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这村子的特色“鸡饭”,所用的“米”与增城“挂绿”荔枝齐名

百家号金牌导师,本地资讯创作者,优质旅游领域创作者

这是珊珊三丫头爱生活、爱摄影、爱旅行、爱美食的驻足点。

这个周末,珊珊三丫头又一次走进广州周边的乡村,在参观完广州增城的坑背村古民居群和“粤词之祖”崔与之的故乡崔屋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前面文章《广州这个古村落地铁可达,保留完整岭南古建筑,地铁开通再藏不住》和《广州这个不起眼的“小庄村”,是“粤词之祖”的故乡,有地铁可达》)之后,已经是午餐的时间了,珊珊三丫头继续下一站行程:到增城丝苗米的原产地朱村,品尝当地著名的特色美食“朱村鸡饭”。

产生到增城朱村吃“朱村鸡饭”的想法,是因为在珊珊三丫头在增城坑背村参观的时候,见到坑背村的农田里种植大片的被称为“米中碧玉,饭中佳品”的增城丝苗米,于是,珊珊三丫头就向村民打听那里能吃到买到正宗的增城丝苗米,村民马上就回应:去旁边的朱村吃“朱村鸡饭”啦,那是用增城最好米和自家养的走地鸡煮出来的鸡饭。旁边的村民还自豪的补充了一句:增城丝苗米煮出来的饭是天底下最好的吃的饭!

从广州增城坑背村到增城朱村,已经有地铁开通,只有两个地铁站的距离。如果从广州出发,选择自驾,走广河高速经过增城的风光路后进入广汕公路的朱村段;若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可以坐地铁到达朱村站。在地铁C出口出来,地铁的天桥上就可以看到下边许多家做“鸡饭”的饭店。

增城的朱村,位于增城市中部,因元末明初朱姓人由南雄珠矶巷迁来聚居成自然村而得名。朱村是增城丝苗米的原产地,所产的丝苗米与增城“挂绿荔枝”齐名,有米中碧玉、中国米王之称,在清朝时期,增城的丝苗米已驰名中外。现大提到增城的朱村,人们首先一定想到当地特色美食:朱村鸡饭。

珊珊三丫头在广汕公路朱村路段下车后,发现经营“朱村鸡饭”的饭店真不少,一眼望去,每家都打出“朱村鸡饭”的招牌,可以说是开 满一条街,看上去就像是一道“鸡饭”美食的风景线。打开网上的点评,发现这一带的鸡饭的点评都不错,于是,珊珊三丫头就在下车的地方随意进了其中一家做“鸡饭”的店。

午饭时间,店内已坐了许多人,看餐桌,每张桌子上都有一个装着鸡饭的电饭煲。下单点餐,当我们表示游玩了大半天,希望快点上鸡饭时,饭店的服务员告诉我们:快不了,要等待三十分钟左右。

在等候的过程,珊珊三丫头了解了一下“朱村鸡饭”的制作,其实并不因难,把鸡腌制后煮到半熟再放到电饭煲已煮至六七成熟的丝苗米饭上再一起蒸熟,起锅时再加入调料,饭里加入酱油和葱花,就是一煲香气扑鼻的鸡饭了。

“朱村鸡饭“的制作方法虽然简单,但制作的材料并不简单,鸡饭前面加上了“朱村”两字,鸡饭的原料包括了朱村的两大特产:1是朱村的丝苗米,2是朱村荔枝园中散养、肉质鲜嫩紧致的走地鸡。而丝苗米更是朱村鸡饭的灵魂,有了增城的丝苗米,才有远近驰名的“朱村鸡饭“。

据说,增城丝苗米的起源朱村街白水山上的栖云寺,栖云寺的庙体群山环抱,几座小山犹像几朵莲花座似的烘托庙体,风景秀丽,环境清幽。后来,寺内来了一和尚的俗家名字叫廖弘,他是个水稻专家,除了研究佛经,最大的爱好是云游化缘时,吃到好的米就把稻谷收集起来,他利用栖云寺与白水带之间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湖,承接群山流下的无数山溪,在湖边开地种田,经过多年实验,终于培育出非常优质的增城丝苗米。增城丝苗米是有米粒细长、晶莹剔透、芳香可口等特点,增城人十分珍惜这种本地培育出来的特产,同时为了保证这一名优产品的质量,2004年增城丝苗米受到原产地命名保护。

大概半小时候,鸡饭上桌,服务员已经细心的把鸡夹在一个碟子上,饭已经打松。珊珊三丫头还没有开始品尝,已听到身边的朋友大赞鸡饭:惊艳!好吃!要知珊珊三丫头这个朋友对吃是出了名的挑吃,居然一口饭入口就大赞。珊珊三丫头匆匆拍了两张照,就开始品尝:一口米饭,把鸡香和饭香相互交融起来,配上特制酱油,味道是如此的和谐,吃起来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除了吃“朱村鸡饭”,我们还点了清蒸田螺和炒藕尖,味道也非常的不错,充满农家风味。 一边吃,珊珊三丫头已经几次产生了念头:以后还要找时间来尝试“朱村”不同饭店的“朱村鸡饭”。

那么,你有来过广州地增城的朱村吗?吃过“朱村鸡饭”吗?你吃的是哪一家的“朱村鸡饭“?你觉得朱村鸡饭味道如何?你吃过增城丝苗米吗?觉得增城丝苗米好吃吗?如果有机会来广州增城,你是否有兴趣来试一下朱村鸡饭?欢迎大家留言分享哦!本文是版权作品,未经珊珊三丫头书面授权,严禁搬运、转载、洗稿。如需转载,请与作者珊珊三丫头联系,谢谢。

Hash:479872ae11e99c7474d08f2e155688412c0b4343

声明:此文由 珊珊三丫头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