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两千多年历史文化,却以美食出圈的郏县

旅游领域创作者

九曲黄河孕育和滋润了中原大地,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这片土地上古老的村寨,星落散布。历史的积淀,时代的变迁,都在历史的映照中代代延续。

河南郏县,22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了一代谋圣张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安息之地,孔子后裔兴建的郏县文庙万里茶路上的山陕会馆,保存完好的红石古寨,知青文化的发源地等,让古韵盎然的郏县正在中原大地上熠熠生辉。

但这座小城却是以美食出圈,走在大街小巷,不用刻意寻找就能吃到享誉中原大地的特色美食。郏县饸饹面、郏县吊三锅、郏县烧鸡、郏县牛肉郏县豆腐菜、糊汤面等,让人垂涎欲滴。还有郏县的茶水也是甘甜纯美。

郏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周康王时期(公元前1004~公元前967)称“夹”,春秋名郏邑,先属郑,后属楚。战国初属晋,后归韩。秦置郏县,隶颍川郡。

三苏园因“唐宋八大家”苏轼、苏辙和苏洵的衣冠埋在郏县而形成。北宋1101年,苏轼病故于常州,次年苏辙按照苏轼生前意愿葬在郏县。苏轼苏辙兄弟感情深厚,1112年,苏辙卒于许昌,亦葬与郏县,陪伴苏轼。元代时,又增设苏洵衣冠冢,始称三苏坟。三苏祠里依然保存着建于元代的“三苏”泥塑坐像。宋元以来,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到三苏坟祭祀拜谒,吟咏题刻,形成了一道绚丽多姿的三苏文风景线。

张良是战国末年至西汉初年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与萧何韩信并称“汉初三杰”,被后世史家誉为“谋圣”、“良相”。位于郏县李口镇张店村的张良故里,已经入选了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曾在2006年张店村发现了一块红石石刻是诸葛亮拜谒后的手迹,称张店村“清静秀逸,乃龙凤之地 ;颂张良“仰其像不威,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成帝王之师”,因而“吾辈叹之、敬之、效之”。

明清时期两大驰名天下的商帮晋商与秦商开创了从福建武夷山俄罗斯恰克图的茶叶贸易之路,这条“万里茶路”就从郏县经过。茶商们随即在郏县修建了山陕会馆,他们除了在会馆内食宿外,也会到县城小聚。以致在清朝鼎盛时期,郏县域内拥有大小茶馆近千家,至今人们仍保留着品茶、论茶的习惯。而郏县的美食小吃,也因这条茶路而出名。

曾被央视报道过的神秘古寨临沣寨,位于郏县堂街镇有着“中原第一红石古寨”之称。这里至今保存着3间明代建筑、400余间清代建筑以及20余座完好的四合院。寨内保存最好的宅院,为号称“汝河南岸第一府”的朱镇府,透过府内随处可见精美的砖雕木雕以及石雕,仍可想象当年朱家的显赫与繁荣。

郏县还是全国知青文化的发源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纪念馆就位于城西南3公里处。上世纪五十年代,郏县渣园大队公社划分出吴堂,杨庄,李庄,三个大队,合并建立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至今在纪念馆的知青宿舍陈列厅里,煤油灯,手电筒,大瓷茶杯等七八十年代生活用品,无不透着一股浓郁的知青生活气息。

郏县还是孔子的后裔聚居地之一,据史料记载唐代时孔子后裔就迁到郏县,在五代后周年间,孔姓家族捐资修建的郏县孔庙,公元954年竣工。北宋末年毁于战火。到金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在原址上再次创建为官方文庙。明清两代大修十次,建国后又多次进行维修。

千年的时光流转,带不走的是这片土地上的历史,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美食。

Hash:448ad8cb90f2b4868a6e635eb53e8623a69be35f

声明:此文由 乐途侣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