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夏津:“文旅农”融合赋能县域发展
6月5日至6日,第二届德州市旅游发展大会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举办。
“德润天下、夏津‘椹’好 。”夏津县是中国椹果之乡、山东省旅游强县,拥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黄河故道古桑树群等特色文旅资源。以桑为魂,近年来,夏津县走出了“文农旅”融合的产业发展之路,“世界遗产地 千年古桑林”文化旅游品牌也越来越受到外界关注。
旅发大会的嘉宾观摩夏津文旅项目
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是国家4A级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古桑树群占地6000多亩,拥有百年以上古桑树2万余株,是现存世界上树龄最高、规模最大的古桑树群,2018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全力展现千年古桑树群的农耕文化底蕴,夏津县注重古树保护与群众受益并进,做好古桑资源开发保护,制定《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制度》,对2万余株古树建立档案,签订管护责任书,给农户发放古树补助,由政府和当地群众一起维护。此外,鼓励群众以桑树入股并分享旅游门票收入,共享旅游经济发展成果。通过在开发中保护,这片古桑树群带动周边3万多名群众受益,每年户均增收1000多元。
在位于黄河故道森林公园4A级景区内的德百旅游小镇,窄巷子美食街、桑椹文化街、民俗体验街、特色民宿……皆充满浓郁的地域特色,并兼具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功能。据介绍,以古桑文化等为依托,夏津县引进德百旅游小镇、德百温泉度假村等一批特色项目,建设古桑农耕文化展示馆、德百古桑博物馆、桑黄博物馆等,形成旅游项目集群,生态旅游精品线路亦不断完善。该县同步做优节庆活动,2008年以来,已连续举办14届椹果生态文化节,成为夏津展示对外形象、繁荣文化艺术的“文化盛宴”,年接待游客200余万人 。
“三产”融合,乡村振兴活力足
在夏津,桑椹果产量大,但以往,作为“不长腿”的作物,桑椹果“放不住、运不出、不值钱”。为破题发展,该县以“桑产业+”为突破口,加大与中科院、中国蚕学会、西南大学、广东农科院等单位对接合作,围绕桑叶、桑果、桑黄、桑枝、桑树皮等全方位开发药品、食品、饮品、保健品,推动“桑”全元素利用,引进圣树源、尚品源、东方紫等一批桑产业项目。据介绍,目前,该县桑产业企业达 20多家,年加工椹果2万吨、桑叶1000吨。
另外,通过推进“旅游+”“文化+”形成合力,实现了与产业振兴的联动赋能。比如,该县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发展以桑产业为核心的桑椹干、桑叶茶、桑皮纸、桑食品等家庭工坊,以庭院经济带动乡村旅游,扶持培育前屯古桑村落、南双庙蘑菇小镇、西闫庙颐寿小镇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吃上“旅游饭”。
从一粒椹果到“桑”全元素利用,经过“二产”加工增值和“三产”营销服务,夏津县衍生出一条融合发展的产业链,聚变出一个特色品牌,产生了乘数效应,小小桑椹不仅身价倍增,也为从业者带来“看得见”的收益。
德百旅游小镇椹仙传奇
近年来,夏津县统筹推进景区建设、乡村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民分享生态红利,实现以居为安,进一步扮靓新农村面貌。该县推动编制《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夏津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完善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特色小镇等规划布局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为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遵循。与此同步,先后投入10亿元,提升颐寿园、杏坞园等特色景区;对景区内村庄深入开展美丽乡村、美丽庭院示范创建,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在杏坞园,历史遗迹杏坞书院与园内杏树、古桑树、古枣树等相得益彰;在前屯村,古树 井、桑茶体验馆、农家乐餐厅等带来乡村产业旺、文化兴。据村民介绍,前屯村在省派夏津县乡村振兴服务队的帮助下做大做强“古桑文化村落”品牌,大力发展前院后厂的庭院经济,产品涉及椹叶茶、椹果干、椹果酒等。目前,该村还建立“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乡村旅游经营模式,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并与夏津县会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指导村民自营特色旅游项目,村民与村集体收入皆实现逐年增长。
(图片由德州旅发大会承办方提供)
责编:贾亭沂
Hash:96738521d32b4f5cbaf05e607f2b8e2a7f85e3ec
声明:此文由 文旅中国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