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一座旧城,未来的新城
本文转自:HANS汉声
《海上钢琴师》里有一个镜头,当弗吉尼亚号接近纽约港口时,甲板上的意大利乡亲们第一眼看见并为之心潮澎湃的,是自由女神像。
如果从长江顺流而下,一路乘船,过洞庭,入武汉,人们视线中出现的第一片都市,是长江左岸的经开。这里是武汉长江主轴的起点。
从这里开始,看见武汉。
01.
更多时候,经开被武汉人叫做沌口,这个它从古至今就有的名字。
住沌口的人见惯了大场面,包括“世界级”。武汉体育中心的大型比赛、运动会、演唱会,总是带来数万人潮的奔涌心跳。
2017年,国足在这里赢过一场1:0的世界杯预选赛,买不到票的球迷,在场外成群席地,刷手机看直播,人浪从场内传到场外,欢呼如潮水。当晚的地铁,为狂欢的人群延迟到了凌晨。
和经开区一起长大的90后,来到武昌汉口,总会觉得downtown还是太拥挤,不像自家门口大刀阔斧,又吐泰又敞亮。
别处都在掘地三尺修地铁,经开任性地在地面上铺有轨电车,叮叮叮。
2017年,武汉第一条有轨电车从沌阳大道驶出,与地铁3号线无缝换乘,一路闪亮,乘务员颜值堪比空姐。有轨电车这里要建14条。
规划中的16号线地铁穿过经开区,据说会是全武汉跑得最快的,时速120km/h,原来地铁也飙车呀。要知道2号线最高只能开到80km/h。
在号称大学之城的武汉,经开区的学校跟别处有点不同款,怎么说,更“国际化”?
全武汉第一所高尔夫学院,就在江大,高尔夫练习场2万平米,让你在十几岁时就能cos霸道总裁同款挥杆,目送小球直奔远大前程破空而去。
因为靠近体育中心,江大的学生在寝室就能听到周杰伦演唱会,听得最清楚的是汪峰,“汪峰音量最大”。羽球亚锦赛那年,学生伢优先报名当志愿者,近距离闻到明星球员的汗味儿。
在武汉商学院,有轨电车穿校而过,站台魔幻的出现在宿舍楼下。学校里有全国第一所马术学院,养着赛马,你想不想骑?去年军运会也把项目赛场选在这里。
除了大学,武汉外国语学校、三牛中美学校、法国国际学校也扎堆在此。在这上学的孩子,坐在施坦威钢琴前痛苦死磕音阶,和外教一起烤火鸡过感恩节。
02.
2002年生的小余,是今年应届高考生,他最想去的学校就是江大,原因很简单,“我家到江大可以地铁直达呢”。而比小余早生五年的江大学姐,当年是从起点站挤208路沙丁鱼罐头公交车。
沌口的成长速度太快了。作为武汉主城区序列中的后浪,它却总是走在前头。
80年代末,12个省市争夺“第二汽车制造厂”的规划。往二汽办公室送的113个选址地资料,几乎要用车拖。
在当年,投产一个年产30万辆小汽车的项目,足以让全国人民做上私家车之梦。
项目最终定在了武汉沌口,就是如今的东风。
1991年,在沌口一片红薯地里,人们开始畅想一座「汽车城」的雏形。为了让中国家庭都能开上小汽车,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破土动工。
当时,荒地里除了临时办公房,还什么都没有。春节时,领导只能从市政府拎两桶豆腐回来,和同事分一分,就算过了年。
当年的种子长成了城市,曾经的赤土,被柏油马路和高楼大厂覆盖。13公里长的东风大道,聚集了近2万家企业。当然了,肩负着让全市、全国人民开上私家车使命的沌口人,也早就先人一步握住了自家的方向盘。
作为全武汉GDP第一名的区,这里的企业耳熟能详:东风、美的、格力、海尔、可口可乐、嘉实多……你每天衣食住行都在悄无声息地使用“沌口制造”。
在经开工作的外籍人士,是全武汉最多的,不管多冷的天,都有穿着短裤的歪果仁在室外跑步。其中法国人占大多数。他们分布在各个合资企业里,慢慢的也像中国人在国外抱团的唐人街一样,在沌口形成了法国街。
汉口人会 程来法国街,花上4个小时,在十几平米的小店里,正经吃一顿法餐。这样的小店,日日抚慰着歪果仁的乡愁。
算起来,已经有71家世界500强在这里落户。人们从小平房搬进楼房,大型的商业体也随之而来。
无论多少高楼拔地起,刁角美食总能把人拉回烟火气里。大排档里的方红军牛骨头,分量十足,有一口让人吃过就忘不掉的甜辣味,配点卤菜更妙。
江汉大学里的胖叔砂锅,曾短暂离校,引得学生联名写信给学校,希望食堂把胖叔找回来。有人毕业后加入了胖叔开起分店,还有人为了胖叔的砂锅在沌口买房。
03.
最早的经开区,只有16平方公里,相当于2000个足球场大小。
7年前,车都一路扩张,经开区托管了汉南区。经过4次扩区,现在的经开已有近490平方公里,比6个武昌区还大点。
城市的边缘,还有近90平方公里的留白。在长江左岸大道经开段与汉南的交界处,这片临江地,散落着官莲湖、硃山湖、大军山、小军山等12片湖泊,8座山林。
从宁静的黄陵老镇穿行而过,镇子深处的河流里,伸手就能捞起岸边的田螺。
附近有高尔夫球场和一些生态农庄,绿道已经蔓延到湖边,从有轨电车站拐个弯,步行上十分钟,就能从钢筋铁骨的都市,转身溜进城市绿肺。
除了度假游玩,这片区域也是长江国际学校、协和医院(西区)的所在地。
城市的步伐在向这片留白靠近。
今年4月10日,人们戴着口罩,在这里开了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复工」会议。经开区分会场上,「融创·首创 武汉经开国际智慧生态城市」第一次来到了人们的视野。
这座182万方的「新城」,涵盖「智慧长江活力中心」、「产城融合创新样板区」、「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区」。
未来,经开的长江沿线上,将林立起高端写字楼和滨水商业街;智能制造产业区、创新产业孵化区也将铺设开来。原有的黄陵老镇、自然湖泊和山林,将改造成度假酒店、游船码头和运动公园。
经开区的人们,如同当年最先开上小汽车一般,再次先一步进入未来城市。
30年前,二汽与雪铁龙在巴黎签约,让期待已久的武汉全城沸腾。当天的《长江日报》为了临时加登这条好消息,比平时晚印了3个多小时。
如今的武汉,几乎家家户户都拥有了私家车。
经开区为了更好的生活而诞生。
从长江顺流而下,人们第一眼看见的武汉,将是一座明亮的「智慧生态城」。城中的人们,等待着这片年轻的沃土,再次发芽。
/
编 辑 | 童立
Hash:751d70496a01cbacf4850faa9d875c24677f3589
声明:此文由 武汉黄鹤楼1985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