饼皮薄如蝉翼!这道梅州大埔县驰名小吃传承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陕西法制网文明资讯官方帐号

历史文化名镇”百侯,吸引人的除了有底蕴深厚的文化,还有让人垂涎欲滴的小吃。百侯小吃品种繁多、风味独特、颇具盛名,如要评选“打卡必尝”小吃,一定少不了薄饼

百侯薄饼面皮薄如蝉翼。

顺着百侯集市的美食街而行,一路上挂着“百侯薄饼”招牌的店铺,让人挑花了眼,足以证明薄饼在百侯的普及度和受欢迎程度。

又被称为“锦囊藏宝”的百侯薄饼,至今有200多年的历史,它在大埔起源于一个与“孝”有关的故事。

百侯薄饼柔软滑润,味美而不腻,是大埔县驰名小吃之一。

乾隆年间,大埔名闻遐迩的“一腹三翰林”之一杨缵绪,官至陕西、西安按察司按察使。

据地方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杨缵绪是个大孝子。有一年为给母亲祝寿,他专门从陕西带回了一位厨艺高超的糕饼师傅,做一些当时大埔县乃至整个南方都罕见的糕饼、点心,给母亲及族人品尝。

其中,师傅做的薄饼深得杨母欢心。为确保慈母能随时吃到薄饼,杨缵绪便让师傅留在家中,顺便也把做薄饼的手艺传授给家乡父老。

“乃知里有孝顺人,至今名号犹芳芬”,薄饼渐渐成为了百侯家喻户晓的小吃。

杨滔华(左)是百侯薄饼第十代传承人,夫妻二人搭配纯手工制作薄饼。

凌晨4时,大埔美食街上,两旁店铺陆续打开的灯光星星点点地映照在街道上。一家名叫美食园的店铺,年轻夫妻早起为早市的薄饼制作做准备。

百侯薄饼的馅料由熬煮好的肉丝汁、豆芽、豆干等组成。

在切成丝的五花肉、香菇里,倒入虾米,加上油、鱼露炒香,放入锅中熬煮,不一会馅料的香味扑鼻而来。随后将豆干和豆芽煮熟,把面粉、水和少量盐按比例搅和成面团,等待着早起的客人到来。

好的百侯薄饼,其面皮入口有韧性。在揉捏面团的过程中,对手法和力道有要求。

天空微亮,客人陆续到来。店主杨滔华将面团抓起,用力抛在平底镬上,并迅速提起。此时,平底镬上粘着一层近乎圆形的面筋,放在竹架上等待片刻,一张面皮就完成了。

铺上两张面皮,再将此前准备好的馅料倒入。

面皮有轻盈的丝纱质感,薄如蝉翼。杨滔华的妻子拿起两片面皮,将熬煮好的馅料、豆芽、豆干放上,洒上胡椒粉后卷成条状,一个美味的百侯薄饼便可呈上桌供客人食用。

将面皮包裹着馅料卷成条状,一个百侯薄饼就做好了。

美食园每天能卖100多个薄饼,赶上节假日,售卖的薄饼还将翻倍。

“我从15岁就开始学做薄饼,至今已做了20年。”杨滔华家世代制作薄饼,到其已是第十代。他的父亲杨济美是百侯薄饼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百侯薄饼的制作手艺传承自先祖杨三麟,杨三麟是杨缵绪的侄子,所以至今我家仍保留着杨缵绪带来的传统制作手艺。”杨滔华说。

在杨滔华家,还有两件视若珍宝的东西。一件是从他太爷爷那传下来的两口平底镬,至今仍用它来做薄饼;另一件是从他家祖屋翻出的古籍,里面记载着百侯薄饼详细的制作方法。“可惜古籍在搬迁新房时,不慎弄丢了。”提及此事,杨滔华的脸上露出难过的神情。

百侯薄饼第十代传承人杨滔华夫妻搭档,制出美味非遗小吃。

现包现吃的百侯薄饼皮韧馅香,咬上一口,肉汁流出。入口瞬间,脆的、咸的、滑的、酥的等各类不同口感的味道溢满口腔之中,咸甜鲜美的口感,会让人一下胃口大开,只想大快朵颐。

近年来,大埔县不遗余力地打造大埔小吃等传统文化,也使得百侯薄饼有了更好的发展。如今不用到百侯,都可在大埔县大街小巷品尝到百侯薄饼,也有越来越多的百侯薄饼通过冰鲜物流送往全国各地,让各地的朋友们都可一品美味的百侯薄饼。

原标题:

饼皮薄如蝉翼 似锦囊能藏宝

百侯薄饼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大埔县驰名小吃之一

全媒体张柳青

摄影袁群华

作者 张柳青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作者/来源:南方plus客户端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ash:d597aa95055adda82be6dadc549585041c11cfbb

声明:此文由 西部文明播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