼包,四川韩包子,开封灌汤包,山东水煎包等等。
那为什么说它智慧呢?是因为它体现了咱们中国人“兼收并蓄、融合包容”的大智慧!你看包子里所蕴藏的内容丰富多样,异彩纷呈,天上飞的,地上长的,水里游的,只要是能吃的东西,几乎没有什么不能做成包子馅儿的。
忠县城差不多每条街都有包子店,
尤其是在深秋寒风萧瑟的清晨,
最先开门迎客的是热气升腾的包子店,
那一个个香气十足的包子,
在刚刚好的地点和时间出现,
会让人暖意十足。
如果说忠县有哪家包子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那非土包子莫属,因为它的名字够特别,
也因为它的味道能让人回味无穷。
土包子为什么叫土包子?
清末年间,重庆府忠州(今忠县)住着一个少年,名叫吴大宝,父亲在他小的时候送他去了一座学堂,先生是个落地秀才,一次,先生出了一副对子让他对“一所学校,两位先生,三衹眼,读过四书,精通五经。”吴大宝对到“六座庙宇,七个和尚,八张嘴,诵完九章,深鐕十戒”先生道“土包子,乡巴佬,一窍不通”,吴大宝对道“老学究,酸秀才,十分糊涂”,从此以后,吴大宝便得了一土包子的外号。后来,吴大宝在县城东门的王家包子铺学手艺,由于他聪慧好学,很快就小有名气,三年满师后,吴大宝已经精通了做包子的各项手艺,于是自创了经营包子的小吃铺,来吃包子的客人都习惯地称它的包子为土包子,之后,土包子的名气越来越响。有一顾客吃罢还留下临别赠言“土包子味满城香,食客提笔留文章,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尝。”
三易其名,传承百年老店
位于今县城白公路的土包子,也与我们上面的故事颇有渊源,现在经营土包子的老板吴建军,是个30多岁的年轻人,吴大宝就是其祖上的长辈,据吴建军介绍,祖上留传下来的土包子,在其爷爷那一辈也曾三次改名,从吴家包子铺到吴家土包子,而后再次换回了土包子的名号,从他05年接手土包子铺开始算起,这样一个小小的包子铺,已经有了近百年历史。
10多年来,每天早晨四点,吴建军和包子店的工人们准时上班,炒料、和面、包包子、上蒸,出锅.....所有工序几十年如一日。而在这座小城大多数人还没醒过来的凌晨5点,土包子的店门口已经开始升腾起清晨的第一缕香气。
不忘初心,土包子一点都不土
门口的几个大蒸笼里,满是白花花的包子和馒头,最受欢迎的当属口水大包和鲜汁汤包,选用反复筛过的细白面,色泽如雪般洁白,经揉和发酵蒸制,弱如春绵白似秋练。尝上一口,口水大包皮薄馅多,油而不腻。鲜汁汤包味美鲜香,汤汁充盈,这两个月品种先后荣获重庆商报评选的《重庆小吃100强》,重庆电视台《重庆新风采》栏目组的报道,重庆美食节评选的《中华名小吃》《重庆名小吃》,忠县美食节评选活动的《忠县名特小吃》。
除了两种大包,土包子也有特色小包、蔬菜包、红糖包,白面大馒头、黄金油条、还有粥和豆浆,贴心的店主也会根据季节特性熬制不同品种的粥,一般夏天是绿豆粥,冬天是玉米青菜粥。
吴建军说,很多人都担心外面卖的包子面粉不好,肉不好,油不好,但其实土包子在选材方面从祖上就一直有很严苛的标准,发展到今天,土包子选料也依然特别严谨,猪肉一定要是优质的五花肉,面粉一定要用山东的特级雪花粉,油也必须是金龙鱼一级色拉油。但即使是这样,大包子也全部只卖1.5元一个,大馒头1元一个,粥和豆浆都是1元一份,一般而言,成人只需5元以内就能吃上一顿简单而美味的早餐。
除了差不多每天都要来店里报道的附近的居民和学生,也有 大老远的地方专门坐公交车来为一家子买早餐的婆婆爷爷,更有专门开车来买包子的年轻人,吴建军说,最有成就感的事莫过于食客告诉他,是从哪个地方专门坐车来的。尽管慕名而来的人很多,但吴建军一直很坚持每天中午12点关门,所以要吃土包子的小伙伴,一定要赶早。
细细想来,
土包子并不是我们看到的那么简单,
它有传承,有匠心,
如果用你的味蕾和心去品味,
你会发现,土包子,大有讲究,
其实它一点都不“土”...
图文:忠县旅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Hash:7dd602d0d8209d63e1566081c33bbf8fadbd52c3
声明:此文由 百度网友4dd79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